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的通訊方式
1樓:匿名使用者
我國是世界上最早建立有組織的傳遞資訊系統的國家之一。早在三千多年前的商代,資訊傳遞就已見諸記載。乘馬傳遞曰驛,驛傳是早期有組織的通訊方式。
位於嘉峪關火車站廣場的「驛使」雕塑,它取材於嘉峪關魏晉壁畫墓,驛使手舉簡牘文書,驛馬四足騰空,速度飛快。此磚壁畫圖於一九八二年被中華全國集郵聯合會第一次代表大會作為小型章郵票主題圖案使用,由此看出嘉峪關是中國資訊文化的發源地之一。
古代資訊傳遞的出現離不開「上下五千年,縱橫十萬裡」的長城。「長城」一詞始見於戰國時代的文獻記載。在古代不通朝代有著不同的修築形式,所以對這種防禦工程的稱謂也有所不同,如:
列城、方城、塞、暫洛、界壕、邊牆等,實際上均指「長城」,其實廣義的長城是對中國古代所有的巨型軍事工程體系而言。
烽火通訊。遠在周代我國就有了烽火傳遞資訊的方法,烽火作為一種原始的聲光通訊手段,服務於古代軍事戰爭。從邊境到國都以及邊防線上,每隔一定距離就築起一座烽火臺。內儲柴草,當敵人入侵時,便乙個接乙個地點燃起烽火報警,各路諸侯見到烽火,馬上派兵相助,抵抗敵人。
西周時期,為了防備敵人入侵,採用「烽隧」作為邊防告急的聯絡訊號。在古史書《周禮》中有這樣一段記載「在各國從邊疆到腹地的通道上,每隔一段距離,築起一座烽火臺,接連不斷,臺上有桔槔,桔槔頭上有裝著柴草的籠子,敵人入侵時,烽火臺乙個接乙個地燃放煙火傳遞警報。每逢夜間預警,守臺人點燃籠中柴草並把它舉高,靠火光給領檯傳遞資訊,稱為「烽」,白天預警則點燃臺上積存的薪草,以煙示急,稱為「燧」。
古人為了使煙直而不彎,以便遠遠就能望見,還常以狼糞代替薪草,所以又別稱狼煙。周朝規定:天子舉烽燧各地諸侯必須馬上帶兵前去救援,共同抵抗敵人。
由此可見,烽燧制度的實施,意味著早在周時就已出現了龐大而又完善的軍事資訊聯絡網路。
2樓:戀圈圈兒
在遠古時候,我國使用擊鼓傳遞資訊,最早當在原始社會250末期。 到西周時候,我國已經有了比較完整的郵驛制度。 春秋戰國時期,隨著政治、經濟和文化的進步,郵驛通訊逐漸完備起來。
三國時期,曹魏在郵驛史上最大的建樹是制定《郵驛令》。 隋唐郵傳事業發達的標誌之一是驛的數量的增多。 我國元朝時期,郵驛又有了很大發展。
清代 郵驛制度改革的最大特點是「郵」和「驛」的合併。 清朝中葉以後,隨著近代郵政的建立,古老的郵驛制度就逐漸被淘汰了。
古代通訊主要有以下方式:
烽火傳軍情、鴻雁傳書、魚傳尺素、青鳥傳書、黃耳傳書、飛鴿傳書、風箏通訊、竹筒傳書、燈塔、通訊塔、訊號旗、旗語。
3樓:匿名使用者
古人傳遞資訊的方法大約有以下幾種:
1]羽檄:插有羽毛的書信多用於戰事緊急。
2]雞毛信:一般用於民間。
3]羽書:用於徵調軍隊。
4]信鴿傳書[所說的飛鴿傳書]
5]快馬傳書。
6]傳竹筒:官家,民間都用,類似現在的信封。
7]急腳遞:用於傳遞緊急軍事情報之用,俗稱「傳金牌」。
8] 烽火/狼煙等不同的朝代有不同的傳遞方式。
古代通訊方式
4樓:小公尺稀飯羊肉泡
吼;書信;
軍情驛站;傳說中的飛鴿傳書;
古人是如何通訊的
5樓:承吉凌
烽火」是統名,分指煙及火。《墨子·號令篇》「晝則舉烽,夜則舉火」。唐兵部《烽式》載「每歲秋前,別採艾蒿、莖葉、葦條、草節,皆要相雜,為放煙之薪。
這是「狼煙」的主要材料,當然也可以加點狼糞調味。而之所以叫狼煙,是因為唐末突厥、鮮卑這些民族崇拜狼,唐朝統治者也把他們比作狼,狼煙的意思就是狼來了。「狼煙者前」這個詞是唐末才在文獻裡出現。
段成式說:狼糞煙直上,烽火用之。戚繼光還抱怨過南方的'狼少,找不到狼糞點火。
竹筒順水而下
隋文帝年間南方叛亂,史萬歲孤軍深入剿匪,那時沒有快遞公司,只好把戰報放進竹筒裡順水而下。據說「郵筒」就是這麼來的,我認為是牽強附會。
最早的郵遞員
山海經》載「青鳥有三,西王母使」就是老太太的郵遞員。話說西王母派青鳥曾給漢武帝發信,鳥把信送到了承華殿前,它算是最早的郵遞員。這鳥後來被神話成了鳳凰。
張九齡飛鴿傳書
開元天寶遺事》:「張九齡少年時,家養群鴿悉嫌局。每與親知書信往來,只以書系鴿足上,依所教之處飛往投之。」這是飛鴿傳書最詳盡的描述。這隻叫「飛奴」的鴿子後來失蹤了。
蘇武被「鴻雁傳書」
鴻雁睜讓傳書」典出《漢書·蘇武傳》,蘇武出使匈奴被單于扣押後安排放羊,一放10多年。昭帝即位後派漢使來匈奴,希望放了蘇武。單于說蘇武死了。
漢使知道蘇武沒死,便詐說,天子在上林苑射到乙隻大雁,腿上系封信寫著蘇武沒死。單于一看瞞不過去,只好把蘇武放了。
什麼是訊息,什麼是通訊 5
什麼是訊息,什麼是通訊 訊息是指關於人或事物情況的報道。通訊是報道訊息的文章。這是最簡單明瞭的概念。訊息,狹義地說又叫新聞,就是報紙上的 本報訊 它在報紙上佔有大量的篇幅和重要地位,和通訊及其它新聞報道相比,訊息的時間性更強,篇幅更短,議論更少 或者沒有議論 文字更加概括 簡練。記敘文中的訊息和通訊...
為什麼自古中國文化江南多才子,中國古話「自古江南多才子」,為何才子多出自江南?
因為自古至今江南人都比較傑出,跟自然環境,人文環境有關 中國古話 自古江南多才子 為何才子多出自江南?自唐安史之亂以來,大唐帝國由盛轉衰,對中國後世政治 經濟 社會 文化和對外關係的發展產生了深遠而巨大的影響。隨著大量人口由北向南遷移,經濟 政治 文化中心由北向南遷移。直到北宋末年,南宋都城杭州 臨...
古話有一句話,什麼動物做事不成惹來一身騷
羊肉沒吃到,反惹一身騷打不著狐狸反惹一身騷 有一句古話 是什麼惹一身騷來?打不成狐狸,惹了一身騷 打不成狐狸,惹了一身騷 狐狸狡猾不易捉,人倒易被騷味所薰。謂不易成功,反易吃虧,不上算。打不成狐狸,一作 逮不住黃鼠狼 類似的 打不掉蜂窩,反被螫了手。狐狸沒逮著 反惹一身騷 有好幾個版本,狐狸沒逮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