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老妹子呀
在很多人的眼裡,歷史知識瞭解過去,並沒有實際的用途,然而我們瞭解歷史學習的不僅僅是歷史,還有古人的節操,古人的信仰。
人人都說助葛亮聰明睿智,是能在談笑間看敵人灰飛煙滅的軍師,即使敵臨城下,也能從容不迫想出一招空城計,但諸葛亮也有失算失策的時候。在北伐時,諸葛亮常常失利,使戰爭陷入不斷失敗的迴圈中,難道北伐時他真的是聰明一世糊塗一時了嗎?
西元228年時,諸葛亮主導了第一次北伐,他攜帶30萬兵將出徵,一鼓作氣拿下南安、天水、安定,眼看勝利在望,不料這時卻戰局大變,馬謖丟失街亭,第一次北伐失敗,諸葛亮並未放棄北伐,很快又再次捲土重來。這一次,他趕著東吳進攻的時機,但卻也沒成功,諸葛亮仍未放棄北伐的念頭,很快第三次北伐再次開始,這一次不算無功而返,拿下了武都和陰平。
隨後又了第四次北伐,這次北伐助諸葛亮擊敗了司馬懿,但自己的後方卻又出了問題,問題出在糧草上,俗話說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糧草問題事關重大,這方面的失誤讓諸葛亮再次失敗。
在西元234年時,諸葛亮開始了再次開始北伐,這已經是第五次也是他最後一次北伐,本打算紮根在此長期作戰,人算不如天算,諸葛亮在五丈原去世,諸葛亮的死也代表著北伐失敗,雖然諸葛亮在前期戰中佔有優勢,但最終還是以失敗收尾。
北伐的下一位統帥姜維曾感嘆道,無計不成乃天命也,北伐想必會是諸葛亮最後的遺憾。
歷史,是我們的過去,也開闊了我們的未來,歷史典故很多隻是故事,但如果不知道故事背後的情況,反而容易理解錯誤。
2樓:勝利村寧
因為北伐的時機是非常不對的,而且對方也有很厲害的人物,同時那個時候北伐既不天時,也不地利,更不人和。
3樓:網友
首先蜀漢的實力遠不及曹魏,諸葛亮能以弱擊強,實屬不易。其次曹魏有乙個不弱於諸葛亮的謀士司馬懿。最後蜀漢的人才儲備遠不及曹魏。
4樓:不知道幾千裡也
因為蜀漢和曹魏的差距太大了,蜀漢的實力和兵力都遠差於曹魏,所以北伐受阻。
諸葛亮明知北伐難以成功,為何他仍然還要堅持北伐?
5樓:熱愛生活的王老周
諸葛亮明知北伐難以成功,為何他仍然還要堅持北伐?
第乙個原因就是,諸葛亮必須北伐證實蜀漢政權的合法性,在古代的時候,政權的合法性是非常重要的,同時人們更是重視禮法制度這一套,你看梟雄曹操當了幾十年的魏王,沒找到合適機會他也不敢登基,生怕被人非議。
直到到了曹丕時期,曹丕才敢登基稱帝。曹丕等到合適機會,先後禪讓三次才從獻帝那接過皇帝寶座。所以古代稱帝是要師出有名的,而且還非常複雜。
曹丕推辭了三次後,才接受的漢獻帝劉協禪讓的詔書,劉備自己是中山靖王后裔,反而孫權啥都沒有,名不正言不順的。
諸葛亮寧願放著夷陵大仇不報,也要和曹魏決一死戰,不伐魏就沒有蜀漢政權一說。由此說來,諸葛亮無論是勝負,都必須要伐魏。第二點重要的原因就是戰爭能避免內部鬥爭。
蜀漢雖說是建立最為不易得,但是蜀漢內部也是有派系之爭的。
蜀漢雖然地盤小,但內部派系極為複雜,有以劉備為代表的老一派,以諸葛亮為代表的荊襄派,以李嚴、黃權為代表的益州派。三個派系的鬥爭是你死我活的,非常激烈。尤其是在劉備去世後,蜀漢的內部失衡,這更是乙個麻煩事。
權力鬥爭激烈,所以在蜀漢的後期,出現了問題,就是以譙周為代表的益州本地士族幾乎全員投降。因為他們根本沒有對蜀國的歸屬感。那麼戰爭的爆發,讓蜀漢內部的人開始為了戰爭而思考,根本沒有能力去思考權力的鬥爭。
最後乙個原因就是諸葛亮活著,伐魏才有一絲成功可能性。眾所周知的是,諸葛亮的能力毋庸置疑,無論是三國演義還是正史,諸葛亮都是歷史上有名的謀士。以諸葛亮之智,集蜀漢軍民上下同心協力尚不能成功,被司馬懿堵在陳倉城外難進一步。
最為可惜的就是,諸葛亮的突然病逝,僅僅54歲。尤其是三國後期,蜀漢內部人才凋零,武將也是青黃不接,正所謂「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這就已經說明了問題的嚴重性。
讓一位六十歲的老將出戰,蜀已經衰弱到什麼地步可見一斑。
諸葛亮北伐屢屢失敗,有何意義呢?
6樓:卞尋綠
因為蜀漢的政權在西南,想要完成光復漢室一統天下的大業,必須平定北方,所以無論北伐有多艱難,都要嘗試。
7樓:義小丫
努力的意義,有很多,但更重要的意義是為了子孫謀德,也謀福。
8樓:惠華小知識
因為諸葛亮北伐是實現劉備的願望,希望能統一三國。所以諸葛亮才會堅持北伐。
諸葛亮北伐的理由,諸葛亮北伐的三個理由
1 是自己報答先帝知遇之恩和忠於陛下的職責 2 南方叛亂已經平定,裝備已經充足 3 敵方受到東西方威脅,正處於疲憊之時。建興五年 227 諸葛亮在向劉禪呈上 前出師表 以後,迅即率師進駐漢中。建興六年 228 春,諸葛亮出師北伐祁山。魏國西部的南安 天水 安定三郡紛紛叛魏歸漢。蜀軍在佔有隴右三郡後,...
在《三國演義》書中所描繪足智多謀的諸葛亮,歷史上真有其人嗎
中國歷史上有諸葛亮。相比之下,為後人所熟知的諸葛亮是羅貫中筆下 三國演義 裡那個能呼風喚雨接近神靈的諸葛亮。諸葛亮雖然博學多才但也並非無所不能。他雖然精通謀略也時常失算。諸葛亮有著高尚的人格,卻也有性格上致命的弱點.諸葛亮 181年 234年10月8日 字孔明,號臥龍 也作伏龍 徐州琅琊陽都 今山東...
為何姜維後半生都在北伐?除了繼承諸葛亮遺志,還有什麼原因
其實姜維挺慘一男的,之前效忠的人不重用他,好不容易得到了諸葛亮的賞識,跟孔明先生學習了很多知識。諸葛亮死了,又是個勞碌命,不停的北伐,除了感恩諸葛亮的知遇之恩,最重要的還是要保住自己的小命。諸葛亮活著的時候,一直記著劉備臨終前的囑託,鞍前馬後的伺候劉禪,還時不時的勸誡劉禪,不要天天貪圖享樂,要勤於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