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陶行知8 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

2025-04-28 12:50:01 字數 3810 閱讀 5476

如何理解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

1樓:匿名使用者

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營,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義是生活之變化。

生活無時不變,即生活無時不含有教育的意義。」既然生活教育是人類社會原來就有的,那麼生活便是教育,所謂「過什麼生活便受什麼教育,過好的生活,便是受好的教育,過壞的生活,便是受壞的教育。」

他還指出,「生活教育與生俱來,與生同去。出世便是破蒙;進棺材才算畢業。」生活教育強調的是教育要以生活為中心,反對傳統教育以書本為中心,認為不以生活為中心的教育是死的教育。

生活教育是在批判傳統教育脫離生活實際的基礎上產生的,是單純知識教育的對立物。可見,「生活即教育」的基本含義:第一,「生活即教育」是人類社會原來就有的,自有人類生活產生便有生活教育,生活教育隨著人類生活的變化而變化。

第二,「生活即教育」與人類社會現實中的種種生活是相應的,生活教育就是在生活中受教育,教育在種種生活中進行。第三,「生活即教育」是一種終身教育,與人生共始終的教育。

正如新課程所倡導的學生學習的背景是生活化的。學生最終要走向社會、走向生活,新課程惟有反映社會及生活的需要,幫助學生了解社會生活,使學校成為社會生活的一部分,才能真正體現課程的本質功能。對每個學生個體而言,生活世界是第一位的,知識世界是從生活世界分化出來的,是為生活服務的。

作為教師,我們要善於從學生的生活細節中捕捉可以利用的教育資源,利用鮮活的人物和事例讓學生走進真實的生活,無論是光明的一面還是陰暗的一面,讓孩子在老師正確的引導下用心去觸控、去感悟生活,這樣學生才能形成辨別是非善惡的能力,學會如何有效地解決問題,才能逐步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學生的生活離不開社會,只有將整個社會變成學校,教育的物件才更豐富,教育的意義才能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陶行知生活即教育思想內容是什麼?

2樓:小鄭老師愛知識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論是對杜威教育思想的吸取和改造。這個理論包括:

生活即教育」,這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的中心。

社會即學校」,是「生活即教育」思想在學校與社會關係。

問題上的具體化。

教學做合一」,是「生活即教育」在教學方法。

問題上的具體化。生活教育理論是一種不斷進取創造,旨在探索具有中國民族。

特色的教育道路的理論,它體現了立足於中國實際,「去謀適合,謀創造」的追求。

無論是強調學校教育與社會生活、生產勞動相結合,還是要求手腦並用、在勞力上勞心,都是對學校與社會割裂、書本與生活脫節、勞心與勞力行仔分離的傳統教育的反對,顯示出強烈的時代氣息。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論是我們民族教育理論寶庫中十分可貴的遺產。

人物軼事。陶行知有這樣一則教育學生的故事:有乙個男生用泥塊砸自己班上的男生,被校長陶行知發現制止後,命令他放學時到校長室去。

放學後,陶行知來到校長室,男生早已等著挨訓了。可檔凱汪是陶行知卻笑著掏出一顆糖果送給他,說:「這是獎給你的,因為你按時來到這裡,而我卻遲到了。

男生接過糖果。隨後陶行知高興地又掏出第二顆糖果放到他的手裡,說:「這是獎勵你的,因為我不讓你打人時,你立即住手了,這說明你很尊重我,我應該獎你。」男生驚訝地看著陶行知。

這時陶行知又掏出第三顆糖果塞到男生手裡,說:「我調查過了,你用泥塊砸那些男生,是因為他們欺負女生;你砸他們說明你很正直善良,且有跟壞人作鬥爭的勇氣孫絕,應該獎勵你啊!」

男生感動極了,他流著眼淚後悔地喊道:「陶校長,我錯了,我砸的不是壞人,而是同學。」陶行知滿意地笑了,他隨即掏出第四顆糖果遞過來,說:

為你正確地認識自己的錯誤,我再獎給你一塊糖果,我沒有多的糖果了,我們的談話也可以結束了。」

陶行知提出了生活即教育什麼和教學做合一等教育思想

3樓:無語翹楚

先生提出生活教育理論共包括三個方面:首先,生活即教育。「生活即教育」是生活教育理論的核心。

其次,社會即學校。「社會即學校」是生活教育理論的另一重要主張,是「生活即教育」思想在學校與社會關係問題上的具體化。再次,教學做合一。

教學做合一」是生活教育理論的又一重要主張,是「生活即教育」在教學方法問題上的具體化。

陶行知生活即教育思想內容是什麼?

