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成語小故事,要講明出處,故事原意,比喻或借喻意義 10

2025-04-26 06:17:50 字數 1780 閱讀 1534

歷史成語小故事,要講明出處,故事原意,比喻或借喻意義

1樓:匿名使用者

焚書坑儒 漢·孔安國侍仿迅《〈尚書〉序》:「及秦始皇滅先代典籍老此,焚書坑儒,天下學士逃難解散。」

焚燬典籍,坑殺書生。

比喻對文化和文化人的摧殘。

紙上談兵 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記載:戰國時趙國名將趙奢之子趙括,年輕時學兵法,談起兵事來父親也難不倒他。後來他接替廉大森頗為趙將,在長平之戰中,只知道根據兵書辦,不知道變通,貿然進攻,結果被秦軍打敗。

在紙面上談論打仗。

比喻空談理論而沒有實際經驗,不能解決實際問題。也比喻空談不能成為現實。

圍魏救趙。史記·孫子吳起列傳》

戰國時齊軍用圍攻魏國的方法,迫使魏國撤回攻趙部隊而使趙國得救。

指代襲擊敵人後方的據點以迫使進攻之敵撤退的戰術。

2樓:天珊雪雲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

意思:西元前206年,劉邦攻下咸陽,被項羽封為漢王,帶著人馬到南鄭去,途中燒燬了棧道。不久繞道北上,在陳倉(今陝西寶雞東)打敗秦將張邯的軍隊,回到咸陽(見於《史記·高祖本紀》)**家把這段歷史演義為「明修棧道,暗渡陳倉」,後來用於比喻用假象迷惑對方以達到某種目的。

典故:《史記·高祖本紀》記載:項羽自封為西楚霸王后,就向各諸侯分封領地,其中把巴、蜀、漢中三郡分封給劉邦,立為漢王。

劉邦在去領地途中令部下燒燬了棧道,他這是向項羽表白沒有向東擴張的意圖。劉邦待具備了一定的實力後,便抓住時機迅速揮師東進,其野心是要與項羽一爭高低。劉邦的大將軍韓信為劉邦奪取陳倉出了「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的計策。

陳倉是劉邦進入關中的必經之地,兩地之間有險山峻嶺阻隔襲兆,又有雍王章邯的重兵把守。

劉邦按韓信的計策派了乙個叫樊噲的大將帶領一萬人去修五百里棧道,並以軍令限一月內修好。當然,這樣浩大的工程即使三年也不可能完成。

正是這一點,迷惑麻痺了陳倉的守將。陳倉的雍王章邯萬萬沒想到劉邦的精銳部隊摸著無人知曉的小道翻山越嶺偷襲了陳倉。

劉邦通過「明修棧道,暗度陳倉」,順利挺進到關拍侍租中,站穩了腳跟,從此拉開了他開創漢王朝事業的大幕。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這個成語,在軍事上的含義是:談昌從正面迷惑敵人,用來掩蓋自己的攻擊路線,而從側翼進行突然襲擊。這是聲東擊西、出奇制勝的謀略。

引申開來,是指用明顯的行動迷惑對方,使人不備的策略,也比喻暗中進行活動。有時也可將「明修棧道」省略掉,把「暗度陳倉」單獨來使用。

寫出出自歷史或寓言故事的成語

3樓:闕聽相睿識

瞞天過海,圍魏救趙,借刀殺人,無中生有,笑裡藏刀,調虎離山,渾水摸魚,拋磚引玉。

4樓:記得遺忘

指鹿為馬,草木皆兵 ,破釜沉舟,五十步笑百步,朝三暮四。

5樓:缺氧的魚

葉公好龍,南柯一夢,

寫出出自歷史或寓言故事的成語

6樓:歸星鳶

指鹿為馬,入木三分,一字千金,負荊請罪,三顧茅廬,刻舟求木。

大多數成語其實都是出自歷史故事。

7樓:笙簫在唱歌

草木皆兵,望梅止渴,退避三舍,掩耳盜鈴,守株待兔,高山流水,胸有成竹,聞雞起舞,邯鄲學步。

請寫出兩個含有歷史故事的成語

8樓:幸福的眼淚

指鹿為馬,邯鄲學步,沉魚落雁,閉月羞花。

9樓:網友

精忠報國 單刀赴會。

周朝歷史小故事,周朝歷史小故事 300字

牝雞司晨 公元前1046年,雙方在牧野大戰。商軍在陣前紛紛倒戈,引導周軍攻入商都。尚書 牧誓 甲子日黎明,周武王率領軍隊來到商國郊外的牧野,再次誓師。周武王說 古人有話說,母雞沒有在早晨啼叫的。如果母雞在早晨啼叫,這個人家就會衰落。如今商紂王聽信婦人之言,不祭祀祖宗,不信用兄弟,反而重用逃亡的人。我...

求左右成語小故事,不要出處什麼的

退避三舍 春秋時期,晉國內亂,晉獻公的兒子重耳逃到楚國。楚成王收留並款待他,他許諾如晉楚發生戰爭晉軍將退避三舍 一舍為三十里 後來重耳在秦穆公的幫助下重回晉國執政。晉國支援宋國與楚國發生矛盾,兩軍在城濮相遇,重耳退避三舍,誘敵深入而大勝。一鳴驚人 相傳楚莊王 另一說為齊威王 臨政三年終日作樂,不理朝...

歷史故事得來的成語,歷史故事得來的成語10個

出自歷史故事的成語 故事出自 左傳 僖公二十二年 成語 退避三舍 比喻不與人相爭或主動讓步。故事出自 國語 吳語 成語 如火如荼 形容某種人群或事物陣容之大,氣勢之盛。故事見於 資治通鑑 唐則天皇后天授二年 成語 請君入甕 比喻用某人整治他自己。故事出自 晉書 文苑 左思傳 成語 洛陽紙貴 稱頌傑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