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久要:舊的。尤:非。「薄終義所尤」言對朋友談卜始厚而腔晌終薄是道義所不許的。以含圓穗上二句是說交友的正道,也是立身處世的正道。
箜篌引曹植
2樓:匿名使用者
置酒高殿上,親交從我遊。
中廚辦豐膳,烹羊宰肥牛。
秦箏何慷慨,齊瑟和且柔。
陽阿奏奇舞,京洛出名謳。
樂飲過三爵,緩帶傾庶羞。
主稱千金壽,賓奉萬年酬。
久要不可忘,薄終義所尤。
謙謙君子德,磬折欲何求。
驚風飄白日,光景馳西流。
盛時不再來,百年忽我遒。
生存華屋處,零落歸山丘。
先民誰不死,知命復何憂?
·曹植 箜篌引 的譯文 急急急!!!
3樓:蘿蔔和他的朋友
曹植 · 箜篌引》
置酒高殿上,親友從我遊。
好酒佳釀擺放在高殿之上,親近的友人跟隨我一同遊玩。
中廚辦豐膳,烹羊宰肥牛。
內廚做好了豐盛的菜餚,烹製鮮美可口的牛羊肉。
秦箏何慷慨,齊瑟和且柔。
秦風的古箏聲是多麼慷慨激昂,齊地的琴瑟聲是那麼柔和婉轉。
陽阿奏奇舞,京洛出名謳。
還有出自陽阿的奇妙舞蹈,來自京洛的著名歌曲。
樂飲過三爵,緩帶傾庶羞,在歌舞中飲酒過了三杯,我們解開衣袋盡情享用了美味佳餚。
主稱千金壽。賓奉萬年酬。
主人和賓客相互行禮,相互獻上最美好的祝福。
久要不可忘,薄終義所尤。
要謹記舊時結交的朋友不能遺忘,厚始薄終也不與道義相符。
謙謙君子德,磬折欲何求。
那君子躬身而謙遜是因為他美好的品德,並不是有任何的企求。
驚風飄白日,光景馳西流。
白天裡疾風吹過,日光漸漸向西流走。
盛時不可再,百年忽我遒。
青春年華不會再來一次,死亡之期已忽然向我迫近。
生存華屋處,零落歸山丘。
就像花葉雖然生長在華美的庭院之中,飄零之後也要重歸於荒蕪的山丘。
先民誰不死?知命復何憂。
然而從古到今,人誰沒有一死?既然知道了命運本該如此,我們還有什麼好憂愁?
4樓:網友
曹植,箜篌引???可以看下原文嗎?
吳絲蜀桐製成精美的箜篌,奏出的樂聲飄蕩在晴朗的深秋。 聽到美妙的樂聲,天空的白雲凝聚,不再飄遊; 那湘娥把點點淚珠灑滿斑竹,九天上素女也牽動滿腔憂愁。 這高妙的樂聲從哪兒傳出?
那是李憑在國都把箜篌彈奏。 像崑崙美玉碰擊聲聲清脆,像鳳凰那樂音平緩的歌喉; 像芙蓉在露水中唏噓飲泣,像蘭花迎風開放笑語輕柔。 長安十二道城門前的冷氣寒光,全被箜篌聲所消融。
二十三根弦絲高彈輕撥,皇帝的心絃也被樂聲吸引。 高亢的樂聲直衝雲霄,把女媧煉石補天的天幕震顫。 好似天被驚震石震破,引出漫天秋雨聲湫湫。
夜深沉,樂聲把人們帶進夢境,夢見李憑把技藝向神女傳授; 湖裡老魚也奮起在波中跳躍,潭中的瘦蛟龍翩翩起舞樂悠悠。 月宮中吳剛被樂聲深深吸引,徹夜不眠在桂花樹下徘徊逗留。 桂樹下的兔子也佇立聆聽,不顧露珠兒斜飛寒颼颼!
這是李憑《箜篌引》的譯文。
「驚風飄白日,光景西馳流」是什麼意思?
5樓:金牛咲
意思是:驟起的疾風吹落日頭,時間不知不覺已到了傍晚。
出自東漢末年曹植《箜篌引》
原文選段:驚風飄白日,光景馳西流。盛時不再來,百年忽我遒。
生存華屋處,零落歸山丘。先民誰不死,知命復何憂?
譯文:驟起的疾風吹落日頭,時間不知不覺已到了傍晚。盛年不可再來,轉眼就是百年。
從小生長在富貴人家,到老也得淒涼地葬入山丘。先前的人有誰不死,不能及時建功立業才讓人擔憂?
6樓:匿名使用者
[久要不可忘,薄終義所尤] 多年要好的朋友不能忘記,交朋友有始無終是道義所不容的。
7樓:小金睡不醒
不能忘記多年要好的朋友,,交友有始無終為道義所不容。
箜篌引的曹植詩作(又名野田黃雀行)
8樓:捷葉孤珈藍
置酒高殿上,親交從我遊。
中廚辦豐膳,烹羊宰肥牛。
秦箏何慷慨,齊瑟和且柔。
陽阿奏奇舞,京洛出名謳。
樂飲過三爵,緩帶傾庶羞。
主稱千金壽,賓奉萬年酬。
久要不可忘,薄終義所尤。
謙謙君子德,磬折欲何求。
驚風飄白日,光景馳西流。
盛時不再來,百年忽我遒。
生存華屋處,零落歸山丘。
先民誰不死,知命復何憂。
《箜篌引》
9樓:幸韶
勸你不要過河,你為什麼硬是要過河。你渡河淹死,你要我怎麼辦呢。。
我以前好像看到過。
不怎麼記得了。
10樓:網友
您沒有渡河先兆,但是您卻執意渡河,最後墜河死了,您讓我怎麼奈何呢? 嘻嘻,本人是中文學院的研究生喲!
