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果姨媽育兒
感謝邀請,我是心理諮詢師鄭潤芝,很高興你的問題。
父母經常做這三件事情,會讓孩子越來越不願意敞開心扉。
第一,總是批評打壓孩子。在家庭中,爸爸媽媽總是忍不住抱怨孩子的毛病,而且這份抱怨伴隨孩子的成長越來越多!孩子無論怎樣努力,父母都不會去正面肯定孩子,這樣的孩子還會極度自卑。
第二,做孩子的教育者,而不是陪伴者。在乙個家庭中,父母總是會不自覺扮演起教育者的角色。無論孩子做了什麼事情,父母總是去評價事情的好壞,而不是去共情孩子行為背後的原因。
第三,和孩子的對話,永遠是「提問式」。「你今天作業寫的怎麼樣?」「你今天為什麼不好好聽課?
是父母不會溝通,這種對話方式,孩子怎麼會有傾訴的慾望。固定溝通的模式,就是無形的鴻溝。
其實,每個父母都希望跟孩子保持良好的親子關係。但事實上,隨著孩子的年齡增長,很多家庭都只有基本溝通。
2樓:殘疾人阿君
不願承認錯誤,其實這不僅僅是家長的特點,我經常看到新聞上高鐵佔座的那些人,面對周圍一圈人的質疑,還有乘警的警告,他們就是不願起來,你說他們是不知道自己錯了嗎?不是,他們知道自己錯了,但是就是不願意在那麼多人面前承認自己錯了,是一種既愚蠢又簡單的固執。
說回到家長身上,我記憶裡有太多次我的父母固執得想要在我面前保持全知全能的形象,犯了錯誤就是不願意承認,要麼發脾氣轉移話題,要麼換種說法糊弄過去。我在小時候認知不足的時候,會認為父母沒錯,是自己錯了。
但是隨著我長大,我會逐漸發覺,這件事是父母錯了,我開始會想要跟父母講道理試圖讓父母承認錯誤。但是父母這時候在親子關係中依舊是絕對權威的那一方,他們開始用權威壓制我,我依舊無法說服他們承認錯誤。
這時候我就開始掩蓋自己的想法了,因為我發現真誠的溝通換不來真誠的,我說一堆長篇大論只能換來他們的氣急敗壞,還不如一句違心的迎合來的有效,能換來一家的和和睦睦。
這種親子相處模式據我瞭解過來並不在少數,其根本原因還是在於家長想要維持自己不會犯錯的高大形象,事實上這隻能換來孩子對父母的不信任。在孩子變得比父母強大之後,也會成為一部分跟父母逐漸疏遠的原因。
3樓:老梁聊生活
孩子的觀點和父母不一致。父母反駁或者打罵。這些行為會慢慢導致孩子不願袒露心扉。心裡話不願意和父母講出來。
4樓:記錄c生活
我覺得最主要的還是家長的雙標,或者是家長自身的一些性格缺陷,要麼的就是對孩子的一種過分的要求,久而久之,就會導致這種結果,人與人之間是相對的,如果只在意自己的看法,而不在意他人的看法,即便是親人,也會,形同陌路。
5樓:讓世界充滿歡聲笑語
孩子成長中的問題,有三個顯著特點:
1是孩子的心理發展問題都與家長有關。
2是孩子的心理和行為問題都有滯後反應,也就是說9歲的問題至少是5歲之前的影響。
3是孩子的心理發展有關鍵時期。這個沒有抓住後面再改變就很難了。
在12歲之前的階段,被認為是對家人的依戀期,之後開始進入所謂的青春期。隨著孩子的慢慢長大,生理和心理都會發生一定的變化。所以父母的溝通方式一定要及時調整。
導致孩子不願意跟家長溝通,一般來說會有以下幾點:
1,你跟他不平等,把他總當個不懂事的孩子。
比如,沒有界限:孩子長大了,自尊心等等都在覺醒,如果你一直沒有界限,把他當孩子看待。比如孩子早戀了,你去翻她日記,肯定會覺得你不尊重他。
所以,要像對待朋友那樣的對待孩子,平等,尊重,界限。
比如,說話一直用命令的口吻。讓孩子一直壓抑自己的個性,沒有自我的驕傲。
2,你不懂他的愛好。孩子發展了一些新的興趣愛好,你不管三七二十一開始訓斥,這樣他會覺得你啥也不懂就知道批評,比如孩子上玩,孩子玩乙個新的軟體。這種情況,一般父母可以對他們的興趣先表示肯定,並表現出興趣,讓他告訴你為什麼這個好,在這個過程中,既是你瞭解他的過程,也是你們深入交流的過程,當你懂了以後再去跟他發表建議,而非「命令」,他心理上就容易接受了。
