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家傲的下片抒發了什麼
1樓:靜雪美晴
下片抒情,抒發的是邊關將士的愁情。端著一杯渾濁的酒,想起遠在萬里之外的家鄉,可是邊患沒有平息,那能談得到歸去?再加上滿眼的白霜遍地、盈耳的羌笛聲碎,又叫人如何能夠入睡?
將士們只能是愁白了烏髮,流下了濁淚。在這裡,作者將直抒胸臆和借景抒情相結合,抒發出邊關將士壯志難酬和思鄉憂國的情懷。
2樓:無能飛
下片起句「濁酒一杯家萬里」,是詞人的自抒懷抱。他身負重任,防守危城,天長日久,難免起鄉關之思。這「一杯」與「萬里」數字之間形成了懸殊的對比,也就是說,一杯濁酒,銷不了濃重的鄉愁,造語雄渾有力。
鄉愁皆因「燕然未勒歸無計」而產生。「羌管悠悠霜滿地」,寫夜景,在時間上是「長煙落日」的延續。羌管,即羌笛,是出自古代西部羌族的一種樂器,發的是悽切之聲,深夜裡傳來了抑揚的羌笛聲,大地上鋪滿了秋霜,耳聞目睹盡皆給人以悽清、悲涼之感。
人不寐」,補敘上句,表明自己徹夜未眠,徘徊於庭。「將軍白髮征夫淚」,由自己而及征夫總收全詞。總之下片抒情,將直抒胸臆和借景抒情相結合,抒發的是作者壯志難酬的感慨和憂國的情懷。
《漁家傲》這首詞你下闋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3樓:剛陽文化
詞人在下片集中抒發了身處邊塞的徵人之情。「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這是全詞的核心部分。詞人在這裡正面揭示了自己和徵人們的一種心理矛盾:
他們思念相距萬里的家鄉,但卻沒有辦法回去,因為還沒有達到建立軍功、勒石燕然的目的。(勒石燕然,用的是《後漢書·竇融列傳》中的典故,東漢時竇憲率兵打敗匈奴,一直追擊到燕然山,刻石紀功而還。)范仲淹立志要打退進犯的外敵,確保西北邊境的安定,這種愛國、衛國的精神正是他雖然想家卻又不甘無功而返的根本原因。
所以他只能用一杯濁酒來排解對家鄉親人的思念,來寄託他對成就功業的嚮往。「羌管悠悠霜滿地」,這時已夜寒霜濃,又傳來了悠悠羌笛之聲,更加重了徵人的愁思。結句「人不,將軍白髮征夫淚」,將軍和征夫都難以入睡,因守邊辛苦,思念家鄉,將軍白了頭髮,征夫流下了眼淚。
將軍白髮征夫淚」是互文,白髮不單指將軍,士兵也久戍不歸,所謂「三軍盡衰老」;流淚的也不只是徵人,將軍也因有家難歸、功業難成而哀傷流淚。這裡的悲愴情調還含蓄地表達了作者對於朝廷腐朽、軟弱,不修武備、不重邊功的憤懣不平。
范仲淹在這首詞中反映的是自己身臨目見的景物,表達的是他自己和他所理解的征夫們的感情,所以全詞讀來真切感人。詞的意境悲涼、壯闊,形象鮮明、生動,語言質樸、凝練。從題材、情調和藝術方面來說它都為宋詞開拓了乙個新的領域,對宋詞的發展產生了很好的影響。
漁家傲的上闋是描寫什麼景物的?
4樓:網友
《漁家傲•秋思》中,上闋部分出現的意象有:秋色、大雁、千嶂、孤城、長煙、落日,這是所見;邊聲、號角聲,這是所聞。描繪了一幅充滿肅殺之氣的邊塞戰地風光畫面。
眼看秋天到了,西北邊塞的風光和江南風光自然大不相同。頭頂的大雁又飛回南方衡陽去了,一點也沒有停留意思。此情此景,不禁又勾起戍邊人思鄉的情緒。
黃昏時分,軍中號角催吹,周圍的邊聲也隨之而起。層巒疊嶂裡,暮靄沉沉,山銜落日,孤零零的城門緊閉。
詞的上闋著重寫景。起句「塞下秋來風景異」,「塞下」點明瞭延州的所在區域。「秋來」,點明瞭季節。
風景異」,概括地寫出了延州秋季和內地大不相同的風光。「無留意」是說這裡的雁到了秋季即向南展翅奮飛,毫無留戀之意,反映了這個地區到了秋天,寒風蕭瑟,滿目荒涼。「四面邊聲連角起」,這種聲音隨著軍中的號角聲而起,形成了濃厚的悲涼氣氛。
長煙落日」,寫出了塞外的壯闊風光。此後緊綴以「孤城閉」三字,氣象便不相同。作為指揮部所在地的城門,太陽一落就關閉起來,表現了形勢的嚴重性。
衡陽雁去無留意。
漁家傲的下闋寫的什麼內容?
