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述道德心理結構發展特點,小學生品德發展的基本特徵

2021-03-03 23:55:24 字數 5419 閱讀 6351

1樓:染指無流年

主要是由道德認識、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為四種心理成分構成的。道德認識和道德情感可以喚起人的道德動機,從而推動人們產生道德意志和相應的道德行為。

(一)道德認識

道德認識也可稱為道德觀念,即是一種對道德行為的是非、善惡、美醜及其執行意義的認識,其中包括道德概念與道德信念的形成以及運用這些觀念去分析道德行為,對人或對事做出符合自己認識水平的道德評價。

(二)道德情感

道德情感是伴隨著道德認識所產生的一種內心體驗。它不僅是對客觀事物的一種反映,也是人們對客觀事物的一種態度。一般地說,在現實生活中的各種事件或是他人、個人的行為,凡是符合自己的認識或自己所維護的道德觀念時,就會產生積極的情緒體驗,否則就會產生消極的情緒體驗。

由此可見,道德情感就是人們的道德需要是否得到滿足而引起的內心體驗。

(三)道德意志

道德意志是人們自覺地確定道德行為的目的,積極調節自己的活動,克服各種困難,以實現既定目的的心理過程。道德意志也要受到道德認識的支配,是人們利用自己意識的控制和理智的權衡作用去解決道德生活中的內心矛盾(如動機間的衝突及行動過程中堅持與動搖的鬥爭等)與支配行為的力量。道德意志通常表現為一個人的信心、決心和恆心。

(四)道德行為

道德行為是指一個人遵照道德規範所採取的言論和行動,它是實現道德動機的手段,是道德認識和道德情感的具體表現和外部標誌。道德行為的培養主要通過道德行為方式的訓練和道德行為習慣的養成等途徑來實現的。只有學生具有良好道德行為才使學校的品德教育具有社會價值。

小學生品德發展的基本特徵

2樓:

(1)逐步形成和諧的道德認識能力。從小學時期開始,兒童形成系統的道德及相應的道德行為習慣,但小學生的道德認識能力具有依附性,同時也缺乏原則性,其發展的趨勢是穩定的、和諧的。

(2)道德言行從比較協調到逐步分化。一般來講,年齡越小,言行越一致;隨著年齡的增加,逐漸出現言行一致和不一致的分化。

(3)明顯地表現出自覺紀律的形成。自覺紀律的形成和發展是小學兒童的道德知識系統化及相應的行為習慣形成的表現形式,也是小學兒童出現協調的外部和內部動機的標誌。

小學生,指正在小學上學的學生,亦指某類成年人的想法和思維方式與同齡人相差甚遠甚至背道而馳,對事物的認知和思考能力如孩子一般幼稚、單純。

舊指在國子監童科和民間蒙館、私塾讀書的學生,今指在小學讀書的學生。《文獻通考·選舉八》:「 徽宗政和四年,小學生近千人,尚有繼至者,分十齋處之。

增教諭俸,不許受束脩。自八歲至十二歲,率以誦經書字多少差次補內舍上舍。

3樓:匿名使用者

小學階段是品德發展的奠基階段,是良好行為習慣養成的最佳時期。小學生品德發展具有明顯的形象性、過渡性和協調性。

(一)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在小學品德的發展中佔據顯著地位:小學生行為習慣處於從無到有、從依附到獨立的階段,可塑性極大;兒童行為習慣的養成,對其品德的形成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二)小學生品德發展的形象性:小學生的品德發展,儘管原則性、抽象概括性有了一定程度的發展,但在很大程度上帶有生活經驗的特點,容易受到行為情境的制約,離不開直觀的感性形象的支援,帶有明顯的形象性,處於由具體形象到抽象邏輯性發展的過程中。

(三)小學生品德發展的過渡性:小學生品德發展的過渡性主要體現在:由簡單、低階向複雜、高階過渡,由具體形象向抽象概括過渡,由生活適應性水平向倫理性水平過渡,由依附性向獨立性過渡,由他律向自律過渡,由服從向習慣過渡。

過渡性是小學生品德發展的基本特徵之一,它表現在品德心理各要素的發展中。

4樓:勿忘他

小學生品德發展的基本特徵是:要善良:要團結同學丶尊敬老師,

5樓:鑫裡的程

(1) 逐步形成和諧的道德認識能力。從小學時期開始,兒童形成系統的到的及相應的道德行為習慣,但小學生的道德認知能力具有依附性,同時也缺乏原則性,其發展得趨勢是穩定的,和諧的。