4樓:詩和遠方的自由者

1、生活決定教育,教育**於生活

生活的性質和內容決定了教育的性質和內容。對此,陶行知。

說:「過什麼生活,便是受什麼教育。」所以教育要以生活為中心,從生活出發,為生活而教育,在生活中進行教育。

2、教育對生活具有反作用,既能改造生活

教育既然源於生活,便會對生活產生反作用。陶行知認為,教育應當是為生活服務的,應該以促進生活向前向上發展為動力,應該為生活的需要而辦教育。

3、生活和教育共始終

我們每個人有「生」便會「有生活」,有生活即有教育。所以,「生活教育與生俱來,與生同去。出世便是破蒙,進棺材才算畢業」。

可見,要真正實現「生活即教育」,最重要的就在於使人們養成持續不斷地學習的習慣。正是基於「生活即教育」的教育思想,陶行知後來提出了終身教育。

的觀念。<>

教育與生活是同一過程,教育含於生活之中,教育必須和生活結合才能發生作用。蘆慶教育以生活為前提,不與實際生活相結合的教育歲譁燃不是真正的教育。陶行知堅決反對沒有「生活做中心」的死教育、死學校、死書本。

需要注意的是,陶行知所說的「教育」不是以學校為整體的狹義教育,而是包括學校教育在內的整個社會生活的廣義教育。

陶行知所說的「生活」是整個自然界和人類社會生活的總體,是人類一切實踐活動的總稱。「生活即教育」不是說生活等同於教育乎虛,而是說教育與生活經歷同乙個過程,教育離不開生活,生活離不開教育。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論包含三點要義:( )、( )和( )

5樓:百年

陶行知的三個觀點: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教學做合一。

陶行知教育思想博大精深,「生活教育」理論是陶行知針對就中國的帝國主義「洋化教育」和封建主義「傳統教育」而提出的。我國的幼兒教育課程改革正在穩步進行,陶行知的課程思想對幼兒教育課程改革的啟示是具有多方面的。

陶行知受過封建舊教育的洗禮和西方文化的薰陶,又生活在乙個各種新舊觀念對立、中西文化衝突尤為激烈的年代。要繼承並超越這些文明成果,非大智慧、大勇氣不可。從人類認識的自覺能動性來看,「知先行後」說有其合理意義。

人類的實踐都具有自覺的目並按一定的計劃和方案實施的,人的頭腦不是「白板」一塊,在以往知識積澱的基礎上,會形成一定的「認知圖式」,人們會根據這種「認知圖式」對來自實踐的客觀資訊進行篩選、分析和建構,在這樣的基礎上,才能合乎規律的進行認識和實踐。

《陶行知教育名篇》簡述「生活教育」學說的核心內容及現實意義: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教、學、做會。

6樓:考試資料網

答案】:核心內容:教育必須與生活實際相結合,生活即教友物亂育,就是供人需要的教育,生活教育就是在生活中受教育,教育在種種生活中進行,生活即好檔教育是一種終身教育,與人生共始終的教育,也地重實踐、重運用的教育。

現實意義:1)生活教育與素質教育是一脈相承的,有利於推進新課程確立新理念,要求「螞鄭教人做人,教人生活」引導學生「學會做人,學會生存,學會求知,學會健康,學會勞動和審美」。

2)有利於改進教育方法,強調重實踐,注重實踐和動手能力的培養,做到「教學做」合一,與「自主、合作、**學習方法」是一致的。

3)有利於改革教育的評價機制,強調學生的能力培養,注重學生的發展,擺脫應試教育的束縛。

4)有利於推進終身學習,在生活中學習,在生活中學習,在實踐中發展,對學生終身負責,讓生終身受益。

陶行知詩句,陶行知的小詩陶行知是什麼樣的人

陶行知的小詩陶行知是什麼樣的人 從陶行知的小詩可以看出陶行知校長是一個學識淵博,風趣幽默 平易近人和負責任的人。小詩內容 你罵我,我罵你,罵來罵去,只是借人的嘴罵自己。出自小學三年級語文課文 難忘的小詩 難忘的小詩 告訴我們做人需要語言文明,不能罵人,罵人只是借別人的口罵自己。內容 兩個小學生因為一...

陶行知的名言,陶行知的名言名句

1.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飯,自己的事自己幹,靠人,靠天,靠祖上,不算是英雄好漢。2.教育為公以達到天下為公。3.人像樹木一樣,要使他們儘量長上去,不能勉強都長得一樣高,應當是 立腳點上求平等,於出頭處謀自由。4.教師必須具有健康的體魄,農人的身手,科學的頭腦,藝術的興味,改革社會的精神。5.好的先生...

孔子和陶行知誰好,孔子和陶行知的事例?

孔子 有教無類 萬世師表。陶行知 生活教育 服務大眾 捧著一顆心來 不帶半根草去!兩人都好!孔子和陶行知的事例?孔子和陶行知都是知名的教育家。工資的事例有兩小兒辯,然而桃心支隊不了的師弟就是他改名字叫 孔子 杜甫 李時珍 諸葛亮 蘇軾 陶行知他們的順序 孔子 春秋時期 諸葛亮 西漢 杜甫 唐 蘇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