5樓:小溪趣談電子數碼
「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裡,長煙落日孤城閉。」的意思是:黃昏時分,軍中號角催吹,周圍的邊聲也隨之而起。層巒疊嶂裡,暮靄沉沉,山銜落日,孤零零的城門緊閉。
出處:出自北宋詞人范仲淹創作的一首詞《漁家傲·秋思》,整首詞表現將士們的英雄氣概及艱苦生活,意境開闊蒼涼,形象生動鮮明。
漁家傲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6樓:吃瓜群眾
漁家傲 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裡,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髮征夫淚。
以「雁去」反襯出「人」不歸的惆悵,這首詞反映了邊塞生活的艱苦。一方面,表現出作者平息叛亂、反對侵略和鞏固邊防的決心和意願,另方面,也描寫了外患未除、功業未建以及久戍邊地、士兵思鄉等複雜矛盾的心情。
漁家傲是這首詞的什麼
7樓:網友
漁家傲是這首詞的:詞牌名。
漁家傲,詞牌名,又名「漁歌子」「漁父詞」等。以晏殊詞《漁家傲·畫鼓聲中昏又曉》為正體,雙調六十二字,前後段各五句,五仄韻。另有六十二字四仄韻一疊韻,六十二字兩平韻三叶韻,六十六字五仄韻春汪的變體。
代表作有范仲淹《遲數漁家傲·秋思》等。
詞牌沿革:明蔣氏《九宮譜目》入中呂引子。按此調如自晏殊,因詞有「神仙一曲漁家傲」句,取以為名。
如杜安世詞三聲叶韻,蔡伸詞添字者,皆變體也。外有十二個月鼓子詞,其十一月、十二月起句多一字。歐陽修詞雲,「十一月,新陽排壽宴」,「十二月,嚴凝天地閉」。
此皆因月令故多一字,非添字型也。
漁家傲,作為曲調,原是用於佛曲、道曲。《能改齋漫錄》卷二:「南方釋子作「漁父」「撥棹子」「漁家傲」「千秋歲」唱道之辭。」
漁家傲詞牌創調者當為北宋的范仲淹。《樂府紀聞》:「張志和自稱煙波釣徒,願為浮家泛宅,往來苕霅間,作『漁歌子』。
按張志和所作「西塞山前白鷺飛」一詞,亦名「漁父詞」,其調之曲拍,不傳於後世。
而唐宋詞人,又多有「漁家樂」之作,其為描寫漁人生活之詞則同。至範希文乃有本調之創,題義蓋與「漁家樂」無二致也。《東軒筆錄》雲:
範文正守邊日,作『漁家傲』樂歌數曲,皆以『塞下秋來』為首句,頗述邊鎮之勞苦。
歐陽公嘗呼為『窮塞王』之詞。及王尚書素出守平涼。文忠亦作『漁家傲』一首以送之。」是此調之創自希文,已可證明;惟所詠則漸扒旦仔涉於泛耳。
漁家傲的全文內容是什麼?
8樓:絕帶
漁家傲。天接雲濤連曉霧,星河欲轉千帆舞。彷彿夢魂歸帝所。聞天語,殷勤問我歸何處。
我報路長嗟日暮,學詩謾有驚人句。九萬里風鵬正舉。風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范仲淹的《漁家傲》全詞抒發了作者怎樣的複雜感情
漁家傲 范仲淹。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裡。長煙落日孤城閉。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髮征夫淚。邊境上秋天一來風景全異,向衡陽飛去的雁群毫無留戀的情意。從四面八方傳來的邊地悲聲隨著號角響起。重重疊疊的山峰裡,長煙直上落日斜照孤城緊閉。喝...
漁家傲原文,李清照《漁家傲》的原文是什麼?
漁家傲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裡,長煙落日孤城閉。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髮征夫淚。漁家傲 原文是什麼 漁家傲 范仲淹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裡,長煙落日孤城閉。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
《漁家傲 李清照》的藝術風格,漁家傲 李清照
此詞當為李清照南渡後的詞作。寫夢中海天溟濛的景象及與天帝的問答。隱寓對南宋黑暗社會現實的失望,對理想境界的追求和嚮往。作者以浪漫主義的藝術構思,夢遊的方式,設想與天帝問答,傾述隱衷,寄託自己的情思,景象壯闊,氣勢磅礴。這就是被評家譽為 無一毫粉釵氣 的豪放詞,在她現在的詞作中是不多見的。這首詞氣勢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