彬縣特色文化
1樓:青檸姑娘
彬縣特色文化有社火、戲劇、刺繡、水簾燈山廟會、蛟龍轉鼓等。1、社火:是在鼓樂、戲劇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畢蘆燃民間藝術,通常農曆年末歲首排練,元宵節譁缺前後演出,正月底結束,演出之夜燃火挑燈,遊村轉戶,鼓樂隊開道。
彬縣特色文化有社火、戲劇、刺繡、水簾燈山廟會、蛟龍轉鼓等。
1、社火:是在鼓樂、戲劇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民間藝術,通常農曆年末歲首手虛排練,元宵節前後演出,正月底結束,演出之夜燃火挑燈,遊村轉戶,鼓樂隊開道。
2、戲劇:演出歷史久遠,以秦腔為主,兼有眉戶、弦板、道情等,多在廟會、祈雨、豐收慶典、紅白事等場合演出。
3、刺繡:是彬縣婦女傳統的針黹女紅工藝,多繡在衣領、挽袖、肚兜、鞋面、鞋底、枕頂、荷包、門簾、窗簾等日用品上,圖案有松鶴竹鹿、壽桃花卉等。
4、水簾燈山廟會:是當地文化生活中很重要的節會,其規模和影響僅次於大佛寺三月八廟會,每年農曆正月十五元宵節,在城關鎮水簾村花果山上進行。
5、蛟龍轉鼓:為陝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起源於明朝,是一種集舞蹈、鼓樂於一體的獨特民間鼓舞,由幾十人乃至幾百人同時表演。
彬縣歷史
2樓:楊紅愛穿高跟鞋
彬縣位於陝西省咸陽市西北部,屬渭北旱塬塬梁溝壑區,版圖形似一正寫的「人」字。東連旬邑、淳化,南依永壽、麟遊,西臨長武、靈臺,北接甘肅正寧,為連線秦隴的咽喉要道,在咸陽市發展總體框架中處於「尾翼」位置,地理位置比較特殊,區位優勢相對明顯。涇河自西而東斜貫其中,境內流長104公里,將全縣分為南北兩塬一道川。
全縣總面積1183平方公里,轄8鎮8鄉,292個行政村。全縣平均海拔1108公尺,平均氣溫,晝夜溫差,年均降水量 579公釐,無霜期180天,屬典型的大陸性暖溫帶半乾旱氣候。彬縣境內大小河流12條,可開發利用水能源萬千瓦。
地下礦藏主要有煤炭、陶土、石英砂等10多種,其中煤炭儲量億噸,跨越彬縣、長武兩縣的彬長煤田是陝西省第二大煤田。煤區原煤埋藏淺、儲量大、煤層厚、煤質好,既是優質的動力用煤和氣化用煤,也是符合有關標準要求的環保煤。 2006年,彬縣轄8個鎮、8個鄉:
城關鎮、北極鎮、新民鎮、龍高鎮、小章鎮、永樂鎮、義門鎮、水口鎮、香廟鄉、炭店鄉、西坡鄉、車家莊鄉、韓家鄉、底店鄉、太峪鄉、新堡子鄉。
陝西彬縣簡介?
