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朗族的元旦習俗有什麼?求知。。。 10

2025-02-11 20:20:09 字數 3877 閱讀 3772

布朗族的元旦習俗有什麼?求知。。。

1樓:網友

布朗族的元旦習俗和漢族過春節一樣,同樣有磕頭拜年的習俗。不同的是,他們在這期間,還要舉行堆沙插花、浴佛、祭祖等活動,祝福全家幸福安康。

布朗族的元旦新年節是布朗族中最隆重的節日,也稱桑衎節。每年的公曆四月中旬舉行。每個家庭都應該吃紅糖糯公尺竹,用香蕉葉包裹成兩部分,每部分用一對蠟條,兩朵花,送到家長家。

布朗族各戶的男主人面對著宗法大師,脫下頭巾,先向宗法大師磕頭拜年,象徵性地從頭到腳用水洗澡,為宗法大師進行全身洗禮。

這位元首也希望向世人表達他的祝福。在布朗人的新年期間,所有的村莊和社群也以家庭為單位舉行傳統的滴水儀式。

2樓:網友

布依族——陰曆臘月底,家家戶戶薰肉、灌香腸,烤酒、做糯糧粑粑、公尺花、縫新衣、手帕。臘月二十三用麥芽糖等果品送灶神。請先生寫對子,貼門神、年畫。

三十晚上全家老少圍火而坐,先祭祀祖宗天地,然後全家人互相祝福,吃團圓飯,整夜守歲。大年初一天剛亮,姑娘們便爭先恐後奔向河邊去挑水,誰最先挑回頭擔水,誰就是最勤勞最幸福的人,也以此預兆豐年。初一在家裡扎彩燈,晚上一齊點燃,掛在大門口。

過了初一,人們開始串門拜年。青年男女相約去「起表」,以歌聲表達愛慕之情;或聚在一起在嗩吶、月琴、洞簫、姐妹簫、銅鼓等樂器伴奏聲中跳「打花包」。有些地區正月十五過完年,正月三十還要過「小年」。

布朗族的風俗習慣有哪些

3樓:聖誕老東東

1、服飾:

布朗族的服飾文化別具一格。生活於群山和森林之中的布朗族,以其獨特的方式裝扮自己,注意突出個性。從各地布朗族男子的著裝來看,差別不大。

男子上身著黑色或青色無領或圓領長袖對襟短衫,下著黑色寬襠褲,褲腿短而肥大,頭裹黑色或白色布料包頭。

布朗族婦女的服飾則更多地保留了傳統特色。西雙版納等地的布朗族婦女,上衣為左右兩衽的無領窄袖短衫,或黑或白或藍,緊腰寬擺,雙襟在胸前交叉迭合,衣角兩邊各有一條飄帶,以布帶代紐繫於左側。

2、飲食:布朗人以大公尺為主要食糧,以玉公尺、豆類為輔。布朗族人飲食特點是以酸、辣、香、涼、生為主,烹製方法主要有煮、炒、蒸、炸、燒、烤、醃、生食等8種,雖然烹製技術簡單,但仍有自己獨特的風味。

3、建築:布朗族的傳統住房為幹欄式竹樓,為竹木結構,既可通風防潮又能避開野獸的侵擾,比較適合山區的地理環境和氣候特點。布朗族人建蓋房屋的時間多選擇在二至四月或十月進行,一家修建竹樓,幾乎全寨成年人都來相幫,二三日即可告成。

4、**文化:

布朗族民歌,內容豐富,曲調繁多。每逢結婚、遷新居、過年節或勞動之餘,年輕人都愛對歌。按其音調布朗族民歌大體可分為「索」、「勝」、「宰」、「拽」、「脫麻」等幾種。

這些曲調也因地區差異而各具特色。

5、樂器:布朗族的樂器有打擊樂器和管絃樂器兩種。打擊樂器有鼓、鋩鑼、鈸鑔、魚罄等,其中鼓的種類較多,有大鼓、長鼓、象腳鼓、手鼓、木鼓、蜂桶鼓等,多在宗教活動中使用。

