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詩人孤身一人漂泊異鄉,傍晚時分,看到大雁南飛,勾起無盡的漂泊羈旅之鏈枯愁;加上身處杳渺荒僻的原州邊城,天寒地凍,不由得憂從中來;向晚聽到時而高昂、時而嗚咽的悲涼悽切的塞角聲,又平添了幾多哀愁;再看到早就凍住不流動的涇河,心似乎更涼;聯想到友人在異鄉作貧官,自己在異鄉為異客,更覺離恨難以收拾;所以詩人認為此地「最棚州洞牽跡辯愁」
2樓:匿名使用者
異鄉何處最牽愁?獨上邊城城上樓。
日暮北來惟有雁,地寒西去更無州。
數聲塞角高還咽,一派涇河凍不流。
君作貧官我為客,此中離恨共難收。
註釋】 原州,在今甘肅鎮原及寧夏固原一帶,宋時屬邊疆地區。
簡析】 首聯採用柳宗元「城上高樓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式的開頭,作者稍作了些變換,出、對句位置顛倒,並用了設問修辭格,既為下面抒寫了巨集偉的畫卷,又設定了「愁」這一主旋念胡律。
中間兩聯是這首詩的精華部分,寫的是塞外風光。在「日暮鄉關何處是」時,眼前看到的只有「驚風吹起塞鴻群」,「橫陽雁去無留意配仿」,漸漸地「幾行歸雁雲邊斷」,心中不由湧起「何處行人不斷腸」的愁怨。西北邊陲,天寒地凍,極目望去,「瀚海闌干百丈冰」,「平沙萬里絕人煙」,「野雲萬里無城郭,雨雪紛紛連大漠」,哪有什麼「大漠孤煙直」?
哪有什麼「千樹萬樹梨花開」?君不見「黃沙磧裡本無春」,「縱有春來何處知」!接下去是「四面邊聲連角起」,和著「北風捲地折白草」,嗚嗚咽咽的,直可「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嫠婦」。
塞水不成河」,涇河水早已被凍住了,更使人覺得「塞上風雲接地陰」,教人怎不頓起「愁雲慘淡萬里凝」哀思呢?面對窮荒絕漠,萬磧千山,耳聞聲聲笳角,呼呼北風,一介書生無路請纓,還有什麼「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的雄心壯志呢?剩下的只有「可憐無定河邊骨」的慘不忍睹的景象和「古來征戰幾人回」的無窮無盡的感慨了!
尾聯以貧官、異客之離恨作結,照應了開頭的「牽愁」,點明瞭主培高纖旨。
這首邊塞羈旅行役律詩景象蕭瑟,感情悲愴,和盛唐的邊塞詩有霄壤之別。時代之不同是造成差異的乙個原因,身份之不同則是更主要的原因,作者是個消極遁世的隱士,而高適和岑參他們則是積極進取的用世之士。
登原州城呈張賁從事 魏 野 的習題賞析
3樓:齊東人也
原詩:異鄉何處最牽愁,獨上邊城城上樓。日暮北來惟有雁,地寒西去更無州。
數聲塞角高還咽,一派涇河凍不流。君作貧官我為客,此中離愁共難收。
注:邊城:邊塞的城池,原州在今甘肅鎮原和寧夏固原一帶,當時為邊疆。
城上樓:過去城池上都建有城樓,作為軍事瞭望塔。
更無州:再也沒有州縣,因當時原州即邊疆,再往西去就不屬於宋朝管轄了,所以詩人說」更無州「。
塞角:邊塞的號角,用以傳遞軍事情報。
高還咽:高亢而且悲咽。
凍不流:河水結冰,不流動(指表面上)。
解釋:身在異鄉哪兒最能牽動鄉愁?就是乙個人登上邊塞城池的城樓時。
這兒)傍晚時從北邊來的只有大雁,周圍一片天寒地凍,從這兒向西去就再沒有大宋的州縣了。從遠處傳來的塞角聲淒厲高亢,城外的涇河也凍住了不再流淌。你是乙個窮官,我來你這兒做客,我們兩個的鄉愁都濃郁的沒法收拾。
賞析略)
登原州城呈張賁從事 魏野 頸聯描繪了一幅怎樣的圖景?主要運用了什麼手法
4樓:秋沐梓
頸聯描繪的是一幅蕭瑟的邊塞風光圖。臨近傍晚,荒蕪的邊城傳來角聲,有時高昂,有時嗚咽,由原州城樓向外望去,涇河早已結凍,不再流淌。
採用了視聽結合(動靜結合)的手法。 「塞角高咽」是聽覺和動態描寫,「涇河不流」是視覺和靜態描寫。
《登原州城呈張賁從事》拼音
5樓:網友
dēng yuán zhōu chéng chéng zhāng bēn cóngshì
sòng ·wèi yě
宋·魏野。yì xiāng hé chù zuì qiān chóu ?dú shàng biān chéng chéng shàng lóu 。
異鄉何處最牽愁?獨上邊城城上樓。
rì mù běi lái wéi yǒu yàn ,dì hán xī qù gèng wú zhōu 。
日暮北來惟有雁,地寒西去更無州。
shù shēng sāi jiǎo gāo hái yè,yī pài jīng hé dòng bù liú 。
數聲塞角高還咽,一派涇河凍不流。
jūn zuò pín guān wǒ wéi kè ,cǐ zhōng lí hèn gòng nán shōu 。
君作貧官我為客,此中離恨共難收。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 王勃。cheng que fu san qin feng yan wang wu jin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yu jun li bie yi tong shi huan you ren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hai nei cun zhi ji tian ya ru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