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因素影響地區的發展,什麼因素影響一個地區的發展

2021-03-03 21:29:50 字數 6005 閱讀 8898

1樓:12345a幫助

1、區位因素,這個很重要,如果是沿海或者是與省會等中心城市相鄰,發展會好些,因為有輻射帶動作用;

2、政策因素,看是否納入國家戰略,如果納入國家戰略,那支援力度就相當可觀,比如浦東新區,濱海新區,兩江新區,西鹹新區等;

3,科技和人才因素,系統的開放程度等等

2樓:碧海翻銀浪

1、地理區位,其中最重要的是交通,其它有與產業上下游或消費者之間的地理銜接、氣候等

2、自然資源,其中最重要的是土地資源與水資源,其它如能源3、人才,這大家都同意

4、人文因素,包括政策、社會文化、文明水平等

城市的形成主要受到哪些因素的影響

3樓:淵源

其實影響城市形成的因素不外乎這兩個因素:社會經濟條件、自然條件。

社會條件:

1.社會發展對城市形成的影響。

2.政治因素對城市形成的影響 一些政治事件對某些城市形成、發展影響極大,甚至對某些城市具有決定性的影響。

3.交通條件對城市形成的影響 交通是地區聯絡和物資交流的重要手段。重要城市皆為交通樞紐,並以交通網使它與腹地聯絡起來。

4.文化因素對城市形成的影響 人類的文化活動,往往也能促使城市的形成和發展。

自然條件:

1.地質條件與城市的形成 地質條件是城市建設與發展的固體基礎。岩石裸露處不便於城市的建設,岩石風化形成的砂、礫、粘土層便於人類活動和城市的發展。

2.地形與城市的形成 從地形上看,平原最適宜城市的形成和發展。地勢平坦便利市域擴大,利於各種交通的發展,也有利於發展農業。

所以世界上重要城市多分佈於平原區。如我國的上海、北京、廣州、漢口等。世界上的大城市,如紐約、倫敦,柏林、巴黎、東京、芝加哥、莫斯科、加爾各答等也皆位於平原區。

3.氣候與城市形成 從世界來看,大部分城市,尤其是大城市多位於適於人類生活的溫帶地區。氣候條件往往影響城市性質。

日本的大阪,英國的蘭開廈成為世界早期著名的紡織工業城市,與當地氣候條件(溫暖,多雨,空氣溼度大等)有一定的關係。

4.水與城市形成 城市形成與發展和水的關係頗深。河畔、湖濱及海岸帶都是利於城市形成的地區。

河流歷來就是重要的運輸通道,而且又是工業用水和飲用水的最好源地,為城市形成和發展提供了重要的有利條件。

5.礦產與城市 產業革命以後,某些大的礦物產地迅速發展成為新建的工業城市。

影響一個國家或地區經濟發展的因素有哪些

4樓:

1.江南地區雨量充沛,氣候較熱,土地肥沃,具有發展農業的優越條件。

2.從東漢末年開始許多人為了躲避北方戰亂,逃到江南地區。西晉後期以來,在中國古代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人口遷徒浪潮中更多的北方人遷到江南給江南地區帶去了勞動力,和先進的生產技術、不同的生活方式。

3.那時候江南戰爭相對較少,社會秩序比較安定。

影響城市發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和如何影響

5樓:巨集圖

一個國家和地區的城市化選擇什麼樣的戰略模式,是由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中國在選擇城市發展的戰略模式時應根據:經濟全球化、資訊化技術、現代分工體系、不同階層利益的均衡以及環境、資源等因素來確定城市的可持續發展模式。

發展戰略;經濟全球化;資訊化;城市可持續發展

一個城市的發展戰略方案,在大的方面主要涉及城市發展的階段定位,即回答這個城市目前所處的發展階段和空間方位;其次是城市發展方向和道路的確定;此外還有城市產業模式、城市系統協調發展等。根據這些要求,在具體制定城市發展戰略方案時,需要考慮以下因素:

一、經濟全球化對城市發展的影響

21世紀是經濟全球化向縱深發展的世紀,經濟全球化對現代城市發展的影響主要表現在,使現代城市發展環境出現了同質化發展趨勢,對城市發展國際性與開放性提出新的挑戰。城市發展環境同質化趨勢,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經濟制度的同質化,即市場制度成為全球經濟發展的主流制度;經濟交往規則國際化,即在世貿組織框架下的全球**體系,使按照共同**規則從事經濟活動成為經濟一體化的內在要求;在資訊科技支撐下形成經濟活動平臺,使產業要素在全球範圍內高度流動和重組成為21世紀世界經濟發展趨勢。

經濟全球化背景下的同質化大環境,在擴充套件了城市發展空間的同時,也提升了以城市為核心的地區之間的競爭層次;為城市發展提供了新機遇的同時,也提出了新的挑戰。在制定21世紀城市發展戰略時,經濟全球化導致的同質化環境是必須考慮的因素。

一是在城市發展的空間定位上,必須從全球化的高度來確定城市發展可利用資源的空間邊界。要從資訊化改變的現代世界的空間中,從虛擬空間、關聯空間、輻射空間、核心空間等多維空間中確定城市發展的新空間和新位置。

二是在城市發展的目標定位上,應從全球經濟發展趨勢與本地經濟優勢的結合中,確定21世紀城市發展戰略目標。在同質性中找出差異優勢,是確定新戰略目標不可缺少的新思路。

三是在城市競爭對策制定上,應當考慮全球化背景下已提升的競爭平臺和已發生的競爭內容來確定新競爭對策,確定如何打造新核心競爭力的競爭方案。

二、控制城市規模

中國進入了快速城市化時期,2023年我國城市化水平達到41.8%,較1978 年增加了26 個百分點。相應地,城市用地規模不斷增長,1985 -2 0 0 0 年我國城市建成區用地年均擴充套件速度為850km2。

進入21 世紀以後,在經濟高速增長的情況下,城市的空間結構面臨調整,許多城市的總體規劃都進入修編階段。

在各城市總體規劃進行修編的過程中遇到的一個突出問題就是城市規模問題。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大部分城市總體規劃確定的人口與用地規模在1990 年代初已被突破,城市總體規劃的範圍、目標和標準不能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二是許多城市在1990 年代中後期就開始城市總體規劃的修編或編制城市發展戰略規劃,其中2010 年的城市人口規模出現了大幅增加的現象,比上版總體規劃確定的2023年城市人口規模增加30%以上。城市發展規模一直是城市總體規劃編制和審批關注的焦點,多年以來主要是通過**人口規模來確定用地規模,在市場經濟體制改革不斷深入的情況下,城市人口規模**的不確定性越來越強。

如何解決城市總體規劃中的城市規模問題得到城市規劃界的關注。縱觀現有的文獻,主要有3 種代表性的觀點:(1)產業需求的角度。

根據城市的性質、職能的特點**城市生產性用地和非生產性用地;(2)制度建設的角度。在經

濟的轉型時期,要實現「正規化的轉換」由規模控制向制度建設轉變;(3)市場的角度。由於市場力量在城市發展和建設中的作用越來越強,對城市規模**的一個可取的方法是確定一個規模目標域,按市場變化不斷調整規劃與建設的目標,解決未來發展的不可**性。總之,在城市規模的確定中市場的因素越來越重要。

我國土地資源稀缺,城市發展的政策要求促進城市發展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城市規模的控制十分必要。那麼,在經濟轉型階段,**如何控制城市規模呢?

