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島的《宿山寺》的問題求解

2025-04-05 12:35:07 字數 1624 閱讀 4823

1樓:匿名使用者

閱讀下面的唐詩,然後問題。宿山寺老孝談賈島眾岫聳寒色,精廬向此分。流星透疏木,走月逆行雲。

絕頂人來少,高松鶴不群。一僧年八十,世事未曾聞。(1)賈島寫詩擅長苦吟奇句,頷聯中的「透」和「逆」二字用得準確傳神,請簡要分析(4分)答:

透」字寫出了從疏落的樹枝空隙之間,看見夜空的流星劃過的景象。「逆」寫出了月亮之側雲朵漂移,雲行而反似月走,雲與月看似逆向而行的畫面。(2)這首詩寫出了山寺的什麼特點?

主要運用了哪種表現手法?請結合全詩簡要說明。(4分)答:

孤峙高寒,清幽靜寂;遠離世俗,超乎物外。(一是圍繞「高」,二是圍繞「靜」三是圍繞「不俗」)②主要運用了慎拆襯托的表現手法。眾岫之寒,流星之爍,林木之疏,走月之逆,行侍碰雲之行,松巢之高,仙鶴之不群,老僧之混沌,都襯托山寺的孤峙高寒,清幽靜寂;遠離世俗,超乎物外。

3)這首詩表現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2分)答:厭世慕隱,佛家情懷(大意對即可,大體答到「厭惡世俗」,「歸隱之念」「高潔情懷」「超凡脫俗」「皈依之念」都算對。)

宿山寺作者是誰?

2樓:zjc**座

任蕃會昌間人家江東多遊會稽。

任蕃,會昌間人,家江東,多遊會稽、苕、霅間。初亦舉進士之京,不第。榜罷進謁主司曰「僕本寒鄉之人,不遠萬里,手遮赤日,步來長安,取一第榮父母不得。

侍郎豈不聞江東一任藩,家貧吟苦,忍令其去候來日也?敢從此辭,彈琴自娛,學道自樂耳」主司慚,欲留不可得。歸江湖,專尚聲調。

據《新唐書·藝文志》:任蕃家貧,從江東往京城應試,沒有車馬,萬里之途全靠步行。由於不屈身於有司,落第而歸。

其記述赴試經過和感受的詩作《洛陽道》中有詩句雲:「百年路傍盡,白日車中曉。求富江海狹,取貴山嶽小。

二端立在途,奔走何由了」。

任蕃特別青睞浙江天台巾子峰一帶風景,曾有詩云:「靈江江上巾峰寺,三十年來兩度登。」這首《宿帢幘山》即是寫於遊此山之際。辛文房的《唐才子傳》記載了任蕃修改此詩的故事:

絕頂新秋生夜涼,鶴翻鬆露滴衣裳。

前峰月照一江水,僧在翠微開竹房」。

寫後頗為自得。第二日南遊,邊走還在邊吟誦此詩。突然發覺詩中「月照一江水」的「一」字不妥,與詩中「前峰」下的實景不符:

因為江邊有高峰聳立,月色就只能照到半江水而不是一江水,應用「半」字則顯出半是清輝,半是幽暗,明暗相映,且更富詩意。而且也更能體現詩人此時的內在情感。因為《宿帢幘山》中的前兩句:

絕頂新秋生夜涼,鶴翻鬆露滴衣裳」,不僅點明瞭登覽季節和時間,其中的「鶴翻鬆露」也是操守的自喻和暗示:新秋夜生涼之時,獨自佇立峰頂望月也是人生的一種無奈。「前峰月照半江水」那半是清輝,半是幽暗,明暗相映的江水不正是任蕃的現實人生再現嗎?

任蕃此時離帢幘山已有一百餘里時,仍毅然決定返回改正,待他到題壁前,發現已經被人改成「半」字了。任蕃於是大呼,「台州有人!」後人為了稱讚任蕃這種著意求精的精神,在任蕃題壁處又題了兩句:

任蕃題後無人繼,寂寞空山二百年。」任蕃熱愛大自然,怡情山水常常忘歸。他曾醉心於臨海巾峰寺一帶山光水色,曾兩度登覽:

靈江江上巾峰寺,三十年來兩度登。」第三次來遊,竟一住十年:「豈堪滄海畔,為客十年來」。

宿帢幘山》尤其是「前峰月照一江水」之所以成為唐詩中的名篇名句,與他長期寄宿山水之間,深諳山光水性分不開的。當然,更是對他這種創作態度的稱許。

**於「詩詞吾愛」網友。

作文賈島與韓愈的對話,賈島是怎麼和韓愈認識的?

賈島是怎麼和韓愈認識的?賈島初赴舉京師,一日於驢上得句雲 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始欲著推字,又欲著敲字。練之未完,逐於驢上吟哦,時時引手作推敲之勢,時韓愈吏部權京兆,島不覺衝至第三節,左右擁至尹前,島具對所得詩句云云,韓立馬良久,謂島曰 作敲字佳矣,逐與並轡而歸,留連論詩,與為布衣之交。賈島初次去...

夜宿山寺意思,夜宿山寺古詩的意思

夜宿山寺的意思是夜裡住在山上的寺裡面。宿 住,過夜。李白 唐代 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夜宿山寺 是唐代詩人李白寫的,這首小詩是詩人隱居在山間寺廟的一個夜晚觸景生情而創作的,詩人用極度誇張的筆調形象 生動地勾勒出山上的寺院樓非常高。詩人用誇張的藝術手法,描繪了山寺的高聳,給人...

夜宿山寺的原意是什麼,夜宿山寺是什麼意思

夜宿山寺 唐 李白 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 註解 危樓 高樓,這裡指建築在山頂的寺廟。百尺 虛指,不是實數,這裡形容樓很高。星辰 天上的星星統稱。恐 恐怕。翻譯 山上寺院的高樓多麼高,人在樓上一伸手就可以摘天上的星星。我不敢大聲說話,恐怕驚動天上的神仙。賞析 夜宿山寺 是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