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星辰夜之魂
隋文帝改革府兵制的關鍵措施,是把軍人戶籍編入州縣,同樣分到田地。隋朝改革後的府兵制帶來的效果:
一、有利於生產;
二、增加**的賦稅收入;
三、擴大了兵源;
四、清除了胡漢分治的遺蹟。最後概括為「有利於國家的統一、富強和民族的融合」。特別強調,隋朝府兵制的基礎是均田制。
分析隋文帝改革的主要意義
2樓:端木吟天
隋文帝致力於鞏固國家的統一。南北朝以來,由於中原地區生產力的發展,文化的繁榮,給予國內少數民族地區的人民的深遠的影響。隋文帝在處理國內民族關係上,對周邊各民族政權,儘可能使他們臣服,維護國家安定。
《中國通史簡編》(范文瀾):「隋文帝主要的功績,在於統一全國後,實行各種鞏固統一的措施,使連續三百年的戰爭得以停止,全國安寧,南北民眾獲得休息,社會呈現空前的繁榮,秦始皇創秦制,為漢以後各朝所沿襲,隋文帝創隋制,為唐以後各朝所遵循,秦隋兩朝都有巨大的貢獻,不能因為歷史短促,忽視它們在歷史上的作用。」
3樓:落落
致力於鞏固國家的統一,南北朝以來,由於中原地區生產力的發展,文化的繁榮,給予我國國內少數民族地區的人民的深遠的影響。隋文帝在處理國內民族關係上,對周邊各民族政權,儘可能使他們臣服,維護國家安定
概括隋文帝兵制改革的背景
4樓:凌若尚溪
在北周時已「改軍士為侍官,募百姓充之」,府兵已從均田農民中招募,軍隊對均田戶放鬆了。這說明府兵制已開始與均田制結合在一起了。
隋初,隋文帝為加強軍事力量,銷兵重農,安定天下,也就有必要對府兵制進行改革。所以在開皇3年(538)的詔令中,有「初令軍、人以二十成丁」的話,軍民並提,即固民籍而言。到了開皇10年(590),又下令「凡是軍人,可悉屬州縣墾田籍帳,一與民同;軍府統領,宜以舊式」。
這樣兵民就共籍了。這也是府兵制也與均田制進一步結合的必然結果。士兵和百姓一樣,在均田制度之下,獲取份額土地,進行農業生產。
於是府兵「始一寓之於農」
這樣就使大批勞動力投入生產,對經濟的發展起了積極作用。府兵制改革也有消除軍人特權,特別是軍將世襲特權的作用。北周武帝以來,最高統治者就不斷改革,來沖淡和消除存在於府兵制度中的私家武裝的性質。
隋文帝吸取了前朝改革的成果,又更一步進行改革。他通過兵部選任軍府將領,不再由一家一姓所世襲。加上士兵有了土地且戶籍又隸屬州縣。
這樣就使私家武裝的性質徹底沖淡以至消滅了。所以,隋文帝對府兵制的改革,起到了加強**集權,維護國家統一的巨大作用,其意義遠遠超過了軍事本身
隋文帝改革的背景
5樓:安卓
這次改革,為後世的當政者們豎立了富國安民的樣板 隋文帝改革,即隋朝開國皇帝楊堅為加強**集權而採取的一系列強化措施。
隋文帝楊堅,弘農華陰(今陝西華陰東)人,父親楊忠是西魏十二大將軍之一。他十五歲時因父親
的功勳被授官散騎常侍、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封成紀縣公。周武帝時進位大將軍,襲爵隋國公,長
女為太子妃。公元580年五月,入宮輔政。581年二月,他逼迫周靜帝讓位,建立隋朝,定都長安,取年
號為開皇。 589年,隋文帝完成了南北統一,結束了自西晉末年以來延續近三百年的**局面。中國曆
史進入一個新的階段。
從開皇元年(581年)開始,隋文帝即著手一系列的改革。
他首先廢除不合時宜的北周六官制,基本上確立了三省六部制度。以利於加強**集權。三省,就
是尚書省、門下省、內史省。這三省的正副長官,即尚書省的令、僕射,門下省的納言,內史省的監、
令,都是宰相。三省都是最高政務機構,分別負責決策、審議和執行。尚書省下設吏、禮、兵、刑、戶、
工等六部。每部設尚書,總管本部政務。此外,有御史臺和太常、光祿、衛尉、宗正、太僕、大理、鴻
臚、司農、太府等九卿。在地方,簡化行政機構,廢除郡一級地方官,實行州、縣兩級制。官吏的任用
權一概由吏部掌握,禁止地方官就地錄用僚佐。
隋文帝建立的這一整套規模龐大、組織完備的官僚機構,表明封建制度已發展到成熟階段。自隋定
制,一直沿襲到清朝。
其次,隋文帝下令,制定對後世法律影響深遠的《開皇律》,為維護地主階級利益確立法律根據。