城市規劃是**對社會經濟巨集觀調控的一種手段,在人口規模越來越由市場決定的情況下,只有通過分析和掌握影響城市用地規模的因素,**才能運用自身的資源,實現對經濟發展和城市空間結構的引導。在我國城市經濟發展水平遠未達到發達國家相對穩定的水平階段時,通過城市用地規模實現對城市規模的調控將會更加符合我國現階段的實際情況。

三、現代分工體系對城市發展模式的影響

產業集聚理論認為城市的發展有賴於城市產業的集聚,城市不僅有使產業集聚的功能,反過來產業集聚形成的集聚效應,又會成為推動城市發展和產業發展的動力。產業集聚與產業本身的發展和城市的發展具有一種互動機制。事實上,現代城市不僅是產業要素或產業群聚集的平臺,同時也是現代社會化大生產分工發展的平臺。

可以說現代社會分工與城市的發展緊密相連。城市所具有的規模效益是建立在高度分工的基礎上的。沒有分工的發展就沒有產業規模的擴充套件,越是大城市越有利於專業化分工發展。

所以我們在制定城市發展戰略時,必須充分地考慮分工的因素,從現代社會分工體系中對城市產業發展進行定位,對於我國城市發展戰略制定顯得尤為重要。由於我國是一個有著悠久的自給自足小農經濟傳統的國家,在制定城市發展戰略時,往往缺乏社會化分工觀念,總是在一個封閉的空間中搞小而全。在這種傳統觀念的束縛下,我們已經付出了沉重的代價。

目前中國形成的產業佈局高分散,地區之間雷同的產業結構,極大地制約了社會分工的發展和城市功能的發揮。按照現代經濟分工發展的要求,調整產業結構佈局,重新確定城市產業結構模式,是21世紀中國城市發展戰略必須思考和解決的問題。

按照現代分工發展的要求,在城市發展道路的選擇和城市產業型別定位上,需要考慮以下因素:

一是要從經濟全球化背景下正在出現的新一輪分工與中國經濟發展的關係中,重新思考中國城市分工格局。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後,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經濟活動的半徑和資源配置的空間。由於目前的中國是一個具有經濟的高成長性和市場待開發的國家,加上良好的投資環境和廉價的勞動力,使中國成為目前世界上吸引投資最多和對製造業轉移最具有吸引力的國家。

面對新的國際分工大調整的格局,我們不能滿足於對外資所具有的吸引力,應從產業發展戰略的高度來思考如何將這種吸引力變成我們未來的產業競爭力。從戰略上解決這個問題,就有一個如何面對國際製造業的轉移與國內民族工業發展相協調的問題;就有一個如何將製造業轉移帶來的國際分工鏈與國內產業分工鏈合理銜接的問題。歸結到城市產業佈局上,就有如何處理吸引外資國際大都市與周遍城市的分工系統的再調整問題。

目前國內面對國際製造業轉移的機遇,出現了建立製造業城市熱。有些城市不顧自身條件的限制,在城市規劃和產業定位上一味模仿搞國際化大都市。如此下去將會造成新一輪的資源浪費。

二是要從中國產業升級發展的趨勢,思考城市的產業發展方向。目前中國正處在產業升級的過程中,從城市與產業發展的關係看,新興產業的發展將推動一批新興城市和新的產業區域的出現,對此我們要有足夠的準備。中國新興產業興起的過程就是新一輪分工形成的過程。

特別是處在大城市周邊的中小城市、中西部尚未開發的城市,在未來城市產業定位上,更要考慮這些因素。這些地區在城市產業戰略定位上,容易犯的錯誤就是模仿中部和大城市搞雷同的產業結構。 三是要從地方的競爭優勢上,確定城市的產業發展戰略。

在如何認識地方競爭優勢上,要走出一個誤區:這就是簡單地認為別人沒有的我有,就是競爭優勢。其實這是非常片面的認識。

目前在西部大開發中,在這種片面觀點的誤導下,搞所謂的特色產業具有很大風險性。在現代社會化市場經濟條件下思考我們的競爭優勢,不能簡單地認為,別人沒有的我有就是優勢。全面的認識應當是,市場需求的別人不能提供,而我能提供的,或者我比別人能更有效地提供,才是我們的競爭優勢所在。