3,你不懂他的同好,朋友同伴。孩子漸漸長大,開始從對父母的依戀轉變成對同伴的依戀,同伴在他的生活裡產生的影響越來越重要。這時候如果你不瞭解他們甚至不認同他的朋友們,孩子自然在這方面無法跟你深入交流。
所以,父母應該放低姿態,去傾聽,去了解。然後再給出自己的看法。
4,你不讓他參與家裡的大事。孩子從很早就開始從聲音,行為去模仿大人。他非常渴望跟得到大人一般的對待。
本質上還是覺得得到尊重。如果家裡有些大事,比如,有一位親戚突然需要照顧,關於要不要換個車子等等這類的事情,讓他參與期間,感受到與父母的平等,信任。
5,你不能跟孩子統一戰線。或者沒有給予絕對 的信任。孩子在自我意識覺醒的過程中,獨立意識,自尊心等心理都在發生微妙的變化。
但是,孩子畢竟是孩子,還沒有褪去孩子的天真,也沒有完全得到成年人對環境的熟稔應對。所以,難免做出一些我們成年人看來另類的行為。
6樓:接傲厹
在教育中,尤其是在家庭教育中,家長有一些不容易被察覺的行為,必須制止和改正,因為有些時候家長的一句話,乙個行動都能讓孩子感覺到您的,心理動態,有時候家長會關心別的孩子的學習成績,會時不時的在飯桌上談起現在的公升學壓力,哪個哪個學校好?哪個哪個學校多少分?這都對孩子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孩子的心靈非常的脆弱,如果家長對這些成績或者是這些學校特別的在乎,或者在孩子面前談起的話,孩子慢慢的會感覺到壓力,他就不願意跟你談露心扉了,其實作為孩子的學習來說,家長應該跟孩子面對面的交談,跟孩子像交朋友一樣的,敞開心扉的交談,把學習的重要性去告訴他,看他從心裡頭能夠接受學習,接受自己要向前,要為自己的以後做打算。
讓他知道學習對於他來說是多麼的重要。為以後他的對於他以後的人生是多麼的重要。
7樓:帳號已登出
1、不會傾聽,不允許孩子表達自己的感受,總是強加家長的意願。總是打著為了你好的旗號,雖然孩子小,但是未必沒有想法,不一定對,我們儘量解釋給孩子聽吧。
2、答應孩子的事情總是忘記,或者不在意。只要想想孩子失望的小臉,你還忍心嗎?
3、不在意孩子的自尊,拿孩子不願意提起的事情開玩笑或者到處宣揚。孩子也有自尊啊,尤其在同齡人面前,換位思考一下,給我們的寶貝留一點兒面子吧。
4:、總是有意無意貶低孩子,比如,你真笨啊,這都不會。孩子會在潛意識接受你的批判給,慢慢長成你嘴裡的那個他,愛他就多誇誇他。
5、從來不鼓勵或者表揚孩子,面對孩子總是沒耐心。多多表揚你的孩子吧,在你還有這個能力的時候。
8樓:網友
家長以下幾種行為會慢慢導致孩子不願袒露心扉:1、打罵孩子,由於點點小錯誤,就嚴厲恐嚇毆打孩子;2、貶低孩子,打擊孩子的自信,例如整天說孩子笨;3、強迫孩子做事,給孩子壓力;4、經常不和孩子語言交流 ,例如,經常玩手機,不理孩子,不和孩子互動,經常讓孩子處於乙個人的狀態。
9樓:厲迎彤
在家庭教育中,家長哪些不易察覺的行為會慢慢導致孩子不願袒露心扉?應該是對孩子的不信任,或者經常打罵孩子,還有和別人家的孩子作比較,這樣會讓孩子認為你不重視他,對他不抱希望,還有就是不和諧的家庭。父母經常吵架,打架之類的。
慢慢的很多事情都不願意和你說了。
10樓:別悅沅
其實我覺得在家庭當中,家長亦西不容易,察覺的行為就會導致孩子慢慢不願意袒露心扉。比如說家長經常吵架而且不管遇到什麼事情都喜歡自省自己去解決,或者是吵架來解決,這樣從小孩子心裡面就有乙個陰影,讓孩子慢慢的就會不願意把自己的心裡面,遇到事情,向家長透露,其實我覺得作為家長應該隨時隨地不管在什麼時候都應該把自己心裡面所想的,飛翔給孩子,這樣孩子從小就會受到一種,良好的教育,就會像家長跑路自己的心扉而且也會像。家長。
分享自己的快樂和心事。
家庭教育中孩子很容易產生牴觸心理,應該注意哪些問題?
