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情能力越高,一定越好嗎?

2025-04-13 10:45:34 字數 3693 閱讀 9547

1樓:源源

共情能力,這個詞越來越流行。共情能力,指的是設身處地為感受他人的處境,從而理解他人感受或者情緒的一種能力。看到很多有共情能力的培養、共燃山情能力的訓練,共情能力屬於一種心理活動、也是一種社交能力。

所以共情能力強越來越重要。

我們經常在很多場合裡會需要共情能力。比如:家長教育孩子、安慰朋友、職枝段則場裡與人溝通、看一部電影跟著角色大哭大笑…

那麼生活中共情能力強是好還是壞呢?

大多數的應該都是好的吧。

你懂我」可能也算是共情的一種,共情能力強的人心思更加細膩,能設身處地感受別人的處境,更好地理解別人的心境,所以能更好地與人溝通交流。共情能力強這項技能好的主持人肯定具備,經常會看到一些訪談類的節目,主持人採訪嘉賓,有的對話尷尬至極,有的確是能夠觸動到嘉賓的心裡。印象最深的一次採訪是周星馳拍攝《西遊降魔》後柴靜採訪他的那段。

十八年前的《大話西遊》和十八年後的《西遊降魔》裡都有「一萬年的愛情」,當柴靜問到周星馳為什麼兩部作品裡會有類似這樣的對話,柴靜說:「我是不是可以理解為就是乙個不由分說的想法,想在這個時候說出這一句話」,周星馳聽到這句話後說:「你也有這個感覺嗎」得到肯定後,周星馳說:

謝謝你啊,謝謝」,很多人記憶特別深的是周星馳的兩個謝謝,感覺這時柴靜是懂周星馳的。周星馳想在電影裡表達的是有人聽得懂聽得到的。柴靜用她的共情能力讓周星馳說出了兩句真摯的「謝謝」,也讓觀眾看到了感動的這一幕。

家長輔導孩子也需要共情能力才不會崩潰,各種家長輔導孩子雞飛狗跳的段子搞笑又無奈。有玩笑說「即使父母對孩子再好也扛不住輔導一次作業」。家長的想要提公升對孩子的共情能力可以看看李玫瑾猛棚教授的經典育兒知識。

心理學家、情商高的人往往有很強的共情能力,能夠更好地與人溝通。

生活中,我們會發現有問題總會找那幾個去溝通尋找解決的辦法,因為那幾個人總能更好地理解並安慰自己。共情能力太強的人也要學會控制,會經常看到有些人看一部劇會入戲好久從而影響自己的生活。

共情能力可以讓我們的社交變得更輕鬆,共情能力強的人往往心思細膩,也會容易敏感,也要學會控制、排解。

共情能力強是好還是不好?

2樓:帳號已登出

共情能力被稱為重要的社交能力,共情能力強當然是好事。主要是因為強大的共情能力對於個人而言,能夠更為善解人意,瞭解身邊人的困境,從而更好的安慰、提出建議,幫助他人。

共情能力強總是能夠為別人著想,不管是在為人處事方面,甚至是在工作方面,都是一項非常特殊的「天然優勢」。可以肯定的是,共情能力並不只是單純的「想」怎麼樣,而是要從個人的思維方面「感受」別人會怎麼樣,具體好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更好的融入集體生活,獲得知心朋友。

從個人的角度來看,共情能力強能夠更好的獲得之心朋友,畢竟當前的社會,隨著生活節奏的不斷加快,已經很少有人願意去傾聽、願意去感受,而只是簡單的表面問候、表面同情。但是真正能夠為他人設身處地著想的人,相信這種善解人意的好心是會得到真誠的。畢竟「雪中送炭」的情誼難能可貴,獲得知心朋友是難能可貴的存在。

二、更好的強化社交能力,提公升自身素養。

社交能力在當前社會十分重要,主要便是因為社交能力的高低直接影響到乙個人對生活的意識和生活的態度。自身素養的高低,與自己社交能力的結合是統一的。感受他人,方能讓他人感受你。

畢竟不管是關心,還是真誠都是相互的。對於共情能力較高的人而言,自己自身的文化、生活素養想必不會太差。

三、共情能力強更好的提公升自己情商。

對於「情商」二字,甚至一直以來都被稱之為「人活於世」的重要技能,與共情相似,只有能夠設身處地的瞭解別人,為他人著想,提公升自己的共情能力,才可以走數清出情商低的怪圈。人與人之間並不是平淡之交段虧最為合理。只有通過溝通和交流,才可以穩紮穩打,提公升自身的知識、創造能力,換位思考並不只是簡單的消除人與人之間的不理解,而是經過這種多方握畢神面、多角度的思考,讓自己逐步開朗。

所以說,提公升自己的共情能力,在當前社會非常有必要,可以通過溝通、交流、以善意贏得敬意的方式,不斷提公升自己的共情能力。為他人之難而難,才是乙個人應該合理注意的基礎。畢竟不提公升共情能力,不懂得表達自己的共情感,很有可能讓身邊的朋友對你敬而遠之,甚至逐漸的把自己的情愫禁錮到乙個孤島之中。

