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的年齡特點與心理特徵是概念嗎

2021-03-04 07:06:55 字數 5962 閱讀 6173

1樓:匿名使用者

當然不是,年齡是年齡,心裡是心理。 只能說在小學這個年齡段有什麼樣的心理特徵。比如小學生對新鮮事物比較好奇。初中生出於青春期,有逆反心理...

2樓:鑫靈雅

不可確定。隨著年齡大了,可能

就會沉默。。。可能會活潑了,心理上也可能隨著年版齡特點去成長。我權就是一個9歲的小學生,一年級因為我太小,不會交際,其他同學都比我大1.

2歲,我從心理上就覺得我太小,大了好了。自從到了3年級,我大了,懂的也多了,知道該怎麼交際了,同學們也不會說我了。我是認為不可確定的,因為在我班有個人叫李娜,她1年級才5歲,但她毫不在乎,一直很開朗,她也是我的榜樣,對他來說,這不是個概念,我問過她了。

不採納沒關係,我只希望能幫一下你。做個活雷鋒也好哈~

小學生的心理年齡特徵是什麼

3樓:匿名使用者

1,模仿

2,老師講的都是對的

3,非常喜歡被表揚

4樓:趴在屋頂的螞蟻

- -我也是小學生- 但我和1樓說的不一樣吶 -

不過大部分都是如1l

小學生的心理特點是什麼?

5樓:匿名使用者

1.感知、注意、記憶的特點。

小學生從籠統、不精確地感知事物的整體漸漸發展到能夠較精確地感知事物的各部分,並能發現事物的主要特徵及事物各部分間的相互關係。比如,在畫圖時,他們漸漸能夠注意到圖中各部分的大小比例;他們的感知從無意性、情緒性漸漸向有意性、目的性發展。起初,他們選擇觀察物件常常從興趣出發,以後則漸漸能夠按照學習任務的需要去感知事物了。

對於外界事物空間特性的知覺,小學低年級學生還需有具體事物的支援,比如,他們把「三角形」和「小旗子」、「長方形」和「桌面」相聯絡。隨著年齡的增長和知識的增加,他們的空間知覺漸漸從直觀向抽象過渡。對於時間的特性,小學生入學時能掌握他們經驗範圍內的時間概念,如前天、昨天、大後天等等,但對於與他們的生活關係不太密切的時間單位,如幾分,幾秒、幾世紀等則不能理解,而且對時間長短的判斷力也比較差。

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們對時間單位的理解力和對時間長短的判斷力都會不斷提高,開始逐步懂得珍惜時間,學習的自覺性也日益增強。

小學生的注意力不穩定、不持久,且常與興趣密切相關。生動、具體、新穎的事物,較易引起他們的興趣和注意,而對於比較抽象的概念、定理,他們則不感興趣,因而不易長時間地集中注意力。另外,小學生的注意範圍較小,常出現顧此失彼的現象。

比如,邊聽課邊記筆記,同時注意演算速度和準確度對於他們來說都是比較困難的。

小學生的記憶最初仍以無意識記、具體形象識記和機械識記為主。他們對一些有趣的事情能很好地記住,而對老師交給的學習任務有時記起來卻感到困難;他們能記住一些具體的、直觀的材料,而對抽象的詞、公式和概念卻難以記住,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們的思維理解能力不斷提高,記憶的自覺性、對詞的抽象識記和意義識記的能力都會不斷提高。

2.想象、思維的特點。

小學生的想象從形象片斷、模糊向著越來越能正確、完整地反映現實的方向發展。比如,在做遊戲時,他們已不滿足於用兩根交叉的棍子表示飛機,而要求飛機要有機翼和螺旋漿等等。低年級的小學生,想象具有模仿、簡單再現和直觀、具體的特點,他們在遊戲中常重複從**那裡看到的動作和姿勢,而且他們想象的遊戲動作一般要有某種具體實物的支援。