管絃樂器有嗩吶、羊角號、牛角琴、竹笛、洞簫、三絃、四絃琴、葫蘆笙、響篾(口弦)、葉笛等,主要在婚禮、打歌場或喜慶節日中使用。

4樓:嘿嘿求採納

布朗族住房多為兩層結構的竹樓,樓下堆放雜物,樓上住人,屋內**設定火塘。火塘邊是家人吃飯,待客的地方,夜晚則在火塘四周安置床鋪。布朗族有名無姓,至今仍盛行母子連名,是母系氏族社會的遺蹟。

布朗青年送鮮花,姑娘若有意就把鮮花插在頭巾上。如收到幾個送花,就把鮮花放到筒帕裡,等決定嫁給誰,再當著他的面把鮮花戴上。結婚那天,新朗要採來鮮花,把新房裝扮得絢麗芬芳,五彩繽紛,新房成了乙個漂亮的花房。

布朗族穿著簡樸,男婦皆喜歡穿青色和黑色衣服,婦女的衣裙與傣族相近似,上穿緊身短衣,頭頂挽髻,用頭巾纏頭,喜歡帶大耳環,銀手鐲等裝飾。姑娘愛戴野花或自編的彩花。男子一般穿黑色或青色寬大長褲和對襟無領上衣纏頭巾。

成年男子喜愛紋身。無論男女都喜歡飲酒、染齒、吸菸。

布朗族的傳統節日是什麼

5樓:網友

布朗族的節日習俗,與傣族大同小異,如「過新年」,「進窪」、「出窪」等。在傣歷一月十五這天「賧帕」(拜佛),八月十五日「賧坦」。「賧」為傣語,指世俗眾生對僧侶或先祖亡人敬獻物品,佛教俗稱「佈施」或「化緣」。

布朗族傳說,他們與傣族是兄弟關係,布朗族是哥哥,居山區種山地,傣族是弟弟,住壩子種水田。因此,布朗族每次「賧佛」都要請傣族佛爺上山,傣族「賧佛」時也請布朗族佛爺下山。

過年節:布朗族用傣語叫「京比邁」,是布朗人最最隆重的節日,這一天,家家戶戶吃紅糖糯公尺粑粑,還要用芭蕉葉包成兩份,各插上一對蠟條,兩朵鮮花,關到家庭長家中:乙份裝入家族長臥榻上方掛的「胎嘎滾」(家族神位)內,作為祭祀家神之用;另乙份獻給「高嘎滾(家族長)。

各戶男家長都要脫下自己的包頭巾,向作為整個「嘎滾」(家族)代表的家族長行拜年磕頭禮。並且用水象徵性地從頭到腳為家族長做洗禮,祝賀長命百歲,吉祥平安。家族長也向人們祝福道:

全家族的孩子們,逢年過節來祈福,這是祖輩傳下來的古禮,不可忘記。舊的歲月過去了,新的一年到來了,全體兒孫們來告辭拜年,你們都有福了。預祝你們莊稼茂盛,人畜興旺。

祝畢,家族長為「胎嘎滾」(家族神)代襪麼·代襪那神祈禱祭祀。村社以家庭為單位,再到日落方向,舉行滴水儀式。

關門節:布朗族也同傣族一樣叫「豪瓦沙」。這一天家族成員照例要給家族長送一朵鮮花、一對蠟條,去祭「胎嘎滾」,並跑著為家族長舉行洗手、洗腳禮,表示祈福。

全家男女老幼還要向房門,樓梯及傢俱雜物的鬼靈「蘇瑪」(磕頭),分別奉兩對蠟條作為祭品,祈求人畜來年平安。

6樓:網友

許多傳統節日大都與宗教活動有關。其中最具特色的節祭日有:年節、祭寨神、洗牛腳等。

1、年節。在農曆清明後十日左右,家家都要殺年豬,全寨要宰牛,婦女們做糯公尺粑粑;年節的當天,晚輩都必須向家族長拜年,並準備兩份糯公尺粑粑用芭蕉葉包好,每份上面放一對蠟燭、兩朵鮮花,其中乙份糯公尺粑粑供奉給祖宗,另乙份獻給家族長;有的布朗族在年節時,要到佛寺前的菩提樹下堆沙、種花,向佛爺獻公尺花、糯公尺糕、芭蕉等食品。

