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童 詩意是啥,牧童詩的詩意和意境

2025-02-11 16:10:05 字數 1636 閱讀 5718

1樓:鯉嶺秀

綠草如茵,鋪滿廣闊的原野,放眼一望無垠,牧笛逗弄晚風,悠揚悅耳;時斷時續地從遠處傳來。牧童回來吃飽了飯,已是黃昏之後了,他連蓑衣也不脫,就躺在月夜的草地裡休息了。

牧童的詩意

2樓:金色盛典歷史

牧童

唐·呂岩。草鋪橫野六七里,笛弄晚風三四聲。

歸來飽飯黃昏後,不脫蓑衣臥月明。

註釋

1、橫野:寬闊的原野。

2、弄:逗弄。

3、蓑衣:棕或草編的外衣,用來遮風擋雨。

譯文

綠草如茵,廣闊的原野,一望無垠。

笛聲在晚風中斷斷續續地傳來,悠揚悅耳。

牧童放牧歸來,在黃昏飽飯後。

他連蓑衣都沒脫,就愉快地躺在草地上看天空中的明月。

賞析

牧童》一,向我們展示了一幅鮮活的牧童晚歸休憩圖。我們看到了牧童生活的恬靜與閒適。透過詩,我們也看到了作者內心世界對遠離喧囂、安然自樂的生活狀態的嚮往:

廣闊的原野,綠草如茵;晚風吹拂著野草,還沒見歸來的牧童,卻先聽見隨風傳來的牧童悠揚的愈來愈近的笛聲,笛聲時斷時續,隨風飄揚。牧童回來吃飽了飯,已是黃昏之後了,他連蓑衣也不脫,就躺在月夜的露天地裡休息了。表現了孩子無憂無慮天真爛漫的天性。

詩中有景、有情,有人物、有聲音,這生動的一幕,是由遠及近出現在我們的視野裡的。

鋪」字,把草的茂盛和草原給人的那種平緩舒服的感覺表現出來了。

弄」字,更寫出了一種情趣,把風中笛聲時斷時續悠揚飄逸和牧童吹笛嬉戲的意味傳達出來了。

在這裡,六七里和三四聲不是指確定的數字而是為了突出原野的寬闊的鄉村傍晚的寂靜。

牧童詩的詩意和意境

3樓:東若谷扶雀

1、譯文。牧童騎在黃牛背上,嘹亮的歌聲在樹林中迴盪。

忽然想要捕捉樹上鳴棗搜正叫的知了,他就馬上停止唱歌,一聲不響地站立在樹下。

2、原文。所見。

朝代:清代。

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

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

3、註釋。牧童:指放牛的孩子。

振:振盪;迴盪。說明牧童的歌聲嘹亮。

林樾(yuè):指道旁成陰的樹。

欲:想要。捕:捉。

鳴:叫。立:站立。

4、作者簡介。

袁枚(1716-1797年),清代人、詩論家。字子才,號簡齋,晚年自號倉山居士,隨園主人漏冊,隨園老人。錢塘(今浙江杭州)人。

袁枚是乾隆、嘉慶時期代表詩人之一,與趙翼、蔣士銓合稱為「乾隆三大家」。乾隆四年(1739年)進士,授翰林院庶吉士。乾隆七年外調做官,曾任江寧、上元等地知縣,政聲好,很得當時總督尹繼善的賞識。

三十三歲父親亡故,辭官養母,在江寧(南京)購置隋氏廢園,改名「隨園」,築室定居,世稱隨園先生。自此,他就在這裡過了近50年的閒適生活,從事詩文著述,編詩話發現人才,獎掖後進,為當時詩壇所宗。著作有《小倉山房文集》;《隨園詩話》16卷及《補遺》10卷;《新齊諧》24卷及《續新齊諧》10卷;隨園食單1卷;散文。

尺牘,隨園食凳悔單說部等30餘種。散文代表作《祭妹文》,哀婉真摯,流傳久遠,古文論者將其與唐代韓愈的《祭十二郎文》並提。

將進酒的詩意,將進酒 全詩是什麼 作者的意境是什麼?

一 譯文 你難道看不見,那黃河之水那從天上奔騰而來,波濤翻滾直奔東海,再也沒有回來。你難道看不見,那年邁的父母,對著明鏡悲嘆自己的衰老的白髮,年輕時的滿頭青絲如今已是雪白一片。人生得意之時就應當縱情歡樂,不要讓這金盃無酒空對明月。每個人的出生都一定有自己的價值和意義,千兩 就算 一揮而盡,它也還是能...

牧童這首詩的作者是代詩人詩人從覺和

作者是呂岩 唐代 感覺 和視覺 有 情 有 景 有 人物 有 聲音 這生動的一幕,由遠到近 地出現在我們的視野中。在牧童這首詩中,詩人從什麼覺和什麼覺的角度,展示了 從感覺和視覺展現了一副鮮活的牧童晚歸休憩圖.牧童 是 唐 代詩人 呂岩 的作品,這首詩描繪了 黃昏 時間 牧童歸來休息的情景.詩的前兩...

唯美意境的現代詩,意境優美的朦朧現代詩有哪些?

早春江畔行 劉巨集林 歡迎,歡迎 沉寂一冬的江水不再平靜 江水東去迎接春風 水面躍起歡快的波浪 波浪被春風向西推搡著 留給堤岸無盡的歌聲 歌聲把堤岸的小草喚醒 小草在石縫中使勁掙了掙 露出嫩嫩的小胳膊 伸了伸懶腰 依然的睡眼惺忪 和著這歌聲 伴舞的是各式的風箏 它們或大或小 或高或低 或振顫著雙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