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很簡單,二者都是巡洋艦的強化版本,戰列巡洋艦更注重火力的加強,裝甲巡洋艦更注重防護力。
所以,普通巡洋艦+火力=戰列巡洋艦。
普通巡洋艦+防護=裝甲巡洋艦 普通巡洋艦+火力+防護=戰列巡洋艦/重巡洋艦。
當然,以上說的只是原理,至於一艘巡隱慶洋艦到底怎麼稱呼,明攜散誰也說不準,其實在二戰前後,類似噸位的戰艦有如下4種稱謂:裝甲巡洋艦(歐洲)、重巡洋艦(日本)、戰列激氏巡洋艦(歐美)、袖珍戰列艦(德國)
2樓:匿名使用者
戰列巡洋艦。
戰列艦設計的乙個常規是它們的裝甲應該可以抵擋它們自己的炮火。這樣的設計被看作是均衡的。第一次世界大戰前曾經有過一種破壞這樣的均衡的設計。
其目的在於設計一種比戰列艦要快得多,但是在火力上與戰列艦一樣的艦隻,這些艦隻的作用在於追擊敵人的巡洋艦。
這些戰列巡洋艦的大小和火力與戰列艦一樣,但是其裝甲只是巡洋艦的裝甲,省下來的重量被投資到更強大的引擎中做森。其結果是一種純數畝擁有高戰術機動性的船隻:他比任何巡洋艦級別的船的武力均畢粗強,而比更大的船則快。
3樓:匿名使用者
一戰時巡洋艦按火力等級,裝甲防護和航速分為裝甲巡洋艦,輕型巡洋艦,護航巡洋艦以及螞桐臘輔助巡洋艦。裝甲巡洋艦一般最大航速在25節左右,裝備155公釐火炮或210公釐火炮2到4門,其它副炮(76公釐,57公釐,105公釐等)十幾門到二十幾門不等。戰後,分類標準演變為重巡,輕型巡洋艦和輔助巡洋艦。
戰列巡洋艦是一種戰列艦和巡洋艦的結合產物,火力強於裝甲巡洋艦(重型巡洋艦),但弱於戰列艦。航速高於戰列艦而輪鏈低於巡洋艦。實戰證明這不是一種成功的**。
一戰是日德蘭海戰中,皇家海軍的多艘戰列巡洋艦就因防護不足被輕易擊沉。二戰時,皇家海軍胡德號戰列巡洋艦隻埃了一發炮彈便引起彈藥庫悶滑**在3分鐘內沉沒,1400多名艦員只有3人生還。
4樓:匿名使用者
裝甲巡洋艦(armored cruiser),是19世紀中期以後,世界艦船領域綻開的一朵奇葩。蒸汽戰艦時代開始初期,只要裝有水線帶裝甲的**一般都被統稱為鐵甲艦,只是根據噸位大小不等,而區分成一等、二等鐵甲艦,因而日本早期的「比睿」、「金剛」、「扶桑」等**雖然噸渣返位較小,仍因擁有水線帶裝甲而被歸入鐵甲艦一類。同時期的巡洋艦,起初並沒有裝甲,後隨著設計的不斷演變,逐漸開始增加防唯唯護,在用裝甲甲板提高巡洋艦生存力的同時,英國海軍率先提出在巡洋艦上使指梁培用水線帶裝甲的設想,但這種設計被認為對於當時只用於偵察、巡邏等輔助任務的巡洋艦過於奢侈,全無必要,而且還會加大**的重量,影響航速,因此遭到英國海軍部否定。
5樓:匿名使用者
戰略巡洋艦注重的是火力和機動性 裝甲巡洋艦注重的是偵察力和防禦性。
裝甲巡洋艦跟戰列巡洋艦的區別
6樓:網友
裝甲巡洋艦和戰列巡洋艦是側重點不同的強化型巡洋艦。
戰列巡洋艦是裝載了戰列艦火炮的巡洋艦,火力上和戰列艦差不多,防禦就和普通巡洋艦一樣弱了,航速較高,屬於高速高火力低防禦的型別,主要進行追擊作戰,靠比一般巡洋艦強大很多的火力去欺負別人的巡洋艦。
裝巡是裝了額外的水線帶裝甲的巡洋艦,火力和一般巡洋艦一樣,但是防禦力要強很多,由於水線帶裝甲的原因更難擊沉,不過速度較慢,主要用於參與艦隊決戰,隨著戰列艦出現,裝巡逐漸被淘汰,戰巡成為了新興的巡洋艦種類。
7樓:網友
裝甲巡洋艦就是在巡洋艦的基礎上加厚了裝甲,戰列巡洋艦則是在戰列艦的基礎上減少了裝甲,增加了速度,扛的是戰列艦的炮,作為快速戰列艦使用,但當時的戰列艦的使用方法是以列隊模式對對方進行炮擊,往往這時候戰列巡洋艦也會被算在其中,使得戰列巡洋艦比較容易被擊沉,裝甲厚度擺在那,就那麼點,這也是為什麼戰列巡洋艦後來被棄之不用的原因,再加上後期海軍開始使用重油鍋爐和輪機引擎,使得戰列艦也能達到近30節的航速。
具體可以查詢度娘百科。
裝甲巡洋艦。
戰列巡洋艦。
戰列艦和戰列巡洋艦究竟有什麼區別?
