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徵是什麼詞語修辭手法句,關於一種叫「象徵「的修辭手法

2021-03-04 09:31:34 字數 6104 閱讀 1897

1樓:匿名使用者

藝術創作的基本藝術手法之一。指藉助於某一具體事物的外在特徵,寄寓藝術家某種深邃的思想,或表達某種富有特殊意義的事理的藝術手法。象徵的本體意義和象徵意義之間本沒有必然的聯絡,但通過藝術家對本體事物特徵的突出描繪,會使藝術欣賞者產生由此及彼的聯想,從而領悟到藝術家所要表達的含義。

另外,根據傳統習慣和一定的社會習俗,選擇人民群眾熟知的象徵物作為本體,也可表達一種特定的意蘊。

如紅色象徵喜慶、白色象徵哀悼、喜鵲象徵吉祥、烏鴉象徵厄運、鴿子象徵和平,鴛鴦象徵愛情等。運用象徵這種藝術手法,可使抽象的概念具體化、形象化,可使複雜深刻的事理淺顯化、單一化,還可以延伸描寫的內蘊、創造一種藝術意境,以引起人們的聯想,增強作品的表現力和藝術效果。

象徵可分為隱寓性象徵和暗示性象徵兩種。象徵不同於比喻,它比一般比喻所概括的內容更為深廣,有的作品的藝術形象,甚至全用象徵手法表現出來。

「象徵」這一詞最早出現在古希臘文中,意為「一剖為二,各執一半的木製信物」,但隨著詞意的不斷衍生,如今的「象徵」的意義漸漸的演變為以一種形式代表一種抽象事物。

2樓:_有味是清歡

象徵手法是根據事物之間的某種聯絡,藉助某人某物的具體形象(象徵體),以表現某種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情感。這種以物徵事的藝術表現手法叫象徵。它可以使文章立意高遠,含蓄深刻。

恰當地運用象徵手法,可以將某些比較抽象的精神品質化為具體的可以感知的形象,從而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賦予文章以深意,從而給讀者留下咀嚼回味的餘地。象徵的表現效果是:寓意深刻,能豐富人們的聯想,耐人尋味,使人獲得意境無窮的感覺;能給人以簡練、形象的實感,能表達真摯的感情。

藝術創作的基本藝術手法之一。指藉助於某一具體事物的外在特徵,寄寓藝術家某種深邃的思想,或表達某種富有特殊意義的事理的藝術手法。象徵的本體意義和象徵意義之間本沒有必然的聯絡,但通過藝術家對本體事物特徵的突出描繪,會使藝術欣賞者產生由此及彼的聯想,從而領悟到藝術家所要表達的含義。

另外,根據傳統習慣和一定的社會習俗,選擇人民群眾熟知的象徵物作為本體,也可表達一種特定的意蘊。如紅色象徵喜慶、白色象徵哀悼、喜鵲象徵吉祥、烏鴉象徵厄運、鴿子象徵和平,鴛鴦象徵愛情等。運用象徵這種藝術手法,可使抽象的概念具體化、形象化,可使複雜深刻的事理淺顯化、單一化,還可以延伸描寫的內蘊、創造一種藝術意境,以引起人們的聯想,增強作品的表現力和藝術效果。

象徵可分為隱寓性象徵和暗示性象徵兩種。象徵不同於比喻,它比一般比喻所概括的內容更為深廣,有的作品的藝術形象,甚至全用象徵手法表現出來。「象徵」這一詞最早出現在古希臘文中,意為「一剖為二,各執一半的木製信物」,但隨著詞意的不斷衍生,如今的「象徵」的意義漸漸的演變為以一種形式代表一種抽象事物。

修辭手法什麼是象徵象徵的具體用法

3樓:小小魚丸最厲害

象徵手法是根據事物之間的某種聯絡,藉助某人某物的具體形象(象徵體),以表現某種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情感。它可以使文章立意高遠,含蓄深刻。恰當地運用象徵手法,可以將某些比較抽象的精神品質化為具體的可以感知的形象,從而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賦予文章以深意,從而給讀者留下咀嚼回味的餘地。