共情能力是不是越多越好

3樓:網友

共情,情感同頻,感同身受,但不至於不開心,或者內耗。好與不好,要看在什麼條件下。或者說,好與不好的標準是什麼?快不快樂?有些時候,標準是自己定的。

首先要明白共情能力是什麼呢?我看過很多關於共情能力的文章,有人說這是天生的,有人說這是換位思考的能力,有人說這是善良的體現。

後來我又去搜了一下專業的名詞解釋,共情又分為情緒共情和認知共情,就是字面上的意思。

過強的情緒共情能力可以讓人體會到豐富的情緒,運用的好的話,被共情的那一方能感受到被理解認同的感覺。

但是物極必反,過於強大的的共情能力如果加註在沒有與之能力相匹配的軀體上,這對共情者本身將會是一種傷害。強烈的情感如果沒有及時疏導的話,這種傷害會造成成倍攻擊,因為這本來就不是ta應該承受的情感。我不知道這種傷害到底有多麼的大,但是我知道這會很難受,而這是出於我的認知共情得到的認識。

我妹妹的情緒共情就比較強,但是與之而來的是她的早熟,會失去很多快樂。我印象很深刻,有一次她突然對我來一句:姐,你是不是壓力很大啊。

還有一次她突然來一句:感覺你經歷了好多坎坷啊。但是實際上我當時本身並沒有任何感覺,這時候她就承受了不該承受的情緒。

至於我的壓力大不大,大,但是我真的沒有感受到。

共情能力太高是好事嗎?

4樓:甜甜甜睡不醒吖

所以,那些共情能力弱的人,是很自私光明地在幸福著。——太宰治《候鳥》

什麼是共情?共情就是用你認為別人會用的那種視角去體驗生活的能力。其中分為認知共情和情緒共情。

認知共情指即使在沒有任何情緒傳染的情況下,也能理解他人腦海中想法的能力。情緒共情指如果你受苦會讓我難過,會讓我也身臨其境般體驗到你的感受。共情能力是分等級的,從0到6,分成了6個級別。

如何判斷自己的共情能力是否偏高可以問自己以下幾個問題,然後真誠的自己。"對方開心,我才會感覺開心。""當別人需要我時,我很難說不。

我經常因別人的事情,操勞分心。"如果你的都是"是"的話,那也基本上擁有了比較高的共情能力。說說共情能力太強的人的日常生活和別人不一樣的地方三觀非常正,而且可以無障礙地接納並理解很多價值觀,簡單地說毀孝隱就是包容性很強。

很輕易地就可以解讀正在和自己交流的別人的精神狀態,可以和順著別人的情感導向說下去,進而讓別人感覺和自己聊天很舒服而且三觀纖廳很合,但自己本身並沒有太多正反饋。但在別人不想和你多廢話的時候也能感受得非常明顯,當乙個人並無意在與你的溝通中浪費太多時間時,他的精神慎仔是一種關閉的狀態,而對此自己並沒有什麼可以做的,相反因為過於敏感,自己會更能放大別人在聊天時的"不想聊下去"那一部分的意圖。共情而不能改變別人的情感還是一種很無力的感受。

可以敏銳地察覺出別人的交流雷區並避開,也就是和別人的交往不會經歷很糟糕的好感度滑坡事件,也不會成為網上所說的直男癌。成為很多好友的貼心樹洞一樣的存在,因為可以給人一種我與你思維一體,我在和你一起想怎麼解決你的問題的感受。我從不認為共情能力強是好事,乙個人容易低落,太過敏感,很羨慕那些在陽光下明豔幸福的自私。

常常能感受到別人隱藏的難過與憤怒,哪怕與我無關,我也無法置身事外,因為這樣的心態,我常常訝異於旁人與加害者的自私冷漠,事不關己。我常常能意識到別人的情緒變化,並不意味著我能很好的幫他化解。共情能力強並不等於著情商高和圓滑,相反,我因為無能為力和對旁人的冷漠而感到一次次的難過。

為了他人的幸福感到幸福、為了他人的悲傷感到悲傷,但最終又深深的意識到這些與自己無關,只是自作多情而又孤獨的活著。就像是一種與生俱來、無比惡毒的詛咒。

學歷高的人能力也一定強嗎,學歷很高的人能力都強嗎?

不一定吧,看過很多的例子裡面,都是一些學歷很高的人在做著一些低能力附加值的工作,我想,這種現象,或許是個那個 學歷的高低是否和道德水平有關係 這個話題是一樣的吧。有的人說,學歷高的人之所以學歷高,就是因為人家的學習能力強,我覺得這句話沒什麼可以辯駁的,但是要知道的是,能力分為很多種,而在學校當中的學...

共情能力太強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從個人角度來講,高共情者是極度敏感 很容易變成討好型人格 容易過度付出,錯誤犧牲 太在乎別人看法,容易丟失自己,是更容易為人際關係和自己無能為力的事情折磨的焦慮抑鬱的一批人。而從社會角度來講,過於強烈且氾濫的共情能力也並不是百利而無一害。適當的共情可以幫助到很多人和事,網上求助的弱勢人群 汶川 與這...

一般招聘中要求「具備一定的抗壓能力」該怎麼理解

我覺得這很正常,雖然話說的很直白,但卻是很有道理,抗壓能力是每一個職場人必備的能力。公司在面試的時候會考核這一項能力,如果你這項很弱那你可能得不到比較重要的職位了。抗壓能力是職場必備的。每一個人在剛進入職場的時候都會感覺不習慣,他們首先要提高得就是自己的抗壓能力。每一個人在剛開始步入職場的時候都是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