2、祭寨神。

是以樹寨為單位的祭祀活動。祭神時,要先殺乙隻雞,然後到村寨的四周和寨子中心滴水祭祀,祭祀完畢大家一起歡宴,最後全寨的青年人都去挖竹鼠,並以竹鼠肉敬神,祈禱豐收。

3、山抗節。

男女青年都要向老人贈送食品,以感謝老人的養育之恩,所獻的食品除粑粑、芭蕉外,還要有精心採集和製作的春茶。節日期間家家都要做一些拿手好菜,集中在一起,大家共同吃團圓飯,有涼粉、豆腐及各種山珍、野味,規模盛大的團圓飯,有時各種菜餚達三十餘種。

4、洗牛腳。

每年五月,施甸的布朗族還要過洗牛腳。屆時老人和頭人頭戴斗笠,披蓑衣,手執楊柳、桃枝紮成的掃把,牽著羊,把支支紅紙小幡插在各家門前,表示祝福。被祝福的戶主,應把潔淨的水潑在老人和頭人的身上,表示洗去牛腳跡,最後把羊牽到寨子外宰殺煮熟共餐。

7樓:網友

厚南節是布朗族盛大的年節,每逢農曆三月清明節後7日,即陽曆4月13日—15日舉行。 節日裡,主要活動是相互潑水,其儀式完全按照布朗族古樸的傳統方式——迎接太陽的習俗舉行,所以,人們稱之為迎接太陽的節日。

布朗族有什麼節日?

8樓:網友

最具特色的節祭日有:年節、祭寨神、洗牛腳等。

布朗族的傳統節日 布朗族有哪些節日

9樓:白露飲塵霜

布朗族是乙個擁有著悠久歷史的少數民族,傳統節日有插花節、開門節、關門節、厚南節、年節等。

年節是橘數布朗族最為隆重和盛大的節日,時間多在傣歷六月中旬,一般為三天。第一天,人們要打掃居家住室、村寨,清洗衣物被褥、炊具餐具,洗澡、梳妝打扮。第二天殺豬宰牛,準備過年所需的酒及其他食品,與親朋好友亮伍頌共度新年。

第三天是新年伊始之日,早晨,村民們用竹筒抬來清水供敬鄭僧侶浴佛,沖洗佛像上的塵埃。各家家長要給家族長行跪拜禮,還要象徵性的為家族長洗禮。中午以後,人們穿著嶄新的服裝,敲鑼打鼓、載歌載舞,共同迎接新年的到來。

布朗族文明禮儀常識有哪些

進入布朗族村寨的房間要脫鞋。不能用手摸佛爺 和尚和老人的頭部。平時禁止砍伐神樹及周圍的樹林,不準在其中挖土取石,更不允許任何人在神林區內大小便。布朗族婦女懷孕後,忌諱前往房賧佛和參拜佛爺。孕婦也忌諱參加別人的婚禮和葬禮,一般不能參加各種祭典。布朗族的住房有地居式和竹樓兩種,一般分裡屋和外屋兩部分,裡...

元旦有什麼習俗,元旦節有什麼習俗

元旦節習俗其實是慶賀新年的開始,歡度元旦可說是世界各國各地區的元旦節的習俗。世界各地元旦節的習俗各不相同。那麼中國元旦節的習俗是什麼?中國元旦節的習俗有哪些?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有關中國元旦節的習俗。由於元旦是在 年間才誕生的,並是由春節演化而來,所以,在中國剛剛開始慶祝元旦時,其慶祝的風俗習慣當然...

元旦節的問題,元旦節有什麼習俗

浦上青楓一寂 元旦為什麼叫元旦 元旦 一詞最早出現於 晉書 顓帝以孟夏正月為元,其實正朔元旦之春。元旦為什麼叫元旦 字面意思很有寓意 元旦,又名元日 無朔 無辰 元正等,含有一年之始的意思。因為 元 本義是 人頭 引申為 始 旦 的本義也是 始 據宋 夢樑錄 正月 中記載 正月朔日,謂之元旦,欲呼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