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賈島與韓愈的對話,賈島是怎麼和韓愈認識的?

2025-02-16 17:10:09 字數 3723 閱讀 9041

賈島是怎麼和韓愈認識的?

1樓:我在回憶中等你

賈島初赴舉京師,一日於驢上得句雲: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始欲著推字,又欲著敲字。練之未完,逐於驢上吟哦,時時引手作推敲之勢,時韓愈吏部權京兆,島不覺衝至第三節,左右擁至尹前,島具對所得詩句云云,韓立馬良久,謂島曰:

作敲字佳矣,逐與並轡而歸,留連論詩,與為布衣之交。

賈島初次去京城考試。一天他騎著毛驢賦詩,吟得「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之句。開始的時候想用推字 想想又覺得敲字好。

不能決定用什麼好,於是反覆吟詠,並且用手做推與敲的姿勢。韓愈當時是吏部權兆尹。賈島不知不覺的衝撞到儀仗隊的第三節,被侍從押到韓愈身前。

賈島於是對韓愈講了自己作詩的經過。韓愈在馬上停了很久,對賈島說:敲字比較好。

於是與賈島一起回到了自己的府第。在一起談論詩歌,兩人最後成了好朋友。

賈島和韓愈的故事有那些

2樓:水瓶糖果

賈島初次參加科舉考試,住在京裡。一天他在驢背上想到兩句詩:「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

又想用「推」字,煉字定不下來,便在驢背上吟詠,伸出手來做推敲的姿勢,看到他這樣的人都很驚訝。當時韓愈作**京城地方的長官,正帶著車馬出巡,賈島不知不覺地走到韓愈儀仗的第三節,還在不停地作著手勢。這樣一下不被左右的侍從推到韓愈面前。

賈島如實地回答說出所得的詩句,不知用了「誰」還是用「敲」字無法確定,所以思想離開了眼前的事物,不知道要回避。韓愈停下馬思考了好一會兒,對賈島說:「用『敲』字好。

於是兩人並排騎著驢回家,一同議論作詩的方法,互相捨不得離開,呆了好幾天,韓愈因此與賈島結下了深厚的友誼。

後用來比喻做文章或做事時,反覆琢磨,反覆斟酌。

賈島和韓愈??

3樓:匿名使用者

賈島(779~843),唐代詩人。漢族。字浪(閬)仙。

唐朝河北道幽州范陽縣(今河北省涿州市)人。早年出家為僧,號無本。自號「碣石山人」。

據說在洛陽的時候後因當時有命令禁止和尚午後外出,賈島做詩發牢騷,被韓愈發現其才華。後受教於韓愈,並還俗參加科舉,但累舉不中第。唐文宗的時候被排擠,貶做長江主簿。

唐武宗會昌年初由普州司倉參軍改任司戶,未任病逝。韓愈畫像 韓愈(768~824),字退之,漢族,唐河內河陽(今河南孟縣)人。自謂郡望昌黎,世稱韓昌黎。

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宋代蘇軾稱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為唐宋八大家之首,與柳宗元並稱「韓柳」,有「文章鉅公」和「百代文宗」之名,著有《韓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師說》等等。

4樓:匿名使用者

賈島詩情酬韓愈。

賈島與韓愈不尋常的交契,是從幫助賈島斟酌詩句開始的。賈島寫了兩句詩,「鳥棲池邊樹,僧推月下門。」是「推」是「敲」,斟酌不定。

騎著一頭小毛驢,迷迷茫茫地做著推和敲的動作,一頭撞到刑部侍郎韓愈的轎前。韓愈沒有怪罪他,還幫他確定為「僧敲月下門」。這就是有名的「推敲」典故的由來。

這使賈島由衷的佩服和感激,決心從此不作和尚了,要和當時的文壇巨孽韓愈「推敲」詩句去。於是脫掉僧衣,蓄髮還俗,潛心苦吟,科舉登仕。你還別說,真就謀求到一官半職。

雖然屢舉進士不第,還是當上了長江主薄這樣的官,人們稱之為賈長江。

賈島推敲主要講了他和韓愈一起什麼的故事

5樓:寶格格

有一次,賈島騎驢闖了官道。他正琢磨著一句詩,名叫《題李凝幽居》全詩如下:

閒居少鄰並,草徑入荒園。

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

過橋分野色,移石動雲根。

暫去還來此,幽期不負言。

但他有一處拿不定主意,那就是覺得第二句中的「鳥宿池邊樹,僧推月下門」的「推」應換成「敲」。可他又覺著「敲」也有點不太合適,不如「推」好。不知是「敲」還是「推」好。

手一邊做著「推」的姿勢,一邊做著「敲」的姿勢,反覆斟酌。不知不覺地,就騎著毛驢闖進了大官韓愈(唐宋八大家之一)的儀仗隊的第三節。

韓愈問賈島為什麼闖進自己的儀仗隊。賈島就把自己做的那首詩念給韓愈聽,但是其中一句拿不定主意是用「推」好,還是用「"敲」好的事說了一遍。韓愈聽了,對賈島說:

我看還是用『敲』好,即使是在夜深人靜,拜訪友人,還敲門代表你是乙個有禮貌的人!而且乙個『敲』字,使夜靜更深之時,多了幾分聲響。再說,讀起來也響亮些」賈島聽了連連點頭稱讚。

兩個人並排騎著自己的坐騎回到了韓愈的家,後來二人還成了很要好的朋友。

推敲從此也就成為了膾炙人口的常用詞,用來比喻做文章或做事時,反覆琢磨,反覆斟酌。

賈島和韓愈的資料?