11樓:網友
(河水湍急)你沒有過河的能力,卻不聽(妻子與眾人)的勸告過河,在河**落水身亡,我們又可以說你什麼呢?
盛時不再來,百年忽我遒什麼意思
12樓:網友
您好!「盛時不再來,百年忽我遒」是魏晉時期曹植《箜篌引》中的。《箜篌引》全文如下:
置酒高殿上,親交從我遊。
中廚辦豐膳,烹羊宰肥牛。
秦箏何慷慨,齊瑟和且柔。
陽阿奏奇舞,京洛出名謳。
樂飲過三爵,緩帶傾庶羞。
主稱千金壽,賓奉萬年酬。
久要不可忘,薄終義所尤。
謙謙君子德,磬折欲何求。
驚風飄白日,光景馳西流。
盛時不再來,百年忽我遒。
生存華屋處,零落歸山丘。
先民誰不死,知命復何憂?
這是一首獨具特色的遊宴詩。它通過歌舞酒宴上樂極悲來的感情變化,深 刻地展示了建安時代特有的社會心理。人生短促的苦悶和建立不朽功業的渴求 交織成這首詩的主題,表現出「雅好慷慨」的時代風格。
這首詩的章法巧妙,很見匠心。詩歌在以較多的筆墨描寫美酒豐膳、輕歌曼舞、主客相酬的情景之後,筆鋒一轉,吐露出欲求親友憂患相濟、共成大業的心願,再轉為對人生短促的喟嘆,清醒地指出「盛時不再來」。至此,酒宴的歡樂氣氛已掃蕩一盡,樂極而悲來的心理歷程完整地表達出來了,引人回憶起開篇的濃豔之筆、富貴之景,更添幾分悲愴之情。
如此立意謀篇,稱得上是思健功圓了。詩中兩個意蘊含蓄的設問句:「謙謙君子德,磐折欲何求」、「先民誰不死,知命復何憂」,是展示心理波瀾的關鍵,透露了詩人對於人生意義、生死大關的思考。
欲何求」,「復何憂」,寓答幹問,大有意在言外之妙。
謝謝閱讀!
《箜篌引》的作者是誰是什麼背景?譯文是什麼?想表達什麼?謝謝!
13樓:兮辭舊閣
箜篌引》或稱《箜篌謠》,是有記載的最早的一首由朝鮮傳入我國的民歌。「箜篌」是一種絃樂器,形似今天的「豎琴」。這首《公無渡河》據《樂府詩集》卷二十六引晉崔豹《古今注》雲:
箜篌引》者,朝鮮津卒霍里子高妻麗玉所作也。子高晨起刺船,有一白首狂夫,被髮提壺,亂流而渡,其妻隨而止之,不及,遂墮河而死。於是援箜篌而歌曰:
公無渡河,公竟渡河,墮河而死,將奈公何!」聲甚悽愴,曲終亦投河而死。子高還,以語麗玉。
麗玉傷之,乃引箜竇而寫其聲,聞者莫不墮淚飲泣。麗玉以其曲傳鄰女麗容,名曰《箜篌引》。」
此詩一經傳入,摹寫、擴寫之作紛起,南朝的張正見、唐代的李白、明代的何景明等人都有相關作品傳世。
曹植的簡介,曹植的個人簡介
曹植 192年 232年12月27日 字子建,沛國譙縣 今安徽省亳州市 人,生於東郡甄城 今山東甄城,一說莘縣 是曹操與武宣卞皇后所生第三子,生前曾為陳王,去世後諡號 思 因此又稱陳思王。曹植是三國時期著名文學家,作為建安文學的代表人物之一與集大成者,2 他在兩晉南北朝時期,被推尊到文章典範的地位。...
曹植白馬篇翻譯,曹植《白馬篇》的翻譯
白馬安上金色的羈頭,結著伴兒向西北飛馳 莫問這是誰家的青年,是幽州和幷州的騎士?在小時便遠離了家鄉,立志獻身在異地的邊境 想起從前練武的情景,手持著刀弓,等待黎明。弦控的弓就象一輪滿月,離弦的利箭,就象流星 象流星劃破漆黑的長夜,擊斃飛猱和遠方的目標。象樹上的猿類一般機警,象林中的豹螭勇悍輕捷 邊庭...
曹植的詩詞有哪些,曹植的散文都有哪些
1 七步詩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2 怨詩行 明月照高樓。流光正徘徊。上有愁思婦。悲嘆有餘哀。借問嘆者誰。自雲宕子妻。夫行逾十載。賤妾常獨棲。念君過於渴。思君劇於飢。君作高山柏。妾為濁水泥。北風行蕭蕭。烈烈入吾耳。心中念故人。淚墮不能止。浮沈各異路。會合當何諧。願作東北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