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中多次出現的君子,具體是指什麼

2021-03-04 00:18:39 字數 3815 閱讀 7648

1樓:21世紀第一聖人

《論語》中的君子和小人在概念上同我們今天所理解的君子和小人是截然不同的,不是我們現在經常簡單認為的君子就是好人,小人就是壞人。《論語》中的君子和小人首先是指出身上的區別,出身大宗的人,也就是天子、國君、家君的嫡出直系子女,他們都屬於君子。而庶出的、旁支的就屬於小宗之人,簡稱小人。

從出身方面來看,只有貴族才有君子和小人之分,平民百姓和奴隸們是沒有君子和小人之分的。但是《論語》中提到的君子和小人基本上不是指他們的出身,小人出身,甚至君子和小人出身以外的平民百姓甚至奴隸,如果他們通過一定方式混入了上流社會,成為社會管理者,他們也就躋身君子之列了。

《論語》中多次出現的君子,具體是指什麼樣的人或者品性?

2樓:匿名使用者

《論語》中對君子的描述有一百多處,裡面詳細描述古代人們對君子的基本要求:善良、有理想、有集體主義精神、行重於言等。經過幾千年的發展,時代的變遷,君子成了榜樣的象徵,對君子的要求也有了與時俱進內容:

善良、有理想、求同存異、敢做敢言等。

在《論語》中提及君子多達一百多處,何謂君子?《論語》裡面提及了多個方面的要求,但至少有下面四個方面是必須的:

1 是一個善良的人

子曰:「君子道者三,我無能焉: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

」(《論語·憲問》)孔子說:「君子之道有三個方面,我都未能做到:仁德的人不憂愁,聰明的人不迷惑,勇敢的人不畏懼。

」一個人內心沒有了「憂」、「惑」、「懼」,自然就減少了對外界的抱怨和指責,自然也就增強了把握未來的勇氣。

2 是一個有理想的人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

死而後已,不亦遠乎?」(《論語·泰伯》)曾子說:「士不可以不弘大剛強而有毅力,因為他責任重大,道路遙遠。

把實現仁作為自己的責任,難道還不重大嗎?奮鬥終身,死而後已,難道路程還不遙遠嗎?」

一個人要把自己的理想定位在國家、社會這個大家庭,不是自己的小家庭、小集體,他才能夠成為一個真正的君子。這份責任在歷史的長河中逐漸演化出了諸多具有時代意義的版本:「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范仲淹·岳陽樓記》),「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沁園春·雪》)等。

古往今來的仁人志士、英雄豪傑,無不把國家和社會的利益放在首位,拋小家、顧大家,體現了崇高的理想和抱負。

3 是一個有集體思想的人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論語·子路》)孔子說:「君子講求和諧而不同流合汙,小人只求完全一致,而不講求協調。」

和是結果,不同是原則,兼顧了集體和個人的思想,體現了求同存異的內涵。

4 是一個行重於言的人

子曰:「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 (《論語·里仁》)孔子說:「君子說話要謹慎,而行動要敏捷。」

做先於說,踐行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這個命題,把對理想的執著體現在日常的工作當中,把對真理的掌握貫徹在實踐當中,這樣的人才符合君子之道對當代人的要求。

簡而言之,君子就是善良、有理想、有集體主義精神並把理想付諸實施這麼一類人,這一類人從古到今都切切實實地存在著,也真實地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的人。隨著時代的變遷,社會對這一類人的基本要求發生了些微變化,有了與時俱進的要求,也反映了當代人的精神訴求。

孔子在論語中多次提到君子,他所說的君子是指什麼樣的

3樓:匿名使用者

君子,他說的君子和現在的君子是兩回事,他說的是男的,有正當官職,處理事情很有能力的那種人!

論語中說的君子是指什麼樣的人?我們為什麼要當君子?

4樓:l_日升月恆

于丹《論語》心得之四

5樓:匿名使用者

君子 :

jūn zǐ

古代指地位高的人,後來指人格高尚的人:正人~ㄧ以小人之心度~之腹。

1.理想的修身人格——君子

「仁」是儒家思想倫理道德的最高境界,但是,落實到個人的具體修養上,「君子」則是其理想的人格典範。曾參強調「君子以文會友,以友輔仁」(《論語?顏淵》)。

試圖以君子的成立來輔助仁的修養的實現或者是將仁的高標準落實到具體的實踐——君子人格上。

6樓:匿名使用者

旁敲側擊幾句:

1,《辭源》對君子二字有精煉的定義:(1)對統治者和貴族男子的通稱。常與被統治的小人或野人對舉。 (2)泛稱有才德的人。(3)妻稱夫。(諸義所舉典例略)。

2,孔子指某人是小人,未必是罵人,只不過帶有歸歸類之意。比如樊遲問他有關稼穡之事,被他說是小人,其意也只是說樊遲不像勞心者,怎麼問起勞力的事來了,並非罵他品德不堪。

