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眾我寡是何意出自哪,尸居餘氣是何意出自哪?

2021-03-04 03:15:57 字數 4934 閱讀 5662

1樓:易書科技

【釋義】指敵我雙方力量不均等。

【出處】戰國·韓非《韓非子·難一》。

春秋時,楚國勢力比較強大,它便糾集幾個小諸侯國共同來攻打宋國。宋國急忙向晉國的晉文公求援。

晉文公向舅父狐偃請教說:「宋國是一定要救的,我將對楚國開戰,但彼眾我寡,怎麼辦?」

狐偃說:「禮節之間以忠信為本,戰陣之間以詐偽為上策,對付楚國,必須行詐術。」

晉文公又單獨召見雍季,問道:「打敗強楚,有人勸我行詐術,你看行不行?」

雍季說:「燒燬整個林子來捕獵,收穫雖多,但以後就沒有野獸可捕了;教士兵用詐術取勝,即使得勝,但以後國內就沒有老實人了。」

晉文公通過一番深思熟慮後,還是決定任命狐偃為上軍統帥,出兵援宋。

狐偃定計說:「我軍不必跟楚軍爭鋒,先行攻擊楚方曹和衛,曹、衛力弱不能自保,楚王一定率師北上援救,這樣,宋國之圍必解無疑。」

楚王果然中計,楚將子玉率領聯軍要跟晉人決戰,晉軍故意退卻90裡,然後在城濮和楚軍會戰。晉軍選擇楚軍薄弱環節,首先擊潰由陳、蔡軍隊組成的楚軍右翼。同時晉軍主力偽裝退卻,誘使楚軍左翼追擊,然後宋軍、晉軍前後夾擊,取得城濮之戰的徹底勝利。

晉文公**行賞,先給雍季敬酒,然後才輪到狐偃。

眾將疑惑不解。文公說:「諸位有所不知,舅父的佈置是一時權宜之計,雍季的主張,卻有萬世之利。權宜之計很重要,萬世之利更寶貴。」

尸居餘氣是何意?出自哪?

2樓:易書科技

【釋義】人的軀體雖在,只不過比屍體多了一口氣。形容人暮氣沉沉,碌碌無為。

【出處】唐·房玄齡等《晉書·宣帝紀》。

三國時,魏國元老大臣司馬懿手握兵權,把持朝政,魏昭帝臨死前把八歲的兒子曹芳託付給司馬懿和皇族大將曹爽。

魏明帝死了以後,曹芳即位,就是魏少帝。因他太小,朝政就由司馬懿和曹爽掌管。曹爽雖然資格和能力都比司馬懿差得很遠,但他是皇族,就想著要排擠司馬懿,獨掌大權。

曹爽先是以魏少帝的名義提升司馬懿為太傅,實際上是奪去了司馬懿的兵權,然後又把自己的心腹、親信都安排了重要的職務,把持朝政大權。

司馬懿早已看出曹爽的用意,但他不動聲色,裝聾作啞,不去幹涉曹爽。到後來,他乾脆就裝病,也不去上朝,但暗中卻在做著準備。

曹爽聽說司馬懿病了,當然高興,但又不怎麼放心,就派一個叫李勝的心腹去探探虛實。

李勝到了司馬懿家裡,只見他躺在床上,旁邊的侍女正在喂他吃粥。司馬懿好像一點生活能力都沒有,粥喂到嘴裡,有一半都順著嘴角流了出來,衣服上、床上到處都是。

李勝告訴司馬懿,說自己要到荊州去任職,司馬懿也聽不清楚,講了好兒遍,他才聽明白。

李勝回去把情況報告了曹爽,說:「司馬公就像是一具屍體,只是還剩下一口氣,您就不必擔心了。」

曹爽聽了非常高興,就徹底放鬆了對司馬懿的警惕。

到了公元249年新年,曹爽陪著魏少帝去祭掃祖墳,曹爽的親信大臣們也都去了。司馬懿早就得到情報,認為時機已經成熟,等曹爽他們出了城,他馬上調兵佔領了兵庫和城門,並且假傳皇太后的詔令,罷免曹爽的一切官職。

曹爽得到訊息,嚇得手忙腳亂,不知道該怎麼辦。他這時才明白自己上了司馬懿的當,但是已經太晚了。司馬懿派人讓他投降,說是隻要他把兵權交出來,就不為難他。曹爽信以為真,就投降了。

後來,司馬懿又以曹爽謀反為名,將他及其親信全部處死。從此司馬懿獨攬朝政,為他的孫子司馬炎篡魏建晉打下了基礎。

強弓勁弩是何意?出自哪?

