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雨中的彩虹
孟德爾提出了兩個定律
1、基因的分離定律。
雜合體中決定某一性狀的成對遺傳因子,在減數**過程中,彼此分離,互不干擾,使得配子中只具有成對遺傳因子中的一個,從而產生數目相等的、兩種型別的配子,且獨立地遺傳給後代,這就是孟德爾的分離規律。
2、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
具有兩對(或更多對)相對性狀的親本進行雜交,在f1產生配子時,在等位基因分離的同時,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表現為自由組合,這就是自由組合規律的實質。也就是說,一對等位基因與另一對等位基因的分離與組合互不干擾,各自獨立地分配到配子中。
這樣吧,我給你一個***幻燈片,裡面有詳細的介紹,你自己去看看。
關於孟德爾遺傳定律的實質理解
2樓:劉妞妞
我認為你主要是染色體上的基因在減數**的過程的位置變化還不是很清楚。
我覺得用語言描述,也許沒有**來的直觀,你看看這個圖,能解開你的疑問嗎?
分離定律:減1時期同源染色體的分離,(如ab分離開,cd分離開)而這裡就要注意,兩組同源染色體分開後,隨即又怎樣組合到一起呢?這就有2種情況。
1、a+c和b+d
2、a+d和b+c
這就發生了基因的自由組合。
3樓:匿名使用者
減數第一次**後期同源染色體分離,非同源染色體自由組合,這兩個過程應該是同時發生的。
同源染色體的分離伴隨著非同源染色體的自由組合。還有,孟德爾分離定律是自由組合定律的基礎。
當然,如果兩個非等位基因在同一染色體上的話,就沒有自由組合這一說法了。
好了,希望對你有幫助!歡迎繼續追問!
4樓:匿名使用者
沒有,你的想法是錯誤的。比如一個初級性母細胞中有aa和bb兩對同源染色體,在減i後期是a、a和b、b均相互分離,但是到達細胞兩極的組合有兩種情況,一是ab、ab,二是ab、ab。因此就有了多對等位基因的自由組合。
實際上這也是新的性狀組合出現的原因之一(即基因重組的一個方面**於此),不知道你是否學到了孟德爾豌豆雜交實驗二那一章,你認真畫出棋盤圖,再對應子2代中綠圓、綠皺、黃圓、黃皺的比例就能清楚地理解了。
5樓:無法冷靜
舉個例子 如經過複製後的同源染色體組成為aaaabbbb(經過了複製的,原來是aabb)
這樣同染分離 就出現了兩種情況
①aabb+aabb
②aabb+aabb
得到兩個次級精母(卵母)細胞有兩種情況
這就是所謂的基因進行的自由組合
若不明白請追問 滿意請採納~
孟德爾的分離定律的實質是什麼
6樓:匿名使用者
1、 孟德爾在一對相對性狀的研究過程中發現了基因的分離定律。下列有關基因分離定律的幾組比例,最能說明基因分離定律實質的是:
a、f2的表現型比為3:1
b、f1產生配子的比為1:1
c、f2基因型的比為1:2:1
d、測交後代比為1:1解答:答案為b
題目問的是最能說明基因分離定律的實質是什麼,而不是問如何驗證基因分離定律。c是現象,d是驗證,而不是實質。生物體在減數**後期**形成配子時,等位基因隨著同源染色體的分開而分離,分別進入到兩個配子中,比為1:1。
7樓:匿名使用者
分離定律實質是:在雜和子細胞中,位於同源染色體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獨立性,在減數**形成配子時,等位基因會隨同源染色體的分開而分離,分別進入到兩個配子中,獨立地隨配子遺傳給後代.
8樓:匿名使用者
實質是染色體的分離與組合
9樓:匿名使用者
位於同源染色體上的等位基因分離。
孟德爾遺傳定律是什麼內容
10樓:晴晴
孟德爾遺傳定律一般指孟德爾遺傳規律
孟德爾定律由奧地利遺傳學家格里哥·孟德爾在2023年發表並催生了遺傳學誕生的著名定律。他揭示出遺傳學的兩個基本定律——分離定律和自由組合定律,統稱為孟德爾遺傳規律。
分離定律:在生物的體細胞中,控制同一性狀的遺傳因子成對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時,成對的遺傳因子發生分離,分離後的遺傳因子分別進入不同的配子中,隨配子遺傳給後代的現象叫做孟德爾分離定律。
自由組合規律(law of independent assortment)是現代生物遺傳學三大基本定律之一 。當具有兩對(或更多對)相對性狀的親本進行雜交,在子一代產生配子時,在等位基因分離的同時,非同源染色體上的基因表現為自由組合。其實質是非等位基因自由組合,即一對染色體上的等位基因與另一對染色體上的等位基因的分離或組合是彼此間互不干擾的,各自獨立地分配到配子中去。
因此也稱為獨立分配律。
11樓:匿名使用者
1.基因的分離定律
。2.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
孟德爾定律由奧地利遺傳學家 格里哥·孟德爾在2023年發表並催生了遺傳學誕生的著名定律。他揭示出遺傳學的兩個基本定律—— 分離定律和 自由組合定律,統稱為 孟德爾遺傳規律。