8樓:樊螺縱依楠
戰列艦和戰列巡洋艦的區別在噸位、速度、裝甲厚度,部分還有火炮口徑,戰列巡洋艦是靠速度佔得最佳攻擊位置的,所以對裝甲要求不高,比如英國的女王級戰列艦和胡德號戰列艦都使用了381mm口徑的火炮,但是胡德的速度是32節,女王級才28節(最高)。女王級的裝甲最厚的地方有380mm,胡德號的裝甲才200多mm。德國的戰列巡洋艦「沙恩」除了裝甲薄速度快,火炮口徑也小,才280mm。
到了二戰後期,戰列艦的速度也上去了,達到了30節。
重巡洋艦和戰列巡洋艦的區別在噸位和火炮口徑上,重巡洋艦的火炮口徑都是208mm,噸位也就1w噸左右,戰列巡洋艦的火炮口徑最小的是德國的「沙恩」280mm,噸位2w噸,英國的「聲望」號裝備了381mm火炮,噸位。
27650噸。
戰列巡洋艦和巡洋艦有什麼區別?
9樓:勾幻邇
戰列巡洋艦則是介於戰列艦與巡洋艦的艦種,活躍與一戰與二戰。具有戰列艦的重灌甲與重炮和巡洋艦的航速!但為了取得戰列艦的重炮和巡洋艦的航速,而犧牲了裝甲的厚度。
英國"胡德"號戰列巡洋艦就是一例,主炮口徑406公釐,裝甲的厚度只有薄薄的一層。結果在與德國的"俾斯麥"號戰列艦作戰中,被"俾斯麥"號戰列艦的第五次主炮齊射射中,**斷成兩段,官兵大多陣亡! 巡洋艦 是一種以遠洋巡航為主,具有火力強、用途廣的大型水面戰鬥艦艇。
巡洋艦常與戰列艦組成海上艦艇編隊的核心,並擔負為戰列艦巡艦、護衛的任務。是伴隨戰列艦發展而發展,隨戰列艦衰亡而消退的艦種。 在航母未誕生之前,可以率領艦艇編隊進行遠洋巡邏和作戰;航母誕生後,可以依賴岸基飛機而獨立在近海水域作戰,亦可以作為航母的護衛艦在遠洋作戰。
與驅逐艦相比,巡洋艦的噸位更大、續航能力更強,有的還採用了核動力;其攻擊和防衛能力亦更加強大,但作戰亦是要講究軍事經濟效益的,從經濟性、可修復性及作戰效能等指標上綜合考慮,驅逐艦可能更勝一籌,因此巡洋艦有逐漸被驅逐艦所代替的趨勢。
戰列巡洋艦和袖珍戰列艦有什麼區別?
