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內部的圈層結構及劃分依據品數是什麼啊

2025-03-28 04:25:21 字數 3183 閱讀 1651

1樓:匿名使用者

地球圈層分為地球外圈和地球內圈兩大部分。地球外圈可進一步劃分為四個基本圈層,即大氣圈、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地球內圈可進一步劃分為三個基本圈層,即地幔圈、外核液體圈和固體核心圈。此外在地球外圈和地球內圈之間還存在乙個軟流圈,它是地球外圈與地球內圈之間的乙個過渡圈層,位於地面以下平均深度約150公里處。

這樣,整個地球總共包括八個圈層,其中岩石圈、軟流圈和地球內圈一起構成了所謂的固體地球。對於地球外圈中的大氣圈、水圈和生物圈,以及岩石圈的表面,一般用直接觀測和測量的方法進行研究。而地球內圈,目前主要用地球物理的方法,例如**學、重力學和高精度現代空間測地技術觀測的反演等進行研究。

地球各圈層在分佈上有乙個顯著的特點,即固體地球內部與表面之上的高空基本上是上下平行分佈的,而在地球表面附近,各圈層則是相互滲透甚至相互重疊的,其中生物圈表現最為顯著,其次是水圈 .

一、地球內部圈層劃分依據。

地球內部情況主要是通過**波的記錄間接地獲得的。**時,地球內部物質受到強烈衝擊而產生波動,稱為**波。它主要分為縱波和橫波。

由於地球內部物質不均一,**波在不同彈性、不同密度的介質中,其傳播速度和通過的狀況也就不一樣。例如,縱波在固體、液體和氣體介質中都可以傳播,速度也較快;橫波只能在固體介質中傳播,速度比較。

慢。**波在地球深處傳播時,如果傳播速度突然發生變化,這突然發生變化所在的面,稱為不連續面。根據不連續面的存在,人們間接地知道地球內部具有圈層結構。謝謝。

2樓:匿名使用者

有兩部分,你上網上查吧,說不清楚啊!

3樓:匿名使用者

你去這裡看看是否有你要的答案。

地球內部由表及裡可分為哪三個圈層

4樓:娛說娛話

地球內部由表及裡可分為:地殼、地幔和地核3個圈層。地殼是地球的表面層,也是人類生存和活動的場所。

地球的中間層,叫做「地幔」,厚度約2865公里,主要由緻密的造巖物質構成。地核的平均厚度約3400公里。溫度和壓力都很高,溫度在5000℃以上,壓力達億千帕以上,密度為每立方厘公尺13克。

地球,為太陽系由內及外的第三顆行星,也是太陽系中直徑、質量和密度最大的類地行星,距離太陽約億千公尺(1天文單位)。地球自西向東自轉,同時圍繞太陽公轉。現有億歲,有乙個天然衛星——月球,二者組成乙個天體系統——地月系統。

億年以前起源於原始太陽星雲。

地球赤道半徑千公尺,極半徑千公尺,平均半徑約6371千公尺,赤道周長約為40075千公尺,呈兩極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規則的橢球體。地球表面積億平方千公尺,其中71%為海洋,29%為陸地,在太空上看地球總體上呈藍色。大氣層,主要成分為氮氣和氧氣以及少量二氧化碳、氬氣等。

地球內部圈層的劃分依據

5樓:清寧時光

地球內部結構是指地球內部的分層結構。根據**波在地下不同深度傳播速度的變化,一般將地球內部分為三個同心球層:地核、地幔和地殼。

中心層是地核;中間是地幔;外層是地殼。地殼與地幔之間由莫霍面界開,地幔於地核之間由古登堡面界開。地球內部各個圈層的特點。

1、地核的外核為液態或熔融狀,核心為鐵鎳固體。地球不止乙個核心,而是兩個即核心和外核。地核之所以成為實心因為地心引力在此創造出的壓力是地球表面壓力的'300萬倍。

地核是的高溫可以達到華氏13000度,比太陽表面溫度高上2000度。 地核內的鐵流使物質產生巨大的磁場,可以保護地球免受外來射線的干擾。

2、地幔為鐵鎂固體,地幔上部的軟流層為岩漿發源地。

3、地殼厚度不均,陸殼厚洋殼薄,地殼上為矽鋁層,下為矽鎂層。

地球內部圈層的劃分依據

6樓:溥致

地球內部圈層的劃分是以**波在地下傳播速度的變化為依據,以**波在地下出現的兩個不連續介面為界,劃分地殼、地幔和地核。

1、地殼:地殼是地球固體地表構造的最外圈層,整個地殼平均厚度約17千公尺,其中大陸地殼厚度較大,平均約為39- 41千公尺。高山、高原地區地殼更厚,最高可達70千公尺;平原、盆地地殼相對較薄。