(2) 道德言行從比較協調到逐步分化。一般來講,年齡越小,言行越一致;隨著年齡的增加,逐漸出現言行不一致的分化。

(3) 明顯的表現出自覺紀律的形成。自覺紀律的形成和發展是小學兒童的道德知識系統化及相應的行為習慣形成的表現形式,也是小學兒童出現協調外部和內部冬季的標誌。

簡述道德的起源和特徵。

6樓:凮起雲湧

道德的起源:

道德從根本上起源於慾望和理性的統一,實踐或活動起源於慾望,而非理性。理性只能分辨對錯,而不引起任何活動,慾望正好相反,它能夠引起活動,卻不能分辨對錯。

慾望能夠服從理性,也能夠反對理性服從理性的慾望導致良好的選擇,反對理性的慾望導致較差的選擇,而道德正在於這種良好的選擇。

道德的特徵:

道德的準則是自由,而把自由又定義為既不壓迫人,也不受人壓迫,具體來說,不可以強求古人遵循今人的道德,也不可以強求小孩遵循**的道德,也不可以強求女人遵循男人的道德。

也不可以強求窮人遵循富人的道德,也不可以強求發展中國家遵循發達國家的道德,這種說法反過來也是正確的,不可以強求今人遵循古人的道德。

也不可以強求**遵循小孩的道德,也不可以強求男人遵循女人的道德,也不可以強求富人遵循窮人的道德,也不可以強求發達國家遵循發展中國家的道德。

7樓:健康快樂一

我來回答這個問題,簡述道德的起源和特徵,道德的起源應該是從孔子是開始,孔子時就是有了仁義道德禮智信。通過以上的道德約束來衡量人的行為準則。

8樓:匿名使用者

1.勞動是道德起源的首要前提

2.社會關係是勞動賴以產生的客觀條件

3.人的自我意識道德產生的主觀條件

9樓:匿名使用者

第一節 道德的起源

一、倫理學史上的爭論

神啟論把道德起源歸結於神祕的天啟和神的意志。

理念論倫理學認為道德起源於至高的理念和精神。教育論、環境論和社會關係論所指的外在條件和外部的事物已是屬人的事物和條件,這些思想已具有了唯物主義的萌芽和傾向。

先天論認為,道德根源於人生而有之的東西。

本能論認為道德根源於人的本能和本性。

人性論認為,道德根源於人類自然的天性,人的自然本性、本能決定共同的人性,是決定社會本質的共同的東西,因而也是決定道德的根本層次。所以一定社會的階級道德的產生和形成都是與人的自然本性密切相關的,人的本性不僅決定了道德的產生,而且決定了道德發展的總趨勢。道德正是為了滿足人們的本能欲求和自然感覺而產生的一種工具性的方式。

需要論認為,道德是人根據自己的生存發展需要,自己為自己立法的產物。道德作為人類社會的重要成果源於人的需要,人類社會產生了道德,就是因為道德滿足了人的某種需要。人類通過各種對世界的掌握方式來滿足自身的各種需要,以實現對自己的肯定和發展。

而道德作為人類理性的結晶,不是表達個人的偏愛和欲求,而是表現人們的共同願望和需要。從道德發生的歷史看,道德產生於人們調節社會群體內部各種關係以維護一定社會秩序以及個人自我肯定、自我發展的需要。這用千百年來客觀存在著的道德協調性因素和進取性因素就可證明。

二、道德的起源

(一)經濟關係決定道德的產生是唯物史觀的基本觀點。道德根源於經濟關係,是從歸根結底的意義上講的。一是說決定道德產生的要素都是在經濟關係的不同作用下產生的;二是從歸根結底的意義上來理解經濟是道德的根源,可以避免對經濟決定道德產生簡單的、機械的理解。

道德的產生最終只能從經濟關係中找到根源,經濟關係是道德產生的根本原因之所在。

(二)勞動實踐是道德產生的動因。首先,勞動實踐是人的創造性的體現。其次,經濟關係對道德的決定作用,是通過勞動實踐起作用的,勞動實踐是道德產生的根本動力。

另外,勞動實踐的創造推動了道德的產生。

(三)倫理關係是道德發生的前提。道德是對利益的調節,而利益關係和矛盾是存在於廣泛的社會關係中的。沒有社會關係,就不會有人與人、人與社會之間的利益衝突,也就不會有道德的發生。

只有在倫理關係中,在人與人的交往中,才存在調節和規範的問題。作為社會關係中的社會分工,是道德作為一種社會現象發生的關鍵。

(四)人的生存與發展需要是道德發生的誘因。首先,人類生存的需要是道德發生的直接原因。為了調節人們的利益需要,最初便形成了一些最簡單的行為規範和準則,以緩和利益的衝突和矛盾。

