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文學創作的客體是以人的活動為中心的社會生活

2021-03-03 21:55:53 字數 4151 閱讀 4305

1樓:瘋紙們嗯

文學創作是指作家為現實生活所感動,根據對生活的審美體驗,通過頭腦的加工改造,以語言為材料創造出藝術形象,形成可供讀者欣賞的文學作品,這樣一種特殊的複雜的精神生產活動,它是創作主體與創作客體的有機統一。

在文學創作中這兩者的關係如何統一的,這就是我這個學期學文學理論最感興趣的問題之一。

我常常問自己,問什麼別人能創作出一部部傑出的文學作品,而我只是個欣賞者,有時連個欣賞者也做不到,只是個門外漢,只是個過客,充充看一眼就離去,什麼也感受不到因為我不具有文學創作主體基本素質。

文學創作的主體並不完全等同於作家的概念,他是指那些面對文學創作客體,並進入創作過程的作家。文學創作主體有三個基本特徵:一是暫時放棄對現實的直接功利性關注;二是想象力被充分調動起來;三是向創作物件傾注強烈感情。

俗話:「《文選》爛,秀才半。」「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吟。

」楊雄說:「大抵能讀千賦,則能為之。」杜甫也說: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古今中外作家大多得力於閱讀。高爾基、奧斯特洛夫斯基、司馬遷、王安石、冰心、茅盾、三毛等都是如此。

冰心7歲已讀完《三國志》,11歲前就讀完了《水滸傳》《聊齋志異》《滑稽外史》《塊肉餘生述》《西遊記》《天雨花》《再生緣》《兒女英雄傳》《說岳》《東周列國志》《封神演義》《紅樓夢》等。臺灣女作家三毛3歲時就迷上書,5歲半就讀《紅樓夢》,她一生嗜書如命。

也就是說也是說學問影響文學創作。

曹丕《典論.**》:「文以氣為主,氣之清濁有體。」這裡所謂「氣」,乃指作家的氣質、個性。

《情采》篇中闡明瞭「為情而造文」的創作原則,在《物色》篇中提出了「以少總多,情貌無遺」的藝術概括理論。

所謂智者樂山,仁者樂水。

這就是主體選擇客體,有什麼樣的主體就有什麼樣的客體。

醉過才知酒濃,愛過才知情重—你不能做我的詩,正如我不能做你的夢,只有體驗才是主客體融合的方式。

偉大作家司馬遷成功經驗就是「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關於文學創作客體的幾種觀點。所謂文學創作的客體是指作家在創作過程中加工改造的物件。以往人們對於文學創作客體主要有三種看法:

一是認為文學創作的客體就是人的主觀情感意念;二是認為文學創作的客體就是自然,即外在的客觀世界;三是認為文學創作的客體是社會意識形態。文學創作的客體是以人的活動為中心的社會生活。

曹雪芹說的「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就是要求把注意力集中到生活實際中,研究一切實際的人和事,豐富我們的生活經驗,有了生活積累,寫起來就得心應手。這就是說到了創作的客體,當你遇到秋天黃葉飄落時,就會有「遵四時以嘆逝,瞻萬物而思紛;悲落葉於勁秋,喜柔條於芳春」的感受。

而情感是體驗的途徑。

偉大情感是構成偉大心理品質的主要因素,聖人說:「有德者必有言」,偉大的情感品質可造就才華橫溢的文章

文學藝術是情感藝術。要想打動別人就要先打動自己。花鳥很普通,可是「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人是有七情六慾的,不要對自己身上萌生的情感無動於衷,麻木不仁。

文學創作是主客體雙向建構的過程也就是情景交融、心目相取。心中之情與眼中之景互相滲透構成藝術形象。任何藝術形象都不可能是純粹主觀的或純粹客觀的。

文學創作所反映的社會生活不是獨立於作家之外的自在存在,而是作家眼中的存在,帶有作家的主觀傾向;作家在作品中融進的主觀傾向是社會生活影響制約的產物,並非空穴來風。也就是主體的客體化,客體的主體化。

晉代陸機的《文賦》,中說 「意不稱物,文不逮意」,對「物、」「情」、「文」三者的關係進行了探索。我想這裡的物是指創作的客體,而情是創作的主體,而文是指語言。孟郊寫作講究一字一句慢慢錘鍊,講究「兩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或是「語不驚人死不休」。

高爾基說:「語言把我們的一切印象、感情和思想固定下來,它是文學的基本材料。文學就是用語言來表達的造型藝術。

」(《論散文》)語言具有描繪形象、喚起讀者形象聯想的功能,是因為語詞所表現的概念是同有關的表象聯絡在一起的。作家應當掌握語言藝術的特點和技巧。從所反映的生活出發,去尋求最恰當的語言。

老舍在《語言與生活》中說過:「語言脫離了生活就是死的。語言是生命與生活的聲音。

」作家有深厚的生活底子,對所寫的人物有深刻的瞭解,才能更好地駕馭語言。

例如「用惠山泉水泡小龍團茶」,這是日常生活化的語言,到了東坡詩裡就成了「獨攜天上小團月,來試人間第二泉」。生活物象到了文學中變的別具一格、神靈活現,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文學想象經常因為創新不夠,於是語言變得過俗、過濫,總擺脫不了別人的影子。