3樓:網友
彬縣位於陝甘兩省交界處,南距咸陽120公里、西安150公里,北距甘肅平涼160公里,是連線秦隴的咽喉要道。全縣版圖形似正寫的「人」字,涇河自西而東斜貫其中,將全縣分為南北兩塬一道川。全縣轄8鎮8鄉246個行政村,總人口32萬,其中農業人口萬,總面積1183平方公里,耕地面積60萬畝。
彬縣歷史悠久,是中國古代農業的發祥地之一。彬縣轄8個鎮、8個鄉:城關鎮、北極鎮、新民鎮、龍高鎮、小章鎮、永樂鎮、義門鎮、水口鎮、香廟鄉、炭店鄉、西坡鄉、車家莊鄉、韓家鄉、底店鄉、太峪鄉、新堡子鄉。
城關鎮 轄4個居委會、40個村委會:東街居委會、南街居委會、西街居委會、北街居委會、鳴玉池村、 彬縣。
東關村、東街村、西街村、北街村、迎建村、南溝村、隘巷村、文泰村、劉家灣村、火石咀村、朱家灣村、瑤池頭村、芋家溝村、官牌村、上萬人村、下萬人村、西堡村、朱家山村、西溝村、南街村、水簾村、咀頭村、菜子村、土溝村、大佛寺村、石嶺子村、大佛塬村、姜渠村、姜渠塬村、候興村、郭劉村、下溝村、上溝村、虎神溝村、楊家臺村、李家川村、李前村、白廂村、蓮花池村。 北極鎮 轄18個村委會:六甲村、七甲村、八甲村、黃畔村、雅店村、石莊子村、北峪村、後玉村、計家灣村、東秦村、衡家那村、衡家坳村、龍門村、裡村、旺安村、溝老頭村、史家河村、新杏村。
彬縣景點
4樓:旅行者
彬縣的景點有侍郎湖、石龍窩、豳州驛生態觀光長廊、大佛寺石窟、龜蛇山等。1、侍郎湖:位於彬縣底店鎮牛北村,因山體滑坡形成的天然聚湫,有「高原明珠」之美譽。
2、石龍窩:位於彬縣關鎮瑤池頭村龍王溝,溝中山泉滴落叮咚有聲,舊時天旱附近的居民在此祈雨求霖。 <
彬縣的景點有侍郎湖、石龍窩、豳州驛生態觀光長廊、大佛寺石窟、龜蛇山等。
1、侍郎湖:位於彬縣底店鎮牛北村,因山體滑坡形成的天然聚湫,有「高原明珠」之美譽。
2、石龍窩:位於彬縣關鎮瑤池頭村龍王溝,溝中山泉滴落叮咚有聲,舊時天旱附近的居民在此祈雨求霖。
3、豳州驛生態觀光長廊:依託彬縣太峪鎮絲綢之路驛站文化遺存,和中國莓谷觀光農業,啟用渭北地域風俗、文化、飲食遺產,形成絲路驛站風情城 、中國莓谷採摘園、渭北民俗體驗地三大旅遊賣點。
4、大佛寺石窟:位於咸陽市彬縣城西十千公尺西蘭公路旁的清涼山腳下,是陝西境內最大的石窟群,也是絲綢之路重要的地理座標。
5、龜蛇山:位於龍高鎮富仁村涇河岸邊,從涇河北邊高原俯瞰,有酷似龜、蛇的兩道山樑南北向奔入涇河,民間稱為龜蛇二相、龜蛇神山等。
江漢平原的歷史文化,仙桃歷史文化
原始文化 五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晚期,這裡就已經有原始人類活動。在京山五三農場和荊州城東北約五公里的雞公山等地都發現有原始人類居住棲息的遺址。此外,在京山 鍾祥 荊州等地的全新世灰黑色土層中也有較多的打製石器出土,表明當時的人類在江漢平原的活動已經相當頻繁。當社會發展到新石器時代以後,江漢平原的原始文...
你所在的大學有哪些歷史文化特色
第九中學,1951年改名滬南女子中學,1953年接管轉公立,稱上海市第九女子中學。1969年起兼收男女生,改用現名。1984年起兼辦高中職業班。敬業中學建立於清乾隆十三年 1748年 距今已有266年曆史,是上海現在的歷史最悠久的名校。上海市第四中學建立於1855年,是中國最早的女子學校,歷史可謂悠...
重慶風土文化人情特色,在地理環境,歷史文化,風土人情方面有什麼特色
1 風土 重慶地勢由南北向長江河谷逐級降低,西北部和中部以丘陵 低山為主,東南部靠大巴山和武陵山兩座大山脈,坡地較多,有 山城 之稱。總的地勢是東南部 東北部高,中部和西部低,由南北向長江河谷逐級降低。重慶屬 帶季風性溼潤氣候,年平均氣溫16 18 採用候溫法可以明顯地劃分四季。年平均降水量較豐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