3樓:易書科技

【釋義】「強弓勁弩」指的是軍備充實,**精良,勢力強大。

【出處】此典出自《戰國策·韓策一》:「天下之強弓勁弩,皆出自韓。」

戰國時,縱橫家蘇秦去遊說韓王,聯合六國共同對付秦國。

蘇秦到了韓國,受到韓王接見。他對韓王說:「韓國地勢很好,北面有鞏洛成皋作為防禦要塞,西有宜陽常阪作為防禦屏障,東有苑穰洧水,南有陘山層層相衛。

而且韓國方圓千里,擁有數十萬兵馬,『天下之強弓勁弩,皆出自韓』你看,韓國多了不起呀!」

韓王聽了,面有喜色。蘇秦又說:「韓國有堅甲利兵,訓練有素,也非常英勇,一人能抵一百人。

再加上大王賢明能幹,領導有方,完全有能力聯合齊、楚、燕、趙、魏等國共同抗擊強秦。但是,我聽說大王打算服從於秦國,這是真的?」蘇秦停了一下又說:

「如果真是這樣,必然會為天下人所恥笑,我也將為大王感到羞恥。」韓王聽了,攘背按劍、仰天嘆息。他堅決而憤憤地說:

「寡人雖死,必不事秦!」

滅此朝食是何意?出自哪?

4樓:易書科技

【釋義】就是消滅了這些敵人再吃早飯,形容痛恨敵人並急於消滅敵人。

【出處】春秋·左丘明《左傳·成公二年》。

公元前589年,齊頃公帶領大軍去攻打魯國和衛國。魯、衛兩國都是小國,根本抵擋不住,就派人向晉國求救。晉景公派郤克擔任中軍大將,率領八百輛兵車去討伐齊國。

郤克的部隊和魯、衛、曹三國的軍隊會合以後,浩浩蕩蕩地向齊國進發。齊頃公聽說後,就率領大軍開赴邊境鞍地(今山東濟南),雙方在這裡擺開了戰場,並約定第二天交戰。

齊頃公因為連續打敗了魯、衛兩國,特別驕傲沒有把晉國的軍隊放在眼裡。第二天一早,齊頃公親自披掛上陣,對部下將土們說:「我們把敵人消滅了再回來吃早飯!

」說完,連戰馬都沒有披甲,他就親自擂鼓向前衝。

開始時,齊軍的攻勢很猛,箭就像雨一樣飛向晉軍,晉軍死傷頗多。晉軍主帥郤克中了箭,血一直流到了腳上,他仍然堅持著擂動戰鼓。他的副手解張也被箭射傷了手,他把箭桿折斷,血把右邊的車輪都染紅了。

他對郤克說:「中軍的旗鼓是全軍的靈魂,要是您還有氣力,就不要停止擊鼓!」說完,他也拿起鼓槌,幫著擂起鼓來。

晉軍將士見主將這麼英勇,士氣大振,越戰越勇。齊軍抵擋不住,紛紛潰逃,齊頃公誇下的「消滅了敵人再吃早飯」的海口也沒有兌現,而且還差點當了俘虜。

殘杯冷炙是何意?出自哪?

5樓:易書科技

【釋義】

copy吃剩下的酒食。

【出處】唐·杜甫《奉贈韋左丞文》。

唐朝的大詩人杜甫,有一段時間被迫在十分悲辛的處境裡生活。

杜甫從小聰明好學,志高務實,但一直沒有遇到施展才華的機會。直到三十五歲那年,早已盛負詩名的他才踏上通往京都長安的大道。考試完後,杜甫覺得文章寫得得心應手。

但他**知道,主持這次考試的大臣李林甫根本不想選用賢才,而對有才能、有膽識的人一概採取排斥的態度。

杜甫沒有料到自己會應試失敗,內心非常痛苦,對前途悲觀失望。從此,他流落長安,以「賓客」的身份出入於達官貴人之家,過著寄人籬下的生活。他時常赴王公大臣宴飲,席間吟詩辭歌賦助興。

這樣做,一方面是為了維持生計,一方面也是希望得到權貴們的推薦,求得一官半職。他在《奉贈韋左丞文》中寫道:「殘杯冷炙,到處潛悲辛。

」後來演變成「殘杯冷炙」。

孔席墨突是何意?出自哪?

6樓:易書科技

【釋義】孔席:孔子的坐席。墨突:墨子的煙囪。人們用「孔席墨突」形容忙於世事,到處奔走。

【出處】此典出自《淮南子·修務訓》:「孔子無黔突,墨子無暖席,是以聖人不高山,不廣河,蒙恥辱以千世主,非以貪祿慕位,欲事起天下之利,而除萬民之害。」

這段話意思是說:

孔子為了宣傳自己的學說,到處奔走遊說,甚至有時連坐席也沒有坐熱,就又起身走了。墨子為了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張和治國之道,也是不辭勞苦地四處奔波,周遊列國,往往到了一個地方,煙囪還沒有燒黑,就又動身走了。因此聖人不以山為高,不以河為寬,忍著恥辱求謁當時的國君,不是貪圖俸祿,也不是羨慕爵位,而是想擔起天下重任,為天下百姓興利除害。

漆身吞炭是何意?出自哪?

