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孝宗為何退位

2021-03-03 20:45:33 字數 5658 閱讀 5771

1樓:匿名使用者

宋高宗是形勢所逼,和金打仗一直是主和派,逼得只能退位,如果不退位主戰派可能反了他。

宋孝宗是個好皇帝,他為岳飛平反,最後雖說與金交戰大敗,專心理政,百姓富裕,太平安樂,一改高宗朝時**腐朽的局面,高宗死了以後,他為了服喪,也可能是累了,就禪位了。

宋光宗是個昏庸皇帝,也不孝順,沒當幾年皇帝就患上精神病了,安邦治國一點也不行,他還罷免了辛棄疾,最後是被大臣們逼得退位。

希望採納

2樓:匿名使用者

沒人喜歡當太上皇,至少那個時代沒人喜歡,君不聞,人走茶涼呢。多半都是形勢所迫啊

歷史問題;為什麼宋光宗與宋孝宗不合?

3樓:何處惹丨塵埃

政治主張不同。

金兵南侵的壓力一直威脅著南宋皇帝,宋高宗趙構在驚慌南逃之後,患上了不育之症,無奈之下將皇位讓給宋太祖的後嗣,也就是普安郡王趙昚,即後來的宋孝宗。

面對憑空得來的皇位,宋孝宗對宋高宗不由十分感激。然而他與宋高宗對金的態度上卻有所不同,宋高宗堅決議和,而宋孝宗則仍有雄心大志,卻受制於宋高宗無法施展。

公元2023年,宋高宗逝世,從公元2023年,到公元2023年,宋孝宗真正獨立執政只有七年不到的時間,身為一個想要有所作為的君主,七年的時間實在太短,事實上,公元2023年,趙昚被立為皇太子,同年宋高宗禪位給宋孝宗。

如果從這一年開始計算的話,共有三十多年的時間,此時宋孝宗已經三十五歲了,正是壯年、意氣風發的時候,然而頭頂有宋高宗制衡,他不敢違逆宋高宗的意思,況且,宋孝宗之所以被追諡為「孝宗」,可不是憑空得來的,只因他事事以高宗為先,受人稱道。

但是,孝順宋高宗也就意味著遵循他過去的政治主張,至少在他活著的時候不能變通,即便宋高宗死了,還有三年的守孝期,按照「三年無改父之志」的古訓,在這三年間也不能更改宋高宗的政治主張。

4樓:匿名使用者

1 宋光宗當了太久的皇帝,即使退位為太上皇后仍然喜歡左右國事,宋光宗謹小慎微了那麼多年,一旦上位,受壓抑多年的情緒終於爆發;

2 宋孝宗對宋光宗的繼承人問題發表意見,他讓宋光宗死後把皇后傳給侄子趙抦而不傳給他的兒子趙擴,宋光宗當然不大願意;

3 宋光宗的皇后李鳳娘是歷史上著名的妒後,貪婪、妒忌、霸道,這樣的女人自然不會討人喜歡,宋孝宗很不喜歡她,曾經明確地說要廢掉她的皇后位。李鳳娘懷恨在心,不斷在宋光宗身邊詆譭宋孝宗,說宋孝宗想要毒死光宗,然後傳位趙抦,宋光宗既恐懼又怨恨;

4 李鳳娘妒忌、殘忍,曾經因為宋光宗看一個宮女的手很白,多看了幾眼,李鳳娘就砍下宮女的雙手,後來李鳳娘更趁宋光宗出宮祭天殺死光宗寵愛的黃貴妃,李鳳孃的**使光宗很寒心、很恐懼,心智漸漸失控;

5 上有不肯完全放權的孝宗,下又妒忌剽悍的李鳳娘,宋光宗心智失常,精神方面患上疾病,更加疑神疑鬼,擔心宋孝宗不想他當皇帝,會把他殺死,心中也更加怨恨孝宗。

5樓:匿名使用者

一、光宗患有精神病。據《宋史·光宗本紀》諸書載,光宗的李皇后生性妒忌殘忍,而光宗的嬪妃卻越來越多。紹熙二年(1191)十一月,因黃貴妃有寵,李後無法容忍,便乘光宗離宮祭天的機會,將黃妃殺害,再派人到祭天齋宮報告黃妃暴病已卒的訊息。

當時光宗正在圜丘舉行合祭天地的禮儀,一聽此噩耗,光宗只是哭泣。事也湊巧,次日清晨祭天時發生火災,差點把光宗燒傷。又突然風雨大作,禮壇黃燭盡滅,不能成祭天之禮而罷。

