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翰林學庫
在實驗中培養學生**意識
---「種子發芽實驗」的教學案例
科學**既是學生的學習目標,又是重要的教學方式之一。科學**旨在培養學生的**能力,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敢於創新的**精神。教科版小學《科學》五年級上冊教材的第一單元第
一、二課,《種子發芽實驗一》、《種子發芽實驗二》是研究種子發芽需要什麼條件,這是一個充滿**思想的好實驗,很適合學生**。我在課堂的教學中,讓學生充分經歷**過程,培養學生的**意識,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一、設計實驗要有據可依,注重實驗方法指導 學生做**實驗時,盲目性較大,教師要教給他們一個**模式,讓學生有據可依,也可以依照一定的模式進行反覆訓練。為了能讓學生提出的每個推測都能得到證實,能夠充分地實驗,並確保發芽實驗的時間,又能在兩個課時中完成整個**實驗的研究任務,我靈活地調整教材的編排、創造性地使用教材,精心地做了課時分工,第一節課重點設計實驗,討論怎樣控制變數,怎樣操作實驗,並分組落實實驗;第二節課重點彙報實驗現象,分析實驗結果,歸納出科學結論。
課堂一開始,首先提出一個大問題:種子發芽需要什麼條件?針對問題,讓學生結合已有的經驗充分發表意見,大膽地進行推測:
種子發芽是否需要一定的陽光、一定的水分、一定的溫度、一定的空氣、一定的土壤等等,並初步說說自己的理由。學生提出種子發芽可能與陽光、空氣、溫度、水分、土壤、種子等這些因素有關。那麼怎樣研究呢?
面對這組雜亂的推測,要想得到證實,需要用做實驗的方法來證明。這時教給學生**對比實驗的基本模式:提出問題——作出假設——確定改變的條件——控制不變的條件——講解實驗方法——實驗並記錄——描述實驗現象——概括實驗結論。
首先確定一個小問題,在種子發芽所需要的條件中,選擇一個感興趣的條件設計實驗。以「種子發芽是否需要水」為例,教給設計對比實驗的一般方法:
2樓:
帶孩子多見識一些新鮮事物,孩子遇到問題鼓勵自己通過各種辦法自己解決,尤其鼓勵孩子多動手。
如何培養小學生科學**意識
3樓:匿名使用者
**活動是學生bai學du習科學的主要途徑zhi。讓學生在學習中體驗樂dao趣,培養科學探專究意識是學屬生獲得知識的重要途徑,科學課中**意識的培養,能幫助學生鍛鍊思維,形成尊重事實、善於質疑的科學態度,有利於小學生形成科學的認知方式和科學的自然觀,豐富他們的童年生活,發展他們的個性,開發他們的創造潛能。
**如何培養小學生身邊的科學意識麻煩告訴我
4樓:鞠凡藍
所以他們會有意無意地去留心一些事物,希望自己能夠發現些什麼。但是,由於孩子們年齡小,辨認能力還不夠強,發現問題的能力還不夠全面,缺乏一定的耐心和繼續探索過程,因此我們老師有必要地去培養小學生身邊的科學意識。如何有效地做到真正地培養小學生的科學意識呢?
下面是我個人的教學觀點和看法。
一、讓學生處處留意身邊的事物。
事物是科學的本源,所有的科學發現、發明都離不開事物。所以科學教學要讓學生學會留意身邊的事物,去觀察發現事物的本質和特徵,從而激發小學生對所知事物的興趣,引起好奇。人們常說: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由於好奇是兒童的心理特點,它往往可促使學生作進一步深入細緻的觀察、思考和探索,從而提出**性的問題。教育心理學指出:
重複、單調的學習刺激容易產生大腦疲勞,難以維持學習積極性,而生動活潑、靈活變化的學習情境則容易產生學習的新鮮感,激發學習興趣。興趣是學生學習的最好的老師,學生對學習的濃厚興趣,也是教師取得良好教學效果的關鍵所在。教師要運用各種方法向學生展示科學奧祕,讓學生親身接觸所感興趣的事物,使學生產生研究問題的興趣。
美國foss科學教材主編勞倫斯教授指出:教學就是要通過情景在學生的頭腦中引起認識的興奮,產生認知的衝突,形成思維的**,進而引發學生的認知活動,建構新的認知結構。就如同在平靜的水面上投進了一塊石頭,激起圈圈漣漪。
大自然有無窮的奧祕,是豐富多彩的,學生總是樂於走進大自然的懷抱。
二、讓學生自主提出問題,合作**。
絕大多數教師已形成共識:只有堅持啟發式教學才能使學生積極參與學習。上科學課也一樣,如果我們能營造一個積極寬鬆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讓學生成為問的主體,成為一個資訊源那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將被大大激發。
因為學生提問題總是以自身積極思考為前提的。正因為這樣,我們說教師與其給學生10個問題,不如讓學生自己去發現,去產生一個問題。
只有學生自己主動提出問題,主體作用才能得以真正的發揮,才能體現自主**發現。因此,教師要隨時注意挖掘科學教材中隱藏的發現因素,創設一種使學生主動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的情境,啟發學生自己發現問題、探索問題,使教學過程圍繞學生在學習中產生的問題而。如我在教三年級的《觀察水》這一課時:
