駢體文有何獨特之處?它和散文有何區別?

2025-02-20 06:40:26 字數 4312 閱讀 2227

1樓:山上有隻小老虎哦

要弄明白這個問題,首先我們需要弄明白這兩者之間各自的含義,然後再從它們之間最基本的概念或者是定義中找出它們二者之間最基本的區別。

首先就是什麼是駢文?這種文體最開始是起源於漢代,然後在魏晉南北朝時期達到了最高峰。全篇以雙句(儷句、偶句)為主,講究對仗的工整和聲律的鏗鏘。

駢文的特點主要表現在:四六句式為主,講究對仗,因句式兩兩相對,猶如兩馬並駕齊驅,故被稱為駢體。 在聲韻上,則講究運用平仄, 韻律和諧;修辭上注重藻飾和用典。

由於駢文注重形式技巧,故內容的表達往住受到束縛,但運用得當,也能增強文章的藝術效果。

其次什麼是散文?散文是一種抒發作者真情實感、寫作方式靈活的記敘類文學體裁。「散文」一詞大概出現在北宋太平興國(976年12月-984年11月)時期。

散文最主要有三個特點,分別是:其一,形散神聚:」形散「既指題材廣泛、寫法多樣,又指結構自由、不拘一格;「神聚」既指中心集中,又指有貫穿全文的線索。

其二,意境深邃:注重表現作者的生活感受,抒情性強,情感真摯。其三,語言優美:

所謂優美,就是指散文的語言清新明麗(也美麗),生動活潑,富於**感,行文如涓涓流水,叮咚有聲,如娓娓而談,情真意切。

關於駢文和散文之間的區別,其實早在《辭海》這本書中就有明確的表示「中國六朝以來,為區別韻文與駢文,把凡不押韻、不重排偶的散體文章(包括經傳史書),統稱「散文」。後又泛指詩歌以外的所有文學體裁。」這句話換成我們現在的白話文就是說:

駢文是押韻的、講究對仗和排偶的,而散文則沒有這些限制。

2樓:情感姐說大師

駢體文的特點就是其中的句子對仗而且對偶,這也是它和散文的區別之處,散文就是沒有任何排比對偶對仗,比較口語化的文字。

3樓:資料不詳

駢文曾經流行於中國文壇一千八百年,有過輝煌的業績,也遭到眾多的責難,可謂譽滿天下,謗滿天下。然而五四以後似乎消聲匿跡了。很少有人寫作和研究,一般文學史避而不談,即使提到亦多諡為「形式主義。

唯美文學」,幾乎毫無價值,人們漸漸把它淡忘了。但近一二十年來,駢文逐漸又引起了學術界的注意。 雖然比不上古代散文和辭賦研究之盛,總算在學術論壇上佔有一席之地了。

正因為長期不受重視,研究者對駢文的認識自然難於一致,某些概念理解和使用不同,有些新的觀點尚待深入。為此,筆者不揣冒昧,擬就有關問題進行**,希望能引起學界對駢文的關注。

駢文的名稱。

究竟什麼叫駢文?張仁青《中國駢文發展史》

羅列出二十五種,莫道才《駢文通論》

歸納為十三項。我以為,其中使用比較普遍而且比較恰當的是駢體文和四六文。駢文是駢體文或駢儷文。

的簡稱,四六文可簡化為「四六」。

駢文和散文的區別,不僅在於對偶句的多少,還在於文章風格的追求。明王志堅《四六法海》「總論」說:「古文如寫意山水,儷體如工畫樓臺。

現代學者錢基博指出:「主氣韻勿尚才氣,則安雅。

而不流於馳騁,與散文殊科。崇散朗勿矜才藻,則疏逸而無傷於板滯,與四六分疆。」(駢文通義》)臺灣學者張仁青說:

