1樓:網友
延序1600多年徐國(徐州前身)代表人物徐奄王是「古徐文化」精萃。
2樓:神馬都是浮雲
古徐國在東夷 應該和東夷有關係吧畢竟當過東夷的首領。
3樓:網友
地理位置上與楚相近吧。
古徐國,乙個被遺忘的古老國度(一)
4樓:漢匠文化
說起徐州,很多人都知道徐州自古是兵家必爭之地,是古代九州之一,都知道彭祖、劉邦、項羽以及後來的淮海戰役。若提起徐國,起先知道的人們可就不是太多了。莫說普通百姓,即使我國的各類史書,其中關於徐國的記載,也只是些隻言片語,零枝碎葉而已。
據史料記載,夏森判封若木為徐,以國為姓,至章禹亡於國,計1600餘年、44代國君。編撰於清朝同治年間的《徐州府志》明確記載:「彭城郡,古徐國也。
在許多歷史典籍上,也有「徐州因徐國而得名」的文字。徐國建於大輪灶禹治水之後,其鼎盛時期的疆域此桐改北至山東費縣一帶,南臨長江北岸,比現在的淮海經濟區還要大。
由於徐國在鼎盛時期與當時的西周抗衡,而文字記載又多以正統為史,所以古徐國在歷史上受到不公正的待遇,不僅文字記載不多,研究的人也不多。但是,作為中國歷史上存在1600年的古徐國,理應換回它應有的歷史地位。
未完待續)
古徐國國都在哪
5樓:匿名使用者
應該在江蘇邳州的西北部。
一般史書上都說是泗洪徐城,聲音最小的說是在下邳北。
但現在考古證明聲音最小的那個可能性最大。
從記載看,周初的時候(成王時期)徐在山東曲阜以東,導致剛在曲阜建國的魯國的東面城門都不敢開,所謂"東郊不開"
那麼在周魯的打擊下,徐往南遷徙。一些資料說穆王時期徐偃王反周,但失敗了,敗走彭城武原東山下(今邳州西北,漢代劃給了彭城),這就是下邳北的說法。現今考古發掘出春秋時期徐國高等級大墓群,證明了這個說法是正確的,說明從偃王到春秋末徐國的國都一直在此,之後徐國就滅亡了。
值得注意的是,穆王時期離成王時期並不久遠(魯國建國是在前1043,周穆王前1026年左右繼位),如果之前都城在泗洪的話,戰敗了應該往泗洪或者更南的方向跑,反而往邳州西北這個更靠近敵人的地方跑,這說不通,而且從魯國建立時就開始算,到穆王這短短的時間就從曲阜東遷到泗洪建都城(持續的鬥爭---失敗---逃至泗洪---建城),這可能性很低。那麼在國都遷到邳州西北部之前,其國都最有可能在邳州北部以北,近來民間還有說在郯城的,於史無徵,主要是因乙個漢墓的民間附會說法而來,說是夏商時代乙個徐祖墓,這種說法明顯不符合考古常識。
古徐國,乙個被遺忘的古老國度(五)—商朝篇
6樓:金色盛典歷史
東夷集團中的徐夷族,自原始社會起,便開始創造圓御文字——東夷文。(搭老據有關專家考證:東夷文既今日雲南彝族使用的「彝文」)徐族人在古代最初被稱作「徐人」、「徐方」、「人方」、「屍方」等。
徐」起初寫作「餘」,從人、從禾。徐人最早發明了「住房」。「餘」字的上部的「人」是指「房頂」,「兩橫」表示「梁椽」,「一豎」表示「立柱」,「左右兩點」,表示「兩人背靠立柱,住在『屋內』」。
徐字又寫作「塗」或「塗」,表示「住房建在『水邊』或『以土建房』」。後來規範為「徐」字。
大費後裔的一支的首領蜚廉參與了商湯滅夏桀的戰爭。蜚廉的兒子惡來後裔居陝西犬丘(今興平縣東南),後來成為「秦氏」的先祖;大費的另一支後裔居山西,後來成為「趙氏」的先祖。
商朝後期,徐國築城下邳附近,後遷徙上知腔公升邳薛城(薛、徐一字轉音),該地為史籍最早的「徐州」名稱。
未完待續)
古滇國的文化求大神幫助,古滇王國的古滇文化
秦漢時期,在我國雲南滇池地區生活著一個較大的部落,稱為 滇 滇池地區土地肥沃,氣候溫和,居民主要以農業生產為主,亦飼養牲畜,兼營漁獵。滇人手工業發達,尤以青銅冶鑄 金銀器及玉石製作聞名。近年出土的大量考古資料表明,在春秋末葉至西漢初年,滇人已進入興盛的青銅器時代。滇池地區青銅文化 簡稱滇文化 以晉寧...
古滇王國的創立者是誰,古滇國前身是什麼國?
關於古滇國的建立 有學者人認為古滇國是當地彝族人建立的政權,但滇墓裡似乎並沒有留下他帶進雲南的多少楚文化蹤影。2700多年前,滇池之畔崛起了一個名叫 滇 的王國,然而,就在滇文化發展至鼎盛時期之際,滇王國卻突然從歷史中神祕消失,司馬遷在 史記 中稱之為 滇 然而,就在司馬遷將她載入典籍後不久,滇國就...
古於滇國怎樣滅亡,明朝是怎樣滅亡
古魚國應該是古庾巔國,周武王姑父南宮适管理,也就是西周直隸諸侯國,糧油官庾巔的封國庾巔國 於滇國 史書上有著關於 於滇國 的文字記載,新疆的 于田縣 應該是最後的庾巔國所在地。陝西寶雞有發掘的 古庾巔國 的古墓,出土了大量文物,新疆有于田縣,敦煌莫高窟藏經洞有佛教文獻關於 于闐國 的記載,唐朝有發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