其次,隨著生產力水平的提高,人的生存需要不再是社會利益的主要矛盾時,由人們的發展的需要所引發的矛盾衝突就會成為道德所要調節的主要內容。

(五)意識水平是道德發生的主觀條件。人類的意識是在實踐中產生的,但一經產生就具有相對獨立性。這種獨立性一是表現在它使社會實踐中存在的經濟關係、社會關係服從於人的需要;二是表現在意識由不自覺到自覺的過程所形成的能動作用。

第二節 道德的本質

一、道德是一種社會意識(道德的一般本質)

社會經濟關係對道德的決定作用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社會經濟結構的性質直接決定各種道德體系的性質。

2、社會經濟關係所表現出來的利益,直接決定著道德的基本原則和主要規範。

3、在階級社會中,人們在同一經濟結構中的不同地位和不同利益,也決定著各種道德體系的階級屬性、社會地位和彼此間的矛盾鬥爭。

4、經濟關係的變化必然引起道德的變化。

二、道德是一種特殊的調節規範體系(道德的特殊本質)

1、道德規範是一種非制度化的規範。

2、道德規範沒有也不使用強制性手段為自己開闢道路。

3、道德規範是一種內化的規範。

三、道德是一種實踐精神(道德的深層本質)

道德需要促使人類結成相互滿足的價值關係,推動人們改善這種關係,調節人與人的交往、協作,完善人的人格,形**類特有的實踐精神。

道德是有目的的活動。目的性是人類活動的最基本特徵,也是人類精神能夠進入實踐的主要依據。道德源於現實,又超越現實,道德是理想與現實的統一體。

道德作為實踐精神,以其理想性、目的性指引人們的行為,將理想轉化為現實。學習倫理學不僅僅在於掌握有關的理論知識,更在於將這些理論知識應用於實踐。我們訴諸理智、情感,更要訴諸行動,自覺修養,成為一個道德高尚的人。

10樓:天才牛頓

經典問題.

把五隻猴子關在一個籠子裡,上頭有一串香蕉實驗人員裝了一個自動裝置,一旦偵測到有猴子要去拿香蕉,馬上就會有水噴向籠子而這五隻猴子都會一身溼. 首先有隻猴子想去拿香蕉,當然,結果就是每隻猴子都淋溼了. 之後每隻猴子在幾次的嘗試後,發現莫不如此, 於是猴子們達到一個共識:

不要去拿香蕉,以避免被水噴到. 後來實驗人員把其中的一隻猴子釋放,換進去一隻新猴子a, 這隻猴子a看到香蕉,馬上想要去拿.結果,被其他四隻猴子海k了一頓 因為其他四隻猴子認為猴子a會害他們被水淋到,所以制止他去拿香蕉 a嘗試了幾次,雖被打的滿頭包,依然沒有拿到香蕉 當然,這五隻猴子就沒有被水噴到 後來實驗人員再把一隻舊猴子釋放,換上另外一隻新猴子b 這猴子b看到香蕉,也是迫不及待要去拿 當然,一如剛才所發生的情形,其他四隻猴子海k了b一頓 特別的是,那隻a猴子打的特別用力(這叫老兵欺負新兵,或是媳婦熬成婆 ^o^)

b猴子試了幾次總是被打的很慘,只好作罷

後來慢慢的一隻一隻的,所有的舊猴子都換成新猴子了,大家都不敢去動那香蕉 但是他們都不知道為什麼,只知道去動香蕉會被猴扁

這就是道德的起源

社會群體為了社會利益約定的社會成員的行為規範.

請簡述職業道德基本內容,簡述律師職業道德的基本內容。

職業道德是指人們在職業生活中應遵循的基本道德,即一般社會道德在職業生活中的具體體現。是職業品德 職業紀律 專業勝任能力及職業責任等的總稱,屬於自律範圍,它通過公約 守則等對職業生活中的某些方面加以規範。職業道德的涵義包括以下八個方面 1 職業道德是一種職業規範,受社會普遍的認可。2 職業道德是長期以...

簡述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為什麼要以誠實守信為重點

社會主義道德建設以誠實守信為重點,既是對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弘揚,又是對當代中國道德建設實踐的正確反映,加強道德建設,要以誠信為本 操守為重 守信光榮 失信可恥為基本要求,增強全社會的誠實守信意識。誠實就是真實無欺,既不自欺,也不欺人 守信就是重諾言,講信譽,守信用.誠實和守信是統一的.就個人而言,誠...

請簡述會計職業道德的含義和功能,會計職業道德的含義包括哪些

會計職業道德,指在會計職業活動中應當遵循的 體現會計職業特徵的 調整會計職業關係的各種經濟關係的職業行為準則和規範。會計職業道德是調整會計職業活動利益關係的手段。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會計職業活動中的各種經濟關係日趨複雜,各經濟主體的利益與國家利益 社會公眾利益時常發生衝突。會計職業道德可以配合國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