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唐朝之後的長安古都為何會成為一座廢都?

2025-03-27 09:55:38 字數 4122 閱讀 4060

1樓:阿海嬌

歷史上唐朝之後的長安古都為何會成為一座廢都?主要原因就是因為經濟重心的南移。其他的種種原因,比如生態環境惡化,戰爭造成的損壞等等都不是關鍵性的。

比如北京的生態環境其實並不好,從水資源方面來看,北京並不適合作為首都。但是這不影響它成為了中國從元代開始以後700年的政治中心。從歷史上看,長安城曾經多次被毀,但多次重建,所以戰爭損壞並不足以影響定都,只要下了決心,重新修建乙個都城,對於乙個王朝來講不是什麼難上天的事。

中國在唐宋以前,中原地區是經濟中心。當時定都不外乎兩種選擇,一是長安,另外就是洛陽。關於兩者的優劣其實在西漢初年的時候,張良就對劉邦明確闡述了兩者的優劣。

長安最大的優勢就在於,本身不是中原地區,但又臨近中原地區,所以控制中原判手鬧地區的難度並不大,自掘罩身又有山川作為屏障,所以在應對外來軍事侵略的時候,相比洛陽而言,能夠有更持久的抵抗力。關中平原開發較早,可以供養京城的人口。洛陽的好處是處於中原的核心,但問題在於,中原地區以平原為主,無險可守,一旦國力衰落,很容易薯團被遊牧民族衝擊。

在這裡,張良實際上就已經指出了,從政治和軍事層面上來說,長安相比洛陽有優勢。從經濟層面上看洛陽比長安有優勢。不同的王朝有不同的傾向。

在唐宋以前,兩者做都城的時間大體上是差不多的,而且一方為都城,另外一方一般為陪都。

唐宋以後,經濟中心南移到長江中下游地區,也就是現在的江南地區。這個時候,洛陽作為中原核心的地位一落千丈。西安在這個時候,之所以衰落,只需要和北京進行比較,就可以很明顯的得出結論。

北京和西安一樣都是中原地區邊緣的外圍城市。同樣北京也是有山川屏障的維護。但是北京和西安相比,離江南地區更近。

可以更方便的獲得江南地區的經濟支援。實際上無論是北京還是西安,走的都是從外圍控制中原的模式,本質上是一樣的。但是由於經濟重心的難移,所以勢必要選擇乙個更接近於江南地區的城市來作為都城,西安在和北京的這場較量中落敗,根本原因也就在於此。

2樓:李少公子

因為唐朝時期的長安城曾經多次被攻陷,再加上唐朝之後經濟重心南移,所以就沒有長安的事了。

3樓:春季的風啊

是因為這談仿座城來過很多皇帝,但是結局並不好,人們對這座城的印象也不是很好唯侍差,不指皮會把這座城當做他們皇位的中心。

4樓:辰楠侃

因為唐朝以後都城遷到了其他的地者指方,這個地方還經常經受戰亂,哪舉才會讓這個地方非常破爛,沒有了以前的繁榮了首緩配。

5樓:王祿

因為之後的王朝並不是非常的穩定,而且管理的範圍也是更大了,所以選擇了乙個更好管理的地方。

成於繁華,衰於繁華:古都長安為何會在唐代以後由盛而衰?

6樓:網友

因為需要畝李建設長安,所以將秦嶺的樹木砍伐殆盡,使得運清秦嶺不能成為長安的屏迅悄遲障,容易引發洪水,而且長安水資源匱乏。還有就是長安經歷了連連戰爭,使得長安破敗不堪,導致經濟中心南移。

7樓:喜歡萌寵的歪歪

長安在唐代興盛是因為那是都城。唐代以後各朝都在其它地方建立都城,長安也就慢慢衰落了。

唐朝的都城長安是今天的**

8樓:抱香蕉睡覺

西安,古稱長安、鎬京,是陝西省會、副省級市、關中平原城市群核心城市、絲綢之路起點城市以及一帶一路核心區、中國西部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國家重要的科研、教育、工業基地 。西安是中國四大古都之一。

西安是中華文明和中華民族重要發祥地。長安自古帝王都,其先後有西周、秦、西漢、新莽、東漢、西晉、前趙、前秦、後秦、西魏、北周、隋、唐13個王朝在此建都。豐鎬都城、秦阿房宮、兵馬俑,漢未央宮、長樂宮,隋大興城,唐大明宮、興慶宮等勾勒出「長安情結」。

9樓:書猶藥也

隋文帝楊堅建立隋朝後,最初定都在漢長安城。當時的漢長安歷經長期戰亂,年久失修,破敗狹小,汙染嚴重,於是隋文帝決定另建一座新城。

唐都長安城開皇二年(582年),楊堅在長安城東南龍首塬南面選了一塊「川原秀麗,卉物滋阜,卜食相土,宜建都邑」(《隋書·高祖紀》)的地方建造新都,新都定名為「大興城」。大興城的面積達84平方公里,主要由建築學家宇文愷主持規劃建設,先造大興宮城,後造皇城。開皇三年(583年)在城西側開挖龍首渠、永安渠和清明渠,引滻水、交水、潞水,直通宮城。

第二年由大興城東鑿300餘里至潼關,名為廣通渠,引渭水注入渠中使漕運直通黃河。605年,隋煬帝楊廣即位,同年,建通濟渠運河,自大興至江都(今揚州),建行宮四十餘座。608年,又興建永濟渠運河。

