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摔跤吧爸爸》為什麼能夠在社會上引起這麼大的反響?

2025-04-05 19:05:14 字數 1629 閱讀 5356

1樓:凡事得淡定

阿公尺爾汗被稱作關心社會問題的「印度良心」,最近他的新電影《摔跤吧!爸爸》也即將在國內上映,講述了乙個摔跤手把女兒培養成世界級摔跤冠軍的故事,豆瓣上的評分也很高。但是有一些人對這部電影提出了尖銳的批判「我發自內心不喜歡這部電影,甚至討厭」然後也有一些人在反駁批判「駁——某位論《摔跤吧!

爸爸》是一部令人噁心的作品」為什麼爭議會這麼大?這部**的價值觀真的存在問題嗎?

如果你不摔跤,這一輩子,就是在14歲的時候候嫁給乙個壓根不認識的男人,燒飯擦地,相夫教子。

我不覺得這只是在說印度女人。

這說的壓根就是我們每乙個人,每乙個不甘心的平凡人。

批判自己和自己的國家是我們進步的第一步,沒必要為自己祖國被放在聚光燈下羞恥,應該羞恥的是我們的國家在哪一方面還有欠缺。」

—阿公尺爾·汗。

2樓:孤旋於

摔跤吧爸爸》是根據真人真事改編,電影講述乙個曾經是摔跤冠軍的父親培養自己兩位女兒成摔跤冠軍,改變印度女子地位低下的局面的勵志故事。

父女。在印度,女子的地位很低,她們大多數都小時從父長大從夫,很有中國古代的感覺。而這部電影正是乙個印度最真實的寫照,影片中父親剛開始希望有個兒子能夠繼承他的願望,成為一名優秀的摔跤冠軍,然而現實很殘酷,每每生出來的孩子都是女兒,他的願望也變得遙不可及。

在一天看到兩個女兒將乙個同齡的男孩打傷而發現了她們的天賦,所以決定改變傳統觀念,讓他的兩個女兒開始摔跤改變女子的地位。這部影片最最觸動人心靈的不僅僅是勵志,更是父女三人的深厚感情,催人淚下。

這個改變自真實故事的電影,在印度也真的開始改變了更多印度女生原本既定的命運,所以這樣一部作品用一種印度人更能接受的方式,在乙個國家堅若磐石的傳統觀念中,讓女權意識見縫插針的得以著艱難的覺醒,受觀眾追捧。

男主阿公尺爾。

汗在片中飾演角色時間跨度長達30年,經歷該角色19歲、29歲和55歲三個年齡段。阿公尺爾·汗先是完成了角色19歲的青年戲份,然後在短時間內增肥28公斤,以演出該角色55歲時發福的狀態,滿身肥肉毫無以前帥氣的樣子。最後為了貼合該角色29歲摔跤手生涯**時期的體型,阿公尺爾·汗用了五個月的時間,不僅減掉了25公斤的贅肉,更學習摔跤技巧,練出了擁有八塊腹肌的魔鬼身材。

他之所以最後選擇扮演28歲的年齡段是因為他害怕如果先拍完瘦的,就完全沒有毅力去在拍完大腹便便的角色後能夠好好去健身回到最初。

現如今很少有明星能夠像他這樣為了塑造電影中的角色而不斷去努力,去增肥**,持之以恆。大多數演員選擇的是p圖、找替身,所以這部良心劇在觀眾心中的地位更加不可動搖,現在的影視界越來越缺乏這樣的演員精神。

種種因素疊加最終使得這部影片大放異彩,深受觀眾喜愛。

《摔跤吧 爸爸》到底還原的有多真實,摔跤吧 爸爸 真實事件

3樓:匿名使用者

電影取材於印度著名摔跤手馬哈維亞·辛格·珀尕的故事。

現實中吉塔決賽中壓倒性優勢贏得了比賽,兩局讓對方一分未得。但在電影裡則是她在第三回合的最後一秒得分5分,以戲劇性的方式贏得了比賽。

電影中,吉塔在共和联邦運動會之前沒在國際比賽中拿過獎牌,現實中在比賽前一年,她曾在大英國協運動會中獲得了金牌。

吉塔的生活沒有這樣亂來的教練。電影把教練描繪成惡棍。

電影中,最後一場比賽時父親被某人鎖在倉庫,而無法**女兒比賽。但現實中父親在現場親眼見證女兒贏得共和联邦運動會金牌。

什麼性格的人容易在社會上被欺負,在社會上什麼樣的人容易被人欺負??

中很內向性格很靦腆,很老實,總是為對方著想的那種人,比較容易受欺負,反而那些寬容,脾氣有點暴躁,然後很外向的人,可能會更加的受歡迎 有三種人容易被欺負 一種是智力情商皆低下的人,一種是狂妄自大且不學無術的人,一種是膽小懦弱且老實巴交的人。內向,善良,不善言辭,老實。人善被人欺馬善被人騎 在社會上什麼...

在社會上有什麼證書可以考,社會上考什麼英語證書可以得到社會上的認可??

職業資格證有很多種,不同的行業,有不同行業的資格證專案。主要分為三大塊,即職業資格類,專業技術資格類,技術認證類,具體的有很多種,可以參照職業資格證網頁,根據你想從事的行業選擇你要考的證書,因為那個證書在你應聘時可能會用到。職業資格證即職業資格證書,是表明勞動者具有從事某一職業所必備的學識和技能的證...

為什麼《摔跤吧!爸爸》爭議這麼大?

有關的爭議有 假設兩個女兒沒辦法獲得冠軍,而是和正常人的經歷一樣,成為一個普通的運動員,無法取得像結局這樣的地位甚至連經濟也無法獨立的話,這個父親還值得讚揚嗎?觀了 摔跤吧!爸爸 有關父親的爭議。比起用印度的慘淡現實來為之辯解 儘管確實有道理 我倒覺得不如坦然承認電影裡他的所作所為確實有其侷限性和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