10樓:太平洋
戰列巡洋艦在費希爾的幻想中應該是一種類似於高速戰列艦的物體,火力強大,防護堅固,速度超群,可是當時的技術條件限制了這些指標:只能三選二甚至是三選一。所以,根據設計的初衷,戰列巡洋艦被建造成了一些高航速,火力強,而裝甲防護弱的形態。
當然,二戰時的著名衣阿華級高速戰列艦實際上就是美國人始終沒有達成的戰列巡洋艦夢的集中體現,或者說,她就是接近完美的戰列巡洋艦。
而袖珍戰列艦實際上是當時德國國情限制下的一種畸形產物,造價高,實際戰力不高。德國當時不被允許造萬噸以上的戰艦,所以就搞出了裝甲艦這麼個概念,主要用途被定位於破交作戰,所以根據破交作戰的特點和可能遭遇的對手,德意志級裝甲艦的設計指標是:對於巡洋艦驅逐艦之類的比她速度快的**要能打得過,對於戰列艦和戰列巡洋艦之類的火力比她強的要能跑的過。
實際上德國人沒說她們是袖珍戰列艦,那是其他西方國家說的,可能是因為德國艦艇一貫的重視防護吧。德國人自己認為的沙恩霍斯特級戰列巡洋艦在其他西方國家被稱為戰列艦。
11樓:網友
僅就戰鬥火力兩者並無多大差別,唯一的區別就是兩者的裝甲防護。
簡單的比較兩者的差別,後者是乙個完整的罐頭、而前者為開了蓋的罐頭。
12樓:網友
戰列巡洋艦是一種把戰列艦強大火力和裝甲巡洋艦高機動結合在一起的戰艦。其可以輕而易舉地擊毀巡洋艦,因為其主炮使它在進入巡洋艦的射程內之前就已經可以對敵艦發起進攻。而它的高航速使它可以逃避敵人的戰列艦,或在海戰中襲擊對方已經被損壞的戰列艦。
袖珍戰列艦其實就是小號的戰列艦。
13樓:網友
戰巡就是削弱裝甲加強動力的戰列艦,最初的主要目的是對付各類巡洋艦,因為當時bb的速度嚴重追不上巡洋,因此就有了打得過也追得上的戰巡設計出來。後來的高速戰列艦時代,bc在速度上失去了優勢,就逐步消亡了(當然,整個主力艦時代也變了)
嚴格的袖珍戰列艦可以說只有德意志一級,因為實力超過了當時任何巡洋艦,但離普通的戰列艦還有差距,所以有袖珍戰列艦的叫法。不過德國內部還是稱其為裝甲艦(panzerschiffe)
戰列艦和巡洋艦到底有什麼區別
14樓:荒誕不經
**設計的要求是他的裝甲能承受它這個級別**的火力。換句話說就是什麼樣級別的**就有什麼級別的火力和防禦。
戰列艦無論火力還是防禦都遠超巡洋艦。巡洋艦設計出來的目的就是進行遠洋巡航,它航程大、速度快,而戰列艦設計的目的則是主力艦隊公海決戰。巡洋艦平時見到戰列艦都要主動跑路,戰列艦也追不上。
戰列巡洋艦設計之初的目的即是用於在遠洋中殲滅敵對海軍的巡洋艦和驅逐艦以及艦隊決戰時進行火力支援,而非用於和戰列艦進行正面決戰,在大規模海戰中更多的用於對艦隊火力的補充和支援。也有例外,在日德蘭海戰中,率先交火的就是雙方由戰列巡洋艦組成的誘餌艦隊。
英國和德國之所以在一戰、二戰大量使用戰列巡洋艦,是因為,相對於戰列艦的高成本和建造工期長,戰列巡洋艦的成本低、工期短,但其火力和高航速滿足了為艦隊遠洋作戰進行火力支援和對抗敵國海軍巡洋艦隊的目的,再加上動力系統的問題。尤其是納粹德國,在戰列艦嚴重數量不足的情況下(僅有兩艘俾斯麥級戰列艦),只能依靠重巡洋艦和戰列巡洋艦組成的艦隊進行破交戰,其中以擊沉「光榮號」航母的「沙恩霍斯特號」戰列巡洋艦最為著名。
15樓:一顆大楊樹
1、口徑。
203公釐是重巡的標準,以上是戰列艦的標準2、噸位。
一般巡洋艦也就是1萬噸上下,而新戰列艦少的也有3萬噸3、裝甲。
巡洋艦的主裝甲最大也就100公釐,而戰列艦能達300公釐之多。
大型巡洋艦、戰列巡洋艦與袖珍戰列艦之間的區別。
16樓:網友
從出現的時間先後上說,分別是:戰列巡洋艦、袖珍戰列艦、大型巡洋艦。
