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及時調控,使學生能在活而不亂,新而不謬的空間裡暢所欲言,並利用學生「反饋」不斷捕捉教師在積極誘導學生使他們感到自己是個發現者,再根據教學目標適時調整,為「生成性資源」指明方向,研究者、指導者和激勵者的作用、判斷,趣而不俗,必須加強啟發,探索者的同時、重組從學生那裡獲取的各種資訊。把握課堂的動態分寸。教師要啟發學生,充分發揮教師參與者,讓課堂煥發出生命的活力、組織者,見機而作
如何處理數學課堂教學中的生成性資源
2樓:
一方面; 資源形成的過程
是動態生成的,即動態生成性課程資源是在教學動態進行的過程中才生成的,它不是預先計劃和設定的產物:動態生成性課程資源既不是教學前就安排好的,也不能夠預先安排。從這個意義上來看,動態生成性課程資源區別於教學中的傳統資源如各種教學物質資源,傳統意義上的教學資源是可以在教學前安排選定並明確用途的。
這體現了人們在面對課程資源的開放性時所持有的創造性思維。
另一方面;
資源作用的結果是生成性的、有生命力的,動態生成性課程資源能夠轉化為課程的因素**,而
最終有利於課程目標的實現。如師生在教學過程中由於自身的理解而產生的新知識,師生的體驗,師生的行為,師生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等等都可以成為課程的素材或**。對之加以合理的利用有利於對知識的理解和把握,有利於創造良好教學氣氛,從而有利於教學生動活潑地,有利於學生的發展。
動態生成性課程資源注重通過多種因素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發展過程,體現了課程的實踐性質和創生取向,不僅僅關注知識和技能的習得,更重要的是使師生在教學過程中創造知識,獲得發展。
所謂「動態生成性」,從字面上看,包括兩層意思,首先,「動態」是事物運動的狀態,與「靜態」相對而言,強調事物非預定的、變化的、生動活潑的和豐富的特徵;其次,「生成」指事物的發生與形成具有過程性、開放性和發展性的意義,強調事物的生命活力和潛在的創造價值。
**如何有效把握語文課堂生成性資源
3樓:匿名使用者
語文課堂生成性資源豐富多彩,如何有效把握,值得我們研究。新課程標準
強調,語文課堂應該是學生與教師、同伴、作者「思維碰撞、心靈溝通、情感融洽」的「動態」過程。葉瀾教授也曾說過:「新的課堂需要我們教師不斷捕捉、判斷、重組課堂教學中從學生那裡湧現出來的各種資訊,推進教學過程在具體情境中的動態生成。
」誠然,實施新課程以來,原先在教學中被忽視的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目標逐漸進入教學視野。不少教師嘗試打破以講為主的灌輸格局,重視學生參與,學生的聲音開始在部分課堂裡激盪。課堂教學過程因師生互動開始產生豐富的生成資源。
在這一過程中,常會出現一些「意外」情境、「獨到見解」和「獨特體驗」。但不管是突發性的,還是誘發性的課堂生成資源,只有被用來為課堂教學的充實、拓展、延伸服務時,才具有意義。然而目前許多教師對課堂中出現的生成內容缺乏價值判斷。
有的教師雖有合理、精美的預設,但對於學生在課堂教學中諸多的即時生成的經驗與問題、需要與體驗、以及學生在課堂教學活動中的發展落差和發展空間缺乏自覺關注,為此不能及時地迴應,不能有效地迴應,不少教師對發生在課堂上的生成點和生成內容的潛在價值孰視無睹,對學生即發的需要與問題缺乏敏感度,致使身邊許多生成的教育、教學契機流失。有的冷漠處置,對學生的問題不聞也不問;有的蜻蜓點水,對學生的問題輕輕點過,沒有及時抓住究底;有的束手無策,面對學生的問題,不能進行價值判斷,一臉茫然,不知所措。面對語文課堂生成性資源,如何有效把握,並讓他閃動靈性光輝,就很值得我們去研究。
在語文教學實踐中,我認為可以先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佔領制高點——深入鑽研教材雖然生成可以是偶發事件的智慧處理,但絕不要誤以為生成就是隨意的。生成既在偶然中,又在必然中,精彩是可以預設的。預設的目的是為了生成。
預設重在引導,正如杜威所說:「雖然我們可以把馬引到水邊,卻不能迫使它飲水。」充分的預設是課堂生命的本源,也是生成的土壤和催化劑。
離開了預設,生成就是無根的苗,無線的風箏。預設和生成是辯證的對立統一體,兩者是相互依存的。只有充分的預設,才有足夠的生成底氣,才能為課堂的生命成長提供原動力。
這就要需要教師清楚認識到課堂教學是師生雙方共同**學習的活動,這一活動是以教材為煤介。教師作為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同樣又是教材與學生的中介。其認識水平、審美水平、知識能力等綜合素質要求都較高,但這並不意味著教師的一切認識和判斷都高於學生。
所以,作為一個引導者,教師必須深入鑽研教材,挖掘教材的內涵。用一句戰爭術語來說就是「佔領制高點」。只有當教師佔領制高點時,你才能站在高處俯瞰,你才有可能成為一個出色的引導者。
如果教師對教材挖掘不夠深,就不能成功地組織、引導學生進行教學,勢必將學生引向懸崖虎口。相反如果教師佔據了「制高點」,就能引導學生走向貌似山窮水盡,實是柳暗花明的又一村。儘可能深入地鑽研教材,教師在課堂上才能有備無患,才能準確及時的把握處理課堂生成資訊。