諸多變故交織在一起,光宗內心深受打擊,以為獲罪於天,震懼而感疾,「噤不知人,張口囈言」(《朝野遣記》),從此神經失常,後宮暗稱之為「風(瘋)皇」。主要表現是「帝自是不視朝」,一個月後才「始對輔臣於內殿」。第二年,還常常「帝有疾,不視朝」,三月份時,「帝疾稍愈,始御延和殿聽政」。

不過已經常目光呆滯,精神恍惚,時好時壞。其理智清醒時,還想做個明君,然而犯混的時候並不會少。主要是史籍對此事語焉不詳,大臣也往往諱莫如深,所以光宗真正的病情,後人不得而知。

二、光宗懼內受制於李後。《宋史·光宗本紀》載,紹熙四年九月,光宗首次不朝重華宮過後的幾天,在眾臣的勸說下,「帝將朝重華宮,皇后止帝,中書舍人陳傅良引裾力諫,不聽。」《齊東野語》也載,光宗將朝父王,百官班立以候,當光宗剛走出御屏,李後拉住皇帝的胳膊說:

「天冷,官家再喝一杯酒。」百官侍衛都大驚失色。陳傅良馬上趨前拉住龍袍大襟,請帝毋再入宮,並隨上至御屏後。

李後叱責道:「這裡是什麼地方,你難道不要腦袋了嗎!」傅良只得出來,遂大慟於殿下,李後派人責問:

「此行為算是何禮?」傅良回答:「子諫父不聽,則號泣隨之。

」李後更怒,遂傳旨回宮。李後居然能夠阻止光宗,不讓他去看望父母,亦可見這位皇后的蠻橫專權,那麼李皇后為什麼如此嫉恨公公呢?

《齊東野語》諸書載,李氏出身將門,天姿悍妒,飛揚跋扈,為太子妃時就容不得太子身邊的宮女,一再到孝宗面前告狀,孝宗讓她學點后妃之德,並警告她:「如再爭吵,寧可廢掉你。」做皇后時更專擅朝政,驕奢淫逸,任人惟親,政事腐敗。

且不敬婆婆謝太后,太后教訓之,李後反而說:「我與皇帝是結髮夫妻」。言外之意是說太后與孝宗不是結髮夫妻,而是嬪妃冊立的。

太后告之孝宗,孝宗聽了也大怒,屢加訓斥,聲稱若不思悔改,有失皇后風範,定將廢之。《朝野遣記》載,宋孝宗聽說兒子得病,便親臨大內撫視,見光宗已神志不清,嘴中喃喃自語,不由十分擔憂,且怒斥李皇后道:「皇上為社稷之重,你不好好照顧,使他發病如此。

萬一不能恢復,當族滅你李氏。」可見,李後與公公的矛盾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暗中與公公已勢不兩立。好幾次,光宗準備去見父母,都被李後阻攔。

可知光宗軟弱多病,不能自主決事,往往聽從李後之意。

三、光宗與孝宗父子有隙。《西湖志餘》載,光宗在做太子的時候。年已過四十,很想父王早些內禪皇位,又難於當面說出口。

便數次給太后提暗示,太后有些搞不懂,旁邊有人就幫太子說:「是想娘娘幫太子去與皇帝說說。」太后這才聽懂。

一天,孝宗來東宮,太后從容說:「官家是否可傳位與太子,自己也好早點休息取樂了。」孝宗卻說:

「我早就想這樣做了,但太子年紀尚小,又沒有經歷,所以還不能傳位給他。」太后也不能勉強,就對光宗把事情說了。光宗很不高興,說:

「我的頭髮都已白了,還拿我當小孩子。而當年爺爺早就傳位給他了。」又過了幾年,光宗才終於坐上皇帝寶座。

一天,光宗找太上皇要求立皇子嘉王趙擴為太子,不料孝宗對他說:「當初按例應立你二哥,因你英武像我,才越位立你。如今你二哥的兒子還在。

」事情是這樣的:光宗的大哥早夭,而孝宗這時立三兒子光宗,使二兒子鬱郁病死,孝宗對二兒子懷有歉疚心理,同時孝宗覺得嘉王「不慧」,而二兒子之子早慧,所以有意想改立。光宗在情理上不能反駁父親,內心卻是老大的怨懟,父子關係出現無法彌合的裂痕。