關於一種叫「象徵「的修辭手法

4樓:匿名使用者

象徵借用某種具體的形象的事物暗示特定的人物或事理,以表達真摯的感情和深刻的寓意,這種以物徵事的修辭方式叫象徵。象徵的修辭效果是:寓意深刻,能豐富人們的聯想,耐人尋味,使人獲得意境無窮的感覺;能給人以簡練、形象的實感,能表達真摯的感情。

例如:1兩個〈黃鸝鳴翠柳〉,

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

門泊〈東吳萬里船〉。

(杜甫《絕句》)

2〈雪〉壓冬雲白絮飛,

萬花紛謝一時稀。

高天滾滾〈寒流〉急,

獨有英雄驅〈虎豹〉,

更無豪傑怕〈熊羆〉。

〈梅花〉歡喜漫天雪,

凍死〈蒼蠅〉未足奇。

(***《七律·冬雲》)

3在蒼茫的大海上,風聚集著烏雲。在烏雲和大海之間,〈海燕〉像黑色的閃電高傲地飛翔。 ......

——〈暴風雨〉!暴風雨就要來啦!

這是勇敢的〈海燕〉,在怒吼的大海上,在閃電中間,高傲地飛翔;這是勝利的預言家在叫喊:

——讓〈暴風雨〉來得更猛烈些吧!

(高爾基《海燕》)

4我怎麼答對呢?我說「朝鮮〈半邊紅〉,〈半邊黑〉,這算什麼話呢?」(魏巍《誰是最可愛的人》)

5在月光下,我看見她眼裡晶瑩發亮,我也看見那條棗紅底色上撒滿白色〈百合花〉的被子,這象徵純潔與感情的花,蓋上了這位平常的、拖毛竹的青年人的臉。(茹誌鵑《百合花》)

例1中,借「黃鸝鳴翠柳」象徵「大地回春的氣象」,借「白鷺上青天」象徵「脫離避難生活」,借「西嶺千秋雪」象徵「久滯客中的絕望」,借「東吳萬里船」,象徵「希望終於到來」。全詩通過象徵手法,充分表現了詩人渴望回鄉和無限喜悅的心情。

例2中,借「雪」、「寒流」、象徵「國際上帝國主義和反動派掀起的反華的逆流」,借「虎豹」、「熊羆」、「蒼蠅」、等象徵「貌似強大,本質虛弱的帝國主義和各國反動派」;借「暖氣」象徵「堅持馬列主義、堅定走社會主義道路的力量」,用「梅花」象徵敢於衝破困難、戰勝困難的馬列主義者和革命戰士「。

例3中,用「海燕」象徵「英勇戰鬥的無產階級革命先驅者」,用「暴風雨」象徵「日益高漲,迅猛異常的革命形勢」。

例4中,用「半邊紅」象徵「革命的北朝鮮」,用「半邊黑」象徵「暗無天日的南朝鮮」。

例5中,用「百合花」象徵軍民之間純潔、深厚的感情。上面這些象徵是拿具體、形象的事物來表現人的品質或社會現象的本質,目的是激發人們的感情,深刻地認識這些本質特徵。在象徵這種修辭形式中,本體與徵體之間是一種外在聯絡,就是說徵體和本體在心理感覺上必須相關聯,必須合乎傳統習慣,必須明朗積極,富有革命意義,全憑讀者智慧的橋樑把徵體和本體聯絡在一起,這是「象徵」區別於「借代」或「借喻」的主要特徵。

應該注意:從詞語著意加工方面來看,象徵是一種修辭手法;從文章的藝術構思來看,象徵又是一種藝術表現手法。這是文藝表現手法和修辭手法的交叉現象。

有人承認象徵是修辭格,有人不承認,我們把它收作辭格,以供討論。

全部修辭手法有哪些?

