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 不孝有三,讀博為大 ?你會讓孩子讀博嗎?

2025-02-05 21:25:15 字數 4230 閱讀 7501

1樓:辰星

讀博士與上班絕不是「沒什麼本質區別」——讀博士比絕大多數上班的要辛苦得多!絕大多數上班每天的工作基本都是重複的;或者至少是熟練了之後就可以得心應手的。

而讀博士除了基本的實驗操作和寫作格式有一定重複性之外,其它基本每次都是全新的問題。每個科研工作者,包括在讀博士,與其它絕大多數非科研工作者最本質的區別就在於要不斷面對新問題、分析新問題、試**決和闡釋新問題。所以讀博士,包括做科研,都是在經歷普通人無法想象的辛苦!

當然,這是對於大多數人而言。請不要拿少數科研大家舉例說「做不到在科研崗位上談笑風生就是自己能力不夠」、「做不了就不要勉強」等等——首先,即使是科研大家,也是需要拿出自己幾乎全部的時間來做科研(除了度假的時候);可能他們精神上會很愉悅,但他們對於科研的投入成本也遠高於大多數非科研工作者對自己工作的投入成本。其次,科研的投入收益比遠遠低於社會平均值——尤其是考慮到科研(包括在讀博士)的入行高門檻。

換言之,無論是科研單位還是整個社會,都沒有給科研工作者乙個公平合理的待遇回報。如果說在工業界付出同樣的,甚至是少一些的時間和精力,其收入往往是高於<>

2樓:曉淡

不要自作多情,擅自把自己的想法強加到父母頭上。

你覺得出國不能盡孝,就不許父母把你的感受放在第一位,你事業有成比你陪在他們身邊更能讓他們高興?

你覺得單身不孝,就不許父母也希望你找到乙個最好的物件,寧可你單著也不願意你退而求其次?

你覺得讀博不孝,就不許父母以你拿到博士學位為榮,而不在意你趕緊多賺錢?

不孝有三讀博為大這句話用來自黑可以,要是把這句話當真理,就是在低估和拉低相當一部分父母的覺悟和檔次了。

以後我的孩子要是因為這點什麼孝不孝的破事放棄讀博,我會以我自己為恥。<>

如何看待「不孝有三,讀博為大」

3樓:言智理

讀博為大是完全錯誤的。

難道沒有能力讀博的都成了不孝子孫了嗎?

「不孝有三,讀博為大」中的「三」是哪三種?

4樓:網友

不孝有三:出國,單身,讀phd

出國:遠離家庭和父母,無法盡孝。

單身:同古語中的「不孝有三,無後為大」

讀phd: phd就是博士學位的意思。 因為博士學位需要多年的時間,和無法按時畢業的可能性,所以會導致很多人在三十多歲甚至四十歲還在讀博士,導致既沒有上班也沒有時間搞物件。

5樓:阿彌陀佛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舜不告而娶,為無後也,君子以為猶告也」。《十三經注疏》中在「無後為大」下面有注云:「於禮有不孝者三,事謂阿意曲從,陷親不義,一不孝也;家貧親老,不為祿仕,二不孝也;不娶無子,絕先祖祀,三不孝也。

三者之中無後為大。」

白話文解釋:一味順從,見父母有過錯而不勸說,使他們陷入不義之中,這是第一種不孝;家境貧窮,父母年老,自己卻不去當官吃俸祿來供養父母,這是第二種不孝;不娶妻生子,斷絕後代,這是第三種不孝。

孔子說不孝有三是哪三點?24孝是哪24孝?

6樓:匿名使用者

三不孝:謂阿意曲從,陷親不義,一不孝也;家窮親老,不為仕祿,二不孝也;不娶無子,絕無祖祠,三不孝也。

7樓:匿名使用者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出自《孟子·離婁上》。

三隻是虛指,原文「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舜不告而娶,為無後也。君子以為猶告也。」

二十四孝是指二十四個孝子的故事。

一、孝感動天。

二、戲綵娛親。

三、鹿乳奉親。

四、百里負公尺。

五、齧指痛心。

六、蘆衣順母。

七、親嘗湯藥。

八、拾葚異器。

九、埋兒奉母。

十、賣身葬父。

十。一、刻木事親。

十。二、湧泉躍鯉。

十。三、懷橘遺親。

十。四、扇枕溫衾。

十。五、行佣供母。

十。六、聞雷泣墓。

十。七、哭竹生筍。

十。八、臥冰求鯉。

十。九、扼虎救父。

二。十、恣蚊飽血。

二。十。一、嘗糞憂心。

二。十。二、乳姑不怠。

二。十。三、滌親溺器。

二。十。四、棄官尋母。

孔子說:不孝有三,無後為大。不孝有三是哪有三?

