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心理學一 日常的設計 第五章

2025-04-28 02:30:05 字數 1461 閱讀 7564

設計心理學1:日常的設計 筆記(一)

1樓:金色盛典歷史

在《設計心理學》這本書中,作者強調以人為本的設計哲學,將腔舉拆認知心理學和行為學等多學科的方法匯入設計之中。閱讀這本書,不僅能通過書中大量的案例分析,學習如何找到真正的需求;更能通過觀察產生轉變,學會欣賞優秀的設計,具備洞察的力量。

開始讀這本書時,可能會對書中的術語有些無所適從;隨著閱讀的深入,越覺得這是一本理論紮實的書籍。一些眾所周知的設計原則,比如所有的互動設計師都知道,互動設計應該提供愉悅的體驗,對於背後的原因,則是:糟糕的體驗會帶給人們強烈的負面情緒,反之愉悅的體驗會讓人們感到掌控、滿足甚至驕傲這些強烈的積極情緒——認知和情感緊密地聯絡在一起。

日用品心理學 章節通過大量事例引入,闡述了什麼是好的設計,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從理論的角度介紹了互動設計的基本原則。

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

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就是將使用者的需求、能力和行為方式先行分析,然後用設計來滿足人們的需求、能力和行為方式。意味著設計以充分了解和滿足使用者的需求為基礎。

互動設計的基本原則。

示能(affordance)

示能」是指乙個物理物件與人之間的關係,是物品的特性與決定物品預設用途的主體的能力之間的關係。一把椅子提供了支撐,因此可以用來坐。示能的體現,由物品的品質同與之互動的主體的能力共同決定。

可能這個理解起來有些困難,下面進行舉例說明。例如,一塊玻璃,透明的特性(物品的品質)提供視覺通透性,但玻璃不是空氣或大多數有形物質的通道(互動的主體不能穿過玻璃——反示能的一面)。如果示能和反示能不能被察覺到,就需要標識出來,有一些手段可以做到:

把這個屬性叫意符。

意符(signifiers)

示能決定可能進行哪些操作。意符則點明操作的位置。「意符」這個詞指的是能告訴人們正確操作方式的任何可感知的標記或聲音。

可以使蓄意的。故意為之,如門上設計「推(push)」的標誌;但也可能是偶然和意外的,例如我們走前人走過的田地的腳印判斷最佳伍棗路線。

示能和意符有何不同?

示能是任何環境之間可能的互動。有些示能是可見的,另有一些不是。

預設的用途答粗經常表現為意符,但經常模稜兩可。

意符是一種提示,特別告訴使用者可以採取什麼行為,以及應該怎麼操作。意符必須是可感知的,否則它們不起作用。

設計心理學介紹

2樓:愛讀書的呂老師

1、設計心理學是工業設計與消費心理學交叉的一門邊緣學科,是應用學的分支,它是研究設計與消費者心理匹配的專題。設計心理學是專門研究在工業設計活動中,如何把握消費者心理,遵循消費行為規律,設計適銷對路的產品,是最終提公升消費者滿意度的一門學科。

2、設計藝術心理學是設計藝術學與心理學交叉的邊緣學科,它既是應用心理學的分支褲嫌,也是藝術設計學科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設計藝術心理學是研究設計藝術領域中的設計主體(胡迅手設計師)和設計目標主體(消費者或使用者)的心理現象,以及影響昌正心理現象的各個相關因素的科學。

心理學試驗的設計方法的選擇,一個心理學試驗的設計方法的選擇?

你這個實驗不會成功的,太繁瑣了,實驗肯定會失敗的。不用寫了。採納我哦,親。如何設計一個心理學實驗 這些都是例子。感覺就是設計好自變數和因變數,然後控制變數,找出你要獲取的資料分佈,寫出結論和改進方法就行了。如果只是習題的話,那麼建議是 把題目那些抽象的東西轉化成我們比較常見的生活場景,然後思考有那些...

藝術設計與心理學的關係

基於設計心理學的圖形設計,可以有助於提高圖形本身的藝術價值。設計心理學研究的是 設計中不太被人們重視經常會被忽視的設計原理和規則,假如這些設計原理 規則一旦被我們運用到設計實踐中,就可以有效的解決設計中遇到的問題,並提供一些合理的解決方案。本文所討論的設計心理學問題,是希望能夠幫助平面設計師通過了解...

求心理學研究方法設計題答案,答的好我會繼續加分

1 100名學生中,文科生是 100 6 3 50 理科生 100 6 2 33 工科生16人。2 取決你選的課題吧。變數無非就是 自變數 因變數 和無關變數。假設通常是課題的題目,或者在摘要有提出。計算機通常就是用做統計分析咯。有一心理問題,急求心理學高手解答,如果回答的好還加分!10 被別人超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