5樓:陽光點的燦爛點

修辭手法詳解:比喻,借代,誇張,對偶,比擬,排比,設問,反問,用典,點化,雙關,互文,同感,反覆。

1、比喻就是打比方,是用具體的、淺顯的、熟悉的、形象鮮明的事物去說明或描寫抽象的、深奧的事物。這樣可以把事物的形象描寫得更生動、具體。打比方的雙方要有共同特徵。

比喻旨在於用形象的語言闡明思想。即通過比喻的手法,讓人對不明白、不理解、不清楚、不認識的事物得到認識和理解。

2、擬人是藉助想象力,把事物當作人來寫。即賦予它們人的言行、思想、感情等。

3、排比運用三個或三個以上的結構相同或相似,意思密切相關,語氣一致的句子或片語,排成一串。這樣的句子可以加強語言的氣勢,表達強烈的感情,增強語言的感染力。

4、誇張誇張是為達到某種表達需要,對事物的形象、特徵、作用、程度等方面著意擴大或縮小的修辭方式。作用是揭示文章中心,給人以啟示。烘托氣氛,增強文學的(句子)感染力。

進一步增強聯想;創造文章的氛圍。

5、設問為了引起讀者的注意或思考,先自行提出問題,再自己進行回答。即自問自答。

6、反問將明確的意思用問句的形式表達出來,即只問不答,問中有答。

7、對偶:對偶,指的是用結構相同,字數相同的一對句子或短語,來表達兩個相對或相近的意思。最經典的就是杜甫登高中的,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對於對偶的判斷,一個在於句式一個在於情感。句式要相似,情感要相同。

8、借代:指的是借用相關的事物來代替所要表達的事物。一般分為用部分代替全體,用具體代替抽象,用特徵代替人。

可能有同學認為,比喻和借代有些相似,的確,沒有經過系統分析的話,比喻和借代是有些相似,但是經過分析的話,比喻和借代卻是很好分辨的。比喻中出現的兩種事物或景物是沒有關係的,而借代裡出現的兩種事物或景物,卻存在著包含與被包含的關係。

6樓:匿名使用者

修辭手法有:

比喻,比擬(又名比體,分為擬人、擬物),避復,變用,層遞,襯墊(襯跌)

襯托(反襯、陪襯),倒文,倒裝,迭音,疊字復疊,頂真(又名頂針、聯珠)

對比,對偶(對仗、隊仗、排偶),翻新,反覆,反問,反語,仿詞,仿化

飛白,分承(並提、合敘、合說);復迭錯綜,複合偏義,共用,合說,呼告

互體,互文,換算,迴環,迴文,降用,借代,設問,歧謬,排比,拈連,摹繪

列錦,連及,誇張,警策,示現,雙關,重言,重疊,指代,用典,引用,移用,

諧音,歇後,象徵,鑲嵌,析字,委婉,婉曲,通感(移覺、移就),跳脫,轉文。

7樓:彼岸的暗夜

文段中主要使用的修辭手法有以下:比喻、比擬(又名比體,分為擬人、擬物)、誇張、排比、對偶(又名對仗 、排偶)、反覆、借代、寄寓(寄託)、互文、設問、引用、呼告、反問、頂真(又名聯珠)。

8樓:武府小道

常見的修辭方法有:比喻、比擬、借代、誇張、對偶、排比、設問、反問。學習修辭常識的目的是為語言實踐服務。

首先能在語言中辨識各修辭方法,繼而理解其適用效果;同時要會用這些修辭方法,提高運用語言的能力。修辭方法又稱修辭格。據專家研究,漢語修辭格可達70種之多,常見的有10多種。

(1)比喻。它是用某一具體的、淺顯、熟悉的事物或情境來說明另一種抽象的、深奧、生疏的事物或情境的一種修辭方法。比喻分明喻、暗喻、借喻三種形式。

明喻的形式可簡縮為:甲(本體)如(喻詞:像、似、若、猶、好像、彷彿)乙(喻體)。

暗喻的形式可簡縮為:甲是(喻詞:成、變成、成為、當作、化作)乙。

明喻在形式上是相似關係,暗喻則是相合關係。借喻:只出現喻體,本體與比喻詞都不出現。

如:燕雀安知鴻鵠之志!

