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一課一文運用了第一人稱的寫法,這樣寫有什麼好處

2021-03-04 01:14:19 字數 6647 閱讀 5820

1樓:匿名使用者

「我」是**的主人公一──小弗郎士。本文采用第一人稱的寫法,能夠給讀者親切、真實可信的感覺,增強作品的說服力和感染力。同時,以「我」的見聞和感受為線索,使**的故事情節連貫,線索清晰明瞭。

2樓:匿名使用者

反襯的手法,以樂景襯悲情,情更悲

3樓:匿名使用者

答:好處是使文章具有說服力,更親近隨和。

最後一課 本文是以誰的視角寫作的這樣寫的好處是什麼

4樓:learning星

用第一人稱

第一人稱敘事好處:使文章有代入感 更容易讓人沉浸文章中。在《最後一課》中,作者用小弗朗士的口吻來敘述文章內容,運用第一人稱的寫作手法,使讀者在閱讀本文時更加的親切,自然,更能感受到文章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運用第一人稱,對心理描寫詳寫,寫出了人物的情感變化的波瀾起伏,推動情節的發展,突出了主題,使文章更真切感人。 敘述親切自然,能自由地表達思想感情,給讀者以真實生動之感

5樓:匿名使用者

第一人稱寫的;用小弗郎士的內心感受反映整個民族的沉痛感受,產生強烈的震撼心靈的作用。

最後一課採用了什麼寫法

6樓:小周春燕

寫作特點

1.《最後一課》採用第一人稱的寫法,使讀者倍感親切、逼真,增強了文章的感染力。在運筆行文上,全文20多個自然段中以「我」為起始展示敘述的共有9段,文字佔將近全篇的一半。

課文除了以「我」的所見所聞所感受為結構線索外,還別具匠心地「在情節的發展中具體入微地展示了小弗郎士的思想活動,把他的感情變化與情節的推進緊緊地交織在一起」。隨著故事情節發展至高潮,小弗郎士的感情也揚至高峰,而悲劇性的故事結局,卻又把他的感情收至谷底。隨著由第一人稱出發的結構線索,課文的情節發展便有了依託,主題的展現也便有了載體。

2.採用白描手法,文章的思想感情從場面和情節中自然而然流露出來,沒有絲毫的誇張和矯揉造作的痕跡。文中的肖像描寫(如韓麥爾先生的穿戴、郝叟老人的面容)、景物描寫(如開篇的天氣、鳥鳴等)、場面描寫(看布告牌、拼音練習、習字等)都使用白描的手法,不作濃墨渲染。

以白描手法將韓麥爾先生深沉的愛國情感和盤托出,如聞其聲,如見其人,具有巨大的藝術魅力;以白描手法滲透各種寫作手段(肖像、語言、動作、心理描寫等)來塑造人物形象,倍顯真切自然。

3.心理描寫成功地塑造了人物形象,突出了主題。

**以塑造人物形象為中心的,本篇**成功地塑造了兩個人物——小弗朗士和韓麥爾先生。作者準確的抓住了一個小學生的年齡特這和性格特點,成功地運用心理描寫,塑造了小弗朗士這個藝術形象。從他貪玩不愛學習到為沒有學好法語而感到難過懊悔,到專心認真學習的心理變化,表現出強烈的愛國主義思想。

課文中的心理描寫有兩種。一種是與景物描寫、細節描寫、人物行動描寫緊密融為一體,這樣小弗郎士所見到的人物、景色都被罩上了一層感**彩,如:「天氣那麼暖和,那麼晴朗!

……普魯士兵正在操練。這些景象,比分詞用法有趣多了;可是我還能管住自己,急忙向學校跑去。」又如「輪到我背書了。

天啊 ,如果我能把那條出名難學的分詞用法從頭到尾說出來,……我只好站在那裡搖搖晃晃,心理挺難受,頭也不敢抬起來。」另外一種便是大段的心理獨白,有抒情性的,如:「我幾乎還不會作文呢!

我再也不能學法語了!難道這樣就算了嗎?我從前沒好好學習,曠了課去找鳥窩,到薩爾河上去溜冰……」也有分析性的,如:

「只要想想:40年來,他一直在這裡,窗外是他的小院子,面前是他的學生……可憐的人啊,現在要他跟這一切分手,叫他怎麼不傷心呢?何況又聽見他的妹妹在樓上走來走去收拾行李!

