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位有李清照《聲聲慢》的詩意?

2025-03-17 12:35:03 字數 1424 閱讀 7115

1樓:匿名使用者

譯文:獨處陋室若有所思地東尋西覓,但過去的一切都在動亂中失去了,永遠都尋不見、覓不回了;眼前只有冷冷清清的環境滾吵:空房內別無它物,室外是萬木蕭條的秋景;這種光景又引起我內心的感傷,於是淒涼、慘痛、悲慼之情一齊湧來,令人痛徹心扉,難以忍受了。

特別是秋季驟熱驟冷的時候,最難以保養將息了。飲進愁腸的幾杯薄酒,根本不能抵禦晚上的冷風寒意。望天空,卻見一行行秋雁掠過,回想起過去在寄給丈夫趙明誠的詞中,曾設想雁足傳書,野備基互通音信,但如今夫君已去,書信無人可寄,故見北雁南來,聯想起詞中的話,雁已是老相識了,更感到頌謹傷心。

地上到處是零落的黃花,憔悴枯損,如今有誰能與我共摘啊!整天守在窗子邊,孤孤單單的,怎麼容易捱到天黑啊!到黃昏時,又下起了綿綿細雨,一點點,一滴滴灑落在梧桐葉上,發出令人心碎的聲音。

這種種況味,乙個「愁」字又怎麼能說盡?!

2樓:匿名使用者

虎兒,這個詩詩某人演講過了。那個人,很噁心。你還是換首吧!

李清照《聲聲慢》賞析

3樓:鮮活且善良丶桃花

聲聲慢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

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乙個愁字了得!

賞析:聲聲慢》

一開篇就用十四個疊字,具有獨特的音節美,加上下闋的「點點滴滴」,極具表現力地烘托了詞人的心境,歷來為人稱頌。茅哄讚歎說:「連用十四疊字,後又四疊字,情景婉絕,真是絕唱。

吳空運世昌還指出,「除了『覓覓』『冷冷』以外,其餘都是淺齒的『ts-』聲」,「因為舌尖動作的輕,字音所引起的感覺和情緒也就很輕清」。從字義來講,李清照。

運用疊字,又自有其妙處,主要表達一種愁苦、恓惶的情緒,並且這種氛圍無處不在、連綿不絕。

不過,如果注意到語言層是由語言和文字構成,而漢字又有著其自身的獨立地位的話,我們就會注意到,這首詞的語言層還有乙個重要的特點,那就是詞人採用了大量「氵」旁的字,鬥咐梁如「冷」、「清」、「悽」、「點」、「滴」。漢字字形有著獨特的表意功能,其視覺化效果,顯然使得秋季的陰冷更易於為讀者所感知,這也正是漢字的魅力所在。當代作家余光中《聽聽那冷雨》

有這麼一段文字,與《聲聲慢》堪稱異曲同工:「驚蟄一過,春寒加劇。先是料料峭峭,繼而雨季開始,時而淋淋漓漓,時而淅淅瀝瀝,天潮潮地溼溼,即使在夢裡,也似乎有把傘撐著。

而就憑一把傘,躲過一陣瀟瀟的冷雨,也躲不過整個雨季。連思想也都是潮潤潤的。」

在「乍暖還寒時候」,人是最難平靜的。詞人不得己而借酒澆愁,然而如此「淡酒」終究敵不過「晚來風急」,借酒澆愁愁更愁。眼見天上大雁飛過,古人講鴻雁傳書。

如今丈夫亡故、孑然一身,看到大雁本來就傷心,誰知還是舊時之雁,更增添了物是人非的苦痛。至簡悶此,濃得化不開的愁苦已經完全佔據詞人的心靈。

李清照詩詞聲聲慢,李清照的詩詞聲聲慢

聲聲慢 尋尋覓覓 作者 李清照 朝代 宋代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回慼慼。乍暖答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 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 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李清照的詩詞聲聲...

李清照聲聲慢賞析,對《聲聲慢 李清照》的賞析

聲聲慢 尋尋覓覓 通過描寫殘秋所見 所聞 所感,抒發自己因國破家亡 天涯淪落而產生的孤寂落寞 悲涼愁苦的心緒,具有濃厚的時代色彩。此詞在結構上打破了上下片的侷限,一氣貫注,著意渲染愁情,如泣如訴,感人至深。開頭連下十四個疊字,形象地抒寫了作者的心情 下文 點點滴滴 又前後照應,表現了作者孤獨寂寞的憂...

李清照《聲聲慢》賞析,賞析 李清照《聲聲慢 尋尋覓覓》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 晚來風急。雁過也 最傷心,卻是舊時相識。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 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 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 愁字了得。賞析 這首詞是李清照晚年流落江南為抒發家國身世之愁而作。這首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