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單信用證有那些主要內容
1樓:網友
這個問題你還不如直接下乙個信用證的模板看看,網上這樣的資料很多很多,瞭解的也透徹。
跟單信用證有哪些作用
2樓:羅仰俠
跟單信用證是國際**買賣雙方用於支付貨款的支付工具,是買方的銀行應買方的申請,為買方出具的,用於向賣方支付貨款的,有條件的付款承諾書。
一、銀行保函和信用證的主要區別。
1、銀行付款責任不同。
在信用證業務中,開證行承擔第一性付款責任;在銀行保函業務中,見索即付保函銀行承擔第一性付款責任,而有條件保函銀行則承擔第二性付款責任。
2、適用範圍不同。
信用證業務一般只適用於貨物買賣,而銀行保函除適用貨物買賣外,更多的用於國際工程承包、投標招標、借款貸款等業務,因而適用範圍更廣。
3、對單據要求不同。
信用證項下貨運單據是付款的依據,單證不符銀行可拒付,銀行保函項下單據不是付款的依據,一般憑索賠書或其他檔案付款。
4、能否融資不同。
信用證項下受益人可通過議付取得資金融通,而銀行保函項下單據不成為索匯的依據,也不能作抵押貸款,受益人不能取得資金融通。
5、與合同關係不同。
信用證與合同是兩個完全獨立的契約;而出具有條件的保函的銀行,當受益人以對方不履約,提交書面陳述或證明,要求銀行履行賠償諾言時,銀行一般須證實不履約的情況,如果雙方意見不一,保證銀行就會被牽連到交易雙方的合同糾紛中去。有的國家,如美國、日本等,法律禁止銀行介入商事糾紛,故不允許銀行開立銀行保函。
總的來說,銀行保函與跟單信用證相比,當事人的權利和義務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跟單信用證要求受益人提交的單據是包括運輸單據在內的商業單據,而保函要求的單據實際上是受益人出具的關於委託人違約的宣告或證明。保函可適用於各種經濟交易中,為契約的一方向另一方提供擔保,另外,如果委託人沒有違約,保函的擔保人就不必為承擔賠償責任而付款。
而信用證的開證行則必須先行付款。
二、開證的要求。
信用證申請的要求在統一慣例中有明確規定,進口商必須確切地將其告之銀行。信用證開立的指示必須完整和明確。申請人必須時刻記住跟單信用證交易是一種單據交易,而不是貨物交易。
銀行家不是商人,因此申請人不能希望銀行工作人員能充分了解每一筆交易中的技術術語。即使他將銷售合同中的所有條款都寫入信用證中,如果受益人真的想欺騙,他也無法得到完全保護。這就需要銀行與申請人共同努力,運用常識來避免開列對各方均顯累贅的信用證。
銀行也應該勸阻在開立信用證時其內容套用過去已開立的信用證(套證)。
跟單信用證的定義與特點
3樓:考試資料網
跟單信用證是指一項不可撤銷的安排,無論其名稱或描述如何,該項安排構成開證行對相符交單予以承付的確定承諾。
特點:
1)跟單信用證是一種銀行信用,開證行負第一性的付款責任。
2)跟單信用證是一項獨立於**合同的檔案,它不依附於**合同而存在。
3)跟單信用證業務是純粹的單據業務,銀行處理的是單據而非貨物。
跟單信用證指什麼
4樓:清寧時光
跟單信用證。
是指憑附帶貨運單據的匯票或僅憑貨運單據付款的信用證,國際**結算中使用的大部分是跟單信用證。
信用證是銀行用以保證買方或進口方有支付能力的憑證,是銀行有條件保證付款的證書,成為國際**活動中常見的結算方式。
國內信用證。
是指開證銀行根據申請人(購貨方)的申請向受益人(銷貨方)開出的有一定金額、在一定期限內憑信用證規定的單據支付款項的書面承諾。
我國信用證為不可撤銷、不可轉讓的跟單信用證。
1)不可撤銷信用證,是指信用證開具後在有效期內,非經信用證各有關當事人(即開證銀行、開證申請人和受益人)的同意,開證銀行不得修改或者撤銷的信。
2)不可轉讓信用證,是指受益人不能將信用證的權利轉讓給他人的信用證。
信用證的優缺點,信用證的優點和缺點有哪些?
信用證優點 1 當採用信用證方式結算時,受益人 出口商 的收款有保障,特別是在出口商不是很瞭解進口商時,在進口國有外匯管制是,信用證的優越性更為顯著。2 信用證方式使雙方資金負擔較平衡 信用證缺點 1 容易產生欺詐行為,由於信用證具有自足性的檔案,有關銀行字只處理單據特點,存在假單。2 信用證方式手...
接受國內信用證有什麼風險
只要銀行發了承兌電文,資金風險幾乎沒有,要說風險只能說 時間風險 以及銀行錯誤操作導致的 操作風險 我是交行出口信用證審單員 歡迎追問,祝順利 可以.只要對方開出的信用證各項條款你公司稽核無疑問即可.但現在是全世界的金融危機,某些國家的銀行也不是完全可靠的,你公司可以要求對方在外國中國銀行開立信用證...
欽定憲法大綱的主要內容有那些?有何歷史意義
欽定憲bai 法大綱 規定du 大清皇帝統治大清帝國萬世zhi一系,永永dao尊戴 版君上神聖尊嚴,不可侵犯權 皇帝有權頒佈法律,發交議案,召集及解散議會,設官制祿,黜陟百司,編訂軍制,統帥陸海軍,宣戰媾和及訂立條約,宣告戒嚴,爵賞恩赦,總攬司法權及在緊急情況下發布代法律之詔令 並且 用人之權 國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