《開皇律》分為十二篇。判刑的名目有五種:一是死刑,二是流刑,三是徒刑,四是杖刑,五是笞刑。
為了緩和階級矛盾,修訂《開皇律》時廢除了一些酷刑,如梟刑──斬首懸於木杆上;轘刑──車裂;
宮刑──破壞***。也一概不用滅族刑。同時,減省一些刑律,減去死罪八十一條,流罪一百五十四
條,徒、杖等罪千餘條,總共保留五百條。
這個新的封建法律,是維護統治階級利益的。明文規定貴族官僚享有法律特權。凡在議親、議故、
議賢、議能、議功、議貴、議勤、議賓,即所謂「八議」範圍內的人和七品以上官吏,犯罪都可以減罪
一等。九品以上官吏犯罪,可以用錢來贖罪。
第三,隋文帝採取了許多經濟措施以鞏固其統治。他頒佈了關於均田和租調的新令;下令將百姓成
丁年齡由十八歲推遲到二十一歲,丁男服役期限由一個月減為二十天;戶調絹由一匹(四丈)減為二丈;
丁男年滿五十,免役改庸等。這些規定減輕了農民的負擔,使農民有更多時間從事農業生產。
他還整頓了府兵制,加強**對軍隊的控制權。西魏、北周建立的府兵制,士兵另立戶籍,完全脫
離生產,實際上是地方豪族的武裝,統兵權不歸**。隋文帝改變了這種情況,規定軍人戶籍屬州縣管
理,平時參加生產,兵農合一化。使府兵制和均田制結合起來,既保證國家的兵源,又加強了對農民的
奴役和控制。****設立十二衛,各衛設大將軍,為府兵最高將領,歸皇帝統管,加強了封建國家對
軍事機構的直接控制權。
此外,還建立科舉制,廢除九品中正制。開始,隋文帝命令各州每年推選三個文章華美、有才能的
人,到**受官。後來,隋文帝又下令,京官五品以上,地方官部管刺史,要由有德有才的舉人擔當。
到隋煬帝時,定十科舉人,開設進士科,以考試詩賦為主,選擇「文才秀美」的人才。這標誌著科舉制
度的產生。科舉制度的建立,重才學而不重門第,削弱了門閥大族世襲的特權。這種「任人唯賢」的改
革,對後代影響很大。
隋文帝所進行的一系列改革措施,對削弱地方豪強勢力,加強**集權起了積極的作用。隋文帝統
治的後期,國家富足強盛,編戶大增,倉儲的豐實為歷史所罕見;全國安寧,南北民眾得以休息,社會
呈現空前繁榮景象。隋文帝所創隋制,為唐朝以後各朝所遵循,在歷史上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隋文帝的改革措施有哪些?
6樓:匿名使用者
隋文帝改革措施涉及政治、經濟、軍事各個方面,其作用在於鞏固統一,為後世的行政制度奠定了基礎。
(一)隋文帝改革的主要措施。一是進行政治改革,**官制上廢除不合時宜的北周六官,確立三省六部制,即設內史省負責決策,設門下省負責審議,設尚書省負責執行,而尚書省下設吏、民、禮、兵、刑、工六部;地方官制則「存要去閒、並大去小」,將原來比較混亂的地方官制從州、郡、縣精簡為州、縣兩級,撤消境內500多郡。同時,裁汰了大量的冗官,將一些郡縣合併。
大大節省了**的開支,提高了行政效率,也減輕了人民的負擔。二是進行經濟改革,推行均田制,編制「定簿」整頓戶籍;設定糧倉;統一了幣制,廢除其他比較混亂的古幣以及私人鑄造的錢幣,改鑄五銖錢。三是進行軍事改革,對府兵制度的改革,採取「寓兵於農」的制度。
(二)隋文帝改革的作用。隋文帝改革的主要作用,在於統一全國後,實行各種鞏固統一的措施,使連續三百年的戰爭得以停止,全國安寧,南北民眾獲得休息,社會呈現空前的繁榮,秦始皇創秦制,為漢以後各朝所沿襲,隋文帝創隋制,為唐以後各朝所遵循,秦隋兩朝都有巨大的貢獻,為後世的行政制度奠定了基礎。
隋文帝改革內容
7樓:匿名使用者
確立三省六部制、簡化地方官制、修訂開皇律、領均田令、設定糧倉、改革貨幣、府兵制度、太陵、大興城
隋文帝改革時間為581年至605年,在隋朝建立初期,隋文帝為加強**集權而採取的一系列強化措施。
8樓:匿名使用者
首先廢除不合時宜的北周六官制,基本上確立了三省六部制度。以利於加強**
9樓:匿名使用者
(一)確立三省六部制:
**設尚書、門下、內史三省,以尚書令、納言、內史令為長官,行使宰相職能,輔助皇帝處理全國事務。內史省和門下省是機要之司,內史省負責起草並宣行皇帝的制詔;門下省負責審查內史省起草的制詔和尚書省擬製的奏抄;尚書省是國家最高行政機關。其下設吏部、禮部、兵部、都官、度支、工部六部。
每部設尚書為長官。尚書令下有尚書左、右僕射各一,左僕射判吏、禮、兵三部事,右僕射判度支、都官、工部三部事。尚書令與左、右僕射及六部尚書合稱「八座」。