3,在現代生活中,好象並未廣泛宣揚做君子,偶而聽到的不要做小人,也只是強調說話要算數而已,並無全面推舉君子觀之意。很多高尚人物都未加「君子」貴冠。

7樓:春穹酈懷山

[jūn

zǐ]君子(漢語詞語)

編輯「君子」觀念在中國各家中,「君子」一語,廣見於先秦典籍,在先秦典籍中多指「君王之子」,著重強調政治地位的崇高。而後孔子為「君子」一詞賦予了道德的含義,自此,「君子」一詞有了德性。《易經》《詩經》《尚書》廣泛使用。

《周易·乾》:「九三,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詩經·周南·關雎》: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尚書·虞書·大禹謨》:「君子在野,小人在位。」

8樓:殳利喬心遠

《論語》中對君子的描述有一百多處,裡面詳細描述古代人們對君子的基本要求:善良、有理想、有集體主義精神、行重於言等。經過幾千年的發展,時代的變遷,君子成了榜樣的象徵,對君子的要求也有了與時俱進內容:

善良、有理想、求同存異、敢做敢言等。

在《論語》中提及君子多達一百多處,何謂君子?《論語》裡面提及了多個方面的要求,但至少有下面四個方面是必須的:

1是一個善良的人

子曰:「君子道者三,我無能焉: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

」(《論語·憲問》)孔子說:「君子之道有三個方面,我都未能做到:仁德的人不憂愁,聰明的人不迷惑,勇敢的人不畏懼。

」一個人內心沒有了「憂」、「惑」、「懼」,自然就減少了對外界的抱怨和指責,自然也就增強了把握未來的勇氣。

2是一個有理想的人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

死而後已,不亦遠乎?」(《論語·泰伯》)曾子說:「士不可以不弘大剛強而有毅力,因為他責任重大,道路遙遠。

把實現仁作為自己的責任,難道還不重大嗎?奮鬥終身,死而後已,難道路程還不遙遠嗎?」

一個人要把自己的理想定位在國家、社會這個大家庭,不是自己的小家庭、小集體,他才能夠成為一個真正的君子。這份責任在歷史的長河中逐漸演化出了諸多具有時代意義的版本:「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范仲淹·岳陽樓記》),「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沁園春·雪》)等。

古往今來的仁人志士、英雄豪傑,無不把國家和社會的利益放在首位,拋小家、顧大家,體現了崇高的理想和抱負。

3是一個有集體思想的人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論語·子路》)孔子說:「君子講求和諧而不同流合汙,小人只求完全一致,而不講求協調。」

和是結果,不同是原則,兼顧了集體和個人的思想,體現了求同存異的內涵。

4是一個行重於言的人

子曰:「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

(《論語·里仁》)孔子說:「君子說話要謹慎,而行動要敏捷。」

做先於說,踐行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這個命題,把對理想的執著體現在日常的工作當中,把對真理的掌握貫徹在實踐當中,這樣的人才符合君子之道對當代人的要求。

簡而言之,君子就是善良、有理想、有集體主義精神並把理想付諸實施這麼一類人,這一類人從古到今都切切實實地存在著,也真實地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的人。隨著時代的變遷,社會對這一類人的基本要求發生了些微變化,有了與時俱進的要求,也反映了當代人的精神訴求。

《論語》中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中的識是什麼意思

識 通 志 意思 記住.默而識之,句意 把所見所聞默默記在心裡.厭 滿足.之 安靜 孔子說 把所學的知識默默地記在心中,勤奮學習而不滿足,教導別人不知疲倦,而我做到了哪些?這段話主要體現了孔子的謙虛之心.這番話也有教育 的意思,讓他們知道學與教都無止境,不要滿足已有的成績而停步不前.在沉默中學習到了...

論語中的人之道的精髓是,孔孟之道的精髓是什麼?

順應自然即為道,道法自然。所以人道的精髓是要合乎自然!論語的為人處事的精髓我覺得是 因時因地因人。就是要做到根據時機的不同,環境的不同,物件的不同,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舉幾個例子 邦有道,貧且賤焉,恥也 邦無道,富且貴焉,恥也。這句話的意思是,國家政治清明,你卻生活的貧困,這是恥辱,國家動亂,政治...

IT人員具體是指什麼人?主要從事的工作是什麼

it是英文資訊科技的首字縮寫,凡與資訊科技相關的工作人員都可以稱之為it人。你上面列舉的的確都是這類人。it人員,我的個人理解是,所有搞計算機研發方面工作的人員。當然it人員,分化很多,大部分人說的it人員都是在底層很苦逼很苦逼的做著事情的程式設計師。it人員就是和程式設計師一樣的行業,軟體工程師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