例如,他們把沙子堆成橋樑、地道等等。隨著年齡的增長,到中高年級,他們對具體形象的依賴性會越來越小,創造想象開始發展起來。

小學生的思維從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要形式逐步向以抽象邏輯思維為主要形式過渡,但他們的抽象邏輯思維在很大程度上仍是直接與感性經驗相聯絡的,具有很大成分的具體形象性。比如,低年級學生在不能直接觀察到事物特徵的情況下,對某些概念進行概括會感到困難。就拿「大與小」的概念來說,他們通常是通過對大、小物體的直接感知獲得的。

而到了高年級,他們則開始能夠依靠表現一定數量關係的詞語來進行概括。而且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們掌握概念中直觀、外部特徵的成分逐漸減少,而掌握抽象、本質特徵的成分不斷增多。

3.情感的特點。

隨著年齡的增長,小學生的情感也逐漸變得更加穩定,豐富、深刻了。低年級小學生雖已能初步控制自己的情感,但還常有不穩定的現象。比如,他們受到表揚立即興高采烈,捱了批評則馬上情緒低落。

此時他們雖已初步具有了愛憎的情感,但他們的愛憎還是和具體的事物緊密聯絡在一起的,比如對父母、親人的愛等等。到了小學高年級,他們的情感更為穩定,自我尊重,希望獲得他人尊重的需要日益強烈,道德情感也初步發展起來。此時他們的好惡不再是隻停留在口頭或面部表情上,而是常付諸於行動。

比如,他們不僅在內心裡崇敬和熱愛英雄人物,而且能夠以他們為榜樣,幫助同學、努力學習……他們已能夠把對身邊親人的愛擴充套件到對教師、對同學的愛和對祖國、對人民的愛。隨著求知慾的日益增強,他們不再滿足於同「這是什麼」,而開始問「這是為什麼」,認識、分析各種問題開始注意從動機、效果多方面評價自己和他人,對**的依賴性較低年級小學生明顯減少。

4.意志的特點。

小學生的身體各器官、系統都生長髮育得很快,他們精力旺盛、活潑好動,但同時因為他們的自制力還不強,意志力較差,所以遇事很容易衝動,意志活動的自覺性和永續性都比較差,在完成某一任務時,常是靠外部的壓力,而不是靠自覺的行動。在學習活動中,雖然開始時勁頭很足,但卻往往虎頭蛇尾,不能持久地堅持。隨著年齡的增長,小學生意志活動的自覺性和永續性會漸漸增強,他們能夠自覺地完成作業。

在遇到難題時,有時也能夠控制自己不洩氣、不分心,直到問題得到解決。另外,由於小學生的模仿性比較強,因而家庭對他們的影響是不可低估的。特別是現在獨生子女家庭比較多,孩子較易形成任性等不良習慣,因而就更應注意進行正確的教育和引導。

5.性格的特點。

小學生的自我意識在不斷髮展,自我評價的能力也不斷有所增長。隨著年齡和見識的增長,他們已不再完全依靠教師的評價來估計自己,而是能夠把自己與別人的行為加以對照,獨立地作出評價;他們逐步學會了用道德觀點和社會準則來評價別人和自己的行為,儘管他們運用的準則一般還常是很具體的,他們的評價卻變得越來越全面,能夠同時看到正面和反面、優點與不足。另外,隨著個性的發展,小學生的個性性格特徵也不斷增強,性格對他們行為的影響越來越大。

當然小學生性格的可塑性很大,但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們的行為會漸漸形成習慣,性格也就越來越穩定,越來越難以改變了。因而在小學階段進行有效的教育,使學生形成良好的性格是非常重要的。

6樓:滄海浩波

小學生的心理特點主要是叛逆、青春期、你要我做的事,明知是對的,偏要反著做,其實心裡很明白、渴望被人理解,有人來多多瞭解自己,傾聽自己的煩惱、把自己當成大人不是孩子。

10歲以前的孩子,還沒有完全獨立自主的思想,還處於人格形成的階段,所以孩子的性格就是他身邊的人和社會環境的寫照,這個階段是孩子性格成形的關鍵時期,所以老**母要身教勝過言傳,以便孩子形成健康的人格

