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先講溫帶地區一年四季為何春夏秋冬,生活經驗(結合生活,晝夜長短,夏季與冬季天黑時間早晚),冬季陽光與夏季正午太陽高度,季節變化景觀不同,放***,可多結合實際應用,比如太陽能熱水器的支架等。。。。
地球自轉地理意義怎樣匯入
2樓:匿名使用者
師:生命物
質存在的條件有哪些?
生:……
師:地球上具有生命物質存在的條件與地球本身的哪些特徵有關?
生:地球的質量和體積,地球的運動等。
師:地球的自轉運動對地球上生命的存在有怎樣的影響?本節課我們來學習地球自轉的地理意義。
如何講解「地球公轉產生的地理意義」才能讓學生理解?
3樓:匿名使用者
講解「地球的公轉」、「五帶的形成」,這需要使用道具進行實物演示,結合基本的物理學知識、現實生活的案例來講解,要教會學生建立起使用立體的思維方法去考慮問題。如果沒有立體的思維方法,極難理解這個部分的知識,這對今後的地理教學效果會產生很大的負面影響。
4樓:匿名使用者
太陽直射點的迴歸運動 2 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 3 晝夜長短的變化 4 四季更替 5 五帶的形成 產生了春夏秋冬 四季變換,保證地球不會一邊巨熱一邊 講解「地球的公轉」、「五帶的形成」,這需要使用道具進行實物演示,結合基本的物理學知識、現實生活的案例來講解,要教會學生建立起使用立體的思維方法去考慮問題。如果沒有立體的思維方法,極難理解這個部分的知識,這對今後的地理教學效果會產生很大的負面影響。 那用的的四季和對應的運動關係,要一個手電筒和一個地球儀,這樣就能更好的演示你的課題內容!
5樓:幾度落花沉徽州
可以這樣想地球公轉沿南北緯迴歸線來回運轉,一年有兩次直射赤道,赤道受熱最多,故南北緯十度以內是熱帶,在十度至南北迴歸線上地區有一次直射多半輸**帶。往上區太陽的直射至此結束。隨著緯度增加,越往上區受熱越少,所以依次就會產生溫帶,寒帶,加上南北兩極這兩個冰蓋,對陽光的反射幾熱量的吸收,寒帶很好理解,主要就是明白地球公轉的直射點區域。
結合熱量的分佈。
6樓:匿名使用者
那用的的四季和對應的運動關係,要一個手電筒和一個地球儀,這樣就能更好的演示你的課題內容!
地球公轉的地理意義
7樓:12345a幫助
1.晝夜長短的變化;
2.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
3.四季更替;
4.五帶的劃分。
8樓:初告白
1.晝夜長短的變化;
2.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
3.四季更替;
4.五帶的劃分。
5.太陽直射點的移動(範圍在南北迴歸線之間移動)
9樓:一加
1.四季更替
2.五帶的劃分
3.晝夜長短的變化; (晝夜更替是由於地球自轉形成的)
地球公轉的地理意義 四個
10樓:匿名使用者
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
晝夜長短的變化;
四季的形成;
五帶的形成。
(1)引起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 ①太陽光線對於地平面的交角,叫做太陽高度角,簡稱太陽高度(用 h 表示) 。同一時刻正午太陽高度由直 射點向南北兩側遞減。因此,太陽直射點的位置決定著一個地方的正午太陽高度的大小。
在太陽直射點上,太陽 高度為 90°,在晨昏線上,太陽高度是 0°。 ②正午太陽高度變化的原因: 由於黃赤交角的存在,太陽直射點的南北移動,引起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
③正午太陽高度的緯度變化規律: 正午太陽高度就是一日內最大的太陽高度,它的大小隨緯度不同和季節變化而有規律地變化。 例:
極晝的南北極為何冰雪不融呢? (太陽高度角小,冰雪反射率大,冰層厚海拔高。 ) (2)晝夜長短隨緯度和季節變化 地球晝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線叫晨昏線(圈) 。
晨昏線把所經過的緯線分割成晝弧和夜弧。由於黃赤交角的 存在,除二分日時晨昏線通過兩極並平分所有緯線圈外,其它時間,每一緯線圈都被分割成不等長的晝弧和夜弧 兩部分(赤道除外) 。地球自轉一週,如果所經歷的晝弧長,則白天長;夜弧長,則白晝短。
晝夜長短隨緯度和 季節變化的規律見下表: (3)四季更替 ①從天文四季: 夏季就是一年中白晝最長、正午太陽高度最高的季節。
以 24 節氣中的立春、立夏、立秋、立冬為起點。地 球在公轉軌道上的執行會產生天氣和季節的有規律變化,傳統農業中農民依此進行農業生產,有如: 「穀雨前後 種瓜點豆」的諺語。
黃赤交角是影響天文四季的直接原因。這是因為: 正午太陽高度隨緯度分佈是:
低緯大而高緯小,春秋二分,從赤道向兩極遞減;夏至日,從北迴歸線向南北兩側遞減;冬至日,從南迴歸 線向南北兩側遞減。隨季節變化是:北迴歸線以北,夏至日前後正午太陽高度達最大值,冬至日前後達最小值。
南迴歸線以南則相反。南北迴歸線之間地帶,太陽每年直射兩次。 ②氣候四季包含的月份。
春(3、4、5 月) 、夏(6、7、8 月) 、秋(9、10、11 月) 、冬(12、1、2 月) ③西方四季: 春分、夏至、秋分、冬至為起點。比我國天文四季晚一個半月。
(4)五帶劃分: 以地表獲得太陽熱量的多少來劃分熱帶、溫帶、寒帶。 熱帶:
南北迴歸線之間有太陽直射機會,接受太陽輻射最多。 溫帶:迴歸線與極圈之間,受熱適中,四季明顯。
寒帶: 極圈與極點之間,太陽高度角低,有極晝、極夜現象
11樓:無名
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
太陽高度是決定地球表面獲得太陽熱能數量的最重要的因素。
太陽高度角是指某地太陽光線與該地作垂直於地心的地表切線的夾角。
晝夜長短變化:
緯度愈高處變化愈大。
南極和北極出現出現在極晝和極夜現象。
.四季更替:
由於黃赤交角的存在,太陽直射點在緯度上的週年變化,使地球上的正午太陽高度與晝夜長短產生了季節變化,從而形成四季更替。
五帶的劃分:
人們根據各地獲得太陽熱量的多少,把地球表面劃分為五帶:熱帶、北溫帶、南溫帶、北寒帶、南寒帶
12樓:匿名使用者
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
晝夜長短的變化;
四季的形成;
五帶的形成。
13樓:匿名使用者
這個東西初中地理課本上有
地球公轉所產生的地理意義有那些?
14樓:匿名使用者
地球公轉的特性
像地球的自轉具有其獨特規律性一樣,地球的公轉也有其自身的規律。這些規律從地球軌道、地球軌道面和黃赤交角、地球公轉的週期和地球公轉速度等幾個方面表現出來。
1.地球公轉軌道和方向
地球在公轉過程中,所經過的路線上的每一點,都在同一個平面上,而且構成一個封閉曲線。這種地球在公轉過程中所走的封閉曲線,叫做地球軌道。如果我們把地球看成為一個質點的話,那麼地球軌道實際上是指地心的公轉軌道。
嚴格地說,地球公轉的中位位置不是太陽中心,而是地球和太陽的公共質量中心,不僅地球在繞該公共質量中心在轉動,而且太陽也在繞該點在轉動。但是,太陽是太陽系的中心天體,地球只不過是太陽系中一顆普通的行星。太陽的質量是地球質量的33萬倍,日地的公共質量中心離太陽中心僅450千米。
這個距離與約為70萬千米的太陽半徑相比,實在是微不足道的,與日地1.5億千米的距離相比,就更小了。所以把地球公轉看成是地球繞太陽(中心)的運動,與實際情況是十分接近的。
地球軌道的形狀是一個接近正圓的橢圓,太陽位於橢圓的一個焦點上。橢圓有半長軸、半短軸和半焦距等要素,分別用a、b、c表示,其中a又是短軸兩端對於焦點(f1、f2)的距離。
半焦距與半長軸和平短軸之間存在著這樣的關係:
即 c2=a2-b2