一寫荷塘就是田田的葉子,就是微風過處之類;一寫美女就是瓜子臉櫻桃嘴,現在時興的是可人、**之類。古人都懂得不正面去寫羅敷的美,這就是文學的語言。

所以說有了文學的語言文學創作主體和客體更好統一。

而主客體的統一是一個彼此之間雙向交流、相互融合、同構對位和共同吸附、共同超越的過程。

為什麼說文學創作的客體是以人的活動為中心的社會生活

2樓:sunny桉藍

其一,文學是人學,離不開人的喜怒哀樂與生活情景。只有反映了人們熟悉的,至少是能夠理解的情感與生活現象的文學作品才能為人們所接受。

其二,文學的客體是作為整體的社會生活。科學,特別是社會科學也以社會生活為研究客體,但它們所研究的是社會生活的某一方面,或某種規律。而作為文學創作客體的社會生活則是整體性的社會生活,是完整的生活場景,是生活的方方面面。

其三,文學的客體是具有特徵性的社會生活。文學創作的客體是社會生活,這並不意味著隨便什麼生活現象都可以進入文學的殿堂。只有那些富於特徵性的生活現象才能成為文學的物件。

這是因為,只有富於特徵性的生活現象才有可能是生動的,是包含著深刻意韻的。把握了這樣的生活現象就能夠創作出具有獨創性的文學形象來。

其四,文學的客體是具有審美意義的社會生活。這並不是說文學創作的客體只能是美的事物,而不能是醜的事物。所謂審美意義是指社會普遍認可的審美原則,或者人們普遍具有的審美趣味。

至少,文學的客體應該是那些經過藝術加工之後能夠具有審美意義的社會生活。本身就不具備審美意義,經過藝術加工之後依然不具備審美意義的生活現象就不應該進入文學作品之中。

其五,文學創作的客體有時是那些看上去完全是自然狀態的景物,似乎與社會生活沒有什麼直接的聯絡,但實際上也屬於社會生活範疇。因為根據馬克思的美學思想,作為人的審美物件的自然景物已經不是純粹客觀的自然物,而是「人化的自然」,它們在被人們當作審美物件時是一種社會性的存在而非物質的存在,是人的社會生活的一部分。

誰能說說「文學創作與社會生活關係的問題」?

3樓:匿名使用者

文學創作的客體文學創作客體是指作家在創作過程中加工改造的物件。文學創作的客體是以人的活動為中心的社會生活,這可以從五個方面來看,其一文學是人學,離不開人的喜怒哀樂與生活情景;其二文學的客體是作為整體的社會生活;其三文學的客體是具有特徵性的社會生活;其四文學的客體是具有審美意義的社會生活;其五文學創作的客體有時是那些看上去完全是自然狀態的景物,似乎與社會生活沒有什麼直接的聯絡,但實際上也屬於社會生活範疇。

文學理論課後答案

4樓:匿名使用者

文學理論教程

第一章基本概括:

5樓:子良

恩恩。。。。。。。頭疼。。。。。搜搜哈。。。。。。。。。。。。。。。。。。

6樓:君臨天下

這個似乎有點難度哈,慢慢來,好好想想,嘻嘻!

如何理解文學創作中主客體的雙向運動

7樓:匿名使用者

文學創造中主客體的雙向運動,首先是主體能動地審美地反映客體,即主動地選擇客體和加工處理客體的有關資訊;並通過情感體驗,把自我的意識、情感物件化,即將客體「主體化」,在觀念中創造出源於客體又超越客體的審美形象。

在這個過程中,創作主體始終處於主導性、主動性的地位並顯示出能動創造性的特徵。

創作主體的主導性、能動性、創造性首先體現在對創作客體的選擇上。前文已指出,文學創造的客體是社會生活,包括物質世界和已客觀存在著的精神世界。

創作主體的主導性、能動性、創造性又集中體現在實際創造過程中對「具體客體」的剪裁、綴合、概括、綜合、虛構、想象和情感化、觀念化上,也就是對客體進行變形、情感投射和觀念移注。

在文學創造的主客體關係中,客體處於非主導的、被動的地位。但是,主體從選擇具體客體開始到對具體客體的重塑整個過程,都要從生活出發,以生活為依據,也就是說,始終受到客體的規定和制約。

8樓:匿名使用者

文學創作中的三股情感流,不僅是一個相互交融的、不可分割的整體,而且它們是以流變的運動方式對文學創作的全過程起調節和控制作用。

怎樣正確看待文學創作中的靈感現象

靈感是指人在文學,藝術,科學,技術等活動中突然產生的富有創造性的思路。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功夫 靈機一動,計上心頭 等,都是說的靈感。靈感並不是什麼神祕 虛無縹緲的東西,它是實實在在存在著的。可以說,生活積累 知識沉澱是靈感產生的基礎。靈感的出現往往帶有偶然性,靈感是一種非自覺的思維方式,往往...

張愛玲的文學創作為什麼不同於當時兩大主流的文學創作思潮

張愛玲文學創作的兩大特色 對人性的關注,以及對國民性的批判。從而論證了張愛玲的文學創作不但並未缺乏歷史感,反而真實的反映了亂世兒女的倉皇與無奈以及人在歷史變遷中的卑微與渺小,蘊含著強烈的時代滄桑感和歷史感。張愛玲的文學作品明顯區別於當時上海的兩大文學陣營派別 抗戰文學和閒適文學。她的作品融合了傳統文...

關於文學創作的職業,如作家 填詞人都會有什麼要求呢

有較多的文學儲備量,對文學作品熟悉,最好在文學圈裡有朋友,學歷較高,對文學創作有興趣 要有一種對於世界的悲憫的胸懷,因為只有看得見,才寫得出。如果看不見,憑空捏造,永遠不會引起共鳴。我認為,應該先開一個部落格,那裡的所謂的詩人作家多的是,一段時間過後就自然知道了。作詞的要求 本人複寫詞寫了一些了,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