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汽車答疑
有的,空調的製冷模式也有去除房間溼度的功能的。
2樓:網友
製冷模式下可以除溼。除溼是空調的副功能,原理就是當帶有水蒸氣的高溫度空氣流過低溫度的蒸發器散熱片,冷凝出水,水冷凝之後通過排水管排出室外。
3樓:西貝王其吉吉
空調除溼模式真的可以除溼,除溼功能是空調必備的功能,當房間溼度比較大的時候,開啟空調的除溼功能,可以使房間的溼度減少,讓人感覺清涼舒適。
正常情況下空調進行除溼時會使房間的溫度降低一些,空調吸入正常溫度溼度的空氣後會製冷除溼後再排出。有一些特殊的空調會有恆溫除溼的功能,它的原理是通過蒸發器空氣被冷卻了,然後再加熱到原來的溫度,之後再送入室內,這樣室內環境在溼度下降的情況下保持了相對恆定。
4樓:中小學英語教育者
製冷功能裡有除溼的功能,也同樣能達到除溼的目的。
5樓:阿金不會理科
如果你買的空調所適配的遙控器上有這個選項,那麼就有除溼功能,製冷和除溼是兩種功能。
6樓:帳號已登出
空調的製冷模式是沒有出示功能的,但是一般空調都會有廚師的功能的,你可以開啟除溼開啟就可以了。
7樓:李
製冷模式包含除溼功能在裡面了。
8樓:匿名使用者
一般的空調有四種模式,製冷、制熱、除溼和送風。
空調製冷模式下能除溼嗎?
9樓:尚碧霍甘雨
大部分空調的主要職能是降溫。
降溫是通過製冷劑在空調的室內蒸發器內汽化帶走熱量,使流過蒸發器散熱片的室內空氣降溫。汽化的製冷劑在室外通過壓縮機壓縮液化釋放熱量,並把熱量穗脊枝猜敏通過散熱片傳遞給室外空氣。如此不斷迴圈達到室內空氣降溫的作用。
空調的控制電路有空氣溫度檢測,當檢測到室內溫度達到設定溫度以下時停止壓縮機工作,進入恆溫控制狀態。
抽溼是空調的副功能(不是***)。
原理就是當帶有水蒸氣的高溫度空氣流過低溫度的蒸發器散熱片,冷凝出水。當然,這個過程在製冷過程也一樣會發生的,水冷凝後都是通過排水管排出室外。
雖然工作過程是一樣的,但是空調的這兩個功能不完全一樣,主要在於程式控制不一樣。
製冷的控制依據是室內空氣溫度是否達到了設定溫度。只要沒達到就一直工作,直到到達到為止,最多是在室內溫度和設定溫度相差不大的時候降低空氣流動的速度等等。
空調的抽溼工作沒有什麼依據,只有過程。換句話說空調抽溼的時候只管抽溼,而不管溼度到底是野陵多大。當然在抽溼的工作程式控制上要達到最省電達到最大的抽溼效果。
一般抽溼工作不象製冷那樣讓空氣很快通過蒸發器的散熱片,因為那樣水蒸氣來不及冷凝就跑出來回到室內,所以抽溼工作時,室內風扇工作速度一般較慢,讓空氣中的水分得到充分的冷凝。
由於抽溼一樣會降低空氣溫度,抽溼同樣會導致室內溫度的降低。在抽溼狀態下,負責製冷的壓縮機不是持續工作,而是斷續的進行抽溼,這樣使室內的溫度降低沒有直接製冷那麼厲害。
空調除溼功能和製冷功能有什麼區別?
10樓:百事通達人知了答主
3、根據不同情況來使用不同模式。如果室外溫度特別高應該使用製冷模式,如果室外溫度不是特別高,且又悶有溼,建議除溼模式,因為除溼模式下的製冷效果不是太好。
11樓:靜靜談裝修
夏天吹空調,你知道空調的除溼功能、製冷功能有什麼區別嗎?
12樓:不惑少女小妖精
空調執行製冷模式,在降低空氣溫度的同時必然要同時去除水蒸汽。
13樓:妙招小幫手
空調除溼和製冷功能的區別好大,很多人都用錯了,難怪費電多。
14樓:網友
製冷:通過製冷劑在空調的室內蒸發器內汽化帶走熱量。
15樓:不服輸的黑巖
除溼不會降低溫度,製冷就只是單純的製冷。
16樓:見切如風
除溼和製冷針對不同的天氣,溼氣重的時候就用除溼。
17樓:哇咔咔
空調執行除溼模式,在去除水蒸汽的同時必然要同時降低空氣溫度。
18樓:網友
製冷的話,房間裡的空氣會很乾燥的。
19樓:小樊故事會
空調除溼和製冷的工作原理不同。
20樓:資深辰老師
製冷可能身上變得溼冷。
21樓:小乙影視
乙個溼潤一點,乙個乾燥吧。
22樓:網友
他們兩個的工作原理不同。
為什麼空調都是製冷模式除溼?
