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理解詞語什麼叫概念,怎樣理解一個詞語,什麼叫概念

2021-03-03 21:02:46 字數 5110 閱讀 1138

1樓:深海之星微藍

如何理解詞語的含義?

理解詞語的含義,需聯絡詞語所處的具體語言環境。透過詞語的表面義,深刻體味其內涵:理解詞的比喻義則尋找本體釋義,理解代詞義則尋找上句釋義,理解詞的引申義、臨時義、隱含義、概括義,則從整體閱讀出發,結合作者感情、觀點、文章主題,從所在的句、段、上下文中去找對應的闡釋句釋義。

概念是反映物件的本質屬性的思維形式。人類在認識過程中,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把所感知的事物的共同本質特點抽象出來,加以概括,就成為概念。表達概念的語言形式是詞或片語。

概念都有內涵和外延,即其涵義和適用範圍。概念隨著社會歷史和人類認識的發展而變化。

如何理解「概念」一詞

2樓:夜璇宸

概念 [ gài niàn ] :思維的基本形式之一,反映客觀事物的一般的、本質的特徵。人類在認識過程中,把所感覺到的事物的共同特點抽出來,加以概括,就成為概念。

比如從白雪、白馬、白紙等事物裡抽出它們的共同特點,就得出「白」的概念。

概念(idea;notion;concept)人類在認識過程中,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把所感知的事物的共同本質特點抽象出來,加以概括,是本我認知意識的一種表達,形成概念式思維慣性。在人類所認知的思維體系中最基本的構築單位。概念可以大眾公認的,也可以是個人認知特有的一部分。

表達概念的語言形式是詞或片語。概念都有內涵和外延,即其涵義和適用範圍。概念隨著社會歷史和人類認識的發展而變化。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gb/t15237.1-2000:「概念」是對特徵的獨特組合而形成的知識單元。

德國工業標準2342將概念定義為一個「通過使用抽象化的方式從一群事物中提取出來的反映其共同特性的思維單位」。從廣義上講:事物能夠改變模型的性質稱為事物的概念。

擴充套件資料

近義詞:詞項、觀點、觀念

一、詞項 [ cí xiàng ]

英文term and concept,指的是 邏輯分析的基本單元。在傳統邏輯裡,詞項就是直言命題的主項和謂項;能作為命題的主項和謂項的,就叫做概念。

二、觀點 [ guān diǎn ]

1、觀察事物時所處的位置或採取的態度:生物學~。純技術~。

2、特指政治觀點:沒有正確的立場,就不會有正確的~。

三、觀念 [ guān niàn ]

1、泛指客觀世界在人頭腦中的反映。與意識、精神、思想等相同。

2、指在感覺和知覺基礎上形成的客觀事物的外部特徵在人腦中重現的形象。

3樓:匿名使用者

〝概念〞包括idea,notion,concept 等涵意。就是反映物件的本質屬性的思維形式。人類的頭腦在感性上升到理性認識過程中,把所感知的事物的共同本質特點抽象出來,加以概括,就成為概念。

換句話說,概念就是反映客觀事物本質屬性的思維形式。例如:〝車〞的內涵概念就包括一切在陸地上用輪子移動的交通運輸工具。

〝車〞的〝外延〞涵義和適用範圍就包括:馬車,汽車,火車。。。或者公共車,救火車,水陸兩用車。。。等等無數類別。

研究概念和概念結構的專業屬於哲學,心理學與認知科學的範圍。

4樓:自治區區

概念也稱觀念,是抽象的、普遍的想法、觀念或充當指明實體、事件或關係的範疇或類的實體。在它們的外延中忽略事物的差異,如同它們是同一的去處理它們,所以概念是抽象的。它們等同的適用於在它們外延中的所有事物,所以它們是普遍的。

概念也是命題的基本元素,如同文法是句子的基本語義元素一樣。

概念是意義的載體,而不是意義的主動者。一個單一的概念可以用任何數目的語言來表達;術語則是概念的表達形式。狗的概念可以表達為德語的hund,法語的chien和西班牙語的perro。