7樓:許辰浩詭異

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據小學生生理、心理髮展的規律和特點,運用心理學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培養小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促進小學生身心全面和諧地發展和整體素質全面提高的教育。教育部2023年13號檔案《關於加強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見》中指出:良好的心理素質是人的全面素質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未來人才素質中的一項十分重要的內容。

走近新課程,「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的理念撲面而來,它比過去的教育教學更關注每一位學生的喜怒哀樂,更關注人的情緒生活和情感體驗,更關注人的道德生活和人格養成,更關注學生的尊嚴。這意味著,今後對老師的要求不僅是要完成「傳道、授業、解惑」的任務,而且應當成為一個合格的心理輔導員,承擔起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新任務。

因此在課程改革中科學、有效地開展心理健康教育顯得尤為重要。下面我談兩點自己在新課程改革中自己對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一點嘗試和體會:

一、創設和諧、宜人的教育教學物質環境。

給孩子一片空氣,讓他們自由呼吸;給孩子一塊綠地,讓他們栽花種草;給孩子一片繪畫壁,讓孩子自由描繪;給孩子一片飼養園地,讓他們感受動物的可愛。順孩子之天性,讓他們快樂的成長。

創設優美、安全、舒適的物質環境。如校園的戶外場地富有變化,則具有激發小學生多種經驗,誘發小學多種活動行為的功能。在活動場內,設計豐富多彩的裝置和材料,使處處充滿綠色和生機。

教室是小學生主要的活動空間,我們力爭使室內寬敞明亮,溫馨舒適。所佈置的內容隨著教育目標、季節變化而變化。整潔優美的物質環境喚起了小學生對生活的熱愛,陶冶了小學生情操,充實了小學生生活,激發了小學生的求知慾,培養了小學生的探索精神與生活情趣。

二、創設民主、和諧的教育教學精神環境 。

校園的教育教學精神環境是指校園中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及校園校風、氛圍等,它包括小學生生活、學習和遊戲的人文因素和活動空間。

心理學家蘇霍姆林斯基對認知與情感的關係,作了這樣一個生動而貼切的比喻:「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識的種子就播種在這個土地上。」反過來講,如果離開「情感」這塊「肥沃的土地」,也就結不出「良好的發展」的果實。

1、平等相待學生,跨越陳舊的「代溝」。

在課程改革環境下,要求教師轉變心態,改變以往居高臨下的權威態度,以親切的面孔、用平等、和諧的口吻與學生交流,縮短師生間的「心距」。學生在這樣一個人格得到尊重、情感得到理解、行為得到鼓勵、努力得到肯定的氛圍中,就能盡情釋放自己潛在的創造能量,毫無顧慮地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自然地表露出自己的困惑疑問,首先就是創設和諧輕鬆愉快的學習環境。

良好的課堂心理環境是高質量教學的有力保證。心理學研究表明:和諧、愉悅的氛圍有助於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活動,而緊張、冷漠的氣氛會大大抑制學生學習的熱情。

如何減輕消除學生學習上的心理壓力,培養學生對學習的一種良好心態?教學中,教師要扮演好一名引導者、組織者、協作者的角色,創造最佳的心理氛圍,使學生情感得到體驗,心靈得到溝通,理念得到認同,情緒得到調節,行為得到訓練,讓學生充分地展示自我,從而使學生能學得懂、學得好、學得輕鬆。這樣不僅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信心和勇氣,而且培養了學生相互協作,共同**的精神。

當學生的思維、情趣、愛好都有了張揚的空間時,就會走進老師和老師攀談併成為朋友,為學生的心理能夠健全發展打下了紮實的基礎。

2、師生真誠相對,理解鑄就成長。

在人際交往中,真誠是最重要的,要做到能理解別人,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作為教師,在學生面前必須表現一個真實的自我,用真誠的愛去對待每位學生,才能使學生感到真實、可信。蒙臺梭利說:

「教師不僅是一個教師,還是一個心理學家,因為他要指導兒童的生活和心靈。」 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有一個重要的原則就是理解。成年人渴望理解,小孩更渴望理解。

