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水果和沙拉
數學推理,是從數和形的角度對事物進行歸納、類比、判斷、證明的過程。它
是數學發現的重要途徑,也是幫助學生理解數學抽象性的有效工具。《數學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應通過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學習,經歷觀察、實驗、猜想、證明等數學活動,發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繹推理能力。
一、藉助觀察與實驗提出猜想
通過觀察,能開動學生的思維,在觀察中進行實驗,能提高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所以觀察與實驗地數學發現的重要手段。在教學中我們可以通過組織學生開展剪一剪、量一量、做一做等實驗活動,讓學生通過觀察發現其變化規律,提出全理猜想。如:
在教學圓的周長計算時,讓學生以三條不同長度的線段為直徑分別畫出三個不同的圓,剪下後把這三個圓同時滾動一週,得到三條線段的長分別是三個圓的周長。讓學生探索圓的直徑與周長有沒有關係,學生髮現:圓的直徑越短,它的周長也越短,圓的直徑越長,它的周長也越長,學生得出結論是圓的周長與直徑有關係。
然後再次組織學生動手測出每個圓的直徑,並計算出圓的周長除以直徑所得的商,得數保留兩位小數,並把相應的資料填在**裡,通過展示資料,學生髮現了直徑與周長的關係,提出了圓的周長地直徑的3倍多一些的猜想。
二、運用歸納提出猜想。
數學具有高度抽象性,而抽象寓於具體之中。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許多概念和規律都是歸納推理得出的。在許多情況下,採用的是不完全歸納法,有不完歸納法得出的結論不一定正確,但可以通過歸納提出猜想並驗證。
例如:教商不變性質的**,教師先寫一個算式12÷6=2
,再請學生也寫出一些結果是2的除法算式。然後,引導學生在觀察這些算式的基礎上,歸納發現規律。這時學生就可能提出很多猜想:
被除數與除數同時除以一個相同的數(0除外),商不變;被除數與除數同時乘一個相同的數,商不變;被除數與除數同時擴大或縮小相同的倍數,商不變。在提出猜想的基礎上,再進一步引導學生驗證、完善。
三、類比猜想運用類比提出猜測,就是運用類比的方法,通過比較研究物件或問題某些方面的相似性作出猜想或推斷。學生掌握了運用類比提出猜想的研究方法,可以在學習班中做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例如:
根據除法和分數的關係(都具有相除的相同屬性),就可以由除法具有的被除數和除數同時擴大或同時縮小相同的倍數(0除外),商不變的性質,類比猜想出分數的分子和分母都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數(0除外),分數的大小不變,得出分數的基本性質。再往後學習比的性質時,也可以用類比的方法,加深學生對比的知識的記憶。這對學生在以後學習除法,分數,比的互相轉化打下了很好的基礎。
四、例項驗證小學生由於受年齡、知識等限制,一般較多采用例項驗證。例項驗證,主要是通過舉例方法進行,可以舉出正例,運用不完全歸納法驗證猜想或使用原來的結論更可靠;也可以舉出反例,推翻原來的結論或猜想。例如:
三角形的內角和的教學,在學生通過課本上的結論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度的結論,讓學生自己動手操作,用二種方法進一步驗證結論的正確性。:有的學生用準備好的其中一個三角形的三個角全部撕下來,把三個角拼在一起組成一個平角,由於一個平角是180度,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度的猜想結果得到驗證;有的學生用量角器分別量出每個角的度數,然後把三個角的度數相加,並通過對多個大小、形狀不同的三角形的測量,反覆驗證三角形的內角各是180度。這樣學生在實踐中驗證了猜想的準確性,加深了對知識的理解。
如何培養小學生的推理能力?