散文主氣勢旺盛,則言無不達,辭無不舉。駢文主氣韻曼妙,則情致婉約,搖曳生姿。」這些見解相當精闢。

張氏又說:「散文得之於陽剛之美,即今世所謂壯美者也;而駢文得之於陰柔之美,即今世所謂優美者也。」「散文家認為文章所以明道。

故其態度是認真的,嚴肅的,蓋以文章為經世致用之工具也。……駢文家之見解則以文章本身之美即為文章之價值,故其態度是淡泊的,超然的,蓋以文章為抒寫性靈之工具也。」如此概括恐未必盡然。

駢文中並不乏陽剛柔之美如駱賓王《討武氏檄》

散文中也有擅陰柔之美如晚明。

小品。駢文亦可經世致用如陸贄,散文亦宜抒寫性靈如公安竟陵派。究竟如何從美學上**駢文與散文的不同,是乙個有待開拓的新課題。

供參考。

4樓:行樂樂樂行

駢體文一般搭配是比較自由的,而且也是自由組合的,同時也不講究對仗工整,和散文的區別還是比較大的,而且駢體文一般講究的都是對偶句。

5樓:白珍全全全

駢文的特點主要是以四六句式為主,講究對仗工整,聲律鏗鏘。講究運用平仄,韻律要保持和諧。修辭注重藻飾和用典。

和散文的區別就是散文是作者寫自己經歷見聞中的真情實感的文學體裁,沒有什麼硬性的標準和要求。兩種風格截然不同。

6樓:六公子有話說

駢文是一種從修辭學角度劃分的文體,是以對偶句為主介乎散文與韻文之間的一種美文。

而散文對駢汶萊說,就是散文不用對偶,只要散行的文字構成文章。言語優美,形散而意不散。

7樓:從驕傲

駢文的特點如下: 1、韻律:在聲韻上,講究運用平仄,韻律和諧。 2、修辭:上注重藻飾和用典。 3、形式:駢文注重形式技巧,往往束縛內容的表達。

古代的散文和駢文有什麼不同?

8樓:文學嘗試

古代散文和駢文的不同主要有:

一、形式上。

古代散文對文章的形式不做統一的要求;而駢文形式上要求很多,如對偶、聲律、典故、詞藻等。駢文在聲韻上,則講究運用平仄,韻律和諧;修辭上注重藻飾和用典。

二、內容上。

古代散文反映現實生活、表達思想,內容真實豐富;而駢文內容上華而不實,一味地追求對偶、用典等形式上的要求,導致形式僵化、內容空虛,出現了很多質量低下的作用。

三、所流行的時代。

古代散文流行了先秦和漢代,後受到唐宋時期韓愈等人的推崇再次流行。

駢文起源於漢末,形成並盛行於南北朝。唐代後期不斷衰落。

9樓:

駢文是古代中國一種特有的文言文文體,其句多四六對仗,故又稱四六文,或名曰四。

六、駢儷、駢體等,具駢文要點而有押韻者稱駢賦。該文體在文學史上評價不高主要因為後期華而不實,適於寫景而不適於說理。

散文,是最自由的文體,不講究音韻,不講究排比,沒有任何的束縛及限制,也是中國最早出現的行文體例。通常一篇散文具有乙個或多箇中心思想,以抒情、記敘、論理等方式表達。

駢文文體: 駢文。

稱: 四六文。

時代: 盛於六寓。

性質: 同屬無韻之文。

特點: 對偶工整、詞藻華麗、音韻和諧、用典繁多。

散文文體: 散文。

稱: 古文。

時代: 盛於唐宋。

性質: 同屬無韻之文。

特點: 樸實無華、蘊含教化、明道致用、偶用駢句。

10樓:網友

駢文:因其字句皆成對偶而得名,以四字六字與四字六字相對為基本句法者,別稱四六文。(「駢」,《說文》謂「駢,駕二馬也」.

