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網友
在遠古時候,使用擊仿敗鼓傳遞資訊,最早當在原始社會250末期。 到西周時候,我國已經有了比較完整的郵驛制度。 春秋戰國時期,隨著政治、經濟和改爛文化的進步,郵驛通訊逐漸完備起來。
三國時期,曹魏在郵驛史上最大的建樹是制定《郵驛令》。 隋唐郵傳事業發達的標誌之一是驛的數量的增多。 我國元朝時期,郵驛又有了很大發展。
清代 郵驛制度改革的最大特點是「郵」和「驛」的合併。 清朝中葉以後,隨著近代郵政的建立,古老的郵驛制度就逐漸被淘汰了。
方法:1烽火傳軍情。
2 鴻雁傳核大漏書。
3魚傳尺素。
4青鳥傳書。
5黃耳傳書。
6飛鴿傳書。
7風箏通訊。
8竹筒傳書。
9燈塔。10通訊塔。
11訊號旗。
12旗語。
古代通訊
2樓:匿名使用者
1驛站,也就是六百里,八百里加急那種,換馬不換人。
2烽火與狼煙,多用於邊區示警用途,烽火戲諸侯,就是這個道理。
3飛鴿傳書,不一定是鴿子,也可能有老鷹,禿鷲等等,訓練有素,只是也不太安全的。
4旗語,揮舞小旗子傳遞資訊,直到現在還在應用。古代戰鬥時的指揮也是這個。
5近距離的很多,鳴鑼,擊鼓,吶喊什麼的。
3樓:小蜜蜂紛飛
驛站,馬,鴿子,烽火,還有各種暗號。
古代五種通訊方式
4樓:健身只為你
1、烽火:烽火是古代軍情報警的一種措施,唐宋稱作烽火臺,明代則一般稱作煙墩或墩臺。烽火臺一般相距十來裡左右,守臺士兵發現敵人來犯時,立即於臺上燃起烽火,鄰臺見到後依樣隨之,這樣敵情便可迅速傳遞到軍事中樞部門。
烽火是一種簡單而且快速的通訊方式,很適合平原或山區一帶應用。
2、飛鴿:飛鴿也就是我們所說的信鴿,所謂的飛鴿傳書就是古人利用飛鴿識主和戀家的特點,再加上信鴿超長的飛行能力和驚人的記憶力,從而把一些重要的信件或情報綁在鴿子腿上,讓信鴿來互相傳遞的一種便捷通訊方式。
3、驛卒:驛卒是古代傳遞**公文的人,一般又稱為「郵子」、「驛夫」,也就是現代的郵差。一旦遇上公文上有「馬上飛遞」字樣時,就是八百里加急文書,這個是必須要高度重視的,驛卒要騎快馬,以每天四百到八百里的速度進行傳遞,保證急件安全快速到達目的地。
4、鴻雁傳書:「鴻雁傳書」典出《漢書·蘇武傳》。
5、竹筒順水而下:隋文帝年間南方叛亂,史萬歲孤軍深入剿匪,那時沒有快遞公司,只好把戰報放進竹筒裡順水而下。
古代的通訊方式及特點
5樓:得書文化
古代的通訊方式有飛鴿傳書、驛站傳送、擊鼓傳信、烽火傳令、竹筒傳書、風箏通訊等等。古代通訊特點:1、受時間限制,傳遞資訊所需時間太長,有重大事件時訊息不能及時送達;2、過於依賴人力物力,成本高;3、傳訊方式相對單一,操作比較簡單;4、容易受外界環境影響,造成資訊丟失。
飛鴿傳書,如今還有信鴿協會,並常常舉辦長距離的信鴿飛行比賽。信鴿在長途飛行中不會迷路,源於它所特有的一種功能,即可以通過感受磁力與緯度來辨別方向。
驛站傳送:古時候的檔案傳輸靠的是驛站,一般每隔20裡有乙個驛站,一旦需要傳遞的公文上註明「馬上飛遞」字樣,按規定要求每天300裡,如遇緊急情況,可每天400裡、600裡,最快達800裡。
烽火傳送:「烽火」是我國古代用以傳遞邊疆軍事情報的一種通訊方法,在邊防軍事要塞或交通要衝的高處,每隔一定距離建築一高臺,俗稱烽火臺。高臺上有駐軍守候,發現敵人入侵,白天燃燒柴草以「燔煙」報警,夜間燃燒薪柴以「舉烽」(火光)報警。
我們今天娛樂用的風箏,在古時候曾作為一種應急的通訊工具,最初的風箏是為了軍事上的需要而製作的,它的主要用途是用作軍事偵察,或用來傳遞資訊和軍事情報。
中國古代的神話體系
題主你問的是不是中國古神話 體系?中國神話體系大致上可以分為 先秦古神話,宗教神話和民間傳說三部分。先秦古神話是按照地域劃分的大致可以分為 中原神話,西方崑崙神話,南方楚地神話和東方蓬萊神話。關於介紹古神話的書籍可以參看 山海經 淮南子 左傳 楚辭 詩經 書 禹貢 述異記 神異經 白澤圖 竹書紀年 ...
中國古代的陶器種類有哪些中國古代陶器的種類有哪些
中國古代陶器的種類有 紅陶 彩陶黑陶 灰陶白陶 硬陶釉陶 紅陶紅陶在中國出現最早,紅陶燒成溫度在900度左右,根據考古發掘資料,黃河流域距今8000千年的裴李崗文化和距今5000年的仰韶文化 大汶口文化時期,都以泥質紅陶和夾砂紅褚陶為主.彩陶彩陶是用赭 紅 黑和的等色繪飾的陶器.它是在陶器未燒以前就...
中國神話體系,中國古代神話體系是怎樣分佈的?
1 女媧炎黃屬於上古神話人物的傳承,而玉皇 太白則不屬於這個體系,應歸屬於宗教 道教 衍生人物。如果要順序的話,即分為先民時期 遺民時期這種。那樣的話,順序大致如下 1 盤古開天地化身萬物,女媧造人後補天托地。到此,道教插入了一個關鍵人物,其位置現今在女媧之上,盤古之下,名曰鴻鈞。2 祝融共工被認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