23樓:臥龍教育05學長國濤
1.壓縮機執行時間:除溼模式下的壓縮機是否執行,取決於蒸發器表面的溫度。室溫越低,蒸發器表面保持低溫的時間就越長,能夠達到省電的目的。
但室溫如果太高就不行了,蒸發器用不了多久就會公升溫,導致壓縮機頻繁啟動,或者乾脆不停機。頻繁啟動和不停機,都是壓縮機畝卜好的大忌。這時候不僅耗電量會成倍增加,壽命也會受到極大影響。
2.舒適性問題:從溫度上來說,如果天氣很熱,除溼模式可能就會顯得「力不從心」。
屆時即使開著空調,房間裡的溫度也會降不下來——這是因為除溼模式下不向外吹風,可能導致房間降溫的速度趕不上公升溫的速度。
從體感角度來說,除溼模式不吹風是好事,但是它除溼比較狠。製冷模式下,蒸發器表面溫度不會一直保持在最低,所以除溼模式的除溼效果要比製冷模式好。
在製冷模式的空調屋裡睡一宿,都會感覺到口乾舌燥,更何況除溼模式呢?
我們需要的不是除溼,恰恰相反,需要用加溼器等裝置增加房間溼度弊告。
總結:要不要用除溼模式代替製冷模式,取決於室溫(或室外溫度)。溫度不超過30℃時,除溼模式會比製冷模式更適合;溫度超過35℃時,應該儘量不要使用除溼模式;在30℃迅鉛到35℃之間時,除溼模式的使用體驗和製冷模式相差無幾。
空調為什麼會除溼模式和製冷模式?
24樓:網友
北京科技大學熱科學與能源工程系教授劉傳平介紹,其實除溼是比製冷溫度更低的「製冷」,它將溫度降到空氣中的水蒸氣可以冷凝的程度,降低房間內的溼度,隨著溼度下降,人體**的溫度也會下降,人自然會感覺更涼快。
兩種模式的選擇可以根據室內溫度來決定,當氣溫在 20℃—30℃時,除溼模式比製冷模式省電;當氣溫> 30℃時,除溼和製冷模式的用電量差不多。
也就是說室內溫度高,則開啟製冷;室內溫度不太高,但溼度大,則開啟除溼。而空調每調高1度,可以降低 10%左右的用電負荷,所以將空調的溫度調高兩度也同樣省電。
03如何合理使用製冷、除溼模式?
在潮溼悶熱的天氣裡,先開製冷,待房間溫度下降後再改為除溼,感覺一樣涼快,既能省電又達到除溼的效果。
單純的除溼功能僅適用於氣溫不太高的梅雨季節,盛夏高溫時節要降溫,還是製冷來得更直接。
北方晴好乾燥天氣並不適合使用除溼功能,相反,應該在房間中放一盆水,增加溼度。
如果家中使用的是定頻空調,最好不要在高溫時節使用除溼功能來替代製冷,一來高溫本就對壓縮機影響較大,如果再使用除溼功能讓壓縮機間斷執行,極易縮短壓縮機使用壽命。
只有在溫度相對較低、溼度較大的晚間,才可以適時開啟除溼模式,達到調節房間溫溼度的效果。
學會合理使用空調。
涼爽省電兩不誤。
聽說除溼功能省電對嗎,除溼和製冷哪個省電呢?
抽溼確實比強制冷省電。但抽溼是定溫定風速運轉,不一定符合您的熱負載需求。最省電的空調,不在於是哪一種,而是在怎麼使用。省電的空調雖然可以看能效比或能效等級。相同的每消耗1w的電力,1級能效可以獲得的製冷量,3級能效只能獲得3.2w的製冷量。所以1級能效會比較省電。雖然能效等級與能效比高的空調機比較省...
空調的自動模式和製冷模式有什麼區別
會制熱。你說來的應該是自動空調才源會有auto這個按bai鍵,按下去後空調控制器會du 根據zhi各個感測器 室內溫dao度感測器,車外溫度感測器,陽光感測器,蒸發器溫度感測器,空氣質量感測器,等等 採集來的訊號的綜合判斷應該如何調節室內溫度,調節混合風門的位置,達到最適宜的溫度。這個演算法是已經在...
手術室淨化空調是怎麼實現除溼功能的?在控制系統中怎麼設計?不知道的別說,高手回答百分再送百分
相當小把戲 所有的 潔淨空調 的除溼功能實現原理都是一樣的 除溼是靠製冷系統的執行,蒸發器除溼來實現的 比如,要控制房間的相對溼度50 則首先製冷系統開啟除溼,過程中調整迴圈風量和壓縮機能力輸出,使空氣過蒸發器後的相對溼度在50 以下 然後再靠加溼器來控制加溼量,以達到目標值50 後面再靠輔助電加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