許多成功的教育案例告訴我們:不理解何來教育。我們只有通過各種途徑,深入地理解我們的學生,才能達到成功教育的目的。

作為一名老師,一名心理輔導員,如果不理解兒童的心理情感,不與他們真誠的相處,他是難以順利開展工作的。隨著社會的不斷變化發展,人的心理也在不斷地變化著。社會的因素,家庭的教育都給我們的教育帶來了一定的難度,唯有積極探索,適應新情況,敢於面對新問題,才能不斷地發現兒童的最新動態,走出一條與時俱進而不會落後的道路。

現代的教育觀認為,教師不應該是教育的主宰,不應該再有權威不可侵犯的思想。命令、強迫的教育方式其實是把軟刀子,不但否定了學生的權利和尊嚴,導致學生的心理障礙,而且扼殺了學生的創造力。放下架子,努力創設寬鬆、和諧的氛圍,以朋友的身份與學生交流,用真誠換真誠,讓學生切實感覺到你是他的朋友,你才能深入他們的內心世界,才能使他們從心裡接受你善意的意見與建議。

3、傾注真心真愛,促進感情內化。

師生心理交融的基礎是感性的交情,也是愛的投入。教師應重視那些存在各種缺點的學生,多關心有心理障礙的學生。因為這些學生常常由於這樣或那樣的原因,心理上受到壓抑,失去平衡,性格比較孤僻,心理也比較脆弱。

當學生遇到不順心的事時,就會產生不良情緒,並對學習和生活造成一定的影響。如何讓這種消極的影響降到最小?我認為教師應深入瞭解學生,善於與學生溝通,進行談心、交流,進而開導學生,傾聽學生的內心情感,感知學生的內心世界,以老師真誠的愛去關心、呵護每個學生,讓學生的心靈得以寄託,讓學生的情感得到傾訴,精神得到依靠。

當學生需要關心、幫助時,老師應及時伸出援助之手幫助學生,使學生幼小的心靈得到鼓舞,讓學生相信自己一定能行,逐步養成良好的心理品質。

總之,加強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是當前學校教育改革在新形勢下的新視角,它注重全體學生的心理素質的發展,雖然,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與途徑有很多,但我個人認為,事實也證明了,當學生需要關心、幫助時,教師只有對學生傾注真情的愛,才能更好地塑造、淨化學生的心靈,才能讓學生更好地去掌握科學文化知識,學生只有在教師「真愛」的陶冶下,才能更積極地投入到學習中,這是開展心理健康教育不可缺的方法與手段。

小學生心理特徵,小學生的心理特徵有哪些?

小學生心理特點分析 小學階段是小學生長身體 長知識 長智慧的時期,也是其道德品質與世界觀逐步形成的時期。他們面臨著生理與心理上的急劇變化,加之緊張的學習,很容易產生心理上的不適應。他們一般有以下心理特點 一 好的願望與心理準備不足。幾乎每個小學生都有美好的願望,對未來充滿憧憬和嚮往。他們幻想做一個有...

中學生心裡發展特點,中學生的各階段心理特徵

中學生就要讓孩子建立良好的人生觀和世界觀,讓他們努力學習,鍛鍊身體,這個都是要告訴孩子的。中學生心理髮展的特點呢,我覺得可能他們是又比較成熟,又比較不成熟,發展不是很健全,但是他們有他們自己的心理思想。還是要陪著他們長大,告訴他們一些原則性的問題,不要讓他們犯錯。中學生心理髮展特點,那麼一定要明確自...

簡述道德心理結構發展特點,小學生品德發展的基本特徵

主要是由道德認識 道德情感 道德意志和道德行為四種心理成分構成的。道德認識和道德情感可以喚起人的道德動機,從而推動人們產生道德意志和相應的道德行為。一 道德認識 道德認識也可稱為道德觀念,即是一種對道德行為的是非 善惡 美醜及其執行意義的認識,其中包括道德概念與道德信念的形成以及運用這些觀念去分析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