——他們明天就要永遠離開這個地方了。」作者準確地把握住了小弗郎士的年齡特徵和性格特點,取得了很好的表達效果。

4.細節描寫起到了烘托氣氛,刻畫人物,揭示主題的作用。

5.環境描寫烘托了人物形象,社會環境交代了時代背景。

《最後一課》在情節開端部分寫了兩處場景。一是上學路上,天氣暖和、晴朗,畫眉鳥在樹林邊宛轉的唱歌,鋸木場後面的草地上,普魯士兵在操練;。草地上自然景象輕鬆、明快,反映了小弗朗士無憂無慮的幼稚、天真心態;普魯士兵在操練,暗示美好的國土已被侵略者控制。

一是鎮公所傳來壞訊息的布告牌前站著許多人的社會環境,形象而簡練地交代了這裡已被異**隊所佔領,創造出民族不幸的悲劇氣氛。這兩處景雖然只有寥寥數筆,卻起到了牽掣全篇的作用,充分體現了作品的典型環境。課文的字裡行間渲染出莊嚴、肅穆、悲憤、沉痛的氣氛,如:

「可是那一天,一切偏安安靜靜的,跟星期日的早晨一樣」;「最使我吃驚的,後邊幾排一向空著的板凳上坐著好些鎮上的人,他們也跟我們一樣肅靜」氣氛的渲染烘托恰到好處地表現了主題。對上課前教室裡不尋常氣氛的描寫,上習字課教室裡異常安靜又使人難受的氣氛,說明這「最後一課」多麼重要,人們對這堂課多麼重視,人們多麼熱愛自己的語言,起到突出中心思想的作用。

6.對比手法運用巧妙,不留痕跡地為主題服務。

課文中運用了一系列的對比,如上學路上明快的景色與教室裡凝重的氣氛、往日的喧鬧與今天的安靜、服飾樸素與漂亮、態度嚴厲與溫和、空座與滿座、懵懂與逐漸成熟、宣佈散學時的有聲(鐘聲、普魯士兵的號聲)與無聲(韓麥爾先生哽住、寫字與手勢)之對比,以對立的兩極突出了特定的歷史關頭阿薩斯人的沉痛表現與深厚的民族感情。**的主題藉此也得到了鮮明深刻的烘托。

7.抒情含蓄。

本文具有歷久不衰的藝術感染力,與其抒情寫意的含蓄委婉分不開。這裡以稱呼的改換為例說明之。「同學們」——「我的孩子們」——「我的朋友們」,其間蘊含著多麼深沉、豐富的思想情感!

在馬上就要改教德語的時候,韓麥爾先生不是泛稱「同學們」,而是稱呼「我的孩子們」,真實地反映了老師對即將淪為異族奴隸的學生的痛惜、憐憫和依依不捨之情,反映了師生同呼吸、共命運的骨肉情。從上課之始稱呼「我的孩子們」到課畢稱呼「我的朋友們」反映了師生關係的被迫解除,反映了韓麥爾先生呼喚所有的同胞朋友奮起抗爭、拯救祖國的衷腸。稱呼的改換,體現著抒情的含蓄。

希望可以幫到你!

7樓:匿名使用者

語言描寫,動作描寫,神態描寫,衣著描寫 採用白描手法

8樓:匿名使用者

語言描寫,動作描寫,神態描寫,衣著描寫 體現出對侵略者的憎恨和悲憤的心裡感情……是從: 中間有一段說的是老師的衣服是督學來的時候才穿的 最後一個自然段中,老師的神態還有動作,老師哽咽了,使出全身的力氣寫字,靠在上面不說話 他們都很愛國,雖然被分割出來了,但是還會記得自己的語言(從語言是鑰匙那段看出的)在這樣好的環境下我們更要好好學習…… 絕對原創,我們剛學了這一課採納我吧……

《最後一課》教案

9樓:升級小保姆

學習目標:

一、 學習

文章通過人物的語言、表情、動作和心理活動的描寫方法塑造人物形象的寫法。

二、 感悟**所表現的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

三、 瞭解**的要素,重點把握人物形象。

四、 理解一些詞語及句子的含義,賞析精彩語段。

教學重點、難點:

1、韓麥爾先生的服飾、語言、神態 、動作,表現出強烈的愛國感情,小弗郎士變化中表現的愛國感情。

2、勾畫含義深刻的句子,揣摩其含義及作用

教學手段:多**輔助教學

學習方法:自主、合作、**

教學時數:兩課時

第一課時

學習目標:

1、 瞭解**的要素,整體感知課文。

2、 理解關鍵的語句,體會人物的愛國情感。。

教學過程:

一、匯入

今天,我們學習19世紀法國著名**家都德的優秀短篇**——《最後一課》,這篇**一直被人們譽為世界文學寶庫裡的一顆璀璨的明珠。為什麼一篇不足三千字的**,會產生如此的藝術魅力呢?

