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鄉村四月》翁卷。
宋) 綠遍山原白滿川,子規聲裡雨如煙。
鄉村四月閒人少,才了蠶桑又插田。
子規——布穀鳥。
才了——剛剛做完。
譯文】 一條小河中流淌在碧綠的山間,山坡原野草木茂盛,一片蔥蘢,而稻田裡的水色與天光相輝映,滿目亮白,細雨在微風中如煙似霧,杜鵑在聲聲啼叫。鄉村四月里人們是多麼忙碌,才侍弄完蠶桑又開始了插田。
賞析】 這首詩以白描手法寫江南農村初夏時節的景象,前兩句著重寫景:綠原、白川、子規、煙雨,寥寥幾筆就把水鄉初夏時特有的景色勾勒了出來。後兩句寫人,畫面上主要突出在水田插秧的農民形象,從而襯托出「鄉村四月」勞動的緊張、繁忙。
前呼後應,交織成一幅色彩鮮明的圖畫。
四月的江南,山坡是綠的,原野是綠的,綠的樹,綠的草,綠的禾苗,展現在詩人眼前的,是乙個綠色主宰的世界。在綠色的原野上河渠縱橫交錯,一道道洋溢著,流淌著,白茫茫的;那一片片放滿水的稻田,也是白茫茫的。舉目望去,綠油油的禾田,白茫茫的水,全都籠罩在淡淡的煙霧之中。
那是霧嗎?煙嗎?不,那是如煙似霧的濛濛細雨,不時有幾聲布穀鳥的呼喚從遠遠近近的樹上、空中傳來。
詩的前兩句描寫初夏時節江南大地的景色,眼界是廣闊的,筆觸是細膩的;色調是鮮明的,意境是朦朧的;靜動結合,有色有聲。「子規聲裡雨如煙」,如煙似霧的細雨好像是被子規的鳴叫喚來的,尤其富有境界感。
鄉村四月閒人少,才了蠶桑又插田。」後兩句歌詠江南初夏的繁忙農事。採桑養蠶和插稻秧,是關係著衣和食的兩大農事,現在正是忙季,家家戶戶都在忙碌不停。
對詩的末句不可看得過實,以為家家都是首先做好採桑喂蠶,有人運苗,有人插秧;有人是先蠶桑後插田,有人是先插田後蠶桑,有人則只忙於其中的一項,少不得有人還要做其他活計。「才了蠶桑又插田」,不過是化繁為簡,勾畫鄉村四月農家的忙碌氣氛。至於不正面直說人們太忙,卻說閒人很少,那是故意說得委婉一些,舒緩一些,為的是在人們一片繁忙緊張之中保持一種從容恬靜的氣度,而這從容恬靜與前兩名景物描寫的水彩畫式的朦朧色調是和諧統一的。
2樓:魅力的畫
出自鄉村四月這首詩。
子規聲裡雨如煙的子規是什麼意思 子規聲裡雨如煙的子規是指什麼
3樓:好聲音
1、子規聲裡雨如煙的「子規」是指杜鵑鳥。出自於南宋詩人翁卷《鄉村四月》:「綠遍山原白滿川,子規聲裡雨如煙。鄉村四月閒人少,才了蠶桑又插田。」
2、譯文:山坡田野間草木茂盛,稻田裡的水色與天光相輝映。天空中煙雨濛濛,杜鵑聲聲啼叫,大地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四月到了,沒有人閒著,剛剛結束了蠶桑的事又要插秧了。
3、《鄉村四月》是南宋詩人翁卷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這首詩以清新明快的筆調,出神入化地描寫了江南農村初夏時節的旖旎風光,表達了詩人對鄉村生活的熱愛之情。前兩句寫自然景象。
綠」,寫樹木蔥鬱,「白」,寫水光映天。詩人從視覺角度著眼,描繪出明麗動人的山水色彩。第二句不僅以煙喻雨,寫出了江南梅雨特有的景緻,而且以催耕的鳥聲,平添了無限的生機。
後兩句寫農家的繁忙。「鄉村四月閒人少」一句,繪盡農家四月人繁忙的景象;而第四句以「蠶桑」照應首句的「綠遍山原」,以「插田」照應首句的「白滿川」,乙個「才」和乙個「又」兩個虛字極富表現力,不言「忙」而「忙」意自見。
綠遍山原白滿川子規聲裡雨如煙這句詩所描繪的景象是什麼
青蔥山原,河水濺起雪白的水花 濛濛細雨,傳來陣陣杜鵑的啼鳴 自己不會想呀?豬頭?綠遍山原白滿川,子規聲裡雨如煙這兩句詩從什麼和什麼描寫了鄉村的美麗 1 綠遍山原白滿川,子規聲裡雨如煙 以白描手法寫江南農村初夏時節的田專野風光。鄉村四月閒人少,才了蠶 屬桑又插田。川 平地。譯文 山坡田野間草木茂盛,稻...
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出自於哪首詩
出自宋代葉紹翁的 遊園不值 應憐屐齒印蒼苔,小扣柴扉久不開。春色滿園關不住 一枝紅杏出牆來 出自哪首詩 出自宋代詩人葉紹翁的 遊園不值 全詩如下 應憐屐齒印蒼苔 小扣柴扉久不開 春色滿園關不住 一枝紅杏出牆來 應憐屐齒印蒼苔,小扣柴扉久不開。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遊園不值 春色滿園關不住,...
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出自於哪首詩
古今 不少詩人 復往往把雪 梅並寫。制雪bai因梅,透露出春du的資訊,梅因雪更顯zhi出高尚的品格dao。讀完全詩,我們似乎可以看出作者寫這首詩是意在言外的 借雪梅的爭春,告誡我們人各有所長,也各有所短,要有自知之明。取人之長,補己之短,才是正理。這首詩既有情趣,也有理趣,值得詠思。出自 宋朝 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