如何判斷哪些是市場需要的,就是要從現代分工系統中去尋找和判斷。儘管某一城市有豐富的旅遊資源、獨特的礦產資源,但有不一定就是優勢,

只有當這些資源成為社會需求的資源時,才能成為開發的優勢。

四、不同階層利益的均衡對城市政治文明與城市理念發展的影響

城市不僅是各種產業要素集聚的平臺,也是不同利益群體的組合體。無論是古希臘時期的民主,還是15世紀之後在新興城市中產生的資產階級民主,都說明了城市是民主產生的溫床。由於城市經濟是一種交換經濟,在工業經濟時代這種交換經濟又演變為一種市場經濟。

而現代市場經濟是一種法制經濟、契約經濟,在法律和契約面前人人平等的經濟自然也是一種民主的經濟。古代社會存在以鄉村為單位的分散的農耕經濟與以城市為依託形成的集權政治,由於政治的力量遠大於經濟的力量,所以,在這樣一種社會基礎上不可能有民主政治,只能是集權政治。

總之,近代以來工業化城市的出現,不僅賜給了人類一個高效率的社會財富的生產方式,同時在這種高效率生產方式形成的作用下,還給予了人類另一種社會財富:這就是以民主為核心的現代城市的政治文明。黨的十六大提出要建立社會主義的政治文明,這非常符合中國經濟與社會發展的需要。

我們可以相信,21世紀中國政治文明的建設最重要的基地應當是在城市。隨著中國城市的發展,城市民主必將成為中國民主政治的主要內容而發展。21世紀中國城市民主意識出現,將會成為中國政治文明的主要推動力。

無論是從城市經濟發展的內在要求看,還是從現代城市文明發展的趨勢看,以及從建立社會主義城市文明的本質要求看,中國的城市政治文明應當是以人為本、以知識為本的政治文明。所謂以人為本的城市文明,就是現代城市規劃和設計、城市財富的分配和使用,都應當在滿足人的發展、實現人的價值、體現人文關懷的目標下進行。由於城市中的人,是由各種利益群體和不同階層組成的人群,所以城市的政治文明必須是各種階層利益能夠在城市的政治制度框架中得到均衡表達的政治文明,這就是城市的民主政治。

社會主義的城市政治應當是有利於城市生產力發展的政治,適應現代資訊科技和知識經濟發展的需要,那麼社會主義的城市政治就應當是以知識為本的政治。所謂以知識為本的政治,就是城市的文化趨向和政治激勵都應當是朝著有利於城市知識積累和人的素質提高的方向發展。

目前在中國製定的城市發展戰略中,我們比較注重城市的經濟與產業發展.

影響地面輻射採暖板散熱量的因素有哪些

1.地面裝飾材料,地磚和木地板的導熱係數不一樣。2.家居的位置及結構。最好選擇有腿的家居並與地面有一定的距離。這樣更有利於散熱。3.系統的管路佈置間距及地暖管的口徑。管路間距越小散熱量越大,口徑越大散熱量也越大。但並不是說散熱量越大越好。一般地面溫度不易超過30度為宜。詳述影響地面輻射平衡的因素 地...

影響社群護理髮展的因素,目前有什麼對策

目前,我國存在人口老齡化 慢性病 傳染病患病率不斷升高,家庭結構的改變及醫療費用的增長,看病難 看病貴已成為當前影響社會和諧發展的矛盾之一。我國 把大力發展社群衛生服務工作作為解決這一問題的重要舉措。因此,更多的病人將向社群轉移,城市居民80 以上的醫療問題應在社群解決,社群護理將成為21世紀護理事...

認知發展理論的影響因素,皮亞傑的認知發展理論中認為影響發展的因素有哪些?

皮亞傑將影響兒童心理髮展的各種要素進行了分析,將之歸納為四個基本因素。分為兩種 一種是物理經驗,另一種是數理邏輯經驗。1 物理經驗是關於客體本身的知識,是客體本來具有的特性的反映,是通過簡單的抽象活動而獲得的直接經驗。2 數理邏輯經驗是主體自身動作協調的經驗。皮亞傑經常以一位數學家回憶童年時期獲得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