概念在一定意義上獨立於語言的事實使得翻譯成為可能 - 在各種語言中詞有同一的意義,因為它們表達了相同的概念。

概念是人類對一個複雜的過程或事物的理解。從哲學的觀念來說概念是思維的基本單位。在日常用語中人們往往將概念與一個詞或一個名詞(術語)同等對待。

傳統上認為中國文化未建立定義與概念,因此沒有發展出邏輯思維和相關的領域(如哲學、科學)。 概念

為什麼會有結構。 人認識事物是從片面,不完整開始的。老子:

一般人看到事物的正面卻看不到反面,事物有矛盾性的。 一個正方形不是從一面就看清的。 老子;有 「無」這個概念,就會有「有」這個概念。

因為「無」這個不完整,所以就有了「有」。互補所以就有了結構。 只有一個無或有 都是片面的。

如果把「無 」用數學符號 —, 「有」用 + 表示;賦予它性質。。。 自然有結構 在客觀世界上其中一個符號代表它的屬性,如速度,能量等等值。笛卡爾 在主觀世界上一個符號代表一個概念 。

(數學的語言 ??) 如果說物質世界的屬性影響了結構,語文概念也會影響表達的結構。 有和無是同一個概念。

每個概念是完整的單位。完整的東西。每個學科概念的面貌都會不太一樣。

事物還有發展規律(性) 知識就是概念之間的連結,我們構造概念的目的歸根結底是為了把握直觀。

概念內容(內涵)包括所有一個組成該概念的事物的特性和關係。比如「飼養技術」的內容包括所有有關於這個技術的特性。但在定義這個概念時人們挑選出這些特性中最關鍵的,比如:

「飼養技術是繁殖、餵養、圈養和使用農業用動物和以此提取有價值的產品的技術」。更通俗解釋:概念的內涵就是指這個概念的含義,都有必要條件即明確的事物或物件,其中必要條件唯獨只有一個,充分條件有n個。

條件越多,概念外延越小。條件都是帶有作用性質的。比如:

杯子要有空間,才能承載。而且是用來盛水、酒等液體。而且是器皿類(定義項中不能直接或間接地包含被定義項)所以杯子概念的含義是:

用來盛水、酒等液體的器皿。並且如果知道充分條件就能大概的反推出所屬的事物或物件。

5樓:俞根強

通俗地說,就是給不同的情況或事物取一個名字,為了方便自己或與別人交流等。

概念都具內涵和外延,這只是用來區別不同的情況或事物舉例來說,《老子》或《道德經》中的:

吾不知其名,故強字之曰道

其意思是說,硬要取個名字的話叫道

6樓:匿名使用者

這是一個傳統的定義,在現代已經不合適了。

原因是:

1、沒有本質屬性。如幸福這個所謂的概念。

2、不如理解為一個名詞就行了,所謂概念是從亞里斯多德以來到近代後邏輯學的一個名詞。

3、在實踐中,往往是先有了一個觀點,為了說明這個觀點,需要說很多話,而為了簡化,才會定義一個概念。如世界是物質的。物質就是這樣一個概念。

實際上,世界和物質這兩個概念都是作者的假設,因為你根本不知道這是何物。

下面回答你的問題:

1、概念是物件的含義嗎?不是。按邏輯上說概念是內涵+外延。而按現代的科學說法,概念就是物件的名字。

2、概念是物件的本質屬性的命名嗎?物件沒有本質屬性,如水,你找不到它的本質屬性。

比如說我發現了一類事物的本質屬性,然後給這些本質屬性命名就成了概念嗎?你不是給這些本質屬性命名,而是給物件命名。

3、或者說概念就是物件的本質屬性嗎?不是。

4、「車」的內涵概念包括一切在陸地上用輪子移動的交通運輸工具。那麼「馬車」、「汽車」、「火車」的概念又分別是什麼呢?你講的只是它的內涵,從傳統邏輯上講。

「馬車」、「汽車」、「火車」只是車的外延。可數的東西可以這樣說,不可數的怎麼說。所有歸納的東西都是不可證明的,只是一個假設或公設而已。

7樓:小錦蓮蓮

1、如果概念是物件的話,隨便找一個『物件』來,不就是概念了,簡單來說概念是很多很多個物件的共同特徵;

