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唐朝之前為什麼選擇長安作都城?
1樓:掌心和腳心的痣
長安是一座非常古老的城市,在古代的倆是上,也有很多朝代都將長安選為自己的都城,尤其是在唐朝之前,很多朝代都把長安作為自己的都城,但是在唐朝之後,就很多有人會選擇長安了。那麼為什麼在唐朝之前人們願意選擇長安作為自己的都城呢?這是因為長安的不僅地理位置比較好,而且經濟和文明的優勢也比較明顯,但是之後,似乎就發生了變化,下面我們就來詳細的分析一下。
一、長安的經濟優勢。在周王朝以及以前的朝代,我國的經濟中心基本上都是在北方的,而且以黃河流域居多,所以我們也經常稱呼黃河是我們的母親河。早起的黃河還是比較溫順的,而且河流也比較清澈,尤其是黃河腹地,帶來的是適合耕種的農田,所以人們都是在黃河流域生活,黃河就與有著相對明顯的經濟優勢。
二、中原地區的文明中心地位。除了經濟優勢之外,還有黃河流域培養出來的文明。說到這裡,可能小夥伴們會有乙個疑問,因為長安並沒有臨著黃河,但是長安卻挨著黃河最大的支流,渭河。
渭河貫穿關中平原,不僅可以為源源不斷的黃河增加水利助力,而且還衝刷出來關中平原這一塊寶地,這塊寶地就孕育出來了文明。
三、長安的地理優勢。但是,真正讓皇帝們都選擇長安作為自己都城的最重要一點因素,卻是長安的地理位置,因為長安在關中地區,有乙個最大的優勢,易守難攻。我們都知道關中的地形,四面環山,而且都比較險峻,要想進入長安,必須翻山越嶺,這對於古代的戰事來說,是一塊易守難攻的風水寶地,所以就被人們選擇為了都城。
2樓:小
這裡就是在中間的,也就是可以掌控全域性的,這樣的就是比較不錯的,讓人覺得可以打仗起來很不錯的,自己就是可以勝利。
3樓:職場百事露露
這裡地勢特別的平坦,另外就是可以說人也就是比較多的,這樣就是可以得到很好的保護,也可以方便出去。
4樓:李少公子
長安是一座非常古老的城市,有很多朝代都將長安選為自己的都城,而且隋朝也是在長安,所以直接搬進去。
5樓:蕾蕾
因為長安的交通便利,人來人往,**非常的繁榮,這個地方的土地肥沃,人口密度大,生活幸福指數高。
唐朝的都城長安是今天的**
6樓:抱香蕉睡覺
西安,古稱長安、鎬京,是陝西省會、副省級市、關中平原城市群核心城市、絲綢之路起點城市以及一帶一路核心區、中國西部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國家重要的科研、教育、工業基地 。西安是中國四大古都之一。
西安是中華文明和中華民族重要發祥地。長安自古帝王都,其先後有西周、秦、西漢、新莽、東漢、西晉、前趙、前秦、後秦、西魏、北周、隋、唐13個王朝在此建都。豐鎬都城、秦阿房宮、兵馬俑,漢未央宮、長樂宮,隋大興城,唐大明宮、興慶宮等勾勒出「長安情結」。
7樓:書猶藥也
隋文帝楊堅建立隋朝後,最初定都在漢長安城。當時的漢長安歷經長期戰亂,年久失修,破敗狹小,汙染嚴重,於是隋文帝決定另建一座新城。
唐都長安城開皇二年(582年),楊堅在長安城東南龍首塬南面選了一塊「川原秀麗,卉物滋阜,卜食相土,宜建都邑」(《隋書·高祖紀》)的地方建造新都,新都定名為「大興城」。大興城的面積達84平方公里,主要由建築學家宇文愷主持規劃建設,先造大興宮城,後造皇城。開皇三年(583年)在城西側開挖龍首渠、永安渠和清明渠,引滻水、交水、潞水,直通宮城。
第二年由大興城東鑿300餘里至潼關,名為廣通渠,引渭水注入渠中使漕運直通黃河。605年,隋煬帝楊廣即位,同年,建通濟渠運河,自大興至江都(今揚州),建行宮四十餘座。608年,又興建永濟渠運河。
大業九年(613年)又動用10萬餘人修築大興城外郭城,使大興城初具規模。楊廣遠征高麗、開鑿大運河、修建洛陽東宮,最終導致民不聊生,國內烽火頻起。
618年,李淵稱帝,建立唐朝,改大興為長安,此後進一步修建和完善。唐太宗和唐玄宗年間先後增建了大明宮和興慶宮等宮殿。
唐長安城唐長安城鳥瞰復原圖周長達公里,面積約84平方公里,是現在西安城面積的倍,漢長安城的倍,北魏洛陽城的倍,隋唐洛陽城的倍,元大都的倍,明南京城的倍,明清北京城的倍,西元447年所修君士坦丁堡的7倍,西元800年所修巴格達的6.2倍,古代羅馬城的7倍。至盛唐,長安為當時規模最大、最為繁華的國際都市。
唐朝強盛300年,都城長安為何被攻破了7次?
