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看佛書 有很多問題,以前看佛教書籍的乙個疑問?

2025-02-18 01:30:12 字數 2667 閱讀 8244

1樓:一切常祥

十方有無量世界,無量世界有無量諸佛。無量諸佛從人中來。已成佛的是覺悟的人,未成佛的是迷茫的人。

從你的問題看,你把佛陀當成了神或一神二元宗教的上帝了。以為信佛後給佛上香上供佛就會給你消災賜福。這種想法是錯的。說明你不瞭解佛陀的言教。

佛陀的經教告訴我們,這世界上沒有什麼神和上帝能夠主宰我們的禍福。天上的神也是有壽命的,他們也一樣不能主觀的主宰自己的生死。

佛陀只是覺悟宇宙人生真象的人,他把真相告訴我們,並教給我們趨福避禍的方法。他就象老師一樣,老師告訴你好好學習,將來考上大學,學到本領就可以有個好工作,好生活。這是事實,我們要信老師說的。

我們只信不行,還得依教好好的學。如果你說我信老師,不學習,只是每天給老師磕頭燒香,給老師供養好吃的,希望老師給你好工作好生活,這不是愚蠢嗎?

一樣的道理,信佛就是信佛的言教,落實佛教的方法,一點一滴的做。改變自己的處境。

佛說人的一切遭遇都是自己行為的結果,貧賤富貴美醜順逆無不是自己的行為造成的。過去做的好,現在就好,現在做的差,將來就差。

佛陀認為,只有人們自己是自己的主宰,與自身以外的什麼神都沒關係。。過去行善福德積累,今生為官了,為官後就沾沾自喜,生起慢心和貪心,做起了壞事。那麼將來的處境不會好到哪兒去。

你信佛就要信佛說的事實和方法。真正去按佛說的做。才是真信。

拿了佛書不看會不會有事

2樓:網友

理論上不會遭報應。但是不要賤汙經書,燒了、撕了、賣廢品可就造孽了。

儲存:應把經書供奉在最高處,闡述經書的讀本放在次高處,其他據佛理衍生的書再次。

流通:看過了或不需要了,可以佈施給他人,常見的就是拿到廟裡,交給信眾法物流通處,看看他們**嗎。這樣方便令他人共生智慧。

ps:既然不敢興趣,此人拿佛書幹嘛?是不是對免費之物起了小小的貪心呦?

佛家忌貪、嗔、痴呦。如果對佛教不感興趣,那下次就不要拿了,如此一來此人也和佛教的緣分淡了。其實,在下小時就是這種人,拿了佛書不看擺在那裡,有一天……機緣到了,便拿起來看了,而且也看得明白,然後成為佛教信仰者。

佛門無邊,不度無緣之人。芸芸眾生,能夠接觸佛教已屬難得,親善其智慧(哲理),終身受用、來世受用,或可生生世世受用。

望在下的答覆能對閣下有用。

以前看佛教書籍的乙個疑問?

3樓:網友

法是規律的意思,法是一直存在的,佛陀只是發現並且宣說他,像法末法只是說真正瞭解佛法的人越來越少了。直到沒有人能夠了解。然而,億萬年後,會有另一尊佛降臨人間,據說是彌勒菩薩。

並不是所有人都能成佛,佛陀是很稀有的,要經過億萬年,按照佛陀的計時方法,是三大阿僧只劫。只有行菩薩道積累十波羅蜜才能成佛。我們如果行解脫道得話,可以成為斷除一切煩惱的阿羅漢。

精進者修戒定慧者此生就可以證得初果,人天界七次往返,漏盡解脫。

4樓:真怕苦

佛法本身是沒有末法的,是人有末法,把金錢名利擺在前面,把學法修行放到最末,那就是末法的人了。如果徹底不要法,那就是滅法。只要肯認真學法修行,那永遠都是正法常住。

西方極樂世界和諸佛清淨剎土都是正法不滅的。這是人心自己造成的。(宣化上人當年說的大意是這樣)

另外,人壽短不是因為不信佛造成的懲罰,,而是不信佛就什麼惡業都敢造,,最後得到的報應。這是我自己說的。

最後,友情提醒,佛法不是用來學習研究的哲學知識,而是用於指導生活的行為手冊。共勉。

南無地藏菩薩摩訶薩!