教師簡介作品的歷史背景和作者

這篇**寫於2023年,普法戰爭於2023年爆發,普魯士軍隊長驅直入,佔領了阿爾薩斯、洛林等法國的三分之一的土地。普魯士**為了讓當地人民永遠忘記祖國,好永遠統治這些地方,下了一道命令:這兩個州的學校,只准教德語,不準再教法語。

《最後一課》就產生於這樣的時代背景。

從普魯士軍隊佔領法蘭西國土的那一刻起,法蘭西人民就奮起反抗。法國作家都德也參加了這場戰爭,並以淪陷後的阿爾薩斯的學校被迫停教法語改教德語為題材,通過對最後一堂法語課的描述,表現了法國人民對祖國的熱愛,對侵略者的仇恨。

都德(1840~1897),法國著名**家。他的早期代表作品有自傳體**《小東西》。2023年普法戰爭爆發以後,應徵入伍,後來以戰爭生活為題材,創作了不少短篇作品,有《柏林之圍》 《最後以課》等。

《最後一課》是他的短篇**代表作。

二、檢查「自主學習卡片」

1、解決疑難字詞 詫異 懊悔 鑰匙 懲罰 郝叟 祈禱 哽住 挾著戒尺 踱來踱去

2、引導學生在通讀課文的基礎上,瞭解**的三要素——人物、情節、環境

學生相互討論本課的三要素 交流、明確:

人物:韓麥爾先生、小弗郎士、以郝叟為代表的「鎮上的人」,韓麥爾是主要人物,小弗郎士是在全篇**中起「穿針引線」作用的重要人物。

情節:開端 上學路上(1~6)

發展 上課 (7~23)第一層:(7~10)上課前教室裡異乎尋常的情景。

第二層:(11~16)寫韓麥爾先生宣佈上「最後一課」後,小弗郎士的悔恨和鎮上的人對這最後一堂法語課的紀念。

第三層:(17~23)寫上「最後一課」的動人情景。

高潮和結局 下課 (24~29)

環境:自然環境 天氣、畫眉、草地 (反映出小弗郎士無憂無慮、純真幼稚的心理狀態為以後小弗郎士思想感情的轉變作了鋪墊,形成鮮明的對比,從而更加突出愛國主義的主題。)

社會環境 布告牌、普魯士兵出操、收操 (點明瞭「最後一課」發生的背景)

三、師生合作學習

1、學生勾畫出描寫韓麥爾先生的語言、動作、神態的相關句子,找幾句加以品味。

體會韓麥爾先生的愛國情感。

討論、交流

2、結合「**·練習一」理解小弗郎士這一人物形象

學生自由朗讀小弗郎士心理活動的句子,體會人物思想感情的變化。

3、**:作者為什麼不把韓麥爾寫成一個高大的戰鬥英雄,把小弗郎士寫成一個少年英雄,而讓他們都以一個普通人的身份出現?(討論,點撥。)

教師點撥:

正因為普通,韓麥爾先生和小弗郎士才能夠成為千千萬萬法國人的代表,他們那樸素、熱烈、深沉的愛國主義情感,才能被理解成是所有法國大眾所具有的,才能使這篇**所表現的成為整個法蘭西民族的共同心聲。

4、 《國際歌》,讓學生沉浸**世界,回憶故事情節,想象故事情境,體會文章主旨

四、深入**:從韓麥爾先生和小弗郎士身上我們學習到了哪些金子般的東西?對於愛國主義你有什麼樣的認識?(學生自由發表自己的感悟)

五、作業

把你對愛國主義的認識、感悟寫出來,在班內交流,字數在300字左右。

第二課時

學習目標:

1、揣摩一些詞語及句子的含義。

2、賞析精彩的語段。

教學過程:

一、 複習匯入。

二、 師生合作學習新課。

1、 仔細讀7-10段,學生勾畫出最後一課與平日上課異乎尋常句子,體會其作用。

2、 細讀第11段,討論:(1)韓麥爾先生的講話中用了兩個「最後」,你覺得這表現了他怎樣的心情?討論後明確:

前一個「最後」表現了他沉痛而憤慨的心情,後一個「最後」提出了希望「用心學習」的原因,表現了他對祖國的熱愛。

(2)韓麥爾先生講話的態度是「又柔和又嚴肅」,對誰柔和?為什麼嚴肅?