1.概述
在孟德爾(gregor johann mendel)以前,孩子為什麼像父母這樣的遺傳現象沒有明確的科學解釋,當時比較流行的 融合說或者 混合說將這種現象解釋為:母方 卵子與父方 精子中存在的「某種液體」混合、是孩子繼承父母兩方特徵的原因。與此相對,孟德爾自立 粒子說並且預言,決定父母方性質的是某種單位化的粒子狀物質。
由於當時的技術水平的侷限孟德爾沒能完全解釋這裡的粒子是什麼,我們知道這裡的粒子就是 遺傳因子。可以說孟德爾為以後的遺傳因子理論奠定了框架基礎,這一發現具有歷史性的意義。
可惜在孟德爾生前,這一發現沒有得到充分的矚目。但是也沒有完全被埋沒,如19世紀中葉,威廉姆・霍克、阿爾貝爾特・布朗貝里、伊萬・舒馬爾豪森、海德・貝利等人都在各自的**中提到了孟德爾定律。此外, 大不列顛百科全書2023年版已經有了對孟德爾研究的介紹。
2023年荷蘭的雨果·德·弗里斯(hugo de vries),德國的卡爾·柯靈斯(carl correns)和 奧地利的契馬克(erich von tschermak)、各自獨立研究再次發現了這一定律。經過對過去文獻的調查,最終發現了孟德爾的**。並且以此將這一定律命名為「孟德爾定律」。
為這一定律命名的是柯靈斯,孟德爾個人沒有將之稱為「定律」。
2.理論與應用價值
從理論上講, 自由組合規律為解釋自然界生物的 多樣性提供了重要的理論依據。導致生物發生變異的原因固然很多,但是, 基因的自由組合卻是出現生物性狀多樣性的重要原因。比如說,一對具有20對 等位基因(這20對等位基因分別位於20對 同源染色體上)的生物進行雜交,f2可能出現的表現型就有2^20=1048576種。
這可以說明為什麼世界生物種類為何如此繁多。
分離規律還可幫助更好地理解為什麼近親不能結婚的原因。由於有些遺傳疾病是由隱性 遺傳因子控制的,這些遺傳病在通常情況下很少會出現,但是在近親結婚(如 表兄妹結婚)的情況下,他們有可能從共同的祖先那裡繼承相同的致病基因,從而使後代出現病症的機會大大增加。因此,近親結婚必須禁止,這在我國婚姻法中已有明文規定。
孟德爾遺傳規律在實踐中的一個重要應用就是在植物的雜交育種上。在雜交育種的實踐中,可以有目的地將兩個或多個品種的優良性狀結合在一起,再經過自交,不斷進行純化和選擇,從而得到一種符合理想要求的新品種。比方說,有這樣兩個品種的番茄:
一個是抗病、黃果肉品種,另一個是易感病、紅果肉品種,需要培育出一個既能 穩定遺傳,又能抗病,而且還是紅果肉的新品種。你就可以讓這兩個品種的番茄進行雜交,在f2中就會出現既抗病又是紅果肉的新型品種。用它作種子繁殖下去,經過選擇和培育,就可以得到你所需要的能穩定遺傳的番茄新品種。
12樓:
遺傳學的兩大定律:
1。基因的分離定律。
雜合體中決定某一性狀的成對遺傳因子,在減數**過程中,彼此分離,互不干擾,使得配子中只具有成對遺傳因子中的一個,從而產生數目相等的、兩種型別的配子,且獨立地遺傳給後代,這就是孟德爾的分離規律。
2。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
具有兩對(或更多對)相對性狀的親本進行雜交,在f1產生配子時,在等位基因分離的同時,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表現為自由組合,這就是自由組合規律的實質。也就是說,一對等位基因與另一對等位基因的分離與組合互不干擾,各自獨立地分配到配子中。
兩個都由孟德爾提出。
具體內容見
遺傳學有三大定律,第三個定律是基因的連鎖和交換定律,是由美國的遺傳學家摩爾根(1866-1945)揭示的
什麼是孟德爾雜交定律,孟德爾遺傳定律是什麼內容
孟德爾從豌豆雜交實驗結果,得出了相對性狀中存在著顯性和隱性的原理。孟德爾根回據自己在實驗答中發現的原理,進一步做了推想。他認為決定豌豆花色的物質一定是存在於細胞裡的顆粒性的遺傳單位,也就是具有穩定性的遺傳因子。孟德爾認為可以觀察到的花的顏色是由有關的遺傳因子決定的。孟德爾遺傳定律是什麼內容 孟德爾遺...
段子裡的孟德爾定律是什麼意思,孟德爾定律是什麼
孟德爾定律 du是指遺傳定zhi律,研究父母小dao孩之間的遺傳問題。孟德爾版定律由權奧地利遺傳學家 格里哥 孟德爾在1865年發表並催生了遺傳學誕生的著名定律。他揭示出遺傳學的兩個基本定律 分離定律和 自由組合定律,統稱為 孟德爾遺傳規律。孟德爾定律是研究植物雜交的定律,包括分離定律和自由組合定律...
我嚴重懷疑孟德爾的定律不準確
樓主,孟德爾的規律是對大量實驗的大方向趨勢上的總結,是要用種群作為研究的基礎資料的,而非有限的個體 另外,因為基因自由組合是隨機的,這裡的不確定性佔很大部分,因此只有大量的樣本資料才能粗略地估算出組合比例 再者,動物的生育週期普遍較長,成本也很大,捕捉 區分也更困難,因此只能選用相對簡單的植物來做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