5樓:網友

造作惡業,和損害身體都使壽命減少,本來能活更久的,可不是減了很多了。阿彌陀佛。

6樓:風映蘭

首先,我並不知道怎麼回答你的問題,你的問題很深奧,但我有乙個疑問,長壽村的老人,最長壽的估計有那麼120歲吧。我說比如,做個完全貼合現實的假設,恩,那麼每天在婦產醫院被打掉的孩子甚至連在媽媽肚裡裡的10個月都沒有活下來。那麼,請問,你是第一種,還是第二種呢?

我相信,都不是吧。中國有相當一部分的長壽人群,當然夭折的胎兒也不少。那麼,用乙個人或一類人來代表所有的人,是不是有些片面呢?

所以,就有了平均這個概念,平均資料從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乙個整體的某些情況。也許,在你眼中的世界,只是中國,或者是中國的較發達城市。那佛眼中的眾生呢?

7樓:索南倫珠

佛法在實修的路上,是離所知所見的。這是所謂的出世,而且在修行的路上是非常講究次第的。您看佛教書籍,要善分別什麼是人說,什麼是佛說,而且要看佛是對誰所說。

呵呵,希望能幫到你,願您一切如意!

8樓:網友

行屍走肉 精神層的?壽命。

一看佛學別的書就看不進了

9樓:水中映天

學佛一年佛在眼前,學佛兩年佛在大殿,學佛三年佛在天邊。

這是多數人學佛的程序與方式。也就是說剛剛學佛的時候除了佛法什麼也看不下去,慢慢的也就懈怠懶惰了,時間長了除了去寺院上大殿看到佛像後會提醒自己學佛外其餘時間也就不精進了。再長一些時間就把自己學佛的心化為雲煙了。

也就隨順世間法自甘墮落了。

所以如果您可以保持現在的心態倒是可喜可賀。就怕時間一長就全忘光了。

再者,剛剛接觸佛法,瞭解到了佛法的珍貴再去看世間法的書,也就好比剛剛吃過山珍海味再去吃燒餅油條一樣沒有味道。不過等到佛法之時累積到一定程度你會覺得自己的知識根本就不夠用。所以再看世間法的東西的時候也會覺得新鮮的。

有什麼好的佛書可以看

潛川如斯 建議你先看趙樸初大居士的 佛法常識問答 原因如下 學佛有四個階段 信 解 行 證 首先是 行 就是要建立信仰,相信自己學佛是為了明白自己的內心 擺脫情緒的控制 明白自己的內在 了悟宇宙的規律何真相 其次是 解 這個過程有點難,因為要遇到真正的僧人來教你解釋佛法的義理,所以建議你首選大居士趙...

為什麼看以前香港的老片子,很多罵女人的話裡面都有一句「十三點

其實這個是上海附近 長三角人常用的罵人的話 其實和北方說人2的意思差不多。希望可以幫到你 傻子的意思,不全指女人 你想想,穿三點是。什麼感念 跟 的意思差不多 13點的由來,為什麼罵人會說13點 上海話,鍾最多敲12下,敲十三說明鍾壞了。有毛病了。意思說的腦袋有毛病的意思。13也代表b,因為網路中有...

看很多書的成語形容看過很多書的成語有哪些?

學富五車 汗牛充棟 博覽群書 口若懸河 讀書破萬卷 下筆如有神 秉筆直書 閉戶讀書 不刊之書 一目十行 目披手抄 滿腹經綸 立地書廚 比喻人讀書多,學識淵博 立地書櫥 比喻人讀書多,學識文博.學富五車 五車 指五車書.形容讀書多,學識豐富.書讀五車 形容讀書多 知識豐富.五車腹笥 比喻讀書多,學識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