2樓:匿名使用者
在教學中如何培養小學生的推理能力
《數學課程標準》在教學中如何培養小學生的推理能力中這樣闡述推理能力:「能通過觀察、實驗、歸納、類比等獲得數學猜想,並進一步尋求證據、給出證明或舉出反例;能清晰、有條理地表達自己的思考過程,做到言之有理、落筆有據;在與他人交流的過程中,能運用數學語言合乎邏輯地進行討論和質疑」通過在網上學習了《小學數學中培養學生推理能力的教學策略》,受益匪淺,現結合自己的學習體會和教學實踐,談談在教學中如何培養小學生的推理能力。
一、 示範,教給學生正確的推理方法。
小學生學習摹仿性大,如何推理、需要提出範例,然後才有可能讓學生學會推理。小學數學中不少數學結論的得出是運用了歸納推理,教學時就要有意識地結合數學內容為學生示範如何進行正確的推理。
二、 從特殊到一般,發展學生的歸納推理能力
把某類事物中個別事物所具有的規律作為該類事物的普遍規律,這種思維過程中由特殊到一般的推理稱為歸納推理或稱歸納法。這是一種從個別到一般、從實驗事實到理論的一種尋找真理和發現真理的手段。在教學法則、定律、公式、結語及解題時經常要進行歸納推理,而且一般用的是不完全歸納法,用不完全歸納法得出的結論不一定正確,還有待嚴格的證明。
但是,不完全歸納法比較適合小學生的年齡特點,易於接受。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經常應用這種形式的推理。
三、從特殊到特殊,發展學生的類比推理能力
類比推理是根據兩個不同的物件的某些方面(如特性、屬性、關係等)相同或相似,推出它們在其他方面也可能相同或相似的思維形式,它是思維程序中由特殊到特殊的推理。這也是一種尋找真理和發現真理的基本而重要的手段。
在數學思維活動中,類比的表現形式是多種多樣的。通常可分為簡單的類比與複雜的類比兩類。簡單的類比即形式的類比。
如由「在除法算式中,除數不能為零」,類比推出「分數的分母不能為零」和「比的後項不能為零」。複雜的類比即實質的類比,這種類比能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引導他們挖掘數量間隱藏著的內在聯絡,掌握數量間可能引起的變化規律。
四、 從聯想到驗證,發展學生的數學猜想能力
牛頓說過:「沒有大膽的猜想,就沒有偉大的發現。」猜想又是合理推理最普遍、最重要的一種,歸納也好、類比也好都包含猜想的成分。
波利亞認為:「說得直截了當一點,合情推理就是猜想。」傳統的教學留給學生思維活動的內容和時間太少,不僅削弱了學生認知的發生過程,而且導致學生思維禁錮,不敢或不能提出猜想。
這與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的時代要求是相悖的。為了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教師應該教給學生思維方法,鼓勵學生對具體問題和具體教材進行分析,通過觀察、實驗、類比、歸納等手段提出猜想。這樣,不僅有助於學生掌握數學知識,滿足學生的求知慾望,而且學會探求知識的方法。
總之,在今後的教學中,我要注重培養學生的推理能力,讓學生積極參與數學活動,體會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讓學生感悟到推理的方法和效能,提高學生的推理能力,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如何提高小學生的邏輯思維及推理能力
3樓:何秋光學前數學
提高兒童的邏輯思維能力,需要從兒童生理、心理特徵出發,不能操之過急,拔苗助長,否則可能導致適得其反。
思維訓練是一項系統的工程。思維訓練需要從小培養,而且需要社會、家庭、學校,一起來重視。其中尤其是邏輯思維的訓練。
邏輯思維——簡單的說就是對事物正確、合理思考的能力。通過對事物進行觀察、比較、分析、判斷、推理、概括、抽象、綜合的科學思維方法。
1、通過實物道具或情景,訓練兒童的「類群邏輯」、「空間邏輯」,提高對思維的注意力。兒童從無意注意到有意注意:小學低年級以無意注意為主,他們的注意力在很大的程度上容易被直觀的、形象的教學環境所吸引,所以,他們上課很容易開小差。
到了四五年級,以有意注意為主,他們逐步理解自己的學習責任和社會義務,從而使注意從「被迫」狀態提高到自覺狀態。
(1)尋寶遊戲(找出特點):
(2)分類遊戲(找出異類):
2、通過「類屬邏輯」、「因果邏輯」,訓練兒童的思維集中性與穩定性。低年級的學生,注意的集中性較差,深度不夠:注意的穩定性表現在時間的持續上,一般情況下,7-10歲的兒童可連續集中20分鐘,10-12歲的兒童在25分鐘左右,12歲以上,兒童注意持續在30分鐘左右,高年級的學生保持40分鐘的注意力。
(1)分類遊戲(歸納同類):
(2)詞彙故事(幾個詞編故事)
3、通過「數理邏輯、時序邏輯」訓練兒童思維的寬度、廣度。思維的廣度:指在同一時間內知覺客體時所能想到的數量,小學二年級的注意廣度不足4個,四年級的注意廣度56個,四年級以後,隨著知識經驗的增加,思維的發展閱讀技巧的形成,一次就能看到整個句子,再往後,同時注意到句和句子之間的聯絡,注意的廣度就發展了。
(1)數字遊戲(場景假設):
(2)小故事家(善良、勇敢、安全主題故事):
4、通過「類屬邏輯」、「空間邏輯」訓練兒童思維的分配與轉移能力。思維分配和轉移能力:思維分配指的是在同一時間內把注意力分配到兩種或幾種不同物件或活動上的能力,比如,學生一邊聽課、一邊筆記、一邊思考問題,一年級的學生在學習時不善於分配注意,二年級以後逐漸地注意分配能力增加,並且呈平穩發展趨勢注意的轉移指根據新的任務主動地將注意從一個物件轉到另一個物件上去,使一種活動為另一種活動所代替,注意轉移的快慢、難易,與原來注意的緊張度、新事物的新異性有關,小學生的注意轉移的綜合反應時間隨年齡的增長而下降,就是說年齡愈大注意轉移的速度愈快。
