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秦朝開始,若各個朝代不丟領土會有多大的國土?

2025-04-13 14:40:12 字數 4034 閱讀 5697

1樓:懟懟史實

我們都知道中國在古代的時候是乙個非常輝煌的國家,不管是國土面積還是經濟軍事上來說都是別人無法比擬的,那麼我們國家從秦始皇統一六國以後,中國實現了大統一,版圖開始有了現在的雛形,那麼如果我們國家從那個時候開始沒有丟失一片土地的時候面積到底有多大那?

我們都知道封建王朝是從秦統一六國鏈灶衡之後開始的,在這之前的夏商周領土面積是非常小的,在秦漢時期,開始慢慢拓寬領地。之後我國的國土面積就開始一次為雛形的擴張了起來,朝代建立滅亡擴張這樣的不斷迴圈中,到了唐朝有了一千二百多萬的領土。唐朝本身是乙個開放的令人嚮往的朝代,那時候國家的國力不僅強盛,經常和外國人進行交往,國內經常有外國人前來工作和學習技術等,這個朝代是令不少後人嚮往的存在。

而到了宋朝時期不是乙個完全統一的王朝在當時北方有著強大的遊牧民族所統治的國家,可謂是四面環繞著敵人其國土面積也僅為280萬平方公里而且軍隊的戰鬥也不怎麼高,對外戰爭總是屢屢吃虧不過不是很能打但是這個朝代的經濟卻十分的高,甚至都出現了紙幣這樣的東西有不少人都說資本主義萌芽就在宋朝。

而提到國土面積最大的王朝那必須要提元朝了,它是乙個由蒙古族所建立的王朝,那麼元朝為什麼能有那麼大的土地面積呢?主要還是歸功於鐵木真(成吉思汗)的多次西征,蒙古鐵騎最遠打到了中東地區,而且還征服了不少中亞的國家並且建立起了國家,這個時候元朝擁有國土面積1千3百多萬平方公里。

到了明清的時候又出現了一定的變辯返化,有的土地被丟失了成為了他國的地盤,有的土地也迎來的再一次的迴歸,算起來是比較複雜的經歷了。到了如今我國的土地面積並沒有古代的某些朝代更大的。綜合的算了一下國土面積的情況之後,棚做假設真的從秦朝開始就沒有丟失過土地的話,我國現在應該會有領土面積高達1500多萬的平方公里左右了。

2樓:愛小樹苗

會有很大的國土存在,而且也能夠使中原佔據最有利的地位,領土面積也可能是最大的。

3樓:不著急上課

如果每個朝代都不丟領土的話,那現在我國的國土面積是現在的二倍多。

4樓:小自信

可能把外蒙古的土地鏈罩吵也歸棚侍入中國,這是不用考慮的事情,也是會立馬實現的事情,這也說明了古代人民的悶爛聰明和智慧。

在秦朝時,秦始皇擁有的疆域到底有多大?

5樓:奇文笑談

按《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秦初並天下時,「地東至海暨朝鮮,西至臨洮、羌中,南至北鄉戶,北據河為塞,並陰山至遼東。」即東至大海,西至甘肅,北至鄂爾多斯,南至越南中部。

但是這種說法與史記其它部分存在矛盾,據記載,秦始皇統一中原後,又發兵略取陸梁地,設桂林、南海、象郡,派蒙恬北伐匈奴,略取「河南地」,所以上述版圖應該是秦朝疆域基本穩定後的範圍。

除了《史記》文獻,還有一塊2200年前的「琅琊刻石」秦朝文物,珍貴的、「自戀」地記載了秦朝疆域。

1、一般認為,秦朝疆域大約有340萬平方公里。大致範圍是:東起遼東、西抵四川、河西,南據嶺南、北達陰山。

2、具體記載就多了,最重要的還是《史記》「四至說」:

據《史記·秦始皇本紀》,秦始皇統一天下後(西元前221年),分天下為三十六郡,地域範圍:

地東至海暨朝鮮,西至臨洮、羌中,南至北鄉戶,北據河為塞,並陰山至遼東。」

後世《資治通鑑》、《太平御覽》、《讀史方輿紀要》等書均採用此說法。

當然,有學者考證更細,認為該疆域不是「始皇26年」的四至,而是「始皇33年」的四至。如始皇32年,全國統一後,始皇發兵30萬,派蒙恬北擊匈奴,攻取今河套地區,秦朝疆域才達到鼎盛。

3、最精彩的是秦朝考古實物「琅邪刻石」,說的疆域更大:

一般認為琅琊刻石制於始皇28年,是我國僅存的2塊秦代石碑(另一塊是泰山碑),距今超過2200年。石刻中所說的疆域是:「西涉流沙,南盡北戶。

東有東海,北過大夏。功蓋五帝,澤及牛馬。」

根據專家考證,琅琊刻石的「四至」比《史記》「四至」還大,不過一般認為是誇大了的說法。

總之,無論虎犬還是人類,都有天生領地意識和私人空間需求,希望越大越好。古代疆域受戰爭、遷徙影響更大。乙個國家強盛,疆域也能達到最大;若衰落,疆域也會縮小。

6樓:小自信

現在的內蒙古也包括在內,這些都是秦朝當時的領地,這些國家都是秦朝的附屬國。

7樓:奈若淺夏

秦兼併六國後的疆域到達長江流域以南的地帶,秦朝初立便北擊匈奴,派遣屠睢率領50萬秦軍到嶺南平定百越族,疆域迅速擴充套件,達320萬平方公里左右,秦朝的疆域大致為:東起遼東,西至甘肅、四川,北抵陰山,南達越南北部及中部一帶,西南到雲南、廣西。

請問秦朝的領土有多大?

8樓:暴躁的鶴

秦始皇統一中國時的領土有340萬平方公里。

秦兼併六國後的疆域到達長江流域以南的地帶。秦朝初立便北擊匈奴收河套,又派遣屠睢率領50萬秦軍平定百越,疆域面積迅速擴充套件,達340萬平方公里左右 ,全盛疆域東起遼東、西抵高原、南據嶺南、北達陰山,為西漢鞏固漢地奠定基礎。

秦朝建立之後,秦始皇丞相李斯的建議,取消西周時期流傳下來的分封制,國家管理上推行單一的郡縣制,廢諸侯,立郡縣,分天下為陪脊36郡。

其後南並五嶺以南清旁的南越地,置南海、桂林、象郡三郡,北取陰山以南地置九原郡,之後陸續分析出東海、恆山、濟北、膠東、河內和衡山等郡。

秦朝最初將全國分為三十六個郡,後來增加至四十八個。

秦始皇有沒有擴大領土?

9樓:天蟾如月

嚴格說,秦始皇時代還沒有現代概念上的邊疆地區。

秦始皇的時候,除了秦國本土(現在的四川、河南北部、山西、陝西南部)外,其餘地區原來都由六國(韓、魏、楚、燕、趙、齊)所統轄,這些都是成熟的行政區域。

除了上述地區外,當時中國北部、西北部為匈奴或匈奴的勢力範圍;西部是羌族地區(現青藏高原);南部為眾多的「蠻夷」小國。「邊疆」地區除了北部的匈奴勢力外都比較穩定,也因此除了北部外當時秦始皇並沒巖漏有更多對邊疆地區的經略。

對於北部地區匈奴的侵擾,秦始皇派遣蒙括率10萬大軍攻佔了匈奴發源地之一的河套地區,並在那裡建立了雲中、九原兩個行政區(郡),遷移了3萬戶到那裡戍邊。同時針對匈奴極其強大的實際狀態,開始了修築長城的浩大工程。

個人認為,秦始褲棗沒皇攻下河套地區後並沒有繼續向北發展,而是以陰山為界,在南部開始修築長城是戰略上採取守勢的表現,是正確衡量了中國與匈奴的力量對比所做出的戰略胡納決策。它也奠定了後來中國內陸長期以來對北方以長城為界自保的基本國策。

秦國的領土面積有多大?

