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網友
初中的力學很簡單的,掌握平衡原理就可以了。
2樓:朱晴霞
一定要理解力的合成與分解,這樣才能學號力學。
初中物理力的定義
3樓:無甜不歡
初中物理力的定義: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力不能脫離物體而單獨存在。兩個不直接接觸的物體之間也可能產生力的作用。
力是力學中的基本歲旦概念之一,是使物體獲得加速度或形變的外因。在動力學中它山雀滑等於物體的質量與加速度的乘積。產生條件:
力大小相等(合力為零處於無方向靜止運動狀態)或不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兩個不同的物體上,且作用在同一逗臘直線上。簡單概括為:異物、等值、反向、共線。
一對相互作用力必然是同時產生,同時消失的。
力的概念形成簡史推拉物體時,可以直覺意識到「力」的模糊概念。被推拉的物體發生運動以及物體滑行時,由於摩擦而逐漸變慢,最後停止下來,都反映了力的作用。
力的性質:
1、物質性:力是物體(物質、質量)對物體(物質、質量)的作用,乙個物體受到力的作用,一定有另乙個物體對它施加這種作用,力是不能擺脫物體而獨立存在的。
2、相互性(相互作用力):任何兩個物體之間的作用總是相互的,施力物體同時也一定是受力物體。只要乙個物體對另乙個物體施加了力,受力物體反過來也肯定會給施力物體增加乙個力。
3、向量性:力是向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
4、同時性:力同時產生,同時消失。
5、獨立性:乙個力的作用並不影響另乙個力的作用。
中學物理提到的力學中有多少種力
4樓:愛吃的
力的分類:
1)根據力的性質可分為重力(萬有引力)、彈力、摩擦力、分子力、電磁力、核力等。
2)根據力的效果可分為拉力、張力、壓力、支援力、動力、阻力、向心力、回覆力等。
3)根據研究物件可分為外力和內力。
5樓:石絲
重力、彈力、摩擦力、電場力、磁場力(磁場對永磁體的力、安培力、洛倫茲力)
受力分析就是分析上述的性質力。
6樓:網友
引力、摩擦力、拉力、磁場力、電場力,分巨集觀和微觀。
7樓:網友
物質間的萬有引力,重力,向心力、離心力,摩擦阻力,分力、合力,作用力、反作用力,張力,電磁力。
初中物理力學,,請給我一些詳細的有關初二物理摩擦力的所有重點 難點 急啊 有點沒學懂
8樓:聊神的聊齋
1、摩擦力:兩個相互接觸的物體,當它們做相對運動時,在接觸面會產生一種阻礙運動的力,這種力叫摩擦力。
2、摩擦力的方向:摩擦力的方向與相對運動或者相對運動趨勢方向相反。
3、增大摩擦力的方法:一、增大壓力可以增大摩擦力;二增加接觸面的粗糙程度可以增大摩擦力;
4、減小摩擦力的方法:減小壓力、通過加註潤滑油、改滑動摩擦為滾動摩擦的辦法減小摩擦力。
5、靜摩擦力:物體受到了力的作用,但是還沒有運動起來,這時候產生的摩擦力就是靜摩擦力;靜摩擦力的大小是會變的,外力增大、靜摩擦力就增大,外力減小,靜摩擦力就減小,當物體運動起來以後,產生的摩擦力就是滑動摩擦力了,滑動摩擦力的大小,只與壓力大小、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材料的摩擦係數有關。
9樓:扒扒用琪琪
摩擦力是一種產生於相對滑動或有滑動趨勢的兩個互相擠壓的接觸面(點),它的存在必須滿足:
1)相對滑動或有滑動趨勢;
2)互相擠壓的接觸面(點),也就是接觸處有壓力。
方向與相對滑動或有滑動趨勢方向相反,初中學習的有三種:靜摩擦力、滑動摩擦力和滾動摩擦力。
10樓:網友
我覺得關鍵是摩擦力的產生條件:1相互接觸且相互擠壓2接觸面不光滑3有相對運動或相對運動趨勢。
摩擦力的性質:阻礙物體發生相對運動。
研究摩擦力的實驗及結論。
改變摩擦力的方法。
11樓:網友
f=umg 摩擦力等於動摩擦因數乘以重力 初中物理基本上都是牛三定律 給的合外力多大摩擦力就多大。
中學物理 力,初中物理力的定義
簡單來說就是指力作用在物體上使其在力的方向上發生位移。使物體在水平方向移動距離。如你從地上提起乙個水桶,你對水桶就做了功。初中物理力的定義 初中物理力的定義 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力不能脫離物體而單獨存在。兩個不直接接觸的物體之間也可能產生力的作用。力是力學中的基本歲旦概念之一,是使物體獲得加速度或...
哪位大俠能幫我翻譯一下啊全篇的那種謝謝了啊
bosiyupassage 3every專業或行業,每一個藝術,和每一個科學技術詞彙,其中的部分功能被指定在普通的英國人沒有名稱的事物或過程,和部分在命名的安全更精確 命名法 這種特殊的方言,或術語,在由特定的科學和藝術的奉獻者被普遍理解的任何型別的技術討論的必要,他們有一個數學公式的精度之外,他們...
各位大俠,幫幫忙。一道物理,力隨時間變化的關係題。貌似是要用到衝量的。謝謝謝謝
第一問應該沒什麼問題吧?就是最基本的勻加速直線運動嘛!本題中,所有單位都是標準的,所以我都省略了 f u g 0.2 10 10 20 a f f m 30 20 10 1 v 4 a t 1 4 4 第二問 1 如果你學過 微積分 哪怕是最基本的也行,應該可以很簡單地求出第 4 至第 7 秒間,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