大業九年(613年)又動用10萬餘人修築大興城外郭城,使大興城初具規模。楊廣遠征高麗、開鑿大運河、修建洛陽東宮,最終導致民不聊生,國內烽火頻起。

618年,李淵稱帝,建立唐朝,改大興為長安,此後進一步修建和完善。唐太宗和唐玄宗年間先後增建了大明宮和興慶宮等宮殿。

唐長安城唐長安城鳥瞰復原圖周長達公里,面積約84平方公里,是現在西安城面積的倍,漢長安城的倍,北魏洛陽城的倍,隋唐洛陽城的倍,元大都的倍,明南京城的倍,明清北京城的倍,西元447年所修君士坦丁堡的7倍,西元800年所修巴格達的6.2倍,古代羅馬城的7倍。至盛唐,長安為當時規模最大、最為繁華的國際都市。

唐朝的首都為什麼是長安

10樓:匿名使用者

長安bai在唐朝以前,是十二朝都城,底du蘊和zhi文化相當深厚,歷朝dao歷代皇氣駐紮在這裡,是建都最回佳選答擇,就像泰山一樣,由於秦始皇登泰山,所以,歷代皇帝都登泰山,使泰山成為皇權象徵。隋末,天下大亂,只有長安未受破壞,且長安是當時最大城市,隋煬帝修大運河,使長安便於南北,加強**的統治。隋恭帝楊侑禪讓帝位時,就在長安。

所以,長安是必然選擇。

11樓:千與千尋

唐朝實行的是兩都制,即東都洛陽西都長安。

12樓:lovely燕子親親

這有啥為什麼,歷史就是這樣的。

唐朝為什麼有長安而改都洛陽

13樓:瀧澤玲小紫

東都洛陽,位置較長安更接近中原地區,洛陽作為陪都只是一種戰略手段。

14樓:無法觸控的情

長安而改都洛陽,其更接近中原腹地,安全性相對長安高很多。

15樓:冰晴夢兒

據說武則天的故鄉是在洛陽,武則天殺人太多,在長安經常作噩夢,回故地遊玩,在洛陽沒有再作噩夢,於是遷都洛陽。

16樓:網友

因為長安糧食不夠吃啦……而洛陽是隋唐大運河中心,物資運輸方便,糧食儲量大……所以唐代營建東都洛陽……

皇帝在長安糧食不夠的時候,就會到洛陽_(:好像是叫逐食。

17樓:為正義而奮鬥者

長安位於關中平原,今為陝西省西安市。洛陽位於伊洛兩河的下游,今為河南省洛陽市。長安為隋唐兩代的都城,洛陽本身為其陪都。

洛陽雖為陪都,隋煬帝和唐高宗、武則天卻都曾久居不歸。

唐朝為什麼有長安而改都洛陽,這與少數民族的侵襲是分不開的。畢竟,其更接近中原腹地,安全性相對長安高很多。

18樓:秋冷葉影

唐朝的首都是長安,洛陽只是陪都。

1 唐朝時,南方經濟發展,洛陽更接近南方,在洛陽皇帝更容易控制南方,所以以洛陽為陪都;

2 南方的糧食通過大運河到達洛陽比到達長安更方便;

3 大運河以洛陽為中心,北通涿郡,南達餘杭,皇帝在洛陽更容易控制南北方。

19樓:天下走肖

武則天建立大周王朝,擺脫李氏家族的需要。

20樓:西門洛涵

洛陽在隋朝成大都市啦、、

21樓:網友

長安和洛陽都是都城,不算改,像明朝有兩個都城,北京南京,宋朝有四個,東京開封,西京洛陽,北京大名府,南京好像是商丘,曹魏五都,漢朝也是長安洛陽兩都,周朝也是因為洛陽地理位置居中交通方便,把它作為接受諸侯朝貢的地方。

洛陽更接近中原經濟更加發達,地理上更加居中國的正中,交通發達,容易控制全國,而且北為黃河,東邊虎牢關,西邊潼關,南邊秦嶺,防守也不錯,在和平年代定都在洛陽是個很好的選擇,亂世中長安比洛陽戰略位置更加優秀,守住函谷關就可以了,而洛陽要四面受敵,這也是交通發達的弊端,周朝,秦朝,漢朝,北周(隋),唐朝,都是居關中爭天下,最後統一中國,但是統一後治理天下還是洛陽更合算,畢竟沒有要打的人了,把自己放乙個殼裡不方便。

唐朝的公主為什麼比較囂張,歷史上唐朝的公主為什麼比較囂張

因為唐代公主的老爸,一般比較牛,比較 集權。崇禎皇帝的公主斷臂神尼,就囂張不起來 第一,唐朝女子的地位比較高。唐朝時候北方地區胡化,沒有受到後世所謂的程朱理學的影響,女子的社會地位普遍比較高。比如說唐朝的女子可以在春天的時候騎馬出來玩。這在後世是不可想象的。因此,作為皇帝的女兒,唐朝的公主也就比較放...

唐朝是我國古代歷史上最強盛的朝代經過什麼就由盛轉衰了?

唐朝由盛轉衰的轉折點是安史之亂。簡單來講就是唐朝的府兵制崩潰,不得已採用募兵制,導致地方節度使實力做大。這個應該是經過了安史之亂之後,這個在中國歷史上應該算是乙個非常有名的,在這件事情之前,唐朝時處於最鼎盛的時期,也就是開元天寶盛世,在這件事情之後,唐朝事實上已經進入了長達多年的乙個衰落的時期,事實...

在歷史上,唐朝時期最流行的食物是什麼

1 荔枝 由於楊貴妃親自為這一奢侈品代言,荔枝美名傳揚天下。在作為唐朝政治文化中心區的黃河流域,富貴人家都把能吃到荔枝當成炫耀的資本。2 櫻桃 唐朝人也叫 含桃 說它有文化品位,因為在北方地區,櫻桃是一年中最早成熟的水果之一,被稱為 初春第一果 每年櫻桃季到來的時候,朝廷用它來供祖宗薦廟,皇帝帶著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