開皇三年(583),改度支為民部;都官為刑部。除三省外,又設祕書和內侍二省,負責圖書修撰及宮內供奉等事。另設御、都水二臺,負責監察和水利。
記這樣不僅加強了**集權,而且開創了中國封建社會政治體制的新階段。
(二)簡化地方官制:
隋初,楊堅在確立了三省六部制的**機構後,又對地方機構進行了改革。南北朝以來,由於郡縣設定過漤,形成了「民少官多,十羊九牧」的局面。隋初沿北齊、北周制設州、郡、縣**地方機構,開皇三年,楊堅從河南道行臺兵尚書楊尚希的建議,廢郡,改為州、縣二級制。
州設刺史,縣設縣令。
(三)修訂「開皇律」:
修訂「開皇律」。對前代八十一條死罪、一五零條流罪、千餘條徒、杖等酷刑以及滅族等都一概廢止。同時,又減輕了許多法律的內容,如「流役六年,改為五載;刑徒五歲,變從三祀;其餘以輕代重、化死為生。
」對犯人處置採取審慎態度,而不是草菅人命,有效地防止了冤案的發生。文帝對法律的改革,使法律減輕了殘酷和野蠻性,在中國法制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為了使隋朝早日繁榮富庶,隋文帝大力發展社會經濟。
(四)領均田令:
隋初,在北齊、北周均田制的基礎上,繼續實行均田制,均田令規定:丁男、中男受露田(種植五榖)80畝,永業田20畝,婦女受露田40畝。奴婢5口給1畝。
永業田不歸還,露田在受田者死後歸還。對一般農民,採取輕徭薄賦鼓勵農桑的政策,對於豪強貴族兼併土地的行為則給予打擊,以保證農民的正常生產。從而提高了農民勞動生產的積極性。
均田制實行後,國家可以控制更多的勞動力,增加賦稅收入。
(五)設定糧倉:
文帝時所設的倉,可分兩種,即官倉和義倉。官倉的糧儲,用以供養軍公人員。設定官倉的目的,即是在增加關東漕運的效率;也就是把原來關東各州對京師個別直接的輸糧辦法,改為集中和分段運\輸的辦法。
並在黃河沿岸設定米倉,先把關東各州的食糧集中在這些倉裡,然後利用黃河及廣通渠運到京師。因此時間及人力物力,都節省不少。據唐人的估計,文帝末年諸倉所存的食糧,已可供**五六十年之用。
義倉又稱社倉,設定於鄉間,其儲糧由人民捐納,以備饑荒時賑濟災民。百姓軍人,捐出的糧食,存入當地的社倉裡由「社司」專管賑目和儲存等事宜。如遇某地收成不好發生饑饉之時,便以某地社倉中的儲糧賑濟饑民。
並規定民戶捐糧於社倉的標準:「上戶不過一石,中戶不過七鬥,下戶不過四鬥。」義倉之設,對人民的生活來說,自是一項有力的保障。
隋文帝時期戶籍改革的主要內容隋文帝改革內容
一 確立三省六部制 設尚書 門下 內史三省,以尚書令 納言 內史令為長官,行使宰相職能,輔助皇帝處理全國事務。內史省和門下省是機要之司,內史省負責起草並宣行皇帝的制詔 門下省負責審查內史省起草的制詔和尚書省擬製的奏抄 尚書省是國家最高行政機關。其下設吏部 禮部 兵部 都官 度支 工部六部。每部設尚書...
隋文帝楊堅的所有兄弟,隋文帝楊堅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楊爽 563 587 隋朝將領。字師仁,小字明達。弘家華陰 今屬陝西 人。隋文帝楊堅之異母兄弟。北周時,楊爽年幼,以太祖軍功封同安郡公。六歲時,太祖死,由獻皇后扶養,因此,在諸兄弟中楊堅特寵愛楊爽。楊堅任丞相時,拜大將軍 秦州總管。轉授蒲州刺史,進位柱國。楊堅取代北周建立隋朝後,立為衛王。遷雍州牧,...
關於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封建化,北魏孝文帝改革加速了北魏封建化的程度,對麼
封建化 所謂封建化是指封建生產方式的形成 確立過程,指在封建生產關係主導下,各種非封建因素向封建關係的轉化。其基本內容是土地佔有制的封建主義和封建社會兩個對立階級 地主階級與農民階級的形成。北魏孝文帝的封建化又叫 漢化 即少數民族學習漢族的政治制度 管理體制 經濟耕作等類似的行為。我個人覺得 整頓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