大洋地殼則遠比大陸地殼薄,厚度只有幾千公尺。

2、莫霍面:

1910年莫霍洛維奇提出地球有內外層之分。他指的內外層就是我們所說的地幔和地殼。而地殼與地幔的分介面也就被稱之為莫霍洛維奇不連續面(莫霍面)。

在莫霍面上,**波的縱波和橫波傳播速度增加明顯,彈性和密度隨深度逐漸增加,地幔物質密度、硬度大於地殼。

此面以上物質平均化學組成與玄武岩相似,密度約;此面以下物質平均化學組成與橄欖岩相近,密度約。莫霍面溫度為400-1000/℃

3、地幔:地幔介於莫霍面和古登堡面之間,厚度在2800km以上,平均密度為,積約佔地球體積的, 地幔的質量約佔地球總質量的,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地球物質的總組成。

地幔的橫向變化比較均勻,根據**波速度的變化以1000km激增帶為介面(雷波蒂面),進一步劃分出上地幔和下地幔兩個次一級圈層。

4、古登堡介面:

古登堡介面,又名古騰堡介面。根據**波波速變化而劃分,是地幔與地核的分介面。

**波傳播時,除了在地球內部深度約33千公尺處波速有乙個顯著的變化(此處稱為莫霍介面,是地殼與地幔的分界線)之外,在深度約為2900千公尺處,**波傳播狀態也會發生明顯的改變,此處便被稱為古登堡介面。地幔位於莫霍介面與古登堡介面之間。

由於地球外核為液態,在地幔中的**波s波(s波即橫波,橫波只能在固體中傳播)不能穿過此介面在外核中傳播。p波(指縱波)曲線在此介面處的速度也急劇減低。

5、地核:地核是地球的核心部分,位於地球的最內部。半徑約有3470 km,主要由鐵、鎳元素組成,高密度,地核物質的平均密度大約為每立方厘公尺克。

溫度非常高,有4000~6800℃。

地球內圈可劃分為哪幾個圈層?

7樓:輪看殊

地球內圈可劃分為三個基本圈層,即地殼、地幔和地核。地殼和上地幔頂部(軟流層以上)由堅硬的岩石組成,合成岩石圈。地球內部結構:

地殼、地幔和地核三層之間的兩個介面依次稱為莫霍面和古登堡面。

地球內圈可劃分為三個基本圈層,即地殼、地幔和地核。

其中地殼為最薄的一層,地殼平均厚度約17公里。

地幔介於地殼與地核之間,又稱中間層。自顫棚地殼以下至2900公里深處。

地幔以下大約5100公里處**橫波不能通過稱為外核,5100—6371公里是核心。則地核的厚度超過3400公里,是地球內部圈層中最厚的一層。

地球的圈層結構及各圈層的主要特點

一 地球的圈層結構 包括由地核 地幔 地殼組成的內部圈層和由大氣圈 水圈 生物圈組成的外部圈層。地球圈層結構分為地球外部圈層和地球內部圈層兩大部分。地球外部圈層可進一步劃分為三個基本圈層,即水圈 生物圈 大氣圈 地球內圈可進一步劃分為三個基本圈層,即地殼 地幔和地核。地殼和上地幔頂部 軟流層以上 由...

地球表面的圈層結構是什麼,地球四大圈層之間有什麼關係

地球是人類生活抄的家園。襲它是一個圈層結bai構十分複雜du 的天體。它zhi的各個圈層都和我dao們息息相關,而且它們之間時時刻刻都進行著物質交換並相互作用。在地球科學中,地球表面圈層結構包括大氣圈 水圈 生物圈及岩石圈。大氣圈 是人類和地球生物的保護圈。它吸收太陽的超紫外線 擴散光線,還能使地球...

地球外部圈層厚度最小的是?

地球是由外部圈層和內部圈層兩大部分構成的。外部圈層包括大氣圈 水圈和生物圈 內部圈層包括地殼 地幔和地核三部分。地殼是內部圈層的最外層,由風化的土層和堅硬的岩石組成,所以地殼也可稱為岩石圈。地殼只佔地球體積的。如果把地幔 地核比作蛋清和蛋黃,那地殼就像蛋殼。地殼的厚度在地球各地是不同的。有的地方較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