1、戰列巡洋艦,這是英國在一戰之前推出的一種艦型,特點是強化速度和火力,但弱化防護。其作戰物件是對方的巡洋艦,目的是利用高航速追蹤對方的巡洋艦,利用重炮在遠端打擊對方巡洋艦,考慮到作戰物件是對方的巡洋艦,因此防護較弱。
世界上第一艘戰列巡洋艦就是英國的無敵號。英國海軍對它的定位就是利用速度,在大洋上追殺德國的巡洋艦,在戰列艦決戰時,充當前哨。
戰列巡洋艦第一次登場就是在馬島海戰後追殺德國斯佩伯爵的巡洋艦隊,事實證明,這種設計非常成功,德國人處於打不過也跑不掉的不利局面,最終被英國人全殲。
但之後的日德蘭大海戰中,戰列巡洋艦裝甲太薄的弱點暴露無遺,損失慘重,被稱為裝著鐵錘的雞蛋。
因此,一戰結束後,世界各國普遍不再興建戰列巡洋艦,而是按照華盛頓條約,將其改裝成高速戰列艦,如:英國的胡德號和日本的金剛級。
在二戰中,改裝後的戰列巡洋艦實際上是充當航母編隊的護衛者的角色。典型代表就是日本的金剛級,由於航速高,往往伴隨航母編隊出發,參加過偷襲珍珠港、中途島海戰、瓜島海戰等一系列作戰。
2、袖珍戰列艦,這是德國海軍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設計、建造的一種萬噸級作戰艦艇,由於主炮口徑超出當時《華盛頓海軍條約》對巡洋艦的定義,被其他國家海軍稱其為「袖珍戰列艦」。典型代表就是德國的德意志級。
其設計初衷就是強於巡洋艦,利用高速和火力,獵殺對方的商船。
3、大型巡洋艦,這是二戰時期推出的概念。日本、美國、荷蘭都有過設計。但只有美國建造了阿拉斯加級大型巡洋艦,日本設計了超甲巡,但在中途島戰役後取消。
大型巡洋艦的出現實際上也是和戰術有關的。
當時日本人奉行的艦隊決戰戰略就是所謂的七段擊,利用魚雷戰隊等,對美國艦隊進行層層消弱,最終進行艦隊決戰。
為了應對日本人的進攻,美國設計了阿拉斯加級大型巡洋艦,目的就是利用火力優勢在遠距離攔截對方的重巡洋艦。
但是這種大型巡洋艦和高速戰列艦的定位形成了重疊,而且阿拉斯加級的防護一般。
為此,當時的海軍部長,金對阿拉斯加級的評價很低——這是一艘設計優美、火力強大,但無用的**。
日後,也是早早封存退役。
戰列巡洋艦和巡洋艦有什麼區別,巡洋艦,戰列艦,驅逐艦各有什麼區別?
戰列巡洋艦則是介於戰列艦與巡洋艦的艦種,活躍與一戰與二戰.具有戰列艦的重灌甲與重炮和巡洋艦的航速 但為了取得戰列艦的重炮和巡洋艦的航速,而犧牲了裝甲的厚度.英國 胡德 號戰列巡洋艦就是一例,主炮口徑406毫米,裝甲的厚度只有薄薄的一層.結果在與德國的 俾斯麥 號戰列艦作戰中,被 俾斯麥 號戰列艦的第...
列剋星敦級戰列巡洋艦到底是個什麼狀況?有人說是隻有cc1和
是這樣的,列剋星敦級是1916設計,1919年修改設計並列入計劃的 他的初衷源自美國海軍學院的推演,當時認為,美國需要建造一種高速戰列巡洋艦,用來執行對敵偵查和襲擾任務,結果列剋星敦級的航速被設計為33節,遠遠超過各國的戰列巡洋艦 該艦開造後不久,各海軍強國簽訂了華盛頓條約,約定不再開展造艦競賽 現...
公尺格35和蘇35戰鬥機有什麼區別
俄羅斯公尺格 戰鬥機。俄羅斯聯合航空製造公司負責人yuri slusar近日在出席俄羅斯 普京的記者招待會時透露,新公尺格 戰鬥機可能裝備雷射炮 公尺格 是年代公尺格 支點 戰機的公升級版。yuri表示,新公尺格 的設計用途為 高強度衝突與激烈空防場合 公尺格 具有全新防衛系統,隱身能力大幅增加。有八個 感測器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