8樓:下雨天的小蝸牛
唐朝一共有接近三百年的歷史,但這三百年中間卻有乙個重要的轉折點,那就是安史之亂。在安史之亂之前的一百三十多年,大唐是非常強盛的,但在之後的一百五十多年裡,戰亂、割據和宦官亂政等情況就沒有停止過,就在這混亂的後半段裡,長安淪陷了七次。第一次是拜安祿山所賜,當時戰爭來的太突然,李隆基又決策失誤,所以他只能放棄長安。
第二次是因為吐蕃大軍來襲,邊關一直在發急報,可宦官程元振卻根本沒往心裡去,等到大軍攻城的時候,唐代宗才知道情況危急,但也只好離開長安。第三次是因為唐德宗削藩,這個皇帝很想有點作為,但他太著急了,結果就是不但沒有把那些藩鎮的勢力給削弱了,反而引發了兵變。
當大軍進入皇宮的時候,德宗已經懵了,後來還是一些宦官帶著他和餘下的王孫貴族們逃離了長安。這三次長安淪陷其實很丟人,但至少這些帝王們還是有些尊嚴的,可在那之後,宦官的權勢越來越大,他們有的甚至可以廢立皇帝了,在所有這些因素之下,百姓的日子越來越苦,不少地方都發生了起義。
再往後就是有名的黃巢起義,這次起義讓唐僖宗離開了長安,他是大唐的倒數第二個皇帝,最後乙個是唐昭宗,他在位時一共流亡了三次。以上這些就是長安的淪陷史,而這一切都源於那場兵變,如果再往根源說的話,李隆基才是始作俑者,如果他在後期能夠在政事上用心一些的話,也許大唐就不會這麼悽慘了。
9樓:愛我是小仙女
唐朝的都城長安城當時建造的時候就想到了軍事這一塊,在城牆之內都設了防線,而且工程浩大,一般人都不知道從哪攻。
10樓:知心小謝
長安城的規模有了大面積的提公升,這也給唐朝的繁華奠定了乙個基礎。但是從軍事的角度來講,長安城的規模巨集大,是最大的敗筆。
11樓:網友
北宋、明朝,包括其他一些朝代,都城被攻破一次,整個王朝就滅亡了。唐朝都城被攻破六次,直到最後才覆滅,它的統治時間也是中國歷史上所有朝代中最長的。
12樓:網友
長安城太過龐大,想守住這座城池,需要的兵力數量非常龐大。守軍沒辦法遍佈長安城城牆的每乙個角落,只要稍微有乙個空襲,敵軍就可能從城牆上攻進去,高大的城牆和城門,也就成了擺設。
13樓:網友
長安的城牆實在太長,到處都可能成為漏洞,而且長安城的人口實在太多,若遇到敵軍圍城,長安將面臨可怕的饑荒。
14樓:驚鴻
長安城在設計方面其實並沒有兼顧軍事,長安城太大了,守不下來,重點放在了國家統治理念的視覺化,忽略了軍事防禦。
15樓:網友
隋唐的長安乃是宇宙之都、禮儀之都,其重點放在了國家統治理念的視覺化方面。因此,長安城在很大程度上,忽視了該城的軍事功能,還有就是長安城的人口眾多,糧食不足。
16樓:小林是吧
第一次是安史之亂,第二次是吐蕃叛亂,後面的有軍閥混戰等等原因。這是因為長安城太大了,而且地勢開闊,周圍沒有崇山峻嶺,十分難以防守。
17樓:小小智慧
因為唐朝對長安的建立,只注重視覺效果,而已定位也是禮儀只都,沒有注重軍事功能,導致長安不具備防攻能力。
18樓:窮加布
因為在長安城的修建中,統治者只注重了城市的宗教以及政治功能,根本沒有考慮過萬一有人來襲怎麼辦。
長安是13朝古都,為什麼唐朝之後,就再也沒有成為都城了?