討論後明確:韓麥爾先生對孩子們充滿了愛,所以態度柔和,但宣佈的是一個十分沉痛的重大訊息,所以又很「嚴肅」。

三、 精讀20-22三小節,小組合作討論以下問題:

1、 找出20小節中含義深的句子,加以品味:

(1) 亡了國當了奴隸的人民,只要牢牢記住他們的語言,就好像拿著一把開啟監獄大門的鑰匙。

(2) 這可憐的人好象恨不得把自己知道的東西在他離開之前全教給我們,一下子塞進我們的腦子裡去。

2、 韓麥爾先生在他的字帖上都寫上「法蘭西」、「阿爾薩斯」,用意是什麼?

3、 「這些字帖掛在我們課桌的鐵桿上,就像許多面小國旗在教室裡飄揚。」這句用了什麼修辭手法,有什麼作用?

4、 找出21小節中表現小弗郎士心理活動的句子並說明其作用。

5、 怎樣理解「只聽見鋼筆在紙上沙沙地響,------好象那也算是法國字。」

6、 找出22小節中的環境描寫,體會其作用。

討論、交流

四、師生共同賞析結尾(24-29節),齊讀後思考以下問題:

1、 文中三處破析號的作用是什麼?

2、 「鐘聲」宣告了「最後一課」的結束,為什麼還要寫普魯士兵的號聲?

3、 「忽然」教堂的鐘敲了十二下,句中「忽然」能否刪去,為什麼?

4、 寫粉筆字本不是吃力的事情,韓麥爾為什麼「使出全身力量」?

5、 為什麼韓麥爾競至於「呆在那兒,頭靠著牆壁,話也不說,只向我們做了個手勢?

6、 用這樣的動作描寫作結尾,好在**?

小組合作討論、交流

五、討論完成「**·練習

三、四」。

六、小結全文。

七、**:

讀完這篇**,同學們會有許多想法:是不是**沒有寫完呢?為什麼**寫到這兒就結束了呢?

先讓學生明確:**寫到這裡結束,正是為讀者留下了無窮的聯想,從而收到言有盡而意無窮的效果。然後啟發學生設想小弗郎士上完了最後一課,在回家途中再看到上學路上看到的景物(包括操練和布告牌)時的感受,以「回家的路上」為題,續寫《最後一課》

花之歌,用第一人稱寫詩歌花之歌,用第一人稱寫一篇詩歌!

花之歌在飄雪的日子 一個人置身於白色的世界裡,念你 似瘋似癲,似與你緊緊偎依 那是我的渴望與憧憬,幻化成片片雪花飄落 似夢似幻,迷迷離離 是你,悄然觸動了我的靈魂 是你,打破了我多年的孤寂 前世未了的緣,讓我們今生再續 感謝有你,讓我的等待竟也如此美麗 錯過了風,錯過了雨,只為等你 錯過了花開,錯過...

以老王為第一人稱改寫,以老王為第一人稱改寫

屋,隨即又有些後悔,明知道自己的樣子嚇人,幹嗎還要進屋呢?我把手上的東西一遞 這些.給你的.你和錢先生.好人.不知怎麼的,嘴不聽使喚,話也說不清楚,幸好她接過去了.然後,她往屋裡看看,轉 南宮灬龍龍 2014 10 3000 我恩了一聲,直著腳往裡走對他伸出兩手。我一手提著一個瓶子,一手提著一包東西...

寫文章的時候第一人稱用的是「自己」和第一人稱用的是「我」這是否能反應個人的一些特性

自己是書面上對我的一種描述,用自己的話,就比較理性化,能夠容易讓人接受,可以看出作者是一個注重讀者感受的人,用我的話,就要看用得多與少,若用得少的話,就讓人感覺比較親切,讓讀者贊同作者的感受。但用得多的話,就會顯得累贅,而且會顯得囉嗦,也體現這個人是比較自我,儘管作者沒有這個意思。我也總結了我周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