我用了四個燒杯分別裝了牛奶、白醋、糖水和水。我讓學生自我分組嘗試這一物品,並且要求只用舌頭親自嘗一點,就能得出結論。我什麼話都沒有說,只叫學生按我的要求去做,學生自我發分好了組,但是學生並沒有按我的要求去做,他們每一小組都盯這我,然後接一連三地反問了我:
這是什麼?為什麼要我們先嚐,假如是有毒的呢?學生自然而然提出了他們的問題,當我說:
放心吧,孩子們,絕對沒有毒時,孩子們眼中併發了異樣的眼光,不約而同地進行了嘗試,解決了他們心中的疑惑,自我合作解決了問題。
三、培養學生的懷疑精神,敢於發表自己獨特的觀點
在科學的教學過程當中,教師要善於引導學生對事物的質疑,,學生自學之後,儘量多讓一些學生大膽的陳述自己的問題,讓學生有展示自己的機會。在此,教師可以獲得學生是否用心體驗、思考的事物第一手真實可靠的資料;其次,對於後進生要多些鼓勵和讚賞,要換位思考,以學生的眼光、以發展的眼光,給予學生中肯的評價;還要做到解疑慎重,小組可解決的小組解決,對有價值的問題不要不了了之;此外,在班裡要讓學生總結觀察、試驗,成果的得失情況,做出有一定的科學實踐的判斷。
古人云:學貴質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 學問學問,一學二問 。可見置疑對知識學習和科學**的重要意義。
培養學生敢於質疑的勇氣和善於質疑的能力,不僅是教師教學方法、教學技巧的問題,更是個教學原則、教學觀念問題。迷信、盲從的思維定勢,非常不利於學生獲取知識,我們教師應該倡導創造寬鬆和諧的教學和學習、試驗、**的氣氛,讓學生習慣於質疑,把質疑當做學習的一項基本功,當作學習過程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愛因斯坦曾說過:
我沒有什麼特別的才能,不過喜歡尋根刨底地追究問題罷了。亞里士多德也曾說:思維從疑問和驚奇開始。
狄德羅認為:質疑是邁向哲理的第一步。凡是有所成就的偉人,都具有一定的質疑精神。
因此,在科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有意識的培養學生的質疑精神。
四、要抓住課堂、課外的特殊發現,提高學生科學**的實效性。
科學課由於分組活動的形式常常會有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如果能抓住契機,激發學生的**興趣往往能收到良好的課堂效果。教師在突發事件中體現出來的靈機一動憑藉的是教師的教學藝術、技能,更重要的是對**內容的深入**。在我上三年級的熱脹冷縮這一現象時,我預先點燃了小蠟燭,然後套上了準備好的塑料袋,但是塑料袋並沒有膨脹張開,而是快速收縮變形,我把塑料袋換了一個又一個,結果還是一樣。
我臉上冒出了冷汗,學生們驚嚇了一回兒,靜靜地坐在那裡等待結果,我也找不出實驗失敗的原因,這時有一個學生站起來說:老師,讓我來吧!接著這位學生拿出一個保鮮袋,不慌不忙地罩在點燃的小蠟燭上,塑料袋變直了,也就是說塑料袋膨脹了,全班學生驚呼起來!
我看了看那位學生,那位學生朝我笑笑說:老師,我用的塑料袋跟你用的不同,你塑料袋太厚了,太容易受化,可我的輕薄,較容易膨脹。我當場熱烈地表揚了那位敢於動手質疑、敢於表達不同見解,從而得到意外發現的學生。
總之,我們教師要擔負起科學啟蒙任務的小學科學教育,養成小學生良好的科學學習習慣,培養小學生的身邊科學意識,從身邊的材料資源、事物觀察識的多少更為重要,它將決定著學生後續的科學學習,追求科學甚至會對他們終身受益。
如何培養小學生的推理能力,如何培養小學生的推理能力
數學推理,是從數和形的角度對事物進行歸納 類比 判斷 證明的過程。它 是數學發現的重要途徑,也是幫助學生理解數學抽象性的有效工具。數學課程標準 指出 學生應通過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學習,經歷觀察 實驗 猜想 證明等數學活動,發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繹推理能力。一 藉助觀察與實驗提出猜想 通過觀察,能...
如何進行小學生的意志培養,如何培養小學生的良好意志品質
一定要從小培養良好的習慣,意志培養更是一個長期的工程,需要父母和孩子共同來完成,要讓孩子多吃苦,多磨難,多挫折,這樣才能增加孩子在實際生活中解決問題,處理困難的能力!啟發copy學生自覺遵守各項規章制度,並逐步讓他bai們自du己做出決定,減少他們 的依賴性和被動zhi性dao。要注意堅持活動性原則...
怎樣培養小學生的藝術興趣,如何培養小學生的推理能力?
編者按 藝體教育不是其它備育的輔助物,而是帶動它們發展的突破口和樞紐,其實質是將藝術教育和體育各自的功能結合起來,主要是功能的融合,形成一股合力,在合力中使各自的功能發揮到最大限度,進而形成一種二者融合之後的功能。藝體教育的目的就是要發揮這種融合的功能。作為一名小學美術教師,我認為要使學生形成基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