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麻煩喂
是c一剪梅》
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
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閒愁。
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由於李清照既然思念著自己的丈夫,又相信丈夫也會思念著自己,下片也就順此思路開展了:花自飄零水自流。這一句含有兩個意思:
花自飄零」,是說她的青春象花那樣空自凋殘;「水自流」,是說她丈夫遠行了,象悠悠江水空自流。「自」字,是「空自」或「自然」的意思。它體現了李清照的感嘆語氣。
這句話看似平淡,實際上含義很深。只要我們仔細玩味,就不難發覺,李清照既為自己的紅顏易老而感慨,更為丈夫不能和自己共享青春而讓它白白地消逝而傷懷。這種複雜而微妙的感情,正是從兩個「自」字中表現出來的。
這就是她之所以感嘆「花自飄零水自流」的關鍵所在,也是她倆真摯愛情的具體表現。
唯其如此,所以底下兩句:一種相思,兩處閒愁就自然地引出來了。如果說,上面沒有任何一句提到李清照和她的丈夫的兩相恩愛;那麼,這兩句就說得再明白也沒有了。
他倆是同樣互相思念著,也同樣因離別而苦惱著。這種獨特的構思體現了李清照對趙明誠的無限鍾情和充分信任,體現了她開朗的性格,與一般婦女的狹隘心胸不同。在古典詩詞中,寫思夫之作的不少,但大多是「過盡千帆皆不是。
斜輝脈脈水悠悠,腸斷白蘋洲」或是「紅豆不堪看,滿眼相思淚」一類文字。象李清照這樣從兩方面來寫出相思之苦的,極為鮮見。
2樓:網友
是c---我也是分界線---
這樣的一件東西。
在虛妄的眼眸裡。
那是上天蒼白的雙手合十。
撒向人間的煙火。
於是。總有人在他的地獄裡輕輕吟唱。
卻看到 失去的未曾得到。
得到的悄然逝去。。。
3樓:憾凊洧毐
一種相思,兩處閒愁。
4樓:無子幻
c 一種相思,兩處閒愁。
直抒懷夫之感。
一剪梅李清照分析上闋首句的作用
5樓:愛讀書的呂老師
詞的上闋首句「紅藕香殘玉簟秋」寫荷花凋謝、竹蓆浸涼的秋天,空靈蘊藉。
紅藕」即粉紅荷花,「玉簟」是精美的竹蓆,這一句涵義極其豐富。它不僅點明瞭蕭疏秋意的時節,而且渲染了環境氣氛,對作者的孤獨閒愁起了襯托作用。表面上寫出荷花殘、竹蓆涼這些尋常事情,實質上暗含告激青春易逝,紅顏易老。
吵洞人去席冷」之意境。梁紹壬《兩般秋雨庵隨筆》讚美此句襪碰襪「有吞梅嚼雪,不失人間煙火氣象」。
一剪梅李清照表達了什麼情感
6樓:愛讀書的呂老師
一剪梅李清照表達了作者相思的情感。出自於宋代的李清照。原文是:
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雲中誰寄錦書來,神碰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閒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才下眉頭,卻上心頭」最後一句運用對偶手法。相思之情是沒法排遣的,縐著的眉頭方才舒展,而思緒又湧上心。一句虧型話就是時刻在相思著,作者對「愁」的描寫,極其形遊空談象。
人在愁苦時總是縐著眉頭,愁眉苦臉的。作者正是抓住這一點才寫出「才下眉頭,卻上心頭」兩句,使人若見其眉頭剛舒展又緊蹙的樣子,從而領會到她內心的綿綿痛苦的。「才下」、「卻上」兩個詞用得很好,兩者之間有著連線的關係。
一剪梅李清照的斷句,李清照一剪梅朗讀節奏
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閒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一剪梅 紅藕香殘玉簟秋 是宋代女詞人李清照的作品。此詞作於詞人與丈夫趙明誠離別之後,寄寓著作者不忍離別的一腔深情,反映出初婚 沉溺於情海之中的純潔心靈。作品以其清新的格調,女性特有的沉摯情感,絲...
李清照的一剪梅的意思 李清照的《一剪梅》的內容
李清照的 一剪梅 的內容 一剪梅 宋 李清照。紅藕香殘玉簟 di n 秋。輕解羅裳 ch ng 獨上蘭舟。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閒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譯文。荷已殘,香已消,冷滑如玉的竹蓆,透出深深的涼秋,輕輕提起薄紗羅裙,獨自泛一葉蘭舟...
李清照一剪梅賞析
1 原文 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閒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2 譯文 已是秋天了,粉紅色的荷花已經凋謝,仍散發著殘留的幽香,睡在竹蓆上,已有了一些涼意。輕輕地提著絲裙,獨自登上那精緻的小船,想去散散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