李後更是大為不滿,不斷在光宗面前進讒言,所以光宗對父王一直心有芥蒂。

四、有宦官從中挑撥其父子關係。《四朝聞見錄》載,光宗即位,對近習宦官沒有好感,一天甚至大發脾氣,要取其中狡猾者的首級。太監們哭訴到孝宗那裡,孝宗下旨:

「吾兒息怒。」光宗雖奉父旨,但心裡更不快,意欲他日盡誅此輩。由是,宦官們面面相懼,商量如何離間三宮。

不久,光宗發病,孝宗擔憂,派人到處找祕方良藥,得草澤大藥丸一顆,據稱可藥到病除。孝宗想宣旨賜藥,又怕李後可能會從中作梗,不許光宗服民間草藥,便想等兒子來重華宮看望時,再當面讓兒子服藥。某宦官得知此事,便想阻止光宗吃藥,便與李後說:

「太上皇只等皇帝過去,便會賜一種草藥。」李後派人去打聽,重華宮果然準備了大藥丸。便拉著兒子嘉王找光宗哭訴,挑唆說:

「太上皇打算廢掉你,給你準備了一丸藥,好讓你侄子早點繼位。」使光宗相信其父準備了有毒的藥丸,要他當場服下,所以再也不肯朝重華宮了。由是,光宗始終也沒吃得此良藥,病也沒好,主要是為這些宦官和李後所誤。

各種不同原因的說法,錯綜複雜的矛盾交織在一起,讓人們無所適從。不過,其中光宗有病和李後跋扈或是主要原因,但光宗到底病到如何狀態,李後又專權到什麼程度,人們依然知之不詳。

6樓:他年億戶侯

宋光宗後來得了精神方面的疾病,始終認為大臣們會借宋孝宗來謀害他.最終,宋光宗精神病過度嚴重,真的被大臣們逼迫退位.

7樓:

宋淳熙十六年(2023年),63歲的宋孝宗退位,將皇位傳給了他的第三個兒子趙敦,自己稱太上皇,移居慈福宮,並改名為重華宮。其實這重華宮就是以前宋高宗住的德壽宮,只是改了名字。

宋孝宗有三個兒子,都是郭皇后所生。乾道元年(2023年),宋孝宗立長子趙愭為皇太子,但是趙愭兩年後就死了。接下來應該立二子趙愷為皇太子,但宋孝宗卻看好三子趙敦。

乾道七年,宋孝宗打破常規,立趙敦為皇太子。後來趙愷得病而死,宋孝宗感到有點對不起他。這樣一來,趙敦的皇太子就做得很穩當了,他希望宋孝宗能早一點把皇位傳給他。

宋孝宗退位,除了對當皇帝產生倦意和給宋高宗守孝之外,還有一個原因是金朝也換了皇帝,由二十幾歲的完顏王景繼位,稱金章宗。按照「隆興和議」規定,60多歲的宋孝宗要尊稱20多歲的金章宗為叔叔,這實在是有失體面和體統,自尊心很強的宋孝宗對此是難以忍受的。當然宋孝宗對於權力也是依戀的,在內禪前,他安排了他信任的周必大擔任了左相。

但宋光宗上臺以後卻不願意受制於宋孝宗,不久周必大就被罷去了相位,留正被任命為左相。

宋孝宗希望自己退下來以後,也能象宋高宗那樣安享晚年,兒子宋光宗也能象自己對待宋高宗那樣孝順地對待自己。然而,宋高宗的現實對他來說只能是一個夢想。

退位以後,與宋高宗不同的是,宋孝宗卻很少外出遊玩,終日在淨室中靜坐,桌上的書籍也很少翻動。宋孝宗也有藝術才能,擅長書法,尤其精於小楷。有人勸他可以觀賞宋高宗留下的許多字畫、古玩,他說:

「先帝中興,功德盛大,故宜享此,朕豈敢自比先帝?」其實也是無心於此。

宋孝宗經常沉浸在對往事的沉思反省之中,又似在懷念先他而去的兩位皇后和三個兒子。當然最使他擔憂的是他立的三子光宗,因受制於李皇后,不僅無所作為,而且朝政混亂。

宋孝宗抑鬱成病,臥床不起。懦弱的宋光宗得不到李皇后的同意,竟不敢前去探望父親,許多許多大臣上書要求光宗去看望孝宗,宋光宗也不予理睬,這令孝宗十分傷心。《西湖遊覽志餘》載:

