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子厚墓誌銘的賞析
1樓:手機使用者
墓誌銘 ,是古代文體的一種,刻石納入墓內或墓旁,表示對死者的紀念,以便後人稽考。文章通常分兩部分,前一部分是序文,敘述死者的姓氏、爵裡、世系和生平事蹟;後一部分是銘文,綴以韻語,表示對死者的悼念和頌讚。這一篇墓誌銘的銘文極短,是一種變格。
從全文中可看出兩個比較含蓄之處:其一是暗示做人與做文的關係。其二是做人與做官的關係。
合二為一,也就是要以人品為本的問題。對於這個問題,對於這個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尤其是儒文化中的核心問題,韓愈的態度是相當客觀的,他特別敬重柳宗元的為人,所以本文也就一直圍繞著「人的品質」這個關鍵問題演進、發展,儘管自然段落較多,但上述中心思想卻是脈絡清晰,貫徹始終的。
此文之所以膾炙人口,千載流傳而不衰,就是因為作者在文章裡浸透和傾注了豐沛的情感。由此,憤激之筆頻出,不平之鳴屢見,行文之中自然而然地打破了傳統碑誌文的形式,形成了夾敘夾議、議論橫生、深沉蘊藉、誠摯委婉的特殊風格韻味。這一特點即便在最後一段銘文之處,也是非常明顯的。
銘文自古用四言韻文連綴而成,大都用來概括前面所述之事。可是韓愈卻有意識地只寫了三句有韻角卻失體例的奇句單行,便就此擱筆。這難道僅僅是出於改革文體的考慮嗎?
如果後人能夠理解到柳宗元對孱弱幼子的眷戀之心,那麼韓愈這三句銘辭,也就是對死者最恰如其分,也最能使死者安息的話了。
作為文體之一的墓誌銘自有其體例,例如前需追述墓主先代,後需交代身後安厝及子女情況,這都是為名人寫墓誌時不可省的筆墨。在寫此類文章時,能積極利用體例,又不完全受它的限制方為上策。此文先述子厚先世,重在表現其剛直的節操風骨。
後寫裴行立、盧遵二人對子厚後事安排和家屬撫卹的盡心盡力,表現他們生死不變的友情,這些都可與墓主風概相映照,而使全文成為乙個有機的整體。沈德潛評語說:「噫鬱蒼涼,墓誌中千秋絕唱!
對此文概括得頗為到位。
《柳子厚墓誌銘》和《進學解》
2樓:愛洛公主
請用以下文字作答。
其召至京師而復為刺史也,中山劉夢得禹錫亦在遣中,當詣播州。子厚泣曰:「播州非人所居,而夢得親在堂,吾不忍夢得之窮,無辭以白其大人;且萬無母子俱往理。
請於朝,將拜疏,願以柳易播,雖重得罪,死不恨。遇有以夢得事白上者,夢得於是改刺連州。嗚呼!
士窮乃見節義。今夫平居里巷相慕悅,酒食遊戲相徵逐,詡詡強笑語以相取下,握手出肺肝相示,指天日涕泣,誓生死不相揹負,真若可信;一旦臨小利害,僅如毛髮比,反眼若不相識。落陷穽,不一引手救,反擠之,又下石焉者,皆是也。
此宜禽獸夷狄所不忍為,而其人自視以為得計。聞子厚之風,亦可以少愧矣。
1、《柳子厚墓誌銘》亦為韓愈名作,被認為感情充沛,就以上節錄部分分析這項評價是否恰當。(20%)又此篇與《進學解》主要用了那一種相同的表現方法?試析之。(20%)
2、韓愈提出「惟古於詞必己出,降而不能乃剽賊」、「唯陳言之務去」、「文從字順」,即要求語言既要新穎脫俗又要準確妥貼。上述兩文均被認為是韓愈這種文論的範例,試於兩文中各引數例說明之。(30%)
3、《進學解》中善用反話,試舉例說明。(30%)
閱讀下面的文段。(12分)柳子厚 ① 墓誌銘(節選) (唐)韓愈其 ② 召至京師而復為刺史 ③ 也,中山
3樓:加菲19日
小題1:(4分)(1)② 2)③ 每小題1分)小題2:(3分)一旦遇到小小的利害關係,(即使)僅僅像毛髮一般的小,就反眼好像互不相識。(每個分句1分,大意對即可)
小題3:(2分)播州非人所居,而夢得親在堂。(答到一點即可得2分,大意對即可。如果答「不忍夢得之窮」的意思,可得1分)
小題4:(3分)作者把柳宗元一心為朋友著想的高尚節義與世人們見利忘義、落井下石的小人行徑進行對比,突顯了柳宗元的人格魅力,表達了作者對柳宗元的讚賞之情。(對比內容2分,基本正確即可;對比作用1分,寫出乙個方面,大意對即可)
墓誌銘的墓誌銘和碑文的區別
雖然碑文和墓誌銘都屬於悼念性的文體。但是,二者還是有不同之處。碑,通常是指石碑,墓碑就是立在死者墳墓前或者墳墓後面的石碑。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人去逝後,如要立墓,大多都要有墓碑文。到了現在,估計墓誌銘已經沒有人用了吧。墓誌銘,顧名思義就是我們在死者的墓地裡會看到的東西。據 現代漢語詞典 解釋 墓誌 ...
信客墓誌銘,描寫信客的墓誌銘
踏破鐵鞋,傳遞的是異地親友的掛念 任勞任怨,踐行的是誠信無私的諾言 善良寬容,肩負的是生死禍福的重擔 贏得敬重,印證的是善有善報的美談。嘿嘿,這也正好是我們 今天的作業哦,這可是標準答案,一字不差的!這可是我一個字一個字打的,累死人了!1.位不在高,有信則名 行不在特,誠實則成 這行業太辛苦,惟汝德...
聞一多先生墓誌銘聞一多先生的墓誌銘
墓誌銘 他,嚴謹治學的學者 他,無私無畏勇敢鬥爭的革命家 他矢志不渝熱愛祖國的中國人 他,言行一致的大寫的人。他是一團火,照徹了深淵 指示著青年,失望中抓住自我 他是一團火,照明瞭古代 歌舞和競賽,力猛如虎 他是一團火,照亮了魔鬼,燒燬了自己,遺燼裡爆出個新中國。他,聞一多先生,是我們永恆的驕傲。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