2、應該不完全是吧。比如滿足看這個要求的東西是不是都應該是眼睛?可有些人會把***稱為狗鼻子,衍生出公路狗之類的名稱。

未必接觸到本質,只是部分相同有些時候就可以扔到一個概念分類裡面了。比如水果與熱帶水果。

這就像本來是一體的世界,人類為了方便學習與認知,劃分出一個又一個小方格,當我們學習認知到一定的程度後,這些小方格有會產生各種聯絡,最後在認知裡或許還是一體的;

3、2裡面應該說的很清楚了吧;

4、動力吧,根據動力的不同,又再進行區分。教科書裡不是經常有站在法律的角度這個問題分為什麼什麼和什麼,站在責任的角度這個問題又分為什麼什麼和什麼,站在投資的角度這個問題分為什麼什麼和什麼,只是範疇變了而已。

————————————————————————————

所以,不能說概念就一定是涉及本質的定義,更多的時候只是一種範圍,這也決定了概念的侷限性,嚴格來說不管再嚴謹的概念都是存在漏洞的,都是不完全的。

8樓:匿名使用者

概念:感知的同一種事物

、共同本質特點,加以概括。

概念不是物件的含義,概念趨向於事物本質的特點,而含義趨向於事物的意義。

概念不是事物本質屬性的命名,概念是事物本身屬性的概括。

概念是事物的本質屬性的概括。

馬車、汽車,火車,的概念應該是除了有車的概念外,在對各自的特點進行補充。

9樓:匿名使用者

1 應該說是抽象認識。比如:狗的概念,我們看到一隻狗,而你腦的浮現的狗的概念不一定是對應這隻狗,第一次看見除外。

2 不合理的說法,那概念要是不成為人類普遍認可的就不能。你可以想象藥房裡的藥品亂貼標籤的後果。

3 屬性? 那得看它有無實際意義 比如 母豬 我們理解的物件卻可以是「母」也可以是「豬」 兩個就都有它的屬性意義。

4 概念是可以組合的,如你所說的「馬車」、「汽車」、「火車」,概念之間體現的是共性和個性的關係。比如公豬和母豬,它們都是代表豬,而區別是,有的是公的,有的是母的。

10樓:迷你小炮彈

不同書中對於概念一詞的定義和用法都有所不同。 一般情況下有兩種,

1概念是對某個事物的較具體的描述性概括,如秦前紅所編的《憲法》一書中對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概念,大概是將人民代表大會的產生、權力**、功能作用等進行了描述 此種用法的概念和定義有點類似

2概念是對某個或某類事物的抽象性概括,指出其共同的特徵和本質,如民法中關於「物」的規定,即物是與人身相分離、能滿足人的一定利益並能為人力所支配的客觀存在

11樓:匿名使用者

概念就是文化認同度

文化是一個大概念

我們每一個人都都掌握著這個大概念的一部分就是認同度沒有認同度談不上概念一詞

概念也是彼此的認可度

沒有認可度根本無法交流

概念其實就是認同的廣泛性與認可的真實性

也就是廣泛性和真實性是構成概念的

必須。。。

你怎樣理解素養的涵義,如何理解核心素養概念的內涵

核心素養 這個概念舶來於西方,英文詞是 key ompetencies key 在英語中有 關鍵的 必不可少的 等含義。competencies 也可以直譯為 能力 但從它所包含的內容看,譯成 素養 更為恰當。簡言之,核心素養 就是 關鍵素養 要理解核心素養這一概念,把握核心素養的本質,需要關注以下...

1如何理解物流的概念2怎樣理解物流的柔性化特徵

可劃分為 生產物流 物流 銷售物流 物流 廢棄物物流 1,物流是指為了滿足客戶的需要,以最低成本,通過運輸,保管,配送等方式實現原材料,半成品,成品以及相關資訊由商品的產地到商品的消費地所進行的計劃,實施和管理的全過程。物是一切可以進行物理位移的物質資料,流是物品的物理運動,空間位移。其他的慢慢給你...

怎樣理解加權平均數,怎樣理解權,怎樣理解計算髮行在外普通股加權平均數中的已發行時間和報告期時間?

加權平均數 加權平均數的概念 加權平均數是不同比重資料的平均數,加權平均數就是把原始資料按照合理的比例來計算,簡單的例子就是 你的小測成績是80分,期末考成績是90分,老師要計算總的平均成績,就按照小測40 期末成績60 的比例來算,所以你的平均成績是 80 40 90 60 86 學校食堂吃飯,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