半焦距c與半長軸a的比值c/a,是橢圓的偏心率,用e表示,即e=c/a,
偏心率是橢圓形狀的一種定量表示,e的數值大於0而小於1。橢圓越接近於圓形,則e的數值就越小,即接近於0;反之,橢圓越扁,e的數值就越大。經過測定,地球軌道的半長軸a為149600000千米,半短軸b為149580000千米。
根據這個資料計算出地球軌道的偏心率為:
可見,地球軌道非常接近於圓形。
如何更好的匯入新課
15樓:中公教育
1.語文教案大致可以分為五步走,課堂可以從標題、作者、背景、文字內容進行匯入。
2.匯入的方法有多種,遊戲匯入、故事匯入、情境匯入、直觀匯入、複習匯入、演示匯入等等。
3.在語文課中根據課文選擇最適合的匯入方式,在實際教學中游戲匯入和故事匯入在小學年段運用較多,主要目的是為了吸引同學們的注意力。
16樓:阮筠抄代天
筆者認為,
用恰當的方法匯入新課,
將會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
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下面筆者就化學教學中匯入新課的做法談幾點看法。
一、由實驗匯入新課 化學實驗是化學課的突出特點。生動、鮮明、新奇、有趣的實驗最能喚起學生求知的熱情和學習的興趣。實踐證明,
精心安排,
精心操作的演示實驗,
會使整個教學從頭到尾井井有條,
課堂氣氛活躍,
教學效果良好。例如,
講「氨」的性質時,
可先從演示氨的噴泉實驗引入新課,
實驗時學生對這種妙不可言的情景,
立即產生濃厚的興趣,
此時教師可提出一些問題:
1.氨氣為什麼易溶於水?
2.燒杯中的試液為什麼會自動噴入燒瓶中?
3.燒瓶中的酚酞試液為什麼會變紅?由於實驗現象新奇,
學生想急於知道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
從而調動了他們的求知慾,
教師只要抓住這一最佳時刻,
因勢利導,
就可很輕鬆的使學生掌握本節課的內容。又如,
講二氧化碳一節時,
可採用二氧化碳熄滅蠟燭火焰的演示實驗,
學生通過實驗現象,
馬上就會清楚地看到:
下邊燃著的蠟燭先熄滅,
上邊燃著的蠟燭後熄滅,
教師可通過巧妙的設問使學生的思維更深入一步:
1.二氧化碳為什麼會從一個容器倒入另一個容器?
2.為什麼下邊的蠟燭先熄滅?
上邊的蠟燭後熄滅?
3.二氧化碳能否支援燃燒?
讓學生相互討論,
深入思考並找出答案,
教師只作引導和歸納,
就很自然地引到本節課的內容上。
二、採用化學用語匯入新課 化學用語是學習化學的重要工具,正確的利用化學反應方程式、分子式、電離方程式、電子式等匯入新課,
不僅能啟發學生積極思維,
分析問題,
主動獲取知識,
而且還能夠使學生練習、鞏固所學知識,
使其達到熟練。例如在講「酸、鹼、鹽」一節時,
不是先由教師講,而是先讓三個學生分別板書下列三組電離方程式: 第一組:
hcl=h++
cl-hno3=h++no3-h2so4=2h++so42- 第二組:
naoh=na++oh-koh=k++oh-ca(
oh)2=ca2++2oh- 第三組:
nacl=na++cl-kno3=k++no3-cuso4=cu2++so42- 然後教師引導學生共同思考,
分析每組電離方程式的特徵,
找出三組電離方程式電離出的陰.陽離子的異同,
歸納酸鹼鹽的定義。這種課型把課堂提問和講解新課融合在一起,
從頭到尾學生積極思維,
使學生把所學知識理解深透,記憶牢固。
三、運用設問匯入新課 在教學中,
只要利用學生的基礎知識和日常生活中的化學知識,
聯絡教材的重點,
難點和關鍵性知識,
有針對性的提出能突出教材內容的,
難度適中的富於啟發性的問題,
引導學生定向思維,
讓學生帶著問題邊看書邊獨立思考,
自覺進入**問題的情境,
尋找解決問題的途徑而引入新課。這種方法的關鍵是所提問題針對性要強,
難易適中,
不能太隨意,
太簡單。例如講「氯氣」一節時,
可從學生學過的知識問起,
如:你過去學習過那些有色氣體?