8樓:匿名使用者

阿意曲從,陷親不義,一不孝也;

家貧親老,不為祿仕,二不孝也;

不娶無子,絕先祖祀,三不孝也。

三者中無後為大。

佛學怎麼解釋「不孝有三,無後為大」

9樓:網友

後,不一定是血緣上的後代,兒女沒有繼承父母的優秀智慧,不能算是真後代,而學生真的學到了老師的精神,即使這個老師沒有子女,他也有真後代。

節選淨空法師佛學講座。

大乘無量壽經 (第一三一集) 2001/8/11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檔名:02-34-131

中國有一句諺語所謂:「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這個「後」諸位要記住,不是說你有後代,不是這個意思,後代要超過我們這一代,這叫「後」,這是大事。

所以對於後代全心全力去教導、去輔助,他們的成就超過我們自己這一代,這是做父母的心、做師長的心。所以為什麼師長大家那麼尊敬,尊師重道,把師長的恩跟父母的恩看成平等,道理就在此地。

可是今天的社會,念聖賢書的人少,做父母很可能希望兒女超過自己,榮宗耀祖,一般老師未必有這乙個心量,師道沒有了,非常非常可悲!師道要是沒有了,一切眾生慧命就斷絕了。佛門裡面講經說法是續佛慧命,不是續釋迦牟尼佛的慧命,不是續阿彌陀佛的慧命,是續我們自己的佛慧命,「一切眾生皆有佛性」,既有佛性,皆當做佛!

所以續佛慧命是有雙關的意思,最重要的意思,續我自己的佛性慧命,唯有我自己佛性慧命得續,諸佛如來的慧命才真正繼續下去;我的慧命要斷了,我有什麼能力續釋迦牟尼佛的慧命?這個道埋大家要好好想想,要把它想通。我們這一生認真努力真幹,決定不要讓這一生空過,那就太可惜了!

10樓:網友

儒家講究三大不孝:

1, 一味順從,見父母有過錯而不勸說,使他們陷入不義之中;

2, 家境貧窮,父母年老,自己卻不去當官吃俸祿來供養父母;

3, 不娶妻生子,斷絕後代 。

而儒家認為第三種是最大的不孝。

佛教也涉及這些問題吧。佛教講究自己修行,修心。如果修福積德多的話,可以父母安康子女雙全。

不過這個也不強求,有後無後,有時候不是想作到就作到。現在,獨生子女多了,很多人家都是乙個女兒,或者乾脆丁克家庭,孩子都不要了。這個都看自己的業力,因果報應了。

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多多修福積德吧。

11樓:網友

佛不管延續後代的事情的。

那比較屬於傳統思想。

甚至有一點僵化。

但是如果你父母親在意。

你就需要衡量一下。

看看怎樣可以兩權其美。

佛家倒是是講求因緣的圓滿。

不造果業。這需要智慧與耐心。

慢慢處理不要心急。

凡事都用慈悲與智慧。

12樓:網友

佛教以做人為基礎,做人以孝順為基礎,具體如何,請學者自參。

「不孝有三」只的是什麼?

13樓:凌光閃現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全句為:「不孝者三,一曰阿意曲叢,陷親不義;二曰家貧親老,不為祿仕;三曰不娶無後,絕其袒祀。三者之中,以無後為大。

這是列入中國古代法律的。如果有上列三種不孝的行為要被打板子甚至判刑。父母想幹不仁不義的事,子女不加勸阻是一不孝。

父母失去勞動能力,家裡又窮,子女不想辦法掙錢,是二不孝。如果沒有了父母,但兒子不願娶妻生子擔負起為人父為人夫的責任,不能為家庭延續後代,是最大的不孝。

14樓:卻南于山雁

孝有三個層面:其一,"生,事之以禮";其二,"死,葬之以禮";其三,在死後的漫長歲月,子子孫孫"祭之以禮".並進而得出結論,"不孝有三"應該是:

生不敬順,一不孝也;死不禮葬,二不孝也;無後絕祀,三不孝也!

15樓:桃太一

阿意曲從,陷義不親。家貧清老,不為祿仕。不娶無子,絕先祖祀。不孝有三,無後為大。

16樓:網友

家貧清老,陷親不義,無後為大。

17樓:書昂然

陷親不義。

家窮親老,不為祿仕。

不娶無子,絕先祖祀。

「不孝有三是指哪三啊

白話問解釋就是 一味順從,見父母有過錯而不勸說,使他們陷入不義之中,這是第一種不孝 家境貧窮,父母年老,自己卻不去當官吃俸祿來供養父母,這是第二種不孝 不娶妻生子,斷絕後代,這是第三種不孝。沒有後繼人是三個不孝中的最不孝!不孝有三,無後為大 出自 孟子 離婁上 原文是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舜不告而娶...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另外兩個不孝是什麼

孟子曰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舜,不告而娶,為無後也。君子以為猶告也。這句話裡面的 不孝 到底有哪三種呢?不孝有三,無後為大 大家都聽過,那另外兩不孝指的是什麼?不孝者三,一曰阿意曲叢,陷親不義 二曰家貧親老,不為祿仕 三曰不娶無後,絕其袒祀。三者之中,以無後為大。即父母想幹不仁不義的事,子女不加勸阻...

古語云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 那么,另外兩不孝是什么呢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 出自 孟子 離婁上 原文是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舜不告而娶,為無後也,君子以為猶告也 十三經注疏 中在 無後為大 下面有注云 於禮有不孝者三,事謂阿意曲從,陷親不義,一不孝也 家貧親老,不為祿仕,二不孝也 不娶無子,絕先祖祀,三不孝也。三者之中無後為大。用白話文來解釋就是 一味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