6樓:巴烴

賈島(779~843)

唐代詩人。字浪仙,一作閬仙。范陽(今北京附近)人。

曾出家為僧,號無本後,後還俗,屢舉進士不第。文宗時任長江(今四川蓬溪)主簿。開成五年(840),為普州司倉參軍。

武宗會昌三年(843),卒於普州。

韓愈(768~824)唐代文學家、哲學家。字退之。河南河陽(今孟縣)人,郡望昌黎,世稱韓昌黎。因官吏部侍郎,又稱韓吏部。諡號文,又稱韓文公。

要賈島和韓愈的簡介

7樓:匿名使用者

賈跡塌島(779—843)字浪仙,河北范陽人,青年時落拓為僧,寄居於從弟釋無可長安圭峰草堂寺。《唐才子傳》說他「貌清意雅,談玄抱佛,所交悉塵外之人,況味蕭條,生計齟齬(齟齬,不相融合之意)。」他一生醉心作詩,且極注重煉字煉句,苦吟成癖,狀若痴迷。

唐遺史》載:一日,賈島訪隱士李凝歸來,得一聯句:「鳥宿池邊樹,僧推(敲)月下門。

他對詩中用「推」字還是用「敲」字,煉之未定,吟哦中不時作出「推」與「敲」的手勢,過往行人對他的動作都感到莫名其妙,他自己也渾然不覺,時適逢尚書職方員外郎(司級副長官)韓愈外出路過此地,賈島迴避不及,撞上韓愈的侍衛隊第三引導那兒才被攔住,侍衛將他帶到韓愈面前,賈島具實訴說,「因未定『推'、『叢州則敲',神遊物外,不知迴避。」韓愈聽後沒有責備他,略思片刻後笑道:「『敲'字佳矣!

自此,韓賈結為布衣交滲棚。

賈島與韓愈直言關於什麼的小故事

8樓:網友

答案:賈島和韓愈直言的是「推敲」的小故事。

島初赴舉,在京師。一日於驢上得句雲:「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

始欲著"推"字,又欲作「敲」字,煉之未定,於驢上吟哦,引手作推敲之勢,觀者訝之。時韓退之權京兆尹,車騎方出,島不覺得止第三節,尚為手勢未已。俄為左右擁止尹前。

島具對所得詩句,「推」字與「敲」字未定,神遊象外,不知迴避。退之立馬久之,謂島曰:李輪餘「『敲』字佳。

遂並轡而歸,共論詩道,留連累日,因與島為布衣之交。

譯文如下:賈島初次在京城裡參加科舉考試。一天他在驢背上想到了兩句詩說:「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

開始想用「推」字,又想用「敲」字,思考這事沒決定下來,便在驢背上吟誦,伸出手做出推和敲的姿勢來,看到的人都很驚訝。當時韓愈臨時**京兆尹(京城地方的長官),他正帶車馬出巡,賈島不知不覺衝撞到韓愈儀仗隊的第三部分,還在不停地做推敲的手勢。於是忽然就被韓愈左右的侍從推搡到韓愈的面前。

賈島詳細地了他在醞釀詩句的事,用「推」字還桐辯是用「敲」字沒有確定,想得出神了,忘記了要回避。韓愈停下馬車思考了很久,對賈島說:「用『敲』字好。

於是兩人並排騎著馬和驢回家,一同談論作詩的方法,好幾天不捨得離開。滯留了數日談論作詩,韓愈因此跟普通老百姓賈島結為了好朋友。

賈島的詩《題李凝幽居》全文如下:

閒居少鄰並,草徑入荒園。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

過橋分野色,移石動雲根。暫去還來此,幽期不負言。

賈島韓愈推敲(填一詩句),賈島推敲原文意思

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原本是鳥宿池邊樹,僧推月下門。受了韓愈的引想,改為了敲。賈島 779 843 唐代詩人,字浪仙,一作閬仙,范陽 今北京附近 人。早年出家為僧,法號無本。元和五年 810 冬,至長安,見張籍。次年春,至洛陽,始謁韓愈,以詩深得賞識。後韓愈勸之還俗。屢考進...

長江縣經賈島墓的平仄和韻腳字?

不符合押韻的要求。格律詩關於韻腳有著嚴格的要求,您說的這種情況叫做 撞韻 不合標準。 押韻的位置,律詩押韻的位置在每乙個偶數句的最後乙個字。句子的最後乙個字稱腳,故韻又可以稱為韻腳。律詩的首句可押韻也可以不押韻,首句押韻。長汀縣金銀島母的平仄和韻腳字那麼乙個是長,乙個是島長和島。我認為這個實際上平仄...

古詩《尋隱者不遇》賈島,古詩《尋隱者不遇》的全文內容是什麼?

古詩欣賞 尋隱者不遇 賈島 松下問童子,言師釆藥去。只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唐 賈島 松下問童子,言師採藥去。只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古詩 尋隱者不遇 的全文內容是什麼?尋隱者不遇 唐 賈島 松下問童子,言師採藥去。只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譯文蒼松下,我詢問了年少的學童 他說,師傅已經採藥去了山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