故本義為:「兩馬並駕一車」.引申義為:

兩物並列,成雙的,對偶的」.)其重要文體特徵為:從聲韻的角度看,行文講究押運、聲律諧美,故**感較強;從形式上看,講究文句的對偶對仗,故盡然有序,給人以形式美。

此外,用字綺麗,辭藻豐富,好用事典).

古文:通常指的是除賦、駢文等有韻之文外的古代散文。一般不講究押運、對偶,句法靈活,長短不一。典型代表如:左傳,先秦諸子文,司馬遷文,唐宋八大家文,桐城文等。

駢文和散文的區別

11樓:愛讀書的呂老師

駢文和散文的區別如下:

1、駢文又稱駢體文、駢儷文或駢偶文;古代中國以字句兩兩相對而成篇章的文體。起源於漢末,形成並盛行於南北朝。其以四字六字相間定句,世稱「四六文」。

因其常用四字句、六字句,故也稱「四六文」或「駢四儷六」 。全篇以雙句為主,講究對仗的工整和聲律的鏗鏘;

2、散文是一種作者寫自己經歷見聞中的真情實感的靈活精幹的文學體裁,散文短小優美,生動有趣。它的歷史可以追溯到甲骨文,是和詩歌、戲劇、**並列的文學體裁;含哪閉它包括政論、史論、傳記、遊記、書信、日記、奏疏、小品、表、序等各體論說、雜文, 是語言藝術文學緩褲體裁的典範,具有很高的審美價值,在長期流傳過程中,它澆灌了各個時代的文學園地談裂,也灌溉了歷代文人,至今仍使人們受益。

散文和駢文的區別在哪?

12樓:萬事可侃

散文和駢文都是文學體裁,它們之間的主要區別在於其語言的結構形式。

散文是以平鋪直敘的方式來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見解。其語言使用較為自然流暢,沒有嚴格的韻律和格律要求,可以靈活運用各種修辭手法。散文的結構可以比較自由,不受固定格式的限制孫轎,通常是以段落為單位來組織並凱衡的。

而駢文則是通過語言結構的對稱和平衡來達到優美和協調的效果。駢文要求語言的韻律和格律的規律性比較嚴格,通常需要遵循句子對仗、音韻呼應、韻律平衡等要求。

因此,散文和駢文在語言結構上的要求和表現方式不同,它們各絕做自在文學中都有其獨特的地位和作用。

《駢體文鈔》的源流中有沒有《文選》?

駢體文鈔 31卷,分為上中下三編。上編18卷,包括銘刻 頌 詔書 檄移等各體,是李氏所謂 廟堂之制,奏進之篇 中編8卷,包括論 序 碑記 志狀等各體,屬於指事述意之作下編5卷,包括連珠 箋 雜 文等各體,多屬緣情託興之作。編者李兆洛認為,文之起源不分駢散,主張駢散合一。所以此書中選入了 報任安書 出...

50分求600字駢體文 師生情

駢體文,產生於魏晉時代,在六朝廣為流行。可以舉六朝作家庾信的一篇作品為例 謝趙王賚白羅袍褲啟。某啟 垂賚白羅袍褲一具。程據上表,空諭雉頭 王恭入雪,虛稱鶴氅。未有懸機巧紲,變繆奇文,鳳不去而恆飛,花雖寒而不落。披千金之暫暖,棄百結之長寒。永無黃葛之嗟,方見青綾之重。對天山之積雪,尚得開衿 冒廣廈之長...

破洞牛仔褲深受年輕女性喜愛,究竟有何獨特之處

破洞牛仔褲之所以能夠受到廣大小姐姐的歡迎,原因主要有三個,分別是順應潮流 標新立異 涼快!很多人不知道,女孩子之所以喜歡破洞牛仔褲,真的不是因為她們非常 社會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見到那些穿破洞牛仔褲的女孩子,總是會給她們安上一些不好的標籤,認為這些女孩子都是行為不端的女孩子!其實這真的是極大的誤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