(1)分類遊戲:注意力的轉移,不同空間轉移後的詞彙類群進行歸納。
(2)思維導圖:可以應用思維導圖來呈現思維內容結構。
4樓:尨蓇厵菭
(一)觀察比較
在知識學習過程中逐漸培養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數學知識是一個系統化的邏輯體系,而推理則是抽象邏輯思維的基礎。在小學數學教材中,幾乎大部分定律、性質、法則是由歸納推理得出的。根據特殊的前提作出一般性結論。
在教學中,根據教材引導學生對這類結論的形成過程進行歸納總結應該循序漸進。
(二)做猜想
在初期,可以經常要求觀察一些式子及它們之間的聯絡。鼓勵學生從個別的例子出發提出他們的猜想。在這個過程中,他們可以自行設計適合一般性的證明。
他們可以從一些簡單的問題出發,運用概括和推理,得出更一般更抽象的結論。
(三)創設情境,給學生提供足夠的思維材料
根據學生和所學知識內容的特點,教師可以創設各種各樣不同的學習情境來發展學生的數學推理能力。選取一定數量的具有代表性的個例、特例進行集中而形成學習的情境。人們認識事物一般是通過認識具體的、個別的物件或現象開始的。
因此,學生會對情境中的個例、特例進行觀察、分析,經驗性地憑藉不完全歸納的方法進行推理,從特殊性的前提推出一般性的結論並能運用演繹推理進行一定的檢驗證明。數學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所以要從學生的生活經驗或已有的知識基礎出發,可以創設以學生熟悉的生活事例或現象為背景的一種學習情境,即生活情境,便於學生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並讓學生學會用數學的思維方法觀察、分析現實生活,對結果作出符合生活實際和客觀規律的**,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絡和數學的應用價值。
學生藉助具體的生活情境,經歷觀察、猜想、證明等數學活動,合理地闡述自己的觀點,提高他們的數學推理能力。
(四)加強學生的空間思維能力的訓練
新課標中規定了:掌握空間與圖形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並能解決簡單的問題。對空間思維能力的訓練也是小學生數學學習的一個重要部分。
對於學生空間思維能力的訓練對於他們推理能力的鍛鍊也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空間思維是一種抽象程度更高的思維能力,需要學生更高的思維水平,對小學生進行空間思維訓練,能夠促進其抽象思維水平的發展,從而有利於邏輯推理能力的發展,使他們具有更高的推理能力。
(五)自主**,養成良好的思維
教學觀強調重視學生的自主**過程,通過學生自主探索,動手,動腦,養成學生良好的學習和思維習慣。使學生不僅在數學學習中,而且在日常生活中,遇到問題都要運用已有的知識、經驗進行推理,不盲目的地下結論,形成實事求是的態度,養成進行質疑和獨立思考的習慣。因此,教學中課題學習不應該設計得太死。
教學步驟嚴謹、指導細緻,雖然便於操作,但學生的活動及思維會受到一定的限制,不利於學生思維的發展及個性品質的形成。基於此,新課改倡導發現學習、**學習、研究性學習,關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獲得的體驗和個性化的創造性表現,使學生通過推理體驗數學活動充滿著探索與創造感受數學的嚴謹性以及數學結論的確定性。
怎樣培養小學生的自理能力,如何培養小學生的生活自理能力
一 自己能做的事情,放手讓孩子去做,培養獨立能力二 寓教於樂,增強孩子的自理能力 三 適當的表揚和鼓勵,增加孩子的自信心和勇氣四 引導孩子,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五 家長密切合作,提高孩子的自理能力。儘量信任自己的孩子 不要批評孩子的錯誤 即使錯了也要咕嚕他下次不要錯 讓他學會獨立!很高興能幫助你!如...
如何培養農村小學生自主閱讀能力,如何培養和提高小學生的閱讀能力
根據課改精神和課程標準要求我們小學語文教師不僅教給學生語文知識,從小就應該培養學生自主閱讀的能力。特別是小學高段,學生已經有了初步的閱讀能力,培養學生自主閱讀更是重要。如何培養小學高段學生的自閱讀能力呢?我認為應該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一 培養學生閱讀興趣,使學生 想讀 新課標在第一學段裡就明確提...
如何培養小學生的數學自主學習能力
培養小學生 抄學習數學的自主能力時,注意bai一下幾點 一du 建立良好師zhi生關係,激發數學學習興趣親其師,dao信其道。讓學生喜歡上數學,首先要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平時注重對學生情感的投入,熱愛學生,瞭解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盡力為學生創造成功的機會,在學生學習困難時給幫助,在成功時給予讚揚,正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