10樓:魚兒讀書會擺尾

秦先後滅韓、趙、魏、楚、燕、齊,統一天下。

南韓國土主要包括今山西南部及河南北部,初都陽翟(今河南禹州),滅鄭國後遷新鄭(今河南新鄭)。

趙國疆土囊括了河北省的大部分、山西省的大部分、內蒙古的陰山以南的部分。都曾先後在晉陽(今太原)、中牟(今鶴壁)、邯鄲(今邯鄲),前372年又立信都(今邢臺)為趙之別都。

魏國領土曾包括現在山西南部、河南中北部、陝西東部、河北南部、江蘇北部。當時它西鄰秦國,東隔淮水、潁水與齊國和宋國相鄰,西南與南韓交錯接界、南面有鴻溝與楚國接壤,北面則有趙國。魏國始都安邑(今山西夏縣),西元前364年,魏惠王從安邑遷都大梁(今河南開封),此後的魏國又被稱為梁國。

楚國最鼎盛時期,疆土西起大巴山、巫山、武陵山,東至大海,南起南嶺,北至今河南中部、安徽和江蘇北部、陝西東南部、山東西南部,幅員廣闊。

周武王克殷之後,封奭公於燕,燕國封域的具體情況歲坦敏不詳,據琉璃河遺址挖掘出的銘器銘文可知,最初統領有六邦的土地和乎枝民眾。在西周、春秋不斷向冀北和遼西發展,消滅了薊國、孤竹、令支、無終等。燕文侯時,燕國「東有朝鮮、遼東,北有林胡、樓煩,西有云中、九原,南有滹沱、易水」。

區域縱橫兩千多里。燕昭王時,隨著國力的強大,疆域也大為拓展,東面有漁陽、右北平、遼西、遼東,西面有上谷、代郡、雁門,南面得到涿郡的易地(保定)、容城、范陽,北面有新城、固安、涿縣、良鄉、新昌,以及勃海的安次,都是燕國的地方。樂浪、玄菟,信啟也都屬於燕國。

這個時期燕國的疆域,主要包括冀北、今北京地區和遼寧西部的大淩河流域。

齊國疆域位於現今山東省大部。分為姜齊和田齊兩個時代。齊國國都是臨淄(今山東省淄博市臨淄區),齊胡公時曾遷都至薄姑(臨淄西北五十里),田氏代齊之後,仍以臨淄為都城。

從哪個朝代開始稱呼中國為中國

中國古代,國 字的含義是 城 或 邦 中國 就是 之城 或 之邦 古代文獻記載中,中國 一詞有五種不同含義 一指京師,即首都 二指天子直接統治的王國 三指中原地區 四指國內 內地 五指諸夏 華夏 或漢族居住的地區和建立的國家。從古代的漢朝開始,人們常把漢族建立的中原王朝稱為 中國 兄弟民族建立的中原...

麻花的歷史麻花是從哪個朝代開始有的?

麻花是漢族特色小吃,把兩三股條狀的面擰在一起用油炸制而成,形容衣褲等因磨損而要破的樣子。我國各地麻花有天津麻花,山西稷山麻花,陝西咸陽麻花,湖北崇陽麻花,蘇杭藕粉麻花等。其中天津以 花出名,山西稷山麻花以油酥出名,蘇杭藕粉麻花以原始工藝出名,而湖北崇陽以小麻花出名。麻花把兩三股條狀的面擰在一起,用油...

龍是從哪個朝代開始用來比喻皇帝,從什麼時期開始 皇帝和龍有了聯絡,何時皇帝穿的衣服叫龍袍

商周時期。商周時期,龍紋正式作為天子紋章與權力象徵。這時候的商周天子懸掛九旒龍旗,並且穿著龍袞祭祀先王。秦漢時期,中國大統一,要求有一個與之相適應的大神,以整合各地 各民族的信仰,龍崇拜進一步與帝王崇拜結合在一起。中國古代帝王把自己說成是龍神的化身或龍神之子,或把自己說成是受龍神保護的人,藉助龍樹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