氫氣在氯氣中燃燒有什麼現象?
鈉在氯氣中能否燃燒?現象如何?
銅、鐵能在氯氣中燃燒嗎?
通過學生回答,
教師只作引導,
就會自然而然的進入新課學習。又如講「鹽類的水解」一節時,
一開始就設問:
酸的水溶液顯酸性,
鹼的水溶液顯鹼性,
那麼鹽的水溶液顯什麼性呢?
一下子就把學生引進新課。由於造成懸念,
學生注意力很集中,
很快進入「角色」,
接著教師演示
實驗,用
ph試紙分
別檢驗na2co3,nh4cl,nacl三種溶液的ph值,學生觀察現象後,
教師提出問題:
這些鹽本身並不電離出h+和oh-
,為什麼有的溶液顯酸性,
有的溶液顯鹼性,
有的顯中性呢?
這些問題在學生頭腦中急需解決,
從而產生一種強烈的探索衝動而進入新課學習。再如講醇、醛、羧酸、酯類等均可由設問匯入新課。
四、利用最新科技資訊匯入新課 目前世界科學技術迅猛發展,
我國的科技和工農業生產突飛猛進,
最新科技資料和工農業生產最新成果在報刊上屢有刊載。利用這些資料匯入新課,可以增強化學教學的時代感,
使學生看到化學和現實生活是緊密相連的,
懂得今天的學習是為了明天更好的建設自己的祖國,
從而對學生的學習產生強大的推動力。例如,
在講鐵時,
首先向學生介紹目前我國鋼產量超過1億噸,
居世界首位。今天我國一天生產的鋼多於解放前一年的鋼產量,
鋼的品種和質量也都躍居世界先進國家行列之中。這些新成就學生很受鼓舞。又如,
在講過渡元素時向學生介紹了日本一家公司發現了鐵-
鈦,鐵-
鎳,鐵-
錳等合金摻入稀土金屬,
在冷卻和加壓下又能重新釋放出氫氣的奇妙功能,
做成了氫燃料的貯氫裝置,
發明了不汙染環境的氫燃料汽車,
這將對克服大城市汽車尾氣造成的汙染,
對人類的健康有多麼大的好處,
通過講述,
自然的引入新課。
總之,化學教學引入新課的方法很多,
還可以用繪圖,
制**,
介紹科學家小傳等來引入新課。隨地點,
時間和學生學習情況不同,
教師靈活採用適當的教學方法引入新課,
均會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地球自轉與公轉的地理現象有哪些,由地球自轉和公轉共同產生的地理現象有哪
1 地球自傳產生了晝夜更替現象.向著太陽的半球,是白天,揹著太陽的半球,是黑夜.2 由於地球自轉,地球上不同經度的地方,有不同的地方時 經度每隔15度,地方時相差一小時.3 物體水平運動的方向產生偏向.在北半球向右偏,在南半球向左偏.4 對地球形狀的影響.地球自轉所產生的慣性離心力,使得地球由兩級向...
下列地理現象中,不是由地球公轉原因產生的是A五帶的
地球公轉產生的現象有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 四節氣的產生 四季的交替等,晝夜交替是地球自轉產生的現象 故選項d符合題意 故選 d 地球公轉的地理意義 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 晝夜長短的變化 四季的形 成 五帶的形成。知識講解 一 地球公轉的方向 軌道 週期 1 方向 自西向東,從北極上空看,地球沿逆時針方向...
下列地理現象中,由於地球公轉而造成的現象是晝夜長短
黃赤交角的存在導致了太陽直射點的迴歸運動,直射點的迴歸運動又導致了晝夜長短的變化和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故正確 晝夜更替現象是地球自轉產生的,故不符合題意 黃赤交角的存在再加上地球的公轉導致了太陽直射點的迴歸運動,故正確 星星的東昇西落是由地球自轉產生的,故不符合題意 故選 a 下列地理現象中,由於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