光宗逾年不朝重華,壽皇居常怏怏。有一天,宋孝宗登望潮露臺,聽到委巷小兒爭鬧呼著「趙官家」,宋孝宗就嘆著氣說道:「朕呼之尚不至,枉自叫耳。

」悽然不樂。

宋光宗趙敦懦弱多病,疏於朝政,權力被驕恣凶悍的李皇后掌控,外朝所奏之事大都由她一人作主。

一次,宋光宗見給他端水的宮女的手生得很嫩白,隨口說了一聲「好!」第二天,李皇后給宋光宗送來一盒點心,揭開蓋子一看,裡面裝的竟是那位宮女的兩隻手,嚇得宋光宗心臟病發作。後來宋光宗的一個寵妃被李皇后殺死,宋光宗受到了很大的刺激,受驚發病,從此以後精神就不太正常。

太上皇孝宗聽說後給宋光宗送去藥丸,可李皇后卻造謠說這是毒藥,挑撥其父子關係。以後,不光宋光宗的行動受到李皇后的制約,而且朝政也被李皇后操縱,造成宦官弄權,買官賣官,其黑暗程度可想而知。

紹頤五年(2023年)6月,宋孝宗病死,受到李皇后控制的光宗稱病拒不主喪,這種有悖人倫的事情引起了朝中大臣們的不安,他們泣諫宋光宗出來主喪,但宋光宗卻不為所動,最後只得由宋孝宗的孫子趙擴代父主持辦理了喪事。

這時,丞相留正、郎官葉適等商議後,聯名上奏:「皇子嘉王仁孝夙成,應早正儲位,借安人心。」可是奏章送上去之後,卻沒有下文。

於是大臣們又再次上奏,這次光宗的御批下來了,卻只有兩個字:「甚好。」大臣們覺得兩個字的詔書字太少,要求皇帝多批幾個字,以便於降詔辦理。

可這次宋光宗的御批為:「歷事歲久,念欲退閒。」流露出了退意。

這一御批引起了朝中大臣的恐慌,丞相留正感到此事不好辦,就為此裝病溜走了。宗室趙汝愚在外戚韓侂冑的支援下,在徵得吳太皇太后的同意後,以「大不孝」為由逼宋光宗退位,由趙擴繼位,是為宋寧宗。

宋光宗退位後,經常追思往時成敗,並怨恨兒子奪了自己的皇位,「時自瞋罵,或慟哭」,宮女們私下裡稱他為瘋皇。

慶元六年(2023年),宋光宗在退位6年後去世。由一個精神病人統治國家兩年半時間,實在是南宋王朝的悲哀,封建制度的悲哀。那位昔日耀武揚威的李皇后,也只得隨宋光宗退入深宮,改稱太后,後來死於壽康宮。

宋孝宗為何遭遇不孝子,兒媳離間父子關係怎么樣

都是這帝位給鬧的,自古帝王之家沒有親情可言,宋孝宗與宋光宗這對父子在皇權面前還沒理清關係,又來個能挑事的悍婦兒媳李鳳娘,在其中煽風點火。這原本帝王之家的厲害關係就夠無情的了,再加上家庭糾紛,活脫脫一人間慘劇。後來宋孝宗被媳婦兒子聯手氣出了病,也就急火攻心去世了,宋光宗連喪事都不主持,只在深宮中飲酒作...

宋孝宗廟號那個孝字在諡法裡面怎麼解

孝 五宗安之曰孝 慈惠愛親曰孝 秉德不回曰孝 協時肇享曰孝 大慮行節曰孝 慈惠愛民曰孝 慈愛忘勞曰孝 從命不違曰孝 善事父母曰孝 遵義安仁曰孝 幾諫不倦曰孝 姻睦其黨曰孝 博於備養曰孝 敬慎所安曰孝 尊仁愛義曰孝 能養能恭曰孝 繼志成事曰孝 踐修世德曰孝 丕承先志曰孝 博施被物曰孝 教刑四海曰孝 德...

末代皇帝溥儀退位後仍長居故宮,為何13年後突然搬出

主要是因為當時的故宮要開放出來,所以才讓他搬走。因為溥儀不可能一直住在紫禁城,所以搬了出來 因為新中國的成立,故宮成為公眾財產 這是新中國的成立,故宮就成為公眾財產 因為溥儀不可能一直住在紫禁城,已經改朝換代 溥儀看大勢已去,反抗也沒有意義 馮玉祥命令鹿鍾麟帶領一隊人馬來紫禁城宣讀了一個決定 即刻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