11樓:牢問佛
引言: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孩子容易出現牴觸情緒,這個時候家長都不知所措,不知道該怎麼辦。孩子到了青春期的時候都會出現一些叛逆的現象,那麼家長的教育要跟隨其年齡,要適合這個孩子。
今天就來跟大家說一說,家庭教育中孩子容易產生牴觸情緒,應該注意哪些問題?<>
不能打罵孩子,越是打罵孩子,孩子則會越叛逆,到時候家長在衝動,孩子做出什麼樣的行為不可挽回,那就是罪過了。想告訴大家的是,如果說你可以利用正確方法啟發教育孩子,這樣就能夠很好的鍛鍊孩子的主觀性。<>
想要告訴家長的是,一定不要以自我為中心,要多考慮孩子的感受,孩子之所以會出現牴觸的心理就是因為大人說了一些過激的話或者是做了一些讓他們反感的事情。如果乙個家長總是站在孩子的角度考慮問題的話,那麼這個孩子就會很聽父母的話,不會做一些讓父母反感的事情,自然而然也就不會出現牴觸的心理。<>
想要告訴大家的是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都是高高在上的姿態,認為自己比孩子高很多,這個時候孩子往往就是不會聽父母話的。想說的是,家長這種教育方式是非常強勢的,有些家長還要面對方式對孩子的說話,想說的是這種立法方式,孩子就越來越有反抗的力氣。有可能孩子還會跟你對著幹,想說的是一定要放低姿態去跟孩子交流。
12樓:不爽的爽朗菌
應該注意孩子的逆反心理,應該注意調節孩子的心態。應該讓孩子明白一些為人處事的基本方法。也應該讓孩子明白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也應該採用親子互動的方式進行教學。
13樓:愛心的學姐
1必須要注意教育的方法,2還需要注意孩子的年齡,3要選擇乙個適合孩子的,4還應該注意耐心去跟孩子說話,5不要表現出暴躁的一面。
14樓:幸福小豬豬
第一,注意說話的語氣,第二,不要嘮叨,第三,要注意講求方式方法,第四,可以轉移注意力,第五,要見機行事。
15樓:結婚發的
要把握好教育的方式,不要過多教育,也不要影響孩子的情緒,在睡覺前不要教育孩子,在吃飯的時候也不要教育孩子。
16樓:來自歡樂谷仁慈的橘貓
在家庭教育中,如果家長有不當的言行很容易引起孩子的牴觸心理,所以做家長的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語言和態度,以商量的口氣和孩子說話就能避免。
17樓:凡凡
家庭教育中,孩子是很容易產生牴觸心理的,所以作為家長,應該隨時都要充實自己,多學習,多工作,這樣教育孩子時候,才能讓孩子心服口服。
18樓:藍天白雲
教育中孩子很容易產生牴觸心理,應該注意哪些問題?應該正確引導孩子。嚴厲批評。
家長在家庭教育中的角色,父母在家庭教育中的角色
家庭教育是教育的主體,家長自然是主體地位,可以作為孩子的朋友,老師,父母在家庭教育中的角色 父母在教育中起了很好的教育作用。啥叫文化?除了你所學的東西就是文化,所以,父母的教育主要是文化的教育,而很少是知識的教育,知識是在以後的上學期間不斷積累起來的,父母要首先教會孩子怎樣做人,然後發現孩子的興趣和...
在家庭教育中的困惑怎麼寫,在家庭教育中的困惑怎麼寫
1 分不清主體,不明白是誰的問題 2 不想約束,知道是誰的問題後,還是走老路 3 感性多於理性,想發洩的多,想解決問題的努力少。祝您幸福美滿生活愉快!在家庭教育中你遇到的三大困惑是什麼 1 家長觀念的,認為家庭教育不需要學習,做父母不需要學習 2 家庭長輩們在教育孩子上意見不統一 3 家庭教育的邊界...
在家庭教育上,有什麼錯誤的教育方式
錯誤的教育方式應該就是打罵式教育了。人們常說,棍棒底下出孝子。這句流傳了許久的俗語無不說明,打 在教育孩子方面有一定的效果,這也被許多人奉為信條。用 為了你好,為了你的將來,為了你能少走點彎路 等等諸如此類的話來美化打孩子的行為。如果打孩子管用,為什麼還是越越不聽話?家長打孩子本意都是想孩子好,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