(2)借代。不直接說出要說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與這一人或事物有密切關係的名稱來替代,如以部分代全體;用具體代抽象;用特徵代本體;用專名代通稱等。如:

1不拿群眾一針一線。(一針一線代群眾的一切財產)

2不要大鍋飯。("大鍋飯"代抽象的"平均主義")

3花白鬍子坐在牆角里吸旱菸。(花白鬍子是以特徵代本體)

4千萬個雷鋒活躍在祖國大地上。("雷鋒"以具體的形象代抽象的共產主義思想)

(3)比擬。把人當物寫或把物當人來寫的一種修辭方法,前者稱之為擬物,後者稱之為擬人。如:

1做人既不可翹尾巴,也不可夾著尾巴。(擬物)

2蠟炬成灰淚始幹。(擬人)

(4)誇張。對事物的形象、特徵、作用、程度等作擴大或縮小描繪的一種修辭方法。如:

1白髮三千丈,緣愁似個長。("三千丈"為擴大誇張)

2芝麻粒兒大的事,不必放在心上。("芝麻粒兒"是縮小誇張)

3太陽剛一出來,地上已經像下了火。(把前一事物"出來"與後一事物"下火"誇張到幾乎是同時出現,有人稱此種誇張方式為超前誇張)

(5)對比。是把兩種事物或同一事物的兩個方面並舉加以比較的方法。如:

1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2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6)對偶。用結構相同或相近,字數相等的一對短語或句子對稱排列起來表達相對或相近的意思。如:

1滿招損,謙受益。

2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

3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流水對)

4望長城內外,惟餘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扇面對)

(7)排比。把內容相關、結構相同或相似、語氣一致的幾個(一般要三個或三個以上)短語或句子連用的方法。如:

但這回卻很有幾點出於我的意外。一是當局者竟會這樣地**,一是流言家竟至如此之下劣,一是中國的女性臨難竟能如是之從容。

(8)反覆。根據表達需要,使同一個詞語或句子一再出現的方法。反覆可以是連續的,也可間隔出現。如:

1冒著敵人的炮火,前進!前進!前進!

2敵人從**進攻,我們就要它在**滅亡,敵人從**進攻,我們就要它在**滅亡。

(9)反語。即通常所說的"說反話"--實際要表達的意思和字面意思是相反的。如:"友邦人士"從此可以不必"驚詫莫名",只請放心來瓜分就是了。

(10)反問。是用疑問的形式來表達確定的意思,因此,不需要回答。如:難道中學老師和小姐騎自行車還成體統嗎?(《裝在套子裡的人》)

(11)設問。為了突出所說的內容,把它用問話的形式表示出來。如:這七人端的是誰?不是別人,原來正是晁蓋、吳用、公孫勝、劉唐、三阮。設問是自問自答的。

此外,教材中出現較多的修辭方法還有:引用、雙關、頂針(或稱"聯珠")、呼告、疊字、警策、通感、婉曲、諱飾等。

各種修辭手法的句子一種修辭手法各2句

雨下的很密,猶如珍珠斷了線似的往下掉。誰知道有什麼修辭手法?列舉10個!在用這10修辭手法,每個造2個句子,謝謝了!一.比喻。手術檯就是陣地 就使用了比喻的手法。這篇課文題目把 手術檯 比喻為戰鬥的 陣地 形象地表達了 手術檯 的重要性和特殊性,突出了緊張 危急的氣氛,歌頌了戰鬥在手術檯前的白求恩大...

有什麼修辭手法?並用一種修辭手法造句

對,記得上學的時候老師講,設問就是一問一答,而反問只是表現一個問題,是肯定的語氣!修辭手法的造句 小河清澈見底,如同一條透明的藍綢子,靜靜地躺在大地的懷抱裡.岸邊的華燈倒映在湖中,宛如顆顆寶石綴在湖面之上.花越開越密,越開越盛,不久便掛滿了枝頭.走近看,彷彿是一個個活潑的小喇叭,正鼓著勁兒在吹呢.這...

象徵是一種寫作手法,那麼它是否屬於修辭手法呢

象徵藝術創作的基本藝術手法之一。指藉助於某一具體事物的外在特徵,寄寓藝術家某種深邃的思想,或表達某種富有特殊意義的事理的藝術手法。象徵的本體意義和象徵意義之間本沒有必然的聯絡,但通過藝術家對本體事物特徵的突出描繪,會使藝術欣賞者產生由此及彼的聯想,從而領悟到藝術家所要表達的含義。另外,根據傳統習慣和...