7樓:易書科技

【釋義】表示自毀音容,使人不能認出,以便報效恩人或報仇。

【出處】漢·劉向《戰國策·趙策一》。

春秋末期,趙襄子聯合韓、魏,共同滅了智伯,平分了智伯的土地,把智伯全族的人都殺了個一乾二淨,還把智伯的頭骨製成便器,用來裝糞便。

豫讓是智伯的一個門客,他曾受到智伯的禮遇,見智伯的下場這麼悲慘,就痛哭流涕,發誓要殺掉趙襄子,為智伯報仇。於是,豫讓裝扮成奴僕,懷裡揣著匕首,混進趙襄子家的廁所裡,準備伺機刺殺趙襄子。誰知趙襄子非常警覺,豫讓被他發現,趙襄子讓衛兵把豫讓抓了起來。

趙襄子問他是什麼人,為什麼想刺殺自己。豫讓毫不隱瞞,告訴趙襄子說:「我是智伯的門客,要殺你為智伯報仇!

」趙襄子很讚賞他的氣節,就把他放了。在放他的時候,趙襄子問豫讓:「今天我把你放了,你能不能不再打我報仇?

」豫讓說:「你放了我,是你對我有了私恩,但我為主人報仇是大義,我不能為了私恩而忘了大義。」趙襄子手下的人見他還要找趙襄子報仇,就要把他殺了,可趙襄子說:

「我已說過要放他,不能反悔。今後我小心躲著他就是了。」

豫讓為了能混到趙襄子身邊,想方設法化裝,他用漆把身上塗了一遍,看起來就像是身上長滿了癩子,然後扮成乞丐。有一回,豫讓的妻子看見了他,從他說話的聲音判斷出他是豫讓。於是,豫讓又吞下火炭,把自己的嗓子弄沙啞了。

後來,就是豫讓的妻子見了他,聽見他說話,也認不出他了。

有一次,豫讓得知趙襄子要去一座橋,就埋伏在橋下準備行刺,結果又被趙襄子發現了。趙襄子把豫讓抓起來,表示不會再放他。豫讓希望趙襄子脫掉衣服,讓他在衣服上刺幾下,對智伯好有所交待。

趙襄子滿足了他的願望,豫讓如願以償,就自殺了。

任重道遠是何意?出自哪?

8樓:易書科技

【釋義】「任重道遠」比喻擔負的責任重大,而且要經歷長期的艱苦奮鬥版。

【出處權】此典出自《論語·泰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

有一次,曾子的學生去問曾子:「讀書人應該如何做人?」曾子說:

「必須剛強而有毅力。」學生又問題:「為什麼要這樣呢?

」他回答說:「治理天下的任務很重,道路又很遙遠。如果沒有堅強的毅力,是擔不起這副沉重的擔子的。

」說到這裡他又看了看學生,然後慢條斯理地說:「你們把施行仁政作為自己的任務,這一副擔子難道不沉重嗎?就是做到老死,也不一定能實現施仁德於天下,能說這一道路不遙遠嗎?

」學生們聽後嚴肅而又認真地說:「老師放心,我們一定會堅韌不拔地把這個擔子擔當起來。」曾子聽了微笑著點了點頭。

故劍情深是何意 出自於哪,迎刃而解是何意 出自於哪?

故劍情深 比喻結髮夫妻情義深厚 也指不喜新厭舊。此典出自 漢書 外戚回傳 漢武帝時,發生了一次因答迷信而起的 巫蠱之禍 很多人受到了牽連。皇后衛子夫 皇太子 皇太孫都因受此連累而死,只剩下一個襁褓中的皇曾孫。漢昭帝 武帝幼子 死後,大將軍霍光立皇曾孫為帝,即漢宣帝,封宣帝做平民時所娶的妻子許平原為婕...

變本加厲是何意出自於哪,飛短流長是何意出自於哪?

變本加厲 原意為比原來更加發展。今用以比喻情況比原來更加嚴重。多用於貶義。此典出自南朝 樑 蕭統 文選 序 增冰為積水所為,積水曾微增冰之凜。何哉?蓋踵其事而增華,變其本而加厲,物既有之,文亦宜然。南北朝時,南朝梁武帝蕭衍的長子蕭統編撰了一部文學總集 文選 它是我國現存的編撰最早的一部文學總集,共收...

畫荻教子是何意出自於哪,延師教子是何意出自於哪?

釋義 畫荻教子 形容母親教育孩子的殷殷之情。出處 此典出自 宋史 歐陽修傳 歐陽修字永叔,廬陵人,四歲而孤。母鄭,守節自誓,親誨之學。家貧,至以荻畫地學書。歐陽修是唐宋八大文學家之一。可是,在他少年時代,學習條件是很艱苦的。他四歲失去父親,全家就只靠他母親一個人來維持生活。母親不願歐陽修失學,於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