19樓:劉小雨雨雨
其實,沒有什麼特殊的原因,只有歷史發展的必然性。我們在動盪時期拋棄了分離主義政權,建立了大量的首都。比如五代十國時期,如果只看統一的朝代,我們會發現首都的位置只是幾個地方。
唐前資本狀況商代有許多都城,但朝歌、博城都在黃河中游、華北平原附近,周代基本上都在這一地區。洛陽還在河南,今天的洛陽,但有去長安的跡象。例如,風鎬等地已經通過陝西省,幾乎等於長安。
東周時期,遷都洛陽勢在必行。如果你不遷都,就沒有國家。你還能做什麼。
兩週後,統一王朝的首都基本上是咸陽或長安。戰國時期,咸陽是秦國的都城;漢朝,長安是秦國的都城,洛陽、許昌緊隨其後;兩晉,洛陽是秦國的都城,八王起義緊隨其後;東晉,建康是秦國的都城;南北朝,長安和洛陽是主要的城市,而在南朝,簡康是都城,所以沒有路可走;實際上,隋朝的大興城是長安城,更重要的是不用說,長安的唐朝。由此可以看出,長安作為都城,基本上是唐朝以前整個中華民族的共識。
只要我們能佔領這一地區,我們就基本上把長安建成首都。儘管北宋在開封,趙匡銀還是想把都城遷到長安。
原因很簡單。起初,它位於黃河邊,華北平原,因為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因為這塊土地肥沃,這個農業國家在這裡種地有著獨特的優勢。
然而,華北平原是和平的沒有自然的危險要防禦。敵人一進來,它就變平,等著被水壺蓋住。因此,周朝以後,有向關中轉移的趨勢。
即使土地更加肥沃,農業更加發達,華北平原也不適合作為國家的首都。秦朝以後,都城長期被關中佔領。原因很簡單。
這裡很安全。如你所知,關中是乙個有四座堡壘的地方。這裡的天然屏障很容易防禦,也很難攻擊。
而且,這塊土地的肥力並不比華北平原差。
20樓:我學吧我學吧
因為那是封建王朝最為鼎盛的時候了,之後的王朝都是很脆弱的。
21樓:網友
因為唐朝之後長安就已經衰敗了,所以就再也沒有變成都城。
22樓:武漢黑鴨
因為在這之後的長安城已經不適合作為乙個都城存在了。
23樓:否羑澤丶亦良
因為當時的經濟中心已經開始往南,人們都會選擇洛陽作為古都。
24樓:就是這個範兒
唐末長安城被毀嚴重,後面的朝代無力將其重建。
25樓:小乙影視
因為長安已經不適合作為都城了,不僅不吉利,規模也不夠大。
26樓:慶幸啊
因為唐朝末期長安就已經給毀了,不能成為都城了。
27樓:不服輸的黑巖
因為長安那個時候已經是被破壞的很多了,所以就不再用作都城了。
28樓:網友
因為在唐朝末期長安就已經沒落了,不能再作為首都了。
二千三百多年前的王族後裔的姓氏是什麼
2300多年前王族後裔的盛世。是什麼是?時候盛舉的王族後裔比較多。2300多年前,中國處於戰國時期,當時的王族是姬姓。但是今天姓什麼就很難說了,因為姬姓是上古八姓之一,據統計由姬姓演支出來的姓有411個,佔了百家姓的82 所以你這個問題已經無法回答了。二千三百多年前即公元前100年左右,這時是漢武帝...
為什麼釋迦牟尼要在兩千多年前創立佛教?遠古有佛教嗎?為什麼選這個
佛經,記載 釋迦牟尼佛,在我們這個世間,示現成佛,已經往返8000次了!盡虛空法界,有無量不可以思議的諸佛世界。按照各個佛經來看,佛教早在很多很多劫前就存在 每劫 這裡是大概的時間 所存在的佛都不一樣 一下 網路 成 住 壞 空,這4劫合起來是一個大劫 這一個大劫是指娑婆世界,不是指地球!娑婆世界有...
為什麼700多年前的蒙古大軍,西征歐洲所向披靡
歷史上蒙古大軍在十三世紀發動了數次大規模的西征,憑藉較少的軍隊和漫長的後勤 戰勝了所有的敵人 1260年對穆斯林的愛因加魯特戰役失利未計算在內 改變了整個亞歐的歷史,也促進了歐洲和近東的軍事革命。在幾次西征中蒙古軍隊的數量通常很少,總數不過最多20萬人左右 歐洲戰場從未超過15萬 單次戰役的人數則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