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深深藍
李模伍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註釋。1.汪倫:李白在桃花潭結識的朋友,性格非常豪爽。這首詩就是贈給他的。
2.踏歌:一邊唱歌,一邊用腳踏地打著拍子。
3.桃花潭:水潭名,在今安徽涇縣西南。
賞析。李白遊涇縣桃花潭時,常在村民汪倫家作客。臨走時,汪倫來送行,於是李白寫這首詩留別。詩中表達了李白對汪倫這個普通村民的深情厚誼。
前兩句敘事:「李白乘舟將欲行,忽清碼凱聞岸上踏歌聲。」李白將要乘舟離去,汪倫帶著一群村民前來送行,他們手挽著手,一邊走,一邊唱。
將欲」與「忽聞」相照應,寫出了詩人驚喜的情態。「將欲」,正是小舟待發之時;「忽聞」,說明出於意料之外。也許汪倫昨晚已設家宴餞別,說明第二天有事不能再送了。
但現在他不僅來了,還帶了一群村民一起來送行,怎答喚麼不叫詩人激動萬分!用什麼語言來表達?桃花潭就在附近,於是詩人信手拈來,用桃花潭的水深與汪倫對自己的情深作對比。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兩句,清代沈德潛評價說:「若說汪倫之情比於潭水千尺,便是凡語。妙境只在一轉換間。
唐詩別裁》)的確,這兩句妙就妙在「不及」二字將兩件不相干的事物聯絡在一起,有了「深千尺」的桃花潭水作參照物,就把無形的情誼化為有形,既形象生動,又耐人尋味。潭水已「深千尺」了,那麼汪倫的情誼有多深呢?
明代唐汝詢在《唐詩解》中說:「倫,一村人耳,何親於白?既釀酒以候之,復臨行以祖(餞別)之,情固超俗矣。太白於景切情真處,信手拈出,所以調絕千古。」這一評論是恰當的。
2樓:塵心之素
贈汪倫。李白 〔唐代雹察〕
李白乘舟將欲行,凱肆叢忽聞岸上踏歌聲。盯櫻。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送汪倫李白的詩
3樓:小松鼠
送汪倫李白的詩:
贈汪倫 作者】李白 【朝代】唐。
李白乘舟將欲行,和掘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譯文。我正乘上小船,剛要解纜出神棚孝發,忽聽岸上傳來,悠揚踏歌之聲。
看那桃花潭水,縱然深有千尺,怎能及汪倫送我之情。
中國的傳統主張含蓄蘊藉。宋代詩論家嚴羽提出作詩四忌:「語忌直,意忌淺。
脈忌露,味忌短。」清人施遊稿補華也說詩「忌直貴曲」。然而李白《贈汪倫》的表現特點是:
坦率,直露,絕少含蓄。其「語直」,其「脈露」,而「意」不淺,味更濃。
古人寫詩,一般忌諱在詩中直呼姓名,以為無味。而《贈汪倫》從詩人直呼自己的姓名開始,又以稱呼對方的名字作結,反而顯得真率,親切而灑脫,很有情味。
結合此時此地,此情此景,這兩句詩也如脫口而出,感情真率自然。用水流之深比譬人的感情之深,是詩家常用的寫法,如說汪倫的友情真象潭水那樣深呀,當然也可以,但顯得一般化,還有一點"做詩"的味道。
現在的寫法,好象兩個友人船邊餞別,乙個"勸君更進一杯酒",乙個"一杯一杯復一杯"。
李白酒酣情濃,意態飛揚,舉杯對腳下悠悠流水說道:"桃花潭水啊,別說您多麼深了,可不及汪倫的友情深呢!"口頭語,眼前景,自有一種天真自然之趣,隱隱使人看到大詩人豪放不羈的個性。
所以,清人沈德潛說:"若說汪倫之情,比於潭水千尺,便是凡語。妙境只在一轉換間。"
李白那首贈汪倫的詩李白要去哪?
4樓:睢寧一指禪
李白要去南陵族叔李冰陽家據清代袁枚《隨園詩話補遺》記載:唐天寶年間,涇縣(位於安徽省東南部)豪士汪倫聽說大詩人李白南下旅居南陵(南陵位於安徽省東南部)族叔李冰陽家,欣喜萬分,寫信邀請李白:「先生好遊乎?
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飲乎?此地有萬家酒店。
李白欣然而往。到了涇縣,李白問汪倫桃園酒家在什麼地方,汪倫說:「桃花是潭水的名字,並無桃花。
萬家是店主人姓萬,並沒有萬家酒店。」引得李白大笑。
李白要走的那天,汪倫送給李白名馬八匹、綢緞十捆,派僕人給他送到船上。在家中設宴送別之後,李白登上了停在桃花潭上的小船,船正要離岸,忽然聽到一陣歌聲。李白回頭一看,只見汪倫和許多村民一起在岸上踏步唱歌為自己送行。
主人的深情厚誼,古樸的送客形式,使李白十分感動。他立即鋪紙研墨,寫下此詩贈汪倫。
李白送汪倫的詩
5樓:網友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6樓:紫色z冰凌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流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範閒把那麼多千古名作提前傳播,李白杜甫出世後怎麼辦
第一個就是寫新的詩詞唄。範閒是在現代,穿越到了古代,時間應該是比李白杜甫等人早很久很久,要是魏晉時期,也不為過。在慶餘年的一個詩會上,範閒的一首七言讓眾人驚歎。之後在北齊使者回國之前的晚上,範閒上百首詩句,二皇子一句話 吟誦如此多的曠世詩句,豈能會抄襲?所以,李白杜甫看到有人已經寫了這些,人家肚子裡...
李白的詩贈汪倫中的千尺大約是多少米
詩中的 千尺 屬於比喻手法的 借喻 就是為了彰顯某某人或事物的長,深,厚。古代的長度計量單位之一,就是 尺 各個朝代有所不同。基本都按照成年男子的小臂長度為一尺。所以有一根叫尺骨,一根叫撓骨 尺骨折合現在的就是24釐米。也就是說,古代的一尺相當於如今的24 25釐米。四尺就是一米。於是乎,千尺,就是...
贈汪倫 李白 最後兩句的詩意是什麼
看那桃花潭水,縱然深有千尺,怎能及汪倫送我之情。贈汪倫 是唐代偉大詩人李白於涇縣 今安徽皖南地區 遊歷時寫給當地好友汪倫的一首贈別詩。詩中描繪李白乘舟欲行時,汪倫踏歌趕來送行的情景,十分樸素自然地表達出汪倫對李白那種樸實 真誠的情感。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兩句李白信手拈來,先用 深千尺 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