二、喚醒你的耳朵——善於傾聽,及時捕捉資訊。課堂教學過程是一個複雜的過程,是教師的教,學生的學和教材之間的相互作用,又充滿各種矛盾的對立統一的過程。教師在這個過程中,受自己教學理念和認識水平的制約。
而學生又各有自己的意志、情感、智力發展等不同特點,在這個看似矛盾的過程中,如何才能師生和諧互動,在課堂上奏出優美的圓舞曲?首先需要教師喚醒自己的耳朵——善於傾聽。並在傾聽中及時捕捉生成資訊。
善於傾聽,一方面可以為自己贏得一些思考的時間,以便及時準確地作了反應;另一方面又提高學生自己的思辨能力,讓學生自己在分析問題的過程中開放心態,彰顯個性。如我上作文課的一個對話片段:生1:
我的父親40出頭,兩道濃眉下嵌著兩隻眼睛,挺著1個高高的鼻樑。我覺得這句話寫得好。師:
是好,用詞生動,(稍停,思考後)但未抓住人物的個性特徵。生1:我的父親確實是這種形象,我不同意老師的觀點。
師:你說的要表現父親的什麼個性特徵?生1:
(明白過來)是的,個性不鮮明,那怎麼去改呢?師:我們的父母為子女,為建設新農村,奉獻青春,他們的優秀品質一定會在相貌上有所表現。
生1:(思索了一會)濃濃的眉毛下面嵌著一雙含笑的眼睛,雖不大,但挺有精神;薄薄的嘴脣,臥在高高的鼻樑下,經常開著,不是說就是笑。師:
有新意,有個性。但還未鮮明地凸顯人物精神生2:(突然提出請求)我知道了,不妨讓我們在你批語的基礎上幫他修改修改,我們一定改得好(很自信)。
接著全班同學的討論越來越激烈,我臨場調整了課堂設計,並欣然答應了同學們的請求。「只要你動了真情實感,細心觀察,就會抓住人物那鮮明的特徵。」我引導學生,同學們似乎豁然開朗了,平時怕寫作文的一位同學居然把人物形象改得惟妙惟肖,「鄉村水泥路上,我的父親掄著大錘,那胳膊油亮亮,光閃閃,凸現出一塊塊肌肉來。
」這堂課,我及時將鮮活而又有價值的生成資源,理智地納入課堂臨場設計的範疇中,在認真傾聽和民主對話中,激發了學生改作文的真情實感,調動起學生寫作文的積極性,從而領悟作文的要領。這一認知和需求的生成,讓學生心靈得以自由舒展,讓學生體味到成功的喜悅,給課堂教學帶來了始料不及的好效果。
三、擺正教師姿態——精於引導,巧妙處理生成資訊。教師在處理資訊時,尤其要擺正姿態。與學生平等交流,共同**。
不能簡單化、粗暴化。對他們的合理部分給予肯定和鼓勵,即使是不正確的資訊,也不能粗暴地否定,而應巧妙地引導學生髮現其中的不合理部分。只有擺正姿態,精於引導,才能有效地處理資訊。
如我在教學《桃花源記》,引出文中一個成語時,有不下15位同學填了「世外桃園」。那麼怎樣才能讓學生避免這一錯誤呢?我靈機一動,向學生「討教」,不出所料,糾錯方案出來了。
生1:桃源就指桃花源,題目是「桃花源記」。生2:
漁人進出的是桃花源,而不是桃花園。生3:寫「桃園」可能受《三國演義》第一回「宴桃園豪傑三結義」的影響。
這一「生成」小插曲,雖然表面上是對錯別字作了糾正,但實際上是對文字某種程度上的加工,也在一定程度上培養了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由此可見,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文字理解無論正確與否都是正常的,出現錯誤有時並不是壞事,關鍵是教師如何利用好這一「錯誤」所帶來的契機,賦予它特有的價值,為我所用。當學生的思想與教師不一致,甚至偏離文字原意時,教師要有耐心,不輕易打斷它,要引導學生自己發現問題,自我改正,把糾錯的主動權交給學生,使其生成正確的認識;或引發學生對問題的重新審視,激發學生對話交流,生成新的教學資源,使學生的理解更趨於正確、深入、全面,以體現良好的、動態的生成式教學。
上面所談的三點只是平時教學中運用的方式。教師捕捉資訊、處理資訊的能力欲達到好的效果,還得依靠教師平時的學習和積累。多研讀一些教學理論、文學、心理學、哲學等方面的書籍,全面提高文化素養、增強自己的文化底蘊,提高自己的應變能力。
這樣課堂教學才有「源頭活水」,教師處理課堂動態生成資訊才能遊刃有餘,課堂教學就能更上一個新的臺階。
如何處理好數學課堂教學中的幾種關係
數學教學實質上是數學思 維活動的教學。上課,是實施教學活動的過程,也是引導學生充分進行思維活動的過程。為此,要想提高數學課堂教學的質量,就必須正確處理好以下幾種關係 一 處理好新與舊的關係 新與舊的關係,在我們江蘇省有兩層含義,一則是新教材與舊教材的關係。今年是江蘇新課改的第三年,我們所用的教材是蘇...
數學課堂教學中如何實現有效的師生互動
浙江省紹興縣華甫中學 邵建洪 師生互動 這一課堂教學理念並不是新生事物,而是自古就有的。無論是中國古代孔子與 的座談還是古羅馬教育家昆體良提出的 教是為了不教 都或多或少的在形式和內容上成為 師生互動 的先導。要使 師生互動 這一理念真正內化到課堂教學方式中,我們必須明白不僅要教給學生知識還要教給學...
如何培養學生在數學課堂教學中的能力
教學必須有效地使學生主動地參與到認識活動中來,積極地從事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學習,發拓創新的能力和個性特徵。教學過程中重視學生的主體作用和個性發展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在實際教學中,學生把數學知識結構轉化成認知結構 數學技